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只要媽媽在,她不需要分辨真假,怎麼都好。
陪同的康復醫師坐在不遠處的辦公桌前,專注地觀察著電腦上起起伏伏的數據線條,只偶爾分出一點心神去看那對相擁而泣的母女。
當然,她看的更多的是顧南——
相信任何一名研究人員都無法從顧南身上移開目光,不管是甦醒一星期流利對話,還是不到半個月就能進行90°直立訓練,顧南給出的康復反饋都遠超所有人的預期。
所有人都說,她充滿了不可思議的生命力。
所有人都說,她會成為奇蹟的參與者與見證者。
又或許,她本身就是奇蹟?
這些珍稀難得的資料,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第400章 你不符合,但我還是選了你
顧望南來了之後,顧南的康復進度一日千里。
第二個月時,她已經能在輪椅上坐兩個小時,能握筆,能寫字,雖然筆畫磕磕絆絆,但那些萎縮的肌肉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復活。
正是四月,春光正好,康復醫師說多呼吸新鮮空氣對顧南的肺功能恢復很有幫助,於是顧望南每天都會推著顧南到草坪散步曬太陽。
天光康復研究中心占地面積1000餘畝,綠化做得特別好,建了君子園,園子裡挖了一個人工湖,還有湖心亭,經常有工作人員在亭中聊天小憩。
顧南也喜歡往那裡去,因為路上有一條文化長廊,路過的時候能看到許多有關天光康復研究中心的信息。
天光康復研究中心隸屬國家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是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天光中大多研究人員的研究方向都是神經系統,區別只在於細化方向是結構、發育還是功能。
比如易敬容,她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神經幹細胞、大腦皮層和神經環路發育開發。
她是天光喚醒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兼科研組組長,是提出針對性模擬喚醒系統概念的第一人。
顧南每次從那裡經過就會看一點,幾次下來就把長廊里所有信息都熟記於心。
也是如此,顧南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變好了。
對尋常的文字、圖像幾乎可以做到過目不忘,她回憶一件事物也不需要長時間的思索,因為她的大腦接觸到關鍵詞,就會像電腦搜尋引擎一樣挑出對應的文段標註出來。
她的大腦前所未有的高效。
她的思維前所未有的清晰。
但她沒有對任何人提起。
她不會在自己手無寸鐵的時候將一切和盤托出,通常情況下,那只會給她帶來麻煩。
她不主動吐露,易敬容卻似乎從她的檢查結果中看出了一些苗頭。
時隔一個月,易敬容再次出現在顧南面前。
只是這一次的地點在康復大樓的心理諮詢室外。
顧南能說話之後就開始接受心理疏導,易敬容特意在門口等她,大概是覺得此時的她心防減弱,有可乘之機。
但是讓易敬容失望了,顧南信不過這裡的心理醫生,更不會對陌生人袒露心扉。
「我推你走?」易敬容站到顧南身後說。
顧望南主動讓開了位置,大概是顧南出來之前,易敬容和她交涉好了。
顧南回眸看了眼顧望南,見她不遠不近地跟著,沒說什麼,任由易敬容推著自己離開。
「你好像不太喜歡我。」易敬容開門見山,「是因為那段不愉快的經歷嗎?」
顧南垂眸沉默。
易敬容仿佛也知道顧南不會回答這個問題,並沒有等待她的答案,繼續說:「其實我知道的沒有你以為的那麼多,你不必對我抱有敵意。」
「我不是什麼以折磨別人為樂的變態,如果可以,我當然希望你不必經歷任何痛苦,但是很抱歉,系統開啟之後,任何人都無法再干涉你在另一個世界的經歷。」
易敬容很清楚顧南心中的芥蒂,也放得下姿態,只是顧南對這些乾巴巴的話語毫無觸動。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神經細胞死亡不可再生,但研究表明,在一種特殊的應激情況下,神經細胞會出現再生。」
「新神經細胞和經細胞一般會有區別,但功能大體相同,基本能夠取代原細胞形成新的神經環路,恢復該區域的大腦功能。」
「給病人一個特殊的環境,刺激病人進入應激狀態,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大腦功能恢復,恢復好,人就醒了,這就是喚醒你們的原理。」
「聽起來很簡單吧。」易敬容輕輕舒了口氣,「其實很難。大多數人的大腦在18歲左右停止發育,但有的人會發育到25歲。在大腦發育期間,腦細胞的結構和機能不斷複雜化,尤其是18-25歲,複雜化過程格外劇烈,任何生化、生理和心理變化都能對大腦發育造成至關重要的影響。」
「你剛好卡在25歲的關卡之下,按理來說,你的大腦狀態並不符合我預劃的25-35歲人群的大腦狀態,我一開始也沒有把你列入喚醒對象的打算。」
大腦是人體最精密的器官,人類對大腦的認知本來就淺薄,為了達到最佳的實驗效果,只能盡力排除實驗體的個體差異性。
童年是否健康、家庭關係是否和諧、工作是否穩定、是否與異性建立過親密關係或正在親密關係續存期間、愛好、特長、喜惡……這些都會影響到系統的背景生成,進而影響到喚醒效果。
這是個大項目,但資金有限,每一個病人的選擇都至關重要,易敬容只能先對25-35歲這一相對穩定的人群進行篩選。
「你也許會好奇,你不符合我的條件,我為什麼還要選你?」
易敬容推著顧南走進電梯,隨後擋住電梯門等顧望南上來,「因為你有一個好媽媽。」
顧南神色微動。
抬眸朝門外看去,顧望南正扶著牆慢慢地往這邊挪,見兩人在等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加快了腳步。
前兩天顧望南推著顧南走無障礙坡道的時候扭了腰,買了膏藥貼敷,但還是疼。
哪怕疼,她也堅持陪著顧南散步,做日常訓練。
說起來,當初顧南遭遇的那場的車禍很冤枉。車禍起因是兩輛大貨車雨天相撞,私家車連環追尾,有幾輛甚至被撞上了人行道,顧南就是那個走在人行道上被牽連的倒霉路人。
聽顧望南說,那場事故死了三個人,重傷七人,和當場死亡的那三個人相比,顧南算幸運的,現在醒了,也算柳暗花明。
但從現實角度算,那場事故牽涉的人太多,其實沒有多少賠償給她。除了醫保,她也沒有買任何意外險或商業醫療險,車禍後高昂的手術費和後續的康復費,大部分都是顧望南在承擔。
顧望南親自照顧了她一年,還把她送到這裡,想必已經盡了自己全部的能力。
顧望南能為一個非親生的孩子奔走辛勞至此,已經不是一個「好」字能夠形容了。
「不中用了,難為你們等我。」顧望南走進電梯,笑著說。
易敬容鬆開電梯門,按下1樓,笑著回:「正好顧南要做理療,我給您也安排一個吧,好得快一些。」
顧望南有些驚訝,不明白這個沒什麼交際的研究員怎麼這麼熱情,正要拒絕。
顧南卻已先她一步應下,「好。」
第401章 你是第3001名沉睡者 純一的聲音
顧南鬆口,這場談話正式進入正題。
易敬容送顧望南去做理療項目,然後推著顧南去了君子園。
她沒有急著向顧南提問,而是接著沒有結束的話題往下說,「你出車禍的時候,天光康復研究中心剛建成不久,區域劃分、醫療器材和實驗器材引進、病人的最終名單,研究中心的大小事務都要我操心,哪怕有助理和學生幫我,還是很累。」
「你進過實驗室,知道沒日沒夜做實驗有多累,但我可以告訴你,做管理比做實驗累多了,大概我天生就是一個科研腦。」
易敬容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試圖緩解兩人之間過於冷淡的氛圍,但收效甚微,顧南無動於衷。
她只是靜靜注視著易敬容,仿佛在置身事外地觀察著對面與她侃侃而談的人。
易敬容沒有得到回應也不失望,繼續說:「我希望這個項目能一步到位,所以在篩選病人的環節特別嚴格,你的年齡不符合要求,第一輪就被刷下去了。」
「但等項目正式啟動之後,我收到了一封很長的郵件,非常長。」
易敬容抬手比劃了一下,兩手大張,像是要給顧南一個擁抱,「你想像不到的長。」
顧南看了眼易敬容張開的雙手,目光在她右手掌心裡的一顆棕色小痣上停了一瞬。
易敬容是個很典型的研究員形象,容貌身形都不算出眾,但氣質非常沉穩,雙眼明亮,浸潤著智慧的光華,仿佛能勘破一切迷障。
她不太適合做出誇張的表情和動作,但這樣會讓她多一些鮮活的人氣。
「是你媽媽發給我的。」易敬容道:「不知道她從哪裡得到的消息,把我給病人家屬的調查問卷填寫好發給了我,那是我見過寫得最滿的一份問卷。」<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陪同的康復醫師坐在不遠處的辦公桌前,專注地觀察著電腦上起起伏伏的數據線條,只偶爾分出一點心神去看那對相擁而泣的母女。
當然,她看的更多的是顧南——
相信任何一名研究人員都無法從顧南身上移開目光,不管是甦醒一星期流利對話,還是不到半個月就能進行90°直立訓練,顧南給出的康復反饋都遠超所有人的預期。
所有人都說,她充滿了不可思議的生命力。
所有人都說,她會成為奇蹟的參與者與見證者。
又或許,她本身就是奇蹟?
這些珍稀難得的資料,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第400章 你不符合,但我還是選了你
顧望南來了之後,顧南的康復進度一日千里。
第二個月時,她已經能在輪椅上坐兩個小時,能握筆,能寫字,雖然筆畫磕磕絆絆,但那些萎縮的肌肉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復活。
正是四月,春光正好,康復醫師說多呼吸新鮮空氣對顧南的肺功能恢復很有幫助,於是顧望南每天都會推著顧南到草坪散步曬太陽。
天光康復研究中心占地面積1000餘畝,綠化做得特別好,建了君子園,園子裡挖了一個人工湖,還有湖心亭,經常有工作人員在亭中聊天小憩。
顧南也喜歡往那裡去,因為路上有一條文化長廊,路過的時候能看到許多有關天光康復研究中心的信息。
天光康復研究中心隸屬國家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是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天光中大多研究人員的研究方向都是神經系統,區別只在於細化方向是結構、發育還是功能。
比如易敬容,她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神經幹細胞、大腦皮層和神經環路發育開發。
她是天光喚醒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兼科研組組長,是提出針對性模擬喚醒系統概念的第一人。
顧南每次從那裡經過就會看一點,幾次下來就把長廊里所有信息都熟記於心。
也是如此,顧南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變好了。
對尋常的文字、圖像幾乎可以做到過目不忘,她回憶一件事物也不需要長時間的思索,因為她的大腦接觸到關鍵詞,就會像電腦搜尋引擎一樣挑出對應的文段標註出來。
她的大腦前所未有的高效。
她的思維前所未有的清晰。
但她沒有對任何人提起。
她不會在自己手無寸鐵的時候將一切和盤托出,通常情況下,那只會給她帶來麻煩。
她不主動吐露,易敬容卻似乎從她的檢查結果中看出了一些苗頭。
時隔一個月,易敬容再次出現在顧南面前。
只是這一次的地點在康復大樓的心理諮詢室外。
顧南能說話之後就開始接受心理疏導,易敬容特意在門口等她,大概是覺得此時的她心防減弱,有可乘之機。
但是讓易敬容失望了,顧南信不過這裡的心理醫生,更不會對陌生人袒露心扉。
「我推你走?」易敬容站到顧南身後說。
顧望南主動讓開了位置,大概是顧南出來之前,易敬容和她交涉好了。
顧南回眸看了眼顧望南,見她不遠不近地跟著,沒說什麼,任由易敬容推著自己離開。
「你好像不太喜歡我。」易敬容開門見山,「是因為那段不愉快的經歷嗎?」
顧南垂眸沉默。
易敬容仿佛也知道顧南不會回答這個問題,並沒有等待她的答案,繼續說:「其實我知道的沒有你以為的那麼多,你不必對我抱有敵意。」
「我不是什麼以折磨別人為樂的變態,如果可以,我當然希望你不必經歷任何痛苦,但是很抱歉,系統開啟之後,任何人都無法再干涉你在另一個世界的經歷。」
易敬容很清楚顧南心中的芥蒂,也放得下姿態,只是顧南對這些乾巴巴的話語毫無觸動。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神經細胞死亡不可再生,但研究表明,在一種特殊的應激情況下,神經細胞會出現再生。」
「新神經細胞和經細胞一般會有區別,但功能大體相同,基本能夠取代原細胞形成新的神經環路,恢復該區域的大腦功能。」
「給病人一個特殊的環境,刺激病人進入應激狀態,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大腦功能恢復,恢復好,人就醒了,這就是喚醒你們的原理。」
「聽起來很簡單吧。」易敬容輕輕舒了口氣,「其實很難。大多數人的大腦在18歲左右停止發育,但有的人會發育到25歲。在大腦發育期間,腦細胞的結構和機能不斷複雜化,尤其是18-25歲,複雜化過程格外劇烈,任何生化、生理和心理變化都能對大腦發育造成至關重要的影響。」
「你剛好卡在25歲的關卡之下,按理來說,你的大腦狀態並不符合我預劃的25-35歲人群的大腦狀態,我一開始也沒有把你列入喚醒對象的打算。」
大腦是人體最精密的器官,人類對大腦的認知本來就淺薄,為了達到最佳的實驗效果,只能盡力排除實驗體的個體差異性。
童年是否健康、家庭關係是否和諧、工作是否穩定、是否與異性建立過親密關係或正在親密關係續存期間、愛好、特長、喜惡……這些都會影響到系統的背景生成,進而影響到喚醒效果。
這是個大項目,但資金有限,每一個病人的選擇都至關重要,易敬容只能先對25-35歲這一相對穩定的人群進行篩選。
「你也許會好奇,你不符合我的條件,我為什麼還要選你?」
易敬容推著顧南走進電梯,隨後擋住電梯門等顧望南上來,「因為你有一個好媽媽。」
顧南神色微動。
抬眸朝門外看去,顧望南正扶著牆慢慢地往這邊挪,見兩人在等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加快了腳步。
前兩天顧望南推著顧南走無障礙坡道的時候扭了腰,買了膏藥貼敷,但還是疼。
哪怕疼,她也堅持陪著顧南散步,做日常訓練。
說起來,當初顧南遭遇的那場的車禍很冤枉。車禍起因是兩輛大貨車雨天相撞,私家車連環追尾,有幾輛甚至被撞上了人行道,顧南就是那個走在人行道上被牽連的倒霉路人。
聽顧望南說,那場事故死了三個人,重傷七人,和當場死亡的那三個人相比,顧南算幸運的,現在醒了,也算柳暗花明。
但從現實角度算,那場事故牽涉的人太多,其實沒有多少賠償給她。除了醫保,她也沒有買任何意外險或商業醫療險,車禍後高昂的手術費和後續的康復費,大部分都是顧望南在承擔。
顧望南親自照顧了她一年,還把她送到這裡,想必已經盡了自己全部的能力。
顧望南能為一個非親生的孩子奔走辛勞至此,已經不是一個「好」字能夠形容了。
「不中用了,難為你們等我。」顧望南走進電梯,笑著說。
易敬容鬆開電梯門,按下1樓,笑著回:「正好顧南要做理療,我給您也安排一個吧,好得快一些。」
顧望南有些驚訝,不明白這個沒什麼交際的研究員怎麼這麼熱情,正要拒絕。
顧南卻已先她一步應下,「好。」
第401章 你是第3001名沉睡者 純一的聲音
顧南鬆口,這場談話正式進入正題。
易敬容送顧望南去做理療項目,然後推著顧南去了君子園。
她沒有急著向顧南提問,而是接著沒有結束的話題往下說,「你出車禍的時候,天光康復研究中心剛建成不久,區域劃分、醫療器材和實驗器材引進、病人的最終名單,研究中心的大小事務都要我操心,哪怕有助理和學生幫我,還是很累。」
「你進過實驗室,知道沒日沒夜做實驗有多累,但我可以告訴你,做管理比做實驗累多了,大概我天生就是一個科研腦。」
易敬容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試圖緩解兩人之間過於冷淡的氛圍,但收效甚微,顧南無動於衷。
她只是靜靜注視著易敬容,仿佛在置身事外地觀察著對面與她侃侃而談的人。
易敬容沒有得到回應也不失望,繼續說:「我希望這個項目能一步到位,所以在篩選病人的環節特別嚴格,你的年齡不符合要求,第一輪就被刷下去了。」
「但等項目正式啟動之後,我收到了一封很長的郵件,非常長。」
易敬容抬手比劃了一下,兩手大張,像是要給顧南一個擁抱,「你想像不到的長。」
顧南看了眼易敬容張開的雙手,目光在她右手掌心裡的一顆棕色小痣上停了一瞬。
易敬容是個很典型的研究員形象,容貌身形都不算出眾,但氣質非常沉穩,雙眼明亮,浸潤著智慧的光華,仿佛能勘破一切迷障。
她不太適合做出誇張的表情和動作,但這樣會讓她多一些鮮活的人氣。
「是你媽媽發給我的。」易敬容道:「不知道她從哪裡得到的消息,把我給病人家屬的調查問卷填寫好發給了我,那是我見過寫得最滿的一份問卷。」<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