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白日裡畫舫清閒的時刻,晏母便招呼她到暖堂里繡花,幾個女眷一同說說話,陪著長寧玩上一會兒,叫她心放寬些。
可晏樂縈本就不大會繡花,母親雖是一番好心,可她越繡越心煩意亂,最後尋了個由頭溜去看帳本,倒還更自在了些。
如此一來,心也的確安下些許。
月末之時,院中的梅花也次第競放,這日晏樂縈才看完帳本,妙芙陪著她賞梅,倏然聽見不遠處幾個過路人的議論聲。
「春天到了,也暖和了,那一夥流寇好似又有動靜了。」
「朝廷不是一直在嚴抓流寇嗎?我瞧這幾年,各處都安寧不少啊。」
晏樂縈給梅樹澆水的動作一頓。
「是安寧了不少,但…你也曉得,江南水路亨通,卻也是短處。那伙人是流寇,也是江匪,朝廷要抓,抓了一批,其餘的去通風報信,隨著水路就四處飄下去了,狡猾得很。沒準他們何日又要上岸來,咱們還是小心些吧。」
聽得此消息的人驚訝道:「兄台,你怎得如此清楚?」
另一人便笑道:「我有個親戚恰是在衙門當捕快,自然清楚些,你近來多囤囤糧,少出門准沒錯。」
江南的治安到底不比皇城,何況前幾年季淮占山為王,光有長年累月的名望累積,可那從前的太子爺並不管民生多艱,甚至與流寇勾結,才致使此事愈演愈烈。
從前,畫舫也被流寇騷擾過幾回。
晏樂縈輕抿唇角,妙芙也略感驚慌,詢問她:「小姐,我們要不也多雇
些打手?」
「嗯。」晏樂縈點頭,雖然心知季硯肯定也安排了人手,可自己也不能毫無準備,「安排下去吧。」
可她聽了此事後,到底心事重重。
此夜輾轉反側,晏樂縈難以入眠,乃至清早天才蒙蒙亮便醒了,卻又聽見外面嘈雜,不知多少人在議論紛紛。
她心中頓時湧起不好的預感,一下徹底清醒,急匆匆整理了下,便披著披風出去,正撞見妙芙找來。
「小姐!不好了,外頭的人都在議論,說陛下來江南微服私訪,回程時竟遇上了流寇……」
第75章 昏迷不醒可他原本沒有這一致命弱點。……
畫舫便在運河與蘇塘河的交界之處。
許是這個消息轟動,有不少當地的官差將要沿河出發去尋人,周遭還圍了諸多看熱鬧的百姓,才導致這兒清晨便如此喧囂。
晏樂縈被幾個僕從護著,想往最前面去打探情況。
還沒走幾步,便有幾個瞧著陌生的暗衛跳了出來,將她護至另一邊,向她俯首。
「晏娘子,前方圍觀者眾多,當心人多眼雜。」
晏樂縈是關心則亂,這會稍稍回神,明白眼前的是季硯安插的暗衛。她嚴肅詢問道:「你們可曉得前方情況?」
「地方官員將出發去支援,如今運河是枯水期,這才幾日,主子的船隻尚未走遠,只是去追恐怕也得要些時候……」
晏樂縈抿唇,又道:「我說的前方,是指陛下如何了。」
這下幾個暗衛對視一眼,都露出些遲疑之色。
晏樂縈知曉,天長路遠,實則暗衛們能知曉的消息也不會太多,一切唯有沿著水路親眼見過才知,可方才他們也顯然避重就輕,若沒出事,必不是如此說法。
「知曉多少便都說出來,船上除了陛下,還有我的孩子。」晏樂縈深呼吸一口氣,告訴自己冷靜下來,可尾音仍是顫的,「任何事不必瞞我。」
出了這等事怎麼心平氣和?
她一貫不是拿架子的人,對於這群暗衛的態度,也一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曉得他們在,甚至季硯還說過,若有事可以找他們,她也從沒找過。
此刻,晏樂縈卻難得拿出些威嚴來,見他們還不做聲,沉下聲怒道:「你們好大的膽子!陛下將你們留在此處究竟是何意,你們不清楚嗎?!」
其中有幾個暗衛,曾在四年前元夜便隨行她與季硯出宮,自然也是認得她,曉得她在當朝皇帝心中的份量。
見她發怒,連忙跪下叩首,這下顧不上糾結萬分,終於如實相告。
「娘娘恕罪。」為首的侍衛屈膝拱手,「前方確有消息傳來,屬下們也是怕娘娘憂思。據傳,江匪有備而來,目標明確直攻龍船,又是選在水流曲折之地下手,其餘船隻無法靠得太近……龍船之內一時亂得不可開交,陛下…遇刺了。」
晏樂縈驟感眼前一黑,一旁的妙芙連忙扶住她,「小姐。」
她的唇在抖,努力保持鎮定,「……你是說,陛下遇刺?那其餘人呢,長安呢?」
暗衛如實回稟:「此時情況暫且不明,只知龍船上傷亡頗多。茲事體大,因而江南各地官府,無論臨近與否都已派官兵前往,勢必要一舉清剿江匪,捉拿頭目歸案。」
說起來只是平鋪直敘,可有心者,聽起來便會無比驚懼。
晏樂縈眼前陣陣昏黑,心跳也愈發快起來。
隨著暗衛的闡述,她甚至能想像到那幅鮮血淋漓的畫面,她的長安還那么小,她只是想著讓他去歷練歷練,幾個月的離別她都覺得漫長,若是…若是往後再也看不見他……
「不行,不行……」她喃喃著,勉力掙開妙芙攙扶她的手,往前走去,「我要親眼去看看。」
「小姐,不行啊,那裡定然危險——」
「可是長安在船上啊。」晏樂縈的聲音哽咽,「我要去見他,不管怎樣,都要看見他才行。」
孩子出了事,為娘的怎能安心?
還有……季硯也出了事。
晏樂縈不肯退步,官差的船隻將要出發,她決意要隨著那船直接北上。這時,晏母一群人也聽了風聲焦急趕來,眾人皆勸阻她,可她不肯聽。
「流寇之危尚未完全解除,煩請留一半人手在畫舫。」被眾人阻攔著,晏樂縈反倒更加鎮定。
她早已不是昔年那個,被人恐嚇幾聲就會嚇得落荒而逃的小娘子了。
刀被架在脖子上都經歷過,此刻尚且不至於那般,雖然心中痛得更甚,可她想,至少這次她要迎面而上。
「另一半人手隨我北上。」於是她冷靜地向暗衛吩咐道,「你們是皇帝親衛,要如何妥當與地方官員交代此事,自然也清楚。」
暗衛還欲阻攔,可瞧見晏樂縈目色堅毅,期間利弊在心中過了一通,最終應是,「屬下領命。」
「雁雁……」晏母嘆息一聲,想到這麼些年晏樂縈獨身的經歷,最後也是由了她,「母親曉得你心裡焦急,也曉得攔不住你。你心裡有分寸,但無論如何,自身安危最為重要。」
「雁雁明白。」晏樂縈應了是。
暗衛統領已去與官員交涉,妙芙趁此時去替晏樂縈收拾了些細軟,片刻後,暗衛去而復返稟報導:「娘娘,知府親自來了,請您同往。畫舫也請您不必擔心,知府大人會加派人手在此地。」
此處為江南最為富饒之地,官員眾多,但此番皇帝遇刺,必然是最大的地方官擔責。知府會親自前來,在晏樂縈意料之中。
她點了點頭,沒再多說,在眾人護送下便上了船。
人一旦經歷巨大的情緒波動,很快便會倍感疲憊,可緊張的心思依舊縈繞在心頭,晏樂縈在船上坐立不安。
她不知暗衛究竟是如何與知府交代的,可既已有人喚了她「娘娘」,知府厲青舟很快趕來見她,向她稟報著一概情況。
晏樂縈本沒心情聽這些,她一心只想兒子,想到長安年幼體弱,如今才冬去春來,河水冰涼刺骨,萬一長安落水,有個三長兩短,她一定會後悔死讓他離開的這個決定……
她恨不得從此將長安栓在身邊,叫他哪裡也不能亂跑了,志向也好,興趣也罷,都不及命重要……
而後,她又想到季硯。
本是心亂如麻,晏樂縈心裡有氣,氣他沒護好長安,於是不願想他,理智告訴她出了什麼事,周遭人定是先保皇帝,可她……最後還是忍不住擔心,他不止沒護好長安,連他自己也沒護住。
想著想著,她甚至忍不住眼眶通紅。
「娘娘切莫太過憂慮,這些年來,陛下一貫從運河來往京城與江南,事關江匪,自然是早有悉聞,也早與下官商議過清剿事宜。」知府方才進來還沒說話,便瞧見這一幕,連忙寬慰她。
晏樂縈終於漸漸回神,抬眼瞧著這位知府。
這是個中年人,四十餘歲,身量清瘦挺拔,她自知此人一向正直寬容卻也懦弱,不然昔日也不會由著季淮在此作亂,卻始終沒有辦法。
但季硯沒有動他,也正是因他正直,清廉,事事回稟,雖能力稍顯不足,尚有可取之處。
事關這群江匪流寇,無論是昔日被迫跟在季淮身後,還是四年前入宮之時,晏樂縈或多或少得知了些內情。
季淮舊黨盤踞於此,強占良田,導致良民落草為寇,他又將自己的人打入其中,才致這伙流寇勢力越來越大,由寇成一方江匪。<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可晏樂縈本就不大會繡花,母親雖是一番好心,可她越繡越心煩意亂,最後尋了個由頭溜去看帳本,倒還更自在了些。
如此一來,心也的確安下些許。
月末之時,院中的梅花也次第競放,這日晏樂縈才看完帳本,妙芙陪著她賞梅,倏然聽見不遠處幾個過路人的議論聲。
「春天到了,也暖和了,那一夥流寇好似又有動靜了。」
「朝廷不是一直在嚴抓流寇嗎?我瞧這幾年,各處都安寧不少啊。」
晏樂縈給梅樹澆水的動作一頓。
「是安寧了不少,但…你也曉得,江南水路亨通,卻也是短處。那伙人是流寇,也是江匪,朝廷要抓,抓了一批,其餘的去通風報信,隨著水路就四處飄下去了,狡猾得很。沒準他們何日又要上岸來,咱們還是小心些吧。」
聽得此消息的人驚訝道:「兄台,你怎得如此清楚?」
另一人便笑道:「我有個親戚恰是在衙門當捕快,自然清楚些,你近來多囤囤糧,少出門准沒錯。」
江南的治安到底不比皇城,何況前幾年季淮占山為王,光有長年累月的名望累積,可那從前的太子爺並不管民生多艱,甚至與流寇勾結,才致使此事愈演愈烈。
從前,畫舫也被流寇騷擾過幾回。
晏樂縈輕抿唇角,妙芙也略感驚慌,詢問她:「小姐,我們要不也多雇
些打手?」
「嗯。」晏樂縈點頭,雖然心知季硯肯定也安排了人手,可自己也不能毫無準備,「安排下去吧。」
可她聽了此事後,到底心事重重。
此夜輾轉反側,晏樂縈難以入眠,乃至清早天才蒙蒙亮便醒了,卻又聽見外面嘈雜,不知多少人在議論紛紛。
她心中頓時湧起不好的預感,一下徹底清醒,急匆匆整理了下,便披著披風出去,正撞見妙芙找來。
「小姐!不好了,外頭的人都在議論,說陛下來江南微服私訪,回程時竟遇上了流寇……」
第75章 昏迷不醒可他原本沒有這一致命弱點。……
畫舫便在運河與蘇塘河的交界之處。
許是這個消息轟動,有不少當地的官差將要沿河出發去尋人,周遭還圍了諸多看熱鬧的百姓,才導致這兒清晨便如此喧囂。
晏樂縈被幾個僕從護著,想往最前面去打探情況。
還沒走幾步,便有幾個瞧著陌生的暗衛跳了出來,將她護至另一邊,向她俯首。
「晏娘子,前方圍觀者眾多,當心人多眼雜。」
晏樂縈是關心則亂,這會稍稍回神,明白眼前的是季硯安插的暗衛。她嚴肅詢問道:「你們可曉得前方情況?」
「地方官員將出發去支援,如今運河是枯水期,這才幾日,主子的船隻尚未走遠,只是去追恐怕也得要些時候……」
晏樂縈抿唇,又道:「我說的前方,是指陛下如何了。」
這下幾個暗衛對視一眼,都露出些遲疑之色。
晏樂縈知曉,天長路遠,實則暗衛們能知曉的消息也不會太多,一切唯有沿著水路親眼見過才知,可方才他們也顯然避重就輕,若沒出事,必不是如此說法。
「知曉多少便都說出來,船上除了陛下,還有我的孩子。」晏樂縈深呼吸一口氣,告訴自己冷靜下來,可尾音仍是顫的,「任何事不必瞞我。」
出了這等事怎麼心平氣和?
她一貫不是拿架子的人,對於這群暗衛的態度,也一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曉得他們在,甚至季硯還說過,若有事可以找他們,她也從沒找過。
此刻,晏樂縈卻難得拿出些威嚴來,見他們還不做聲,沉下聲怒道:「你們好大的膽子!陛下將你們留在此處究竟是何意,你們不清楚嗎?!」
其中有幾個暗衛,曾在四年前元夜便隨行她與季硯出宮,自然也是認得她,曉得她在當朝皇帝心中的份量。
見她發怒,連忙跪下叩首,這下顧不上糾結萬分,終於如實相告。
「娘娘恕罪。」為首的侍衛屈膝拱手,「前方確有消息傳來,屬下們也是怕娘娘憂思。據傳,江匪有備而來,目標明確直攻龍船,又是選在水流曲折之地下手,其餘船隻無法靠得太近……龍船之內一時亂得不可開交,陛下…遇刺了。」
晏樂縈驟感眼前一黑,一旁的妙芙連忙扶住她,「小姐。」
她的唇在抖,努力保持鎮定,「……你是說,陛下遇刺?那其餘人呢,長安呢?」
暗衛如實回稟:「此時情況暫且不明,只知龍船上傷亡頗多。茲事體大,因而江南各地官府,無論臨近與否都已派官兵前往,勢必要一舉清剿江匪,捉拿頭目歸案。」
說起來只是平鋪直敘,可有心者,聽起來便會無比驚懼。
晏樂縈眼前陣陣昏黑,心跳也愈發快起來。
隨著暗衛的闡述,她甚至能想像到那幅鮮血淋漓的畫面,她的長安還那么小,她只是想著讓他去歷練歷練,幾個月的離別她都覺得漫長,若是…若是往後再也看不見他……
「不行,不行……」她喃喃著,勉力掙開妙芙攙扶她的手,往前走去,「我要親眼去看看。」
「小姐,不行啊,那裡定然危險——」
「可是長安在船上啊。」晏樂縈的聲音哽咽,「我要去見他,不管怎樣,都要看見他才行。」
孩子出了事,為娘的怎能安心?
還有……季硯也出了事。
晏樂縈不肯退步,官差的船隻將要出發,她決意要隨著那船直接北上。這時,晏母一群人也聽了風聲焦急趕來,眾人皆勸阻她,可她不肯聽。
「流寇之危尚未完全解除,煩請留一半人手在畫舫。」被眾人阻攔著,晏樂縈反倒更加鎮定。
她早已不是昔年那個,被人恐嚇幾聲就會嚇得落荒而逃的小娘子了。
刀被架在脖子上都經歷過,此刻尚且不至於那般,雖然心中痛得更甚,可她想,至少這次她要迎面而上。
「另一半人手隨我北上。」於是她冷靜地向暗衛吩咐道,「你們是皇帝親衛,要如何妥當與地方官員交代此事,自然也清楚。」
暗衛還欲阻攔,可瞧見晏樂縈目色堅毅,期間利弊在心中過了一通,最終應是,「屬下領命。」
「雁雁……」晏母嘆息一聲,想到這麼些年晏樂縈獨身的經歷,最後也是由了她,「母親曉得你心裡焦急,也曉得攔不住你。你心裡有分寸,但無論如何,自身安危最為重要。」
「雁雁明白。」晏樂縈應了是。
暗衛統領已去與官員交涉,妙芙趁此時去替晏樂縈收拾了些細軟,片刻後,暗衛去而復返稟報導:「娘娘,知府親自來了,請您同往。畫舫也請您不必擔心,知府大人會加派人手在此地。」
此處為江南最為富饒之地,官員眾多,但此番皇帝遇刺,必然是最大的地方官擔責。知府會親自前來,在晏樂縈意料之中。
她點了點頭,沒再多說,在眾人護送下便上了船。
人一旦經歷巨大的情緒波動,很快便會倍感疲憊,可緊張的心思依舊縈繞在心頭,晏樂縈在船上坐立不安。
她不知暗衛究竟是如何與知府交代的,可既已有人喚了她「娘娘」,知府厲青舟很快趕來見她,向她稟報著一概情況。
晏樂縈本沒心情聽這些,她一心只想兒子,想到長安年幼體弱,如今才冬去春來,河水冰涼刺骨,萬一長安落水,有個三長兩短,她一定會後悔死讓他離開的這個決定……
她恨不得從此將長安栓在身邊,叫他哪裡也不能亂跑了,志向也好,興趣也罷,都不及命重要……
而後,她又想到季硯。
本是心亂如麻,晏樂縈心裡有氣,氣他沒護好長安,於是不願想他,理智告訴她出了什麼事,周遭人定是先保皇帝,可她……最後還是忍不住擔心,他不止沒護好長安,連他自己也沒護住。
想著想著,她甚至忍不住眼眶通紅。
「娘娘切莫太過憂慮,這些年來,陛下一貫從運河來往京城與江南,事關江匪,自然是早有悉聞,也早與下官商議過清剿事宜。」知府方才進來還沒說話,便瞧見這一幕,連忙寬慰她。
晏樂縈終於漸漸回神,抬眼瞧著這位知府。
這是個中年人,四十餘歲,身量清瘦挺拔,她自知此人一向正直寬容卻也懦弱,不然昔日也不會由著季淮在此作亂,卻始終沒有辦法。
但季硯沒有動他,也正是因他正直,清廉,事事回稟,雖能力稍顯不足,尚有可取之處。
事關這群江匪流寇,無論是昔日被迫跟在季淮身後,還是四年前入宮之時,晏樂縈或多或少得知了些內情。
季淮舊黨盤踞於此,強占良田,導致良民落草為寇,他又將自己的人打入其中,才致這伙流寇勢力越來越大,由寇成一方江匪。<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