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但她無意干涉朝事,季硯自有自己的想法,她只是問自己想要知道的,「既是早有清剿之計,何以今日又出了這等事?陛下的下落可有尋到,可有叫人快馬加鞭臨岸尋醫?」
「娘娘,江匪在年前眼瞅著要清平了,怎知還有廢太子餘黨在其中獻計,他們原本懷恨在心,得知了陛下回程的行蹤,於是便想著暗下殺手……」
厲青舟只能言說自己清楚的,他又稟,好在畫舫本是聲樂之所,流寇們只覺得皇帝流連舫中貪圖享樂,反倒沒過度關注過。
「陛下……吉人自有天相,至於尋醫一事,娘娘放心,下官都已安排妥當。」
晏樂縈隱隱覺得一絲不對勁,心中更是煩悶。
厲青舟見晏樂縈面色蒼白渾噩,也暗道不好。
事關皇帝一再下江南所為何事,他自有耳聞,可皇帝身邊的人訓練有素,有心掩藏,他若再去探查,便是大不敬之罪,於是他也當做並不知道。
可如今得見著了這位貴人,卻是在這樣的境況下,總歸叫他心下慌張,還欲再解釋什麼,晏樂縈自己先提了出來,「大人,陛下離開江南前,可有向你交代什麼?」
這下,厲青舟有些
心虛,看了她一眼,「陛下交代了,此路若遇陷…勢必封鎖消息,只是……」
誰知消息並沒封鎖住,有人目睹了龍船遇刺,一傳十十傳百,百姓又愛戴皇帝,自發在運河為聖上祈福,又怎知晏樂縈便住在運河邊上,這才……
這麼一想,厲青舟心下越發懊惱。
晏樂縈沉默片刻,又問:「關於陛下的船隻呢,他可有另做什麼安排?」
「這個……」厲青舟如實答,「因是微服私訪,陛下向來輕便上路,若是船隻疏密,分流前行,勢必不算安全,因而一眾船隻還是一路而上,只不過除卻龍船,另有一艘船隻,陛下也加派了許多人手。」
「……那艘船如何了,可有消息?」
「那艘船隻並無大礙。」
晏樂縈沉默了更久,心底忽然生出一股更強烈的悶氣,又無法對知府言說,最後只得道:「勞煩大人,前方若有新的消息,請立刻告知於我。」
「娘娘放心,下官定然及時向您稟報。」
她沒再多說什麼,從這一出對話里好像能獲悉出什麼,或許她和季硯還心有默契,她能猜到他許是提前做了準備的,明明該稍稍鬆口氣,可那股沉悶怒意,卻在心底愈演愈烈。
煎熬等待之後,前方終於傳來消息,流寇已被捕,而長安果然是坐在另一艘船上,並無大礙。
可季硯是當真受了傷,至今昏迷不醒。
消息既然能傳來,實則離事發地也不遠了,晏樂縈乘坐的這艘船全力出動,不久之後便追上了龍船。
此時,季硯一眾人便在清河縣中的驛館療傷休養。
此時亦是兩日後的晌午,晏樂縈才下船便直奔驛館,驛館之中重兵把守,邵蘇也候在這裡,眼見她竟然來了,邵蘇面露驚訝,連忙拱手。
「娘娘……咳,晏娘子,殿下無礙。」他額間頓時冒出冷汗,小心翼翼向晏樂縈解釋道。
一副唯恐晏樂縈是前來興師問罪的樣子。
晏樂縈步履一頓。
邵蘇喚的是殿下,這才離開幾日,季硯就給長安封成「殿下」了嗎?
這一路上許多人還喚她「娘娘」,事急從權,因而一路她並沒有反駁多言,權勢有時比任何手段都好用,可她心底確然惱火至極,但再多的惱火,抵不過最後一句——
「那季…陛下呢?他如何了。」
邵蘇沉默了下來,他不敢妄下定論,只拱手垂眸對晏樂縈道:「娘娘,陛下他……您還是親自去看看他吧。」
晏樂縈心中一沉,不再多問,隨著他步入內室。
才分別幾日,再見季硯之時,首先感受到的不再是那股幽然梅香,而是極為濃重的血腥氣。
血氣瀰漫在整個室內,混雜著更加濃郁的藥香,晏樂縈有一瞬感到茫然無措,又很快聽見長安喚她的聲音,「阿娘!」
終於得見兒子,且兒子安然無恙地站在她眼前,這本是晏樂縈此行的目的,她忍不住落下淚,可心中那根緊繃的弦,並沒有因此鬆懈半分。
她摟著長安,抬眼看向床榻間,心隱隱越墜越沉。
「阿娘,阿娘您如何來了?」長安還在問她。
晏樂縈心急如焚,先是上前細細檢查了一番季硯的傷勢,指尖觸到他頸側脈搏時,心跳微弱如絮,她猛地轉頭問長安,「你阿叔,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濃烈的血腥氣一直縈繞在鼻尖,季硯尚在昏迷著,有人事先用高枕替他墊高脖子。
因為他的喉間在不斷往外溢出鮮血,那般殷紅刺目的顏色,綻開在他的衣襟前,床榻中,逐漸洇染成一株株紅花。
可除此之外,晏樂縈並沒在他身上發現其餘傷勢。
……沒有傷,怎麼會吐血呢?
孩子只能簡單與她說出一些自己看到的零星畫面,譬如季硯事先囑咐過他安心待在船上,又或者外面有打鬥聲,可刺客並未能真的登上季硯的船……
這時,一旁的邵蘇也開口解釋起來,給出的理由卻叫晏樂縈更加迷茫。
「娘娘……」邵蘇抿唇,音色裡帶著掙扎,「其實陛下並非遇刺,而是舊疾突發。」
邵蘇略顯遲疑,許是季硯曾與他交代過不許將此事透露給晏樂縈,可事急從權,他才在此時坦白。
「四年前您離京後,陛下怒火攻心昏迷了過去,此後便大病了半年有餘,也至此落了病根,時常咳血不止。」邵蘇神色複雜道,「太醫說是憂思成疾,陛下情緒反覆,是故難以徹底康復,最終釀成心癆之症。」
晏樂縈顫了顫眼眸,無知無覺中,連唇也在顫抖。
「彼時也恰逢處置廢太子案的關鍵時期,陛下龍體抱恙,又放不下朝政,還一直派人去打探您的消息。待病好些,又急著去江南看望您……」
總而言之,情志成疾,久病不愈。
「此次刺殺,本是引蛇出洞之計。」邵蘇又道,「陛下早有防備,是故提前命我等保護好太子殿下,這本也不過是宵小之輩的小把戲,不值一提,誰知……陛下舊疾復發,才不得已停船。」
餘下的事已然明了,一切原是季硯的謀算。
季硯事先命人護好長安,他本也自幼習武,此番算不得以身涉險,原本更不該釀成此等結果。
唯一失算的、也難以算到的,便是這舊疾。
可他原本沒有這一致命弱點。
邵蘇見晏樂縈在認真聽著,又交代了不少事。比如年關已過,春闈在即,陛下必定要回京,並非故意讓太子涉險;又比如這局本已交代好不許走漏風聲,說到底還是江南知府沒能妥善處理……
「行了。」
晏樂縈明白,邵蘇或許同應慶一樣,對她心中有怨,可又盼著季硯與她重修舊好,才與她解釋了這麼多。
她默默聽完,卻並不覺得錯真在自己,不過如同畫舫一眾人也是站在她一面而已。
比之這些怨恨,她有更重要的問題亟待知曉。
眼皮一顫,這下,晏樂縈平靜的語氣里終有了一絲哀傷,「醫師定然來看過了,何以一下如此嚴重?如今,可算脫離危險?」
邵蘇沉默片刻,拱手道:「不敢瞞娘娘,太醫與民間醫師已會診過,陛下這幾年也一直在調養,只是此次急著回京,舟車勞頓……這雖是突發惡疾,卻也是病氣淤積已久,來勢洶洶。」
「如若陛下能醒來,自可轉危為安,要是一直昏迷不醒……」餘下的話,邵蘇不敢相瞞,卻也不敢再說出口。
此地不比京城,更不比皇宮之中還有太醫署,無人敢貿然移動失血過多、重傷未愈的皇帝,如今也只能竭盡全力,聽天由命了。
晏樂縈的手也在顫,長安也意識到了什麼,握緊了她的手。
良久後,她抿唇道:「我曉得了。」
第76章 我不敢想這次醒來,你竟然在我身邊。……
該做的,醫師們也全都做了。此刻,眾人便都是在等。若季硯能轉醒,自是皆大歡喜,若他醒不來……
唯一的皇室血脈尚且年幼,一切都要早做打算。餘下還有很多要安排的事,邵蘇便不再久留,拱手告退。
「阿娘……」
空蕩蕩的房中,一時唯有長安陪在她身邊安慰她,「阿娘別難過。」
季硯安靜躺著,可是衣襟上染滿了血,晏樂縈不忍看,她安撫地拍了拍長安的頭,說了句「無事」,旋即著手給季硯擦拭著唇角的血。
初春時節,江南寒意深重,溫熱的血也會很快變涼,那些血漬濡濕衣襟,反而會加重他身上的寒氣。
先前應當也有人給他換過寢衣,為了方便,面上只是為他加蓋一床厚被褥。晏樂縈忍不住摸了摸他的胸膛,果然一片冰涼。
她只得動作再快一點,眼前的酸澀驀地明顯起來,她瞥見他白皙胸膛前的淡色疤痕,那些曾經仿若烙印在他身上的鞭痕差不多都已淡去,可如今,落滿血液的衣襟,又好似添了新傷一般,深刻,且觸目驚心。<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娘娘,江匪在年前眼瞅著要清平了,怎知還有廢太子餘黨在其中獻計,他們原本懷恨在心,得知了陛下回程的行蹤,於是便想著暗下殺手……」
厲青舟只能言說自己清楚的,他又稟,好在畫舫本是聲樂之所,流寇們只覺得皇帝流連舫中貪圖享樂,反倒沒過度關注過。
「陛下……吉人自有天相,至於尋醫一事,娘娘放心,下官都已安排妥當。」
晏樂縈隱隱覺得一絲不對勁,心中更是煩悶。
厲青舟見晏樂縈面色蒼白渾噩,也暗道不好。
事關皇帝一再下江南所為何事,他自有耳聞,可皇帝身邊的人訓練有素,有心掩藏,他若再去探查,便是大不敬之罪,於是他也當做並不知道。
可如今得見著了這位貴人,卻是在這樣的境況下,總歸叫他心下慌張,還欲再解釋什麼,晏樂縈自己先提了出來,「大人,陛下離開江南前,可有向你交代什麼?」
這下,厲青舟有些
心虛,看了她一眼,「陛下交代了,此路若遇陷…勢必封鎖消息,只是……」
誰知消息並沒封鎖住,有人目睹了龍船遇刺,一傳十十傳百,百姓又愛戴皇帝,自發在運河為聖上祈福,又怎知晏樂縈便住在運河邊上,這才……
這麼一想,厲青舟心下越發懊惱。
晏樂縈沉默片刻,又問:「關於陛下的船隻呢,他可有另做什麼安排?」
「這個……」厲青舟如實答,「因是微服私訪,陛下向來輕便上路,若是船隻疏密,分流前行,勢必不算安全,因而一眾船隻還是一路而上,只不過除卻龍船,另有一艘船隻,陛下也加派了許多人手。」
「……那艘船如何了,可有消息?」
「那艘船隻並無大礙。」
晏樂縈沉默了更久,心底忽然生出一股更強烈的悶氣,又無法對知府言說,最後只得道:「勞煩大人,前方若有新的消息,請立刻告知於我。」
「娘娘放心,下官定然及時向您稟報。」
她沒再多說什麼,從這一出對話里好像能獲悉出什麼,或許她和季硯還心有默契,她能猜到他許是提前做了準備的,明明該稍稍鬆口氣,可那股沉悶怒意,卻在心底愈演愈烈。
煎熬等待之後,前方終於傳來消息,流寇已被捕,而長安果然是坐在另一艘船上,並無大礙。
可季硯是當真受了傷,至今昏迷不醒。
消息既然能傳來,實則離事發地也不遠了,晏樂縈乘坐的這艘船全力出動,不久之後便追上了龍船。
此時,季硯一眾人便在清河縣中的驛館療傷休養。
此時亦是兩日後的晌午,晏樂縈才下船便直奔驛館,驛館之中重兵把守,邵蘇也候在這裡,眼見她竟然來了,邵蘇面露驚訝,連忙拱手。
「娘娘……咳,晏娘子,殿下無礙。」他額間頓時冒出冷汗,小心翼翼向晏樂縈解釋道。
一副唯恐晏樂縈是前來興師問罪的樣子。
晏樂縈步履一頓。
邵蘇喚的是殿下,這才離開幾日,季硯就給長安封成「殿下」了嗎?
這一路上許多人還喚她「娘娘」,事急從權,因而一路她並沒有反駁多言,權勢有時比任何手段都好用,可她心底確然惱火至極,但再多的惱火,抵不過最後一句——
「那季…陛下呢?他如何了。」
邵蘇沉默了下來,他不敢妄下定論,只拱手垂眸對晏樂縈道:「娘娘,陛下他……您還是親自去看看他吧。」
晏樂縈心中一沉,不再多問,隨著他步入內室。
才分別幾日,再見季硯之時,首先感受到的不再是那股幽然梅香,而是極為濃重的血腥氣。
血氣瀰漫在整個室內,混雜著更加濃郁的藥香,晏樂縈有一瞬感到茫然無措,又很快聽見長安喚她的聲音,「阿娘!」
終於得見兒子,且兒子安然無恙地站在她眼前,這本是晏樂縈此行的目的,她忍不住落下淚,可心中那根緊繃的弦,並沒有因此鬆懈半分。
她摟著長安,抬眼看向床榻間,心隱隱越墜越沉。
「阿娘,阿娘您如何來了?」長安還在問她。
晏樂縈心急如焚,先是上前細細檢查了一番季硯的傷勢,指尖觸到他頸側脈搏時,心跳微弱如絮,她猛地轉頭問長安,「你阿叔,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濃烈的血腥氣一直縈繞在鼻尖,季硯尚在昏迷著,有人事先用高枕替他墊高脖子。
因為他的喉間在不斷往外溢出鮮血,那般殷紅刺目的顏色,綻開在他的衣襟前,床榻中,逐漸洇染成一株株紅花。
可除此之外,晏樂縈並沒在他身上發現其餘傷勢。
……沒有傷,怎麼會吐血呢?
孩子只能簡單與她說出一些自己看到的零星畫面,譬如季硯事先囑咐過他安心待在船上,又或者外面有打鬥聲,可刺客並未能真的登上季硯的船……
這時,一旁的邵蘇也開口解釋起來,給出的理由卻叫晏樂縈更加迷茫。
「娘娘……」邵蘇抿唇,音色裡帶著掙扎,「其實陛下並非遇刺,而是舊疾突發。」
邵蘇略顯遲疑,許是季硯曾與他交代過不許將此事透露給晏樂縈,可事急從權,他才在此時坦白。
「四年前您離京後,陛下怒火攻心昏迷了過去,此後便大病了半年有餘,也至此落了病根,時常咳血不止。」邵蘇神色複雜道,「太醫說是憂思成疾,陛下情緒反覆,是故難以徹底康復,最終釀成心癆之症。」
晏樂縈顫了顫眼眸,無知無覺中,連唇也在顫抖。
「彼時也恰逢處置廢太子案的關鍵時期,陛下龍體抱恙,又放不下朝政,還一直派人去打探您的消息。待病好些,又急著去江南看望您……」
總而言之,情志成疾,久病不愈。
「此次刺殺,本是引蛇出洞之計。」邵蘇又道,「陛下早有防備,是故提前命我等保護好太子殿下,這本也不過是宵小之輩的小把戲,不值一提,誰知……陛下舊疾復發,才不得已停船。」
餘下的事已然明了,一切原是季硯的謀算。
季硯事先命人護好長安,他本也自幼習武,此番算不得以身涉險,原本更不該釀成此等結果。
唯一失算的、也難以算到的,便是這舊疾。
可他原本沒有這一致命弱點。
邵蘇見晏樂縈在認真聽著,又交代了不少事。比如年關已過,春闈在即,陛下必定要回京,並非故意讓太子涉險;又比如這局本已交代好不許走漏風聲,說到底還是江南知府沒能妥善處理……
「行了。」
晏樂縈明白,邵蘇或許同應慶一樣,對她心中有怨,可又盼著季硯與她重修舊好,才與她解釋了這麼多。
她默默聽完,卻並不覺得錯真在自己,不過如同畫舫一眾人也是站在她一面而已。
比之這些怨恨,她有更重要的問題亟待知曉。
眼皮一顫,這下,晏樂縈平靜的語氣里終有了一絲哀傷,「醫師定然來看過了,何以一下如此嚴重?如今,可算脫離危險?」
邵蘇沉默片刻,拱手道:「不敢瞞娘娘,太醫與民間醫師已會診過,陛下這幾年也一直在調養,只是此次急著回京,舟車勞頓……這雖是突發惡疾,卻也是病氣淤積已久,來勢洶洶。」
「如若陛下能醒來,自可轉危為安,要是一直昏迷不醒……」餘下的話,邵蘇不敢相瞞,卻也不敢再說出口。
此地不比京城,更不比皇宮之中還有太醫署,無人敢貿然移動失血過多、重傷未愈的皇帝,如今也只能竭盡全力,聽天由命了。
晏樂縈的手也在顫,長安也意識到了什麼,握緊了她的手。
良久後,她抿唇道:「我曉得了。」
第76章 我不敢想這次醒來,你竟然在我身邊。……
該做的,醫師們也全都做了。此刻,眾人便都是在等。若季硯能轉醒,自是皆大歡喜,若他醒不來……
唯一的皇室血脈尚且年幼,一切都要早做打算。餘下還有很多要安排的事,邵蘇便不再久留,拱手告退。
「阿娘……」
空蕩蕩的房中,一時唯有長安陪在她身邊安慰她,「阿娘別難過。」
季硯安靜躺著,可是衣襟上染滿了血,晏樂縈不忍看,她安撫地拍了拍長安的頭,說了句「無事」,旋即著手給季硯擦拭著唇角的血。
初春時節,江南寒意深重,溫熱的血也會很快變涼,那些血漬濡濕衣襟,反而會加重他身上的寒氣。
先前應當也有人給他換過寢衣,為了方便,面上只是為他加蓋一床厚被褥。晏樂縈忍不住摸了摸他的胸膛,果然一片冰涼。
她只得動作再快一點,眼前的酸澀驀地明顯起來,她瞥見他白皙胸膛前的淡色疤痕,那些曾經仿若烙印在他身上的鞭痕差不多都已淡去,可如今,落滿血液的衣襟,又好似添了新傷一般,深刻,且觸目驚心。<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