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此一時期日本佛教的特點是:佛教思想已經深入日本社會, 並與當 地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佛教流派。
源空創立淨土宗。平安王朝末期雖有淨土信仰流行,但尚未出現淨 土宗派。日本淨土宗的創始人是源空(1133 年——1212 年),號法然, 俗姓漆間。他 13 歲在比睿山出家,研習天台教觀,後遊歷諸寺,遍覽諸 宗,特別喜愛源信的《往生要集》,從此專修淨土念佛法門。他認為當 時已經到了佛教所說的“末法”世界,光靠個人修行的“自力”已不能 脫離苦海,必須藉助阿彌陀佛的願力之助,方可在死後往生西方淨土世 界。幕府時代的日本武人掌權,社會政治動盪不定,人心不安,“末法” 宣傳正好適應了人們的心理,農民、武士信奉者極多。源空身後,淨土 宗形成了許多流派。
親鸞創立淨土真宗。淨土真宗是從淨土宗中分化出的一個流派,不 過在後世影響更為巨大。親鸞(1173 年——1262 年),俗姓藤原,京都 人。他自幼出家,投入青蓮院慈圓法師門下,研究三論、法相之學。後 改宗源空,修習淨土念佛宗。他 31 歲時曾娶一妻,承元初年因政治事件 的牽連被流放越後。在流放地他自稱“愚禿親鸞”。五年後結束了流放 生涯,回到關東地區繼續傳播淨土信仰。此時他的元配夫人已故,他又 娶三善為教之女為妻,這便是惠信尼。她不僅為親鸞生了六個子女,而
且從親鸞修行佛法。淨土真宗的教義,主要是通過“二雙四重”的判釋, 進行了真、假淨土的區分。他認為現有的淨土宗的“教、行、信、證” 可分成三類,一類摻雜了“諸行”,一類摻雜了“自心運力”,這兩類 都屬於“假淨土”,只有第三類不摻雜諸行和自心運力,才是真淨土。 他所宣揚的就是這種排斥任何佛法修行和自力的“真淨土”,所以稱為 淨土真宗。由於強調完全依賴彌陀“他力”,因而他們只突出誠信,不 注重外在的形式,是否念佛,是否遵守戒律都無所謂,親鸞本人就娶妻 生子。這些特點使真宗便於在民間流傳,親鸞身後真宗分成了許多流派, 直至晚近仍傳承不絕。
一遍創立時宗。這也是淨土宗的一個支系,由一遍(1239 年——1289 年)所創。他自稱從神那裡接受了偈頌:“六字名號一遍法,十界依正 一遍體,萬行離念一念證,人中上上妙好華。”從此他改名一遍,焚燒 自己書寫的書籍,宣揚:“一代之聖教今日滅盡,唯留南無阿彌陀佛。” 他四出遊方,並攜帶一本“勸進帳”,請人簽名,據說總共有 251,724 人在上面簽名。時宗的名稱依據《阿彌陀佛經》的“臨命終時”經文而 得名,他認為人生無常,時時處處與臨終時一樣,都應以念佛為本。他 更徹底地否定了一切自力修行,強調必須絕對依靠彌陀願力的救助。
日蓮創立日蓮宗。日蓮(1222 年——1282 年),出身於漁民家庭, 16 歲出家,先後學過天台、密教和淨土宗,皆不滿意。他認為日本的天 台宗與密宗調和,失去了傳教大師的本意,必須清除密教的影響,恢復 純正天台的面貌。根據《涅槃經》“依法不依人”的見解,他選定《法 華經》作為自己的根本歸依,所以他的宗派也稱為“日蓮法華宗”。他 提出所謂“三大秘法”作為根本教義。“本門的本尊”指日蓮宗的信仰 對象,即《法華經》中所說的“成佛已來甚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祗劫, 常住不滅”的法身佛。“本門的題目”指依皈本尊的修養方法,即口誦 “南無妙法蓮華經”七字。“本門的戒壇”,日蓮宗認為大、小乘各種 戒律過於煩瑣,只要口誦“南無妙法蓮華經”七字,就是“本門無作的 圓頓戒壇”。日蓮宗也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教門,所以在社會上 廣為流傳,直至現代。創價學會就是日蓮宗的一個支派,在此會基礎上 成立的公明黨,是當今日本政壇相當活躍的一支政治力量。
從平安後期開始,中國的禪宗思想便已在日本各地傳播。特別是由 於宋金之間、宋元之間殘酷的戰爭,大批中國禪僧避難於日本,更是推 動了日本禪宗的發達。幕府時代,日本禪宗計有 24 個流派,其中以榮西 所傳臨濟宗和道元所傳曹洞宗最為著名。榮西(1141 年——1215 年), 俗姓賀陽,14 歲出家,先在比睿山修習天台和密教。後二次隨商船入宋, 學習臨濟黃龍派禪法。回國後介紹禪宗“即心即佛”的思想,很受貴族、 將軍們的歡迎。在榮西以前,禪宗尚未形成流派,榮西是第一個建立禪 宗流派的人。他的弟子中有不少人也赴宋求法,當時中國禪門正是臨濟 楊岐派的佛果克勤,大慧宗杲風行之時,所以他們也多是受其影響,回 國傳“看話禪”。在日本禪門 24 派中,臨濟占了絕大多數。然而,道元 禪師雖出身於榮西禪師門下,但卻是傳曹洞禪法。道元(1200 年——1253 年)本是皇室後裔,13 歲出家,先學天台後學禪。入宋於天童如淨禪師 處學得曹洞“默照禪”,回國後即傳播此法。臨濟宗與幕府和上層武士 關係密切,而曹洞宗則注重向地方上發展,往往得到地方領主的支持。
源空創立淨土宗。平安王朝末期雖有淨土信仰流行,但尚未出現淨 土宗派。日本淨土宗的創始人是源空(1133 年——1212 年),號法然, 俗姓漆間。他 13 歲在比睿山出家,研習天台教觀,後遊歷諸寺,遍覽諸 宗,特別喜愛源信的《往生要集》,從此專修淨土念佛法門。他認為當 時已經到了佛教所說的“末法”世界,光靠個人修行的“自力”已不能 脫離苦海,必須藉助阿彌陀佛的願力之助,方可在死後往生西方淨土世 界。幕府時代的日本武人掌權,社會政治動盪不定,人心不安,“末法” 宣傳正好適應了人們的心理,農民、武士信奉者極多。源空身後,淨土 宗形成了許多流派。
親鸞創立淨土真宗。淨土真宗是從淨土宗中分化出的一個流派,不 過在後世影響更為巨大。親鸞(1173 年——1262 年),俗姓藤原,京都 人。他自幼出家,投入青蓮院慈圓法師門下,研究三論、法相之學。後 改宗源空,修習淨土念佛宗。他 31 歲時曾娶一妻,承元初年因政治事件 的牽連被流放越後。在流放地他自稱“愚禿親鸞”。五年後結束了流放 生涯,回到關東地區繼續傳播淨土信仰。此時他的元配夫人已故,他又 娶三善為教之女為妻,這便是惠信尼。她不僅為親鸞生了六個子女,而
且從親鸞修行佛法。淨土真宗的教義,主要是通過“二雙四重”的判釋, 進行了真、假淨土的區分。他認為現有的淨土宗的“教、行、信、證” 可分成三類,一類摻雜了“諸行”,一類摻雜了“自心運力”,這兩類 都屬於“假淨土”,只有第三類不摻雜諸行和自心運力,才是真淨土。 他所宣揚的就是這種排斥任何佛法修行和自力的“真淨土”,所以稱為 淨土真宗。由於強調完全依賴彌陀“他力”,因而他們只突出誠信,不 注重外在的形式,是否念佛,是否遵守戒律都無所謂,親鸞本人就娶妻 生子。這些特點使真宗便於在民間流傳,親鸞身後真宗分成了許多流派, 直至晚近仍傳承不絕。
一遍創立時宗。這也是淨土宗的一個支系,由一遍(1239 年——1289 年)所創。他自稱從神那裡接受了偈頌:“六字名號一遍法,十界依正 一遍體,萬行離念一念證,人中上上妙好華。”從此他改名一遍,焚燒 自己書寫的書籍,宣揚:“一代之聖教今日滅盡,唯留南無阿彌陀佛。” 他四出遊方,並攜帶一本“勸進帳”,請人簽名,據說總共有 251,724 人在上面簽名。時宗的名稱依據《阿彌陀佛經》的“臨命終時”經文而 得名,他認為人生無常,時時處處與臨終時一樣,都應以念佛為本。他 更徹底地否定了一切自力修行,強調必須絕對依靠彌陀願力的救助。
日蓮創立日蓮宗。日蓮(1222 年——1282 年),出身於漁民家庭, 16 歲出家,先後學過天台、密教和淨土宗,皆不滿意。他認為日本的天 台宗與密宗調和,失去了傳教大師的本意,必須清除密教的影響,恢復 純正天台的面貌。根據《涅槃經》“依法不依人”的見解,他選定《法 華經》作為自己的根本歸依,所以他的宗派也稱為“日蓮法華宗”。他 提出所謂“三大秘法”作為根本教義。“本門的本尊”指日蓮宗的信仰 對象,即《法華經》中所說的“成佛已來甚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祗劫, 常住不滅”的法身佛。“本門的題目”指依皈本尊的修養方法,即口誦 “南無妙法蓮華經”七字。“本門的戒壇”,日蓮宗認為大、小乘各種 戒律過於煩瑣,只要口誦“南無妙法蓮華經”七字,就是“本門無作的 圓頓戒壇”。日蓮宗也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教門,所以在社會上 廣為流傳,直至現代。創價學會就是日蓮宗的一個支派,在此會基礎上 成立的公明黨,是當今日本政壇相當活躍的一支政治力量。
從平安後期開始,中國的禪宗思想便已在日本各地傳播。特別是由 於宋金之間、宋元之間殘酷的戰爭,大批中國禪僧避難於日本,更是推 動了日本禪宗的發達。幕府時代,日本禪宗計有 24 個流派,其中以榮西 所傳臨濟宗和道元所傳曹洞宗最為著名。榮西(1141 年——1215 年), 俗姓賀陽,14 歲出家,先在比睿山修習天台和密教。後二次隨商船入宋, 學習臨濟黃龍派禪法。回國後介紹禪宗“即心即佛”的思想,很受貴族、 將軍們的歡迎。在榮西以前,禪宗尚未形成流派,榮西是第一個建立禪 宗流派的人。他的弟子中有不少人也赴宋求法,當時中國禪門正是臨濟 楊岐派的佛果克勤,大慧宗杲風行之時,所以他們也多是受其影響,回 國傳“看話禪”。在日本禪門 24 派中,臨濟占了絕大多數。然而,道元 禪師雖出身於榮西禪師門下,但卻是傳曹洞禪法。道元(1200 年——1253 年)本是皇室後裔,13 歲出家,先學天台後學禪。入宋於天童如淨禪師 處學得曹洞“默照禪”,回國後即傳播此法。臨濟宗與幕府和上層武士 關係密切,而曹洞宗則注重向地方上發展,往往得到地方領主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