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他們當時離開楊府的時候,她的大部分嫁妝都是死物,搬挪不得,只帶出來她所有的嫁妝銀子,鄭氏雖是名門,但是嫁妝銀子同樣有限,只有一千兩銀子左右,這些年又花用了一些,手頭實在不稱手,否則也不會只租這么小一個宅院,自己身邊的許多丫鬟嬤嬤陪房等都還是留在楊府,蓋因她養不起這麼多的人。
光靠楊志遠每個月幾十兩銀子的俸祿,根本經不起更多人的花銷了。
而現在,有了陛下賜銀,就連鄭氏都一下子覺得腰杆子硬了起來。
周承翊除了以探病的名義賞賜了楊志遠許多東西,還特地「好心」地將楊允功召喚入宮,話里話外的意思便是楊志遠是個人才,但是還需要成長空間,楊首輔不要太過於急切,教孫過於嚴苛,一家人還需要相親相愛的好。
那一番話,堵的楊允功不上不下,但是帝王勸解他的家務事,多大的榮耀啊,只能磕頭感激著領受了。
周承翊這一番十分看重抬舉楊志遠的行為,讓原本幾乎要放棄楊志遠的楊家人再次掂量了起來。
雖然如今楊志遠和楊允功這對爺孫鬧的如此之凶,可是很多人心裡頭還是有自己的思量,這楊志遠從小受楊允功悉心栽培,就是楊允功指定的接班人,血濃於水,將心比心的想,等到了最後是要將自己奮鬥一輩子的權勢給更不成器的子孫還是給隔房的後輩?
說不定還是會交到楊志遠手上吧!
再說了,如今楊志遠簡在帝心,如此受皇帝器重,未來成就說不定不遜於楊允功,依附於楊志遠他們或許才有出頭之日。
雖然楊志遠舉薦唐雲翼一事,讓很多因此利益受損的楊家人頗為惱火,但是如今的楊家根深葉茂、姻親親眷遍布京城,有混的好的就也有混的不太好的,漸漸的,有一部分人就開始暗地裡站隊楊志遠。
楊允功還沒死,他們就已經想要先討好下一任家主了。
當楊允功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整個人看著一下子老了十歲不止,他的臉上不復以往的從容之色,眼神逐漸退去銳利,稍顯渾濁之色,口中禁不住喃喃道:「外敵不曾打殺進來,自己大家族內卻已經開始躁動起來,看來我是真的老了,這些人都開始不將我放在眼裡了。」
有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著唐雲翼的到任,唐家人再次進入了中樞官員的視線之內,楊允功忙著整頓自己在吏部的勢力,漸有力不從心之感,卻在今年戶部秋稅盤帳之際,杜凝章的一道奏摺,再次掀起風暴。
杜凝章是戶部尚書同樣也是內閣閣老之一,權勢地位僅次於楊允功,兩個人之間這麼多年下來,是既有合作又有鬥爭。
然而杜凝章心中覬覦首輔之位久矣,原本沈江雲找上他,說會助他登上首輔之位的時候,杜凝章還暗自嗤笑於他,覺得年輕人實在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礙於兩人曾經有過一點交情,杜凝章給了沈江雲面子,沒有當場回絕。
可是從楊志遠叛出楊家,一直到如今他和楊允功正式決裂,杜凝章看的是目瞪口呆,他是真沒想到,這沈江雲是這麼能整活,居然連楊志遠都策反的動!
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如今楊允功處於了下風,杜凝章又如何會心慈手軟,蟄伏了幾個月後,終於在接到河陽縣的秋稅帳目的時候,仰天長笑了起來。
沈氏兄弟,是真正的一門雙星啊!
沈江雲在京城翻雲覆雨、擺弄權勢;沈江霖在雲南同樣創下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功績!
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河陽縣今年的秋稅,居然比夏稅又翻了幾倍,河陽縣的稅入正經算起來,居然能和最繁茂的江南各縣相媲美了,這是古往今來從未有過之壯舉啊!
夏稅的時候,杜凝章還為了麻痹楊允功,假裝壓了下去沈江霖的功績,而這一次,杜凝章是絕對要抓住機會,對著楊允功再來一擊!
杜凝章不見得多麼喜歡沈江霖,但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你楊允功要趕走的人,他杜凝章就要多多在陛下面前誇讚他的好處。
更何況,沈江霖確確實實做出了功績來。
周承翊看到這份奏摺的時候,臉上終於露出了一個久違的真心笑容,他就知道,他從來沒有看錯沈江霖!
沈江霖給周承翊的回報,不僅僅在於讓他在朝堂之上揚眉吐氣,更是實打實的金銀稅入繳入國庫。
根據戶部統計出來的數字,沈江霖此番在河陽縣作出的功績可謂是亘古未有。
如今的大周朝最為繁華、收稅最多的縣城是蘇州府的吳縣和松江府的華亭縣,兩個縣每年夏稅和秋稅加起來,一年可以上繳入中樞的的稅入,折合白銀在十萬兩左右。
而今年的河陽縣,統計下來的總稅入竟然高達六萬兩!
要知道,一般的稅入並非全部繳納中樞,是在能夠滿足當地縣衙的開支之後,再抽取一部分繳納中樞。
過去莫說河陽縣這種從來都是要上面接濟的縣衙,便是很多北直隸的府縣都是只能做到自給自足。
河陽縣的稅入情況一瞬間震驚朝野,以往許多人都搞不清楚河陽縣究竟是哪裡的一個小縣,現如今卻成了京城百姓膾炙人口的縣城。
對很多京城百姓來講,河陽縣特產各種名貴好用的香皂,而對於那些官員來說,河陽縣是沈江霖個人才幹和榮譽的展現地。
當年說了給沈江霖三年將功贖過,大家都覺得那是一句不可能達成的廢話,而現在,沈江霖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再一次刷新了眾人的認知——有他沈江霖在,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更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沈江霖做出來這麼一番功績,皇帝自然是要賞他,就是這般「正好」,雲南臨安府知府章文鼎被底下的一眾官員聯名上書彈劾舉報,在任期間多次亂斷官司、收受賄賂等罪,直接被革職查辦。
對於空出來的位置,周承翊力排眾議,升了沈江霖為臨安知府。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沈江霖哪怕人不在御前,但是卻比他們這些在御前的人更加得寵和得皇帝信任。
楊允功在沈家派系面前一敗再敗,當知道沈江霖這個知府已經是無法更改之後,他乾脆將前往臨安府押解章文鼎的人替換成自己人。
他倒是要看一看,這個沈江霖在雲南到底做出了什麼功績?!
楊允功並不相信,就這點時間,沈江霖能做出這番功績,同時,憑藉他的政治敏感性,他更確信,那個章文鼎絕對會給到他一些好消息!
第185章
是夜, 杜知府杜之慧已經熄燈睡下了,迷迷糊糊間聽到外頭有人在說話,中間夾雜著幾句「壞事了」、「要抓起來」等語。
當官的最聽不了這兩句話, 當即杜之慧就嚇得彈坐起來,揚聲問外頭:「是誰在外面說話?」
很快, 守夜的丫鬟就掀開珠簾走了進來稟告道:「回老爺的話,是姜師爺在外頭,說有要事稟告。」
杜之慧立馬翻身而起, 靸著鞋子下地, 披了一件氅衣就出去了。
看到姜師爺果然在門外畢恭畢敬地等候著,觀其神色鎮定無異樣, 杜之慧的一顆心放了回去,知道這壞事的人不會是自己。
「隨我到書房去。」杜之慧帶著姜師爺去了府衙的書房, 兩人聊了大概有一個時辰的功夫, 卻在到底要不要把此事的風聲先透露給沈江霖產生了分歧。
「大人,這次朝廷讓您預先去臨安府摘印,是首輔大人下的令,而這次前來羈押章文鼎的, 據傳是首輔大人的親信柳如松, 這些人都是咱們得罪不起的, 倒不如就裝聾作啞一回, 便是那沈大人不日將要出任臨安府知府, 那也最多不過是和大人平起平坐,應當不會對大人不利的。」
「況且大人, 您不是時常感嘆自己在朝中無人麼?如今正是結交朝中人脈的大好時機,您完全可以借著當年首輔大人是您座師的名義,就此走上首輔大人的門路, 豈不是就能官運亨通了?」
姜師爺是從杜之慧剛剛進入官場做縣官,就開始跟在杜之慧身邊的老人了,從七品到如今的正四品,他花了整整十五年的時間,當年他考中進士就算不得年輕了,到如今已經年過半百之數,又是在雲南邊境之地任職,杜之慧很多時候都感嘆自己這輩子的沒有交上太多好運,至今碌碌無為至今,或許這個四品官員就已經是自己的終點了。
他走了十五年才走通的路,而沈江霖只用了兩年,甚至於,他的終點,對於沈江霖來說不過是一個起點而已。
這如何不讓人心中感慨萬千,甚至心生妒意?
之前就有傳聞,沈江霖是得罪了首輔大人才會被發配雲南之地做知縣,現如今面對這般情況,杜之慧已經完全明白了,這並非傳言,而是事實。
首輔大人雖然沒有傳遞一言半語給他,但是但凡在官場上做官的人,就是再愚蠢一些的,也能明白首輔大人的用意了——命他摘印也好,讓柳如松押解章文鼎回京也罷,都是想要在章文鼎這個人身上好好做一筆文章。<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光靠楊志遠每個月幾十兩銀子的俸祿,根本經不起更多人的花銷了。
而現在,有了陛下賜銀,就連鄭氏都一下子覺得腰杆子硬了起來。
周承翊除了以探病的名義賞賜了楊志遠許多東西,還特地「好心」地將楊允功召喚入宮,話里話外的意思便是楊志遠是個人才,但是還需要成長空間,楊首輔不要太過於急切,教孫過於嚴苛,一家人還需要相親相愛的好。
那一番話,堵的楊允功不上不下,但是帝王勸解他的家務事,多大的榮耀啊,只能磕頭感激著領受了。
周承翊這一番十分看重抬舉楊志遠的行為,讓原本幾乎要放棄楊志遠的楊家人再次掂量了起來。
雖然如今楊志遠和楊允功這對爺孫鬧的如此之凶,可是很多人心裡頭還是有自己的思量,這楊志遠從小受楊允功悉心栽培,就是楊允功指定的接班人,血濃於水,將心比心的想,等到了最後是要將自己奮鬥一輩子的權勢給更不成器的子孫還是給隔房的後輩?
說不定還是會交到楊志遠手上吧!
再說了,如今楊志遠簡在帝心,如此受皇帝器重,未來成就說不定不遜於楊允功,依附於楊志遠他們或許才有出頭之日。
雖然楊志遠舉薦唐雲翼一事,讓很多因此利益受損的楊家人頗為惱火,但是如今的楊家根深葉茂、姻親親眷遍布京城,有混的好的就也有混的不太好的,漸漸的,有一部分人就開始暗地裡站隊楊志遠。
楊允功還沒死,他們就已經想要先討好下一任家主了。
當楊允功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整個人看著一下子老了十歲不止,他的臉上不復以往的從容之色,眼神逐漸退去銳利,稍顯渾濁之色,口中禁不住喃喃道:「外敵不曾打殺進來,自己大家族內卻已經開始躁動起來,看來我是真的老了,這些人都開始不將我放在眼裡了。」
有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著唐雲翼的到任,唐家人再次進入了中樞官員的視線之內,楊允功忙著整頓自己在吏部的勢力,漸有力不從心之感,卻在今年戶部秋稅盤帳之際,杜凝章的一道奏摺,再次掀起風暴。
杜凝章是戶部尚書同樣也是內閣閣老之一,權勢地位僅次於楊允功,兩個人之間這麼多年下來,是既有合作又有鬥爭。
然而杜凝章心中覬覦首輔之位久矣,原本沈江雲找上他,說會助他登上首輔之位的時候,杜凝章還暗自嗤笑於他,覺得年輕人實在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礙於兩人曾經有過一點交情,杜凝章給了沈江雲面子,沒有當場回絕。
可是從楊志遠叛出楊家,一直到如今他和楊允功正式決裂,杜凝章看的是目瞪口呆,他是真沒想到,這沈江雲是這麼能整活,居然連楊志遠都策反的動!
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如今楊允功處於了下風,杜凝章又如何會心慈手軟,蟄伏了幾個月後,終於在接到河陽縣的秋稅帳目的時候,仰天長笑了起來。
沈氏兄弟,是真正的一門雙星啊!
沈江雲在京城翻雲覆雨、擺弄權勢;沈江霖在雲南同樣創下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功績!
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河陽縣今年的秋稅,居然比夏稅又翻了幾倍,河陽縣的稅入正經算起來,居然能和最繁茂的江南各縣相媲美了,這是古往今來從未有過之壯舉啊!
夏稅的時候,杜凝章還為了麻痹楊允功,假裝壓了下去沈江霖的功績,而這一次,杜凝章是絕對要抓住機會,對著楊允功再來一擊!
杜凝章不見得多麼喜歡沈江霖,但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你楊允功要趕走的人,他杜凝章就要多多在陛下面前誇讚他的好處。
更何況,沈江霖確確實實做出了功績來。
周承翊看到這份奏摺的時候,臉上終於露出了一個久違的真心笑容,他就知道,他從來沒有看錯沈江霖!
沈江霖給周承翊的回報,不僅僅在於讓他在朝堂之上揚眉吐氣,更是實打實的金銀稅入繳入國庫。
根據戶部統計出來的數字,沈江霖此番在河陽縣作出的功績可謂是亘古未有。
如今的大周朝最為繁華、收稅最多的縣城是蘇州府的吳縣和松江府的華亭縣,兩個縣每年夏稅和秋稅加起來,一年可以上繳入中樞的的稅入,折合白銀在十萬兩左右。
而今年的河陽縣,統計下來的總稅入竟然高達六萬兩!
要知道,一般的稅入並非全部繳納中樞,是在能夠滿足當地縣衙的開支之後,再抽取一部分繳納中樞。
過去莫說河陽縣這種從來都是要上面接濟的縣衙,便是很多北直隸的府縣都是只能做到自給自足。
河陽縣的稅入情況一瞬間震驚朝野,以往許多人都搞不清楚河陽縣究竟是哪裡的一個小縣,現如今卻成了京城百姓膾炙人口的縣城。
對很多京城百姓來講,河陽縣特產各種名貴好用的香皂,而對於那些官員來說,河陽縣是沈江霖個人才幹和榮譽的展現地。
當年說了給沈江霖三年將功贖過,大家都覺得那是一句不可能達成的廢話,而現在,沈江霖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再一次刷新了眾人的認知——有他沈江霖在,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更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沈江霖做出來這麼一番功績,皇帝自然是要賞他,就是這般「正好」,雲南臨安府知府章文鼎被底下的一眾官員聯名上書彈劾舉報,在任期間多次亂斷官司、收受賄賂等罪,直接被革職查辦。
對於空出來的位置,周承翊力排眾議,升了沈江霖為臨安知府。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沈江霖哪怕人不在御前,但是卻比他們這些在御前的人更加得寵和得皇帝信任。
楊允功在沈家派系面前一敗再敗,當知道沈江霖這個知府已經是無法更改之後,他乾脆將前往臨安府押解章文鼎的人替換成自己人。
他倒是要看一看,這個沈江霖在雲南到底做出了什麼功績?!
楊允功並不相信,就這點時間,沈江霖能做出這番功績,同時,憑藉他的政治敏感性,他更確信,那個章文鼎絕對會給到他一些好消息!
第185章
是夜, 杜知府杜之慧已經熄燈睡下了,迷迷糊糊間聽到外頭有人在說話,中間夾雜著幾句「壞事了」、「要抓起來」等語。
當官的最聽不了這兩句話, 當即杜之慧就嚇得彈坐起來,揚聲問外頭:「是誰在外面說話?」
很快, 守夜的丫鬟就掀開珠簾走了進來稟告道:「回老爺的話,是姜師爺在外頭,說有要事稟告。」
杜之慧立馬翻身而起, 靸著鞋子下地, 披了一件氅衣就出去了。
看到姜師爺果然在門外畢恭畢敬地等候著,觀其神色鎮定無異樣, 杜之慧的一顆心放了回去,知道這壞事的人不會是自己。
「隨我到書房去。」杜之慧帶著姜師爺去了府衙的書房, 兩人聊了大概有一個時辰的功夫, 卻在到底要不要把此事的風聲先透露給沈江霖產生了分歧。
「大人,這次朝廷讓您預先去臨安府摘印,是首輔大人下的令,而這次前來羈押章文鼎的, 據傳是首輔大人的親信柳如松, 這些人都是咱們得罪不起的, 倒不如就裝聾作啞一回, 便是那沈大人不日將要出任臨安府知府, 那也最多不過是和大人平起平坐,應當不會對大人不利的。」
「況且大人, 您不是時常感嘆自己在朝中無人麼?如今正是結交朝中人脈的大好時機,您完全可以借著當年首輔大人是您座師的名義,就此走上首輔大人的門路, 豈不是就能官運亨通了?」
姜師爺是從杜之慧剛剛進入官場做縣官,就開始跟在杜之慧身邊的老人了,從七品到如今的正四品,他花了整整十五年的時間,當年他考中進士就算不得年輕了,到如今已經年過半百之數,又是在雲南邊境之地任職,杜之慧很多時候都感嘆自己這輩子的沒有交上太多好運,至今碌碌無為至今,或許這個四品官員就已經是自己的終點了。
他走了十五年才走通的路,而沈江霖只用了兩年,甚至於,他的終點,對於沈江霖來說不過是一個起點而已。
這如何不讓人心中感慨萬千,甚至心生妒意?
之前就有傳聞,沈江霖是得罪了首輔大人才會被發配雲南之地做知縣,現如今面對這般情況,杜之慧已經完全明白了,這並非傳言,而是事實。
首輔大人雖然沒有傳遞一言半語給他,但是但凡在官場上做官的人,就是再愚蠢一些的,也能明白首輔大人的用意了——命他摘印也好,讓柳如松押解章文鼎回京也罷,都是想要在章文鼎這個人身上好好做一筆文章。<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