第1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特別重要的是:中華大地的這兩個“從未中斷”的文化,以遊牧民族的狼圖騰文化更有生命力,也更有價值。如果沒有“從未中斷”的狼圖騰精神和文化,那麼華夏幾千年的農耕文化和文明就可能中斷。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從未中斷,這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世界文明歷史中的奇蹟,而奇蹟背後的奇蹟卻是歷史更久遠、又從未中斷的狼圖騰文化。狼圖騰之所以成為西北和蒙古草原上無數遊牧民族的民族圖騰,全在於草原狼的那種讓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強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這種偉大強悍的狼圖騰精神就是中華遊牧精神的精髓,它深刻地影響了西北遊牧民族的精神和性格,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也深刻影響了全世界。

  我認為歷史如此悠久的狼圖騰崇拜和精神,恰恰是永葆其旺盛生命活力的古代和現代遊牧精神的本源。現代中國人真應該為中國還埋藏有如此偉大珍貴、悠久豐厚的精神遺產而感到慶幸和自豪。現在到了應該剝去掩蓋它的農耕羊皮,而讓其大放光彩的時候了。它將是當代中華民族性格轉換工程的最寶貴的本土精神資源。“東方睡獅”將由於狼圖騰精神的復活,而真正甦醒和抖擻起來。

  好!帶勁!楊克噗地拉開了一罐啤酒,連聲叫好。他把酒遞給陳陣,自己也打開一罐,仰頭猛喝了一大口說:你這個挖掘真比白狼王挖的狼洞還要深,一直挖到炎黃的祖族那兒去了。你的結論我同意,我也認為西羌犬戎崇拜的“白犬”肯定是野狗或者就是白狼。我到現在還特崇拜咱們的二郎呢,羌族和犬戎崇拜的肯定就是這樣的野狗,或者更厲害的藏獒式的野狗,絕不會崇拜聽人話的寵物狗的。要不然真無法理解東方遊牧民族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能量。你這個觀點能說服我。再接著講!

  陳陣一罐啤酒下肚,談興更盛,他挺起身,盤腿坐在沙草地上,繼續開講:西周之後,歷史進入春秋戰國時代,由於華夏民族先祖強悍性格的遺傳基因很強,又由於在陝西、山西、河北、華北北部仍保留著大量的牧地和遊牧民族,甚至在現在的河北腹地定縣平山一帶還出現過一個由白狄匈奴所建立的著名的中山國。中山國立國幾百年,以出產“中山狼”而聞名於世,因此中山國民性格強悍,與韓、燕、宋同時稱王,還曾掠占過燕國的大片土地,可見當時中原華北還有不少狼性土地和狼性性格。而且,當時中原國家又經常遭受西北遊牧民族的入侵輸血,因此,春秋戰國時期的整個華夏民族的性格依然強悍,甚至強悍到產生不出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專制制度來統治他們的程度。在春秋戰國時期,群狼逐鹿中原,諸侯爭霸華夏,血沃中華大地。“臥薪嘗膽,奮發圖強”就是那個時代民族性格和精神的寫照。從民族性格中湧出的銳意進取的力量像火山群持續噴發,此起彼落500年。這一時期,在思想文化方面,更像是一次轟轟烈烈的造山運動,儒家、道家、墨家、兵家以及法家等狼家,百家爭鳴,群峰林立。在華夏古代歷史上出現了思想精神文化上的空前盛世。後來,中國在文化上的幾次復古運動,都試圖恢復當年的民族精神和性格,雖然沒有成功,但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唐代韓愈和北宋歐陽修、蘇軾的復古,造就了文壇上氣勢磅礴的“韓潮蘇海”。歷史證明,在政治經濟上不能復古,否則就是倒退,但在民族精神和性格上必須經常“復古”。西方的“文藝復興”就是一次非常偉大和成功的“復古”運動。

  到秦朝,秦國又有一個類似於又不同於西周的開端。秦國也是地處西部,因此它擁有西北千里遊牧區和秦川漢中巴蜀農耕區的半牧半農的經濟基礎,和在此民族存在的基礎上形成的半狼半羊雜交的國民性格。強悍性格產生強烈要求改革變法的強大動力和願望,秦國商鞅變法首先成功,而以農耕為主的和信奉周禮的六國,卻因為長期的農耕生活國民性格日益軟化。秦國很快便對六國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到秦始皇時代便橫掃六國,統一華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秦始皇開拓猛進的狼性性格,以今非古,焚書坑儒,強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又築長城,修馳道,建騎兵,擊匈奴。敢作敢為,大氣磅礴,首創了一個強悍向上的嶄新時代。需要說明的是,這“書、車、行”的三同奠定了華夏民族的統一的基礎。中國第一個的“大一統”並不是由儒家帝王建立的,而恰恰是由焚書坑儒的狼性秦始皇建立的。還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專制王朝得以建立,也表明此時華夏民族的國民性格已經開始顯露農耕化軟弱的跡象。

  然而,由於秦國立國的基地是在戎狄遊牧區。秦國在秦穆公時期滅掉12個戎國,開地千里,成為“西戎霸主”,採用西戎遊牧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法律。司馬光說秦“以貪狼為俗”,可見秦國受西戎的狼性格和狼圖騰的影響極深。秦國當時已經是西部大國,秦襄公還曾被周平王封過諸侯。但是,華夏其他諸侯卻認為秦是西戎野蠻國,根本不承認它是華夏諸侯國,還不讓秦國參加華夏諸侯盟會。秦國國內遊牧民族的成份確實更重,因此,秦國國民性格的狼性過強,在這塊狼性土壤中誕生的秦始皇就很容易成為一個狼性暴君。結果,暴行激起反抗,潛伏在六國民間的狼性好漢揭竿而起,開始軟弱的華夏民族又被激發出強悍精神,起義遍布全國,秦王朝二世而亡。但是,秦朝對中國歷史影響極為深遠,而遊牧民族的狼性性格在其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如果沒有秦國君民狼性格的因素,中國歷史決不會出現以後漢唐的輝煌上升時期。

  秦國到秦朝這段歷史,是草原民族對華夏民族又一次狼性血液的輸血,大大地沖淡了千年來從農耕生活中湧進民族血管的羊血,使剛剛又要羊化和孱弱的華夏民族性格,再一次剛強起來。

  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西漢時期,“漢承秦制”,西漢又承襲秦朝狼血,漢武帝在性格上就是第二個秦始皇,史家稱漢武帝“異於秦始皇無幾矣”,兇悍好戰,舉全國之兵力財力,連年征伐,毫不妥協,不滅匈奴誓不罷休。當時的漢朝,主戰派占絕對優勢,“銳勇輕死之士充滿朝廷”,大有古羌族“以戰死為吉利,以病終為不祥”的民族性格。漢武帝還大膽起用李廣、衛青、霍去病等等充滿狼性豪情的將領,以騎兵攻騎兵,以騎射對騎射,兇猛果敢,長途奔襲,深入草原,血戰匈奴數十年,打得匈奴元氣大傷。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甚至還把作為防禦性工程的長城,也變成對草原經濟封鎖的進攻性武器,嚴禁鐵器武器藥材出關,斬殺大批違禁商人。

  當時華夏農耕厚土上生長出來的儒家,也終於長成大樹,進入官方主導意識形態。儒家主張以農為本,與民休息,輕徭薄賦;並主張施仁政,以馴化軟化國民性格,來換取國家和社會的穩定,為帝王所用。以典章制度治國安民,求得和平發展。漢武帝在認識水平上高於秦始皇,他懂得儒家的作用。因此,西漢時期,狼羊結合,霸道王道雜之,狼血羊血大體平衡。西漢時期,漢民族終於在性格上從秦朝的“野蠻狼”發展到漢朝的“文明狼”,達到古代“文明狼”的最佳性格水平,與同時代的西方強悍的古羅馬民族性格大致相當,國家強盛的程度也差距不遠。當時整個漢民族充滿了勇猛頑強,開疆拓土,消滅強敵的壯志豪情。那時的西漢國運昌盛,國富民強;文史哲經,藝術科技,高度繁榮;並第一次征服西北和西域,擴大華夏的遊牧國土,切斷了匈奴的財政來源,消滅了匈奴的主力,造就了一個長達400年的輝煌朝代。大漢帝國是華夏漢民族最值得驕傲的時代之一。遺憾的是,在以後的朝代,純粹漢民族的民族性格再也沒有達到過這樣的高度和水平,此後,靠漢族獨木便難以支撐華夏文明大廈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