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性格對於個人來說,是其能否成功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對於民族來說,民族性格則更是一個決定民族命運的生死攸關的國家大事。從世界各民族興亡盛衰的歷史看,民族性格屬於民族脊樑問題。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的性格強悍進取,這個民族生存發展的機會就大就多;而一個民族的性格軟弱,這個民族被淘汰的可能性就增大。從世界上實際存在的民族價值標準看,民族性格軟弱是一個民族最致命的缺陷。因為,軟弱的民族性格是萬惡之源,它將導致一系列最可恥、最不可饒恕的罪惡:不思進取,坐井觀天、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叛賣投降、俯首稱臣;人民被殺戮、被販賣、被奴役、被歧視;民族被改種、改文、改姓、改身份等等。世界上無數古老農耕民族就因其性格軟弱,而被殘酷的世界無情淘汰。世界發展到現在,人口激增,生存空間和資源日益短缺,民族性格問題更加突出,因此,必須更加充分重視民族性格問題。為此,就必須從民族性格的視角重新審視中華文明的演變發展史。
我認為,中華遊牧民族對中華民族和文明的偉大貢獻,最主要是在精神上性格上的貢獻。而剛強進取的民族性格則是創造和支撐中華文明的支柱。華夏農耕民族是創造古代中華文明的腦與手,而遊牧精神和遊牧性格則是整個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脊樑。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從西周以後,華夏民族一個主導性的盛衰規律也由此開始:一旦華夏民族性格中的羊性太強於狼性,華夏就被異族入侵,山河破碎,任人宰割;一旦狼性太強於羊性,華夏中國就專制暴政,或軍閥混戰,民變蜂起,戰亂不休。只有華夏民族在性格上的狼性羊性大致平衡,狼性略大於羊性時,華夏中國才疆域擴大,國富民強,經濟文化繁榮昌盛。
下面,咱們就來看看中國的歷史是不是按此規律發展的,而且中國歷史發展的事實是不是又印證了這一發展規律。
到西周末期,長期的農耕和平環境,使得君王荒淫無度,玩物喪志,烽火戲諸侯。君主性格軟化,無心富國強兵,結果周幽王被野蠻強悍的犬戎族攻殺,幽王的寵妃褒姒被擄,象徵華夏最高權力和地位的“九鼎”寶器也被犬戎掠往草原,都城豐、鎬西北被犬戎占領。強盛約三百年的西周覆滅。此後,犬戎便成了華夏民族最可怕的敵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還把一切西北遊牧民族統稱之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間,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說:“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在唐德宗年間,大臣柳渾對德宗說:“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結。”這個“犬戎”的“犬”字帶有漢族特點的強烈的侮辱性,而且說戎狄是“豺狼”也準確地指出了犬戎或戎狄族的狼性格。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為秦國的強敵。後來犬戎的一支北遷到蒙古草原,成為蒙古草原最早的遊牧民族之一。研究中國的遊牧民族、遊牧精神和遊牧民族的圖騰,也必須從古匈奴葷粥和犬戎開始。
根據文獻記載,犬戎族就是自稱自己的祖先是二白犬,並以白犬為圖騰的西北最古老的遊牧民族,屬於西羌族,是炎黃族先祖的近親。早在炎黃時期,犬戎族就是炎黃族的勁敵。《後漢書》就有記載:“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高辛氏就是黃帝的曾孫,堯帝的父親。史料只記載了犬戎族的圖騰是白犬,但並沒有說明白犬是野犬還是家犬。但是,白犬到底是野犬還是家犬,關係重大,這涉及到民族性格問題、中華遊牧民族和中華民族的圖騰起源等一系列關鍵性問題。
我認為,白犬可能就是白狼,據《後漢書》記載,至漢朝,在原來犬戎活動範圍內曾出現一個人口眾多的西戎白狼國。到東漢明帝時,“白狼……等百餘國,戶百三十餘萬,口六百萬以上,舉種奉貢,”自願歸屬東漢。白狼王還命人作詩三首,合稱《白狼歌》,獻給東漢皇帝。因此,我認為白狼國就是犬戎國的變種,白狼王則是犬戎的後人,而白狼族就是崇拜白狼,並以白狼為圖騰的部族。白狼國的存在,也可以證明犬戎所崇拜的白犬很可能就是白狼。
退一步說,即便白犬不是白狼,那麼白犬也一定是像藏獒那樣的比草原狼更高大更兇猛的野狗。據史料記載犬戎族極為野蠻兇悍,根據我對遊牧民族的長期研究,歷史上最古老最野蠻的犬戎族,按其民族性格來說,他們絕不會崇拜性格溫順聽話的家狗,就像蒙古草原上從古到今所有馬背上的民族,無一例外都不會以馬為圖騰的那樣。因為馬是草原人所馴服的動物,性格兇猛強悍的所有中華草原民族,絕對不會崇拜被自己所馴服的動物,也更不會把家狗家畜作為自己民族的圖騰。而且,圖騰是草原民族神聖的精神崇拜,而家畜卻是受牧人鞭打驅使的奴僕,絕無神聖可言。咱倆在草原上生活了十年還不知道嗎,牧民雖然很愛狗,但是在草原人的心目中,狗與狼地位極其懸殊,狗是草原人的戰友,而狼則是草原人的神靈。
因此,我的看法是:犬戎族崇拜的白犬,或者是白狼,或者就是野生白犬,一種與狼同科,與狼同形,比狼更兇猛的自由野狗。所以,當時犬戎族的“犬圖騰”就等於“狼圖騰”,古犬戎就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崇拜“狼圖騰”的古遊牧部族之一。
說犬戎是最早崇拜狼圖騰的部族之一,這是因為,據史書記載犬戎的母族——古羌族也崇拜犬圖騰。《資治通鑑》第一百九十卷里說:在唐朝初年有“白簡、白狗羌並遣使入貢”,而且,唐還“以白狗等羌地置維、恭二州”。這說明古羌族也崇拜白犬。實際上,從民族歸類上看,犬戎族就是西羌族,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羌,西戎牧羊人也。”因此,犬戎就是西羌,西羌包含犬戎。那麼以上所說的“犬戎”、“白狗”和“白狼”等族就都是西羌族。由此可以斷定,西羌族是以白狼或白犬為圖騰的遊牧民族。而“以戰死為吉利,以病終為不祥”的勇猛古羌族當然也不會崇拜馴順的家狗的,因此古羌族崇拜的“白狗”不是白狼就是比狼更兇猛的野生白狗,因而,古羌族就是崇拜狼圖騰的古老民族。由於華夏人文始祖之一——姜姓炎帝族是古羌族的一支,而黃帝又與炎帝同族,那麼,如果追本溯源的話,白犬圖騰,或狼圖騰,是中華民族的最原始最主要的圖騰。
狼圖騰崇拜起始於華夏最古老的羌族、犬戎族和古匈奴葷粥,後經白狼、匈奴、高車、鮮卑、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一直延續到現代的蒙古民族。這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遊牧民族圖騰,在強悍的西北和蒙古草原上,一個又一個的遊牧民族被更強悍的遊牧民族打敗,民族來復去,而狼圖騰和狼精神卻永世長存。這種狼圖騰文化和精神從未中斷,甚至大大超過從未中斷的華夏農耕文明的歷史長度。可惜,狼圖騰所包含的巨大精神價值,從未被怕狼恨狼的漢人重視和研究過,甚至還故意將其打入冷宮。
我認為,中華遊牧民族對中華民族和文明的偉大貢獻,最主要是在精神上性格上的貢獻。而剛強進取的民族性格則是創造和支撐中華文明的支柱。華夏農耕民族是創造古代中華文明的腦與手,而遊牧精神和遊牧性格則是整個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脊樑。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從西周以後,華夏民族一個主導性的盛衰規律也由此開始:一旦華夏民族性格中的羊性太強於狼性,華夏就被異族入侵,山河破碎,任人宰割;一旦狼性太強於羊性,華夏中國就專制暴政,或軍閥混戰,民變蜂起,戰亂不休。只有華夏民族在性格上的狼性羊性大致平衡,狼性略大於羊性時,華夏中國才疆域擴大,國富民強,經濟文化繁榮昌盛。
下面,咱們就來看看中國的歷史是不是按此規律發展的,而且中國歷史發展的事實是不是又印證了這一發展規律。
到西周末期,長期的農耕和平環境,使得君王荒淫無度,玩物喪志,烽火戲諸侯。君主性格軟化,無心富國強兵,結果周幽王被野蠻強悍的犬戎族攻殺,幽王的寵妃褒姒被擄,象徵華夏最高權力和地位的“九鼎”寶器也被犬戎掠往草原,都城豐、鎬西北被犬戎占領。強盛約三百年的西周覆滅。此後,犬戎便成了華夏民族最可怕的敵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還把一切西北遊牧民族統稱之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間,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說:“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在唐德宗年間,大臣柳渾對德宗說:“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結。”這個“犬戎”的“犬”字帶有漢族特點的強烈的侮辱性,而且說戎狄是“豺狼”也準確地指出了犬戎或戎狄族的狼性格。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為秦國的強敵。後來犬戎的一支北遷到蒙古草原,成為蒙古草原最早的遊牧民族之一。研究中國的遊牧民族、遊牧精神和遊牧民族的圖騰,也必須從古匈奴葷粥和犬戎開始。
根據文獻記載,犬戎族就是自稱自己的祖先是二白犬,並以白犬為圖騰的西北最古老的遊牧民族,屬於西羌族,是炎黃族先祖的近親。早在炎黃時期,犬戎族就是炎黃族的勁敵。《後漢書》就有記載:“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高辛氏就是黃帝的曾孫,堯帝的父親。史料只記載了犬戎族的圖騰是白犬,但並沒有說明白犬是野犬還是家犬。但是,白犬到底是野犬還是家犬,關係重大,這涉及到民族性格問題、中華遊牧民族和中華民族的圖騰起源等一系列關鍵性問題。
我認為,白犬可能就是白狼,據《後漢書》記載,至漢朝,在原來犬戎活動範圍內曾出現一個人口眾多的西戎白狼國。到東漢明帝時,“白狼……等百餘國,戶百三十餘萬,口六百萬以上,舉種奉貢,”自願歸屬東漢。白狼王還命人作詩三首,合稱《白狼歌》,獻給東漢皇帝。因此,我認為白狼國就是犬戎國的變種,白狼王則是犬戎的後人,而白狼族就是崇拜白狼,並以白狼為圖騰的部族。白狼國的存在,也可以證明犬戎所崇拜的白犬很可能就是白狼。
退一步說,即便白犬不是白狼,那麼白犬也一定是像藏獒那樣的比草原狼更高大更兇猛的野狗。據史料記載犬戎族極為野蠻兇悍,根據我對遊牧民族的長期研究,歷史上最古老最野蠻的犬戎族,按其民族性格來說,他們絕不會崇拜性格溫順聽話的家狗,就像蒙古草原上從古到今所有馬背上的民族,無一例外都不會以馬為圖騰的那樣。因為馬是草原人所馴服的動物,性格兇猛強悍的所有中華草原民族,絕對不會崇拜被自己所馴服的動物,也更不會把家狗家畜作為自己民族的圖騰。而且,圖騰是草原民族神聖的精神崇拜,而家畜卻是受牧人鞭打驅使的奴僕,絕無神聖可言。咱倆在草原上生活了十年還不知道嗎,牧民雖然很愛狗,但是在草原人的心目中,狗與狼地位極其懸殊,狗是草原人的戰友,而狼則是草原人的神靈。
因此,我的看法是:犬戎族崇拜的白犬,或者是白狼,或者就是野生白犬,一種與狼同科,與狼同形,比狼更兇猛的自由野狗。所以,當時犬戎族的“犬圖騰”就等於“狼圖騰”,古犬戎就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崇拜“狼圖騰”的古遊牧部族之一。
說犬戎是最早崇拜狼圖騰的部族之一,這是因為,據史書記載犬戎的母族——古羌族也崇拜犬圖騰。《資治通鑑》第一百九十卷里說:在唐朝初年有“白簡、白狗羌並遣使入貢”,而且,唐還“以白狗等羌地置維、恭二州”。這說明古羌族也崇拜白犬。實際上,從民族歸類上看,犬戎族就是西羌族,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羌,西戎牧羊人也。”因此,犬戎就是西羌,西羌包含犬戎。那麼以上所說的“犬戎”、“白狗”和“白狼”等族就都是西羌族。由此可以斷定,西羌族是以白狼或白犬為圖騰的遊牧民族。而“以戰死為吉利,以病終為不祥”的勇猛古羌族當然也不會崇拜馴順的家狗的,因此古羌族崇拜的“白狗”不是白狼就是比狼更兇猛的野生白狗,因而,古羌族就是崇拜狼圖騰的古老民族。由於華夏人文始祖之一——姜姓炎帝族是古羌族的一支,而黃帝又與炎帝同族,那麼,如果追本溯源的話,白犬圖騰,或狼圖騰,是中華民族的最原始最主要的圖騰。
狼圖騰崇拜起始於華夏最古老的羌族、犬戎族和古匈奴葷粥,後經白狼、匈奴、高車、鮮卑、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一直延續到現代的蒙古民族。這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遊牧民族圖騰,在強悍的西北和蒙古草原上,一個又一個的遊牧民族被更強悍的遊牧民族打敗,民族來復去,而狼圖騰和狼精神卻永世長存。這種狼圖騰文化和精神從未中斷,甚至大大超過從未中斷的華夏農耕文明的歷史長度。可惜,狼圖騰所包含的巨大精神價值,從未被怕狼恨狼的漢人重視和研究過,甚至還故意將其打入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