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絕。

  (2)淨土信仰的流傳及其代表人物

  淨土宗是中國佛教中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法門。在佛教的神話

  譜系中,阿彌陀佛是主管西方淨土世界之佛,傳說他在成佛之前曾發 48

  種宏願大誓,凡稱念他名號者,在死後他都要接引其往生西方淨土。淨

  土宗以《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佛經》為根本經典,

  主張以念經行業為內因,以彌陀願力為外緣,內外相應,往生極樂國土。

  在《無量壽經》中,為信徒描繪了一幅無限美好的佛國世界:“其佛國

  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車榘、瑪瑙合為地,光

  赫焜耀,微妙奇麗。”“七寶諸樹,周遍世界,……行行相植,莖莖相

  望。”“講堂、精舍、宮殿、樓觀皆七寶莊嚴,自然化成。”“若食時,

  七寶應器,自然現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事已,化去,時

  至,復至。”如此美好的彼岸世界,當然會使在苦難中掙扎的民眾嚮往。

  淨土信仰在中國流行很早,東晉時高僧慧遠就曾和弟子 123 人,在

  廬山結白蓮社,發誓往生西方淨土。所以後世淨土宗尊慧遠為初祖,淨

  土宗也稱蓮宗。以後淨土信仰代有鼓吹者。東魏曇鸞(公元 476 年—542

  年)曾向陶弘景學過長生術,後得菩提流支譯的《觀無量壽佛經》,改

  信淨土。他著有《安樂淨土義》、《贊阿彌陀佛偈》,影響很大。隋唐

  之際的道綽和善導是淨土宗的實際創始人。道綽(公元 562 年—645 年)

  原是涅槃學者,見到記載曇鸞的碑文後,改信淨土。他專念阿彌陀佛名

  號,日限七萬遍。唐貞觀年間講《觀無量壽佛經》200 遍,廣勸念佛。教

  人以小豆記念佛次數,據說竟日積“數百萬斛”。又教人以念珠記念佛

  之數,“人各掐珠,口同佛號。每時散席,響彌林谷。”①善導(公元 637

  年—681 年),在山西玄中寺聽道綽講《觀無量壽佛經》,歸依淨土法門。

  後赴長安,在光明、慈恩諸寺宣揚淨土信仰。他一生抄《阿彌陀經》幾

  十萬卷,畫淨土變相圖三百餘幅。著有《觀無量壽佛經疏》、《轉經行

  願往生淨土事贊》等。至此,淨土宗的理論和行儀趨於完備,正式成為

  一個宗派,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不過與其他宗派相比,淨土宗沒有嚴密

  的傳法系統。特別是宋代以後,淨土成為天下共宗,所以其“七祖”、

  ① 《續高僧傳·道綽傳》。

  “九祖”之說,皆無確切的傳承關係,只是不同時期的重要人物。

  (3)“開元三大士”與中國密宗

  密宗是印度密教在中國流行的結果。印度佛教發展的後期,出現了 佛教與婆羅門教結合的產物——密教。它既保留了佛教的基本教義,又 吸收了婆羅門教祭祀、供奉、拜火、咒語等宗教儀式。密教主張身、口、 意三密相應行,以求得出世的果報。即手結契印(手密),口通真言(口 密),心作觀想佛尊(意密)。他們認為佛祖的真言密語是不能見諸文 字,廣為流傳的,只能傳給受過灌頂禮的弟子,並以此與“顯教”諸派 相區別。

  密教的部分經文從三國時期就有傳播,但唐以前流行的都是所渭的 “雜密”,而“純密”則是由“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 空傳入中國。善無畏(公元 637 年—735 年)出身於南印貴族家庭,出家 後在那爛陀寺學習密教。開元四年(公元 716 年)到長安,受到玄宗的 禮遇,被尊為國師,設內道場,為皇族受灌頂禮。在長安期間傳播“胎 藏界”密法,譯出密教的主要經典《大日經》,為密宗日後的發展奠定 了基礎。金剛智(公元 669 年—741 年),南印度人,先學經律,後專密 藏。開元八年(公元 720 年)從海路來華,到長安後也被尊為國師,主 要弘傳“金剛界”密法。譯出《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等 4 部,7 卷著作。不空(公元 705 年—774 年),北印度人,自幼出家,投於金剛 智門下,協助譯經。天寶元年(公元 742 年)秉承遺命,赴印度和師子 國(今斯里蘭卡)尋找密教經典。天寶五年(公元 746 年)返中國,帶 回 1200 卷梵本經文。據《開元釋教錄》,不空共譯出密教經典 111 部, 143 卷,成為中國佛教史上“四大翻譯家”之一。他設內道場,為玄宗、 代宗、肅宗授灌頂禮,成為三朝國師。在“三大士”門下,中國密宗傳 人中有兩名佼佼者,一個是一行(公元 673 年—727 年),他不僅協助善 無畏譯經,傳教,而且是著名的天文學家,撰《開元大衍曆》。一個是 惠果(?——公元 805 年),曾向善無畏學“胎藏界”密法,向金剛智 學“金剛界”密法,並為代宗、德宗、順宗受灌頂禮,亦為三朝國師。 他主持青龍寺期間,將密宗傳給了日本僧人空海,開“東密”之門。

  密宗有一套複雜的宗教儀軌,他們認為儀軌是如來以秘密頓證來渡 濟眾生的規範,所以搞得極為隆重、神秘,傳經時必須有禮拜、供養、 念誦等儀軌相隨,如“修曼荼羅”。“曼荼羅”也譯為壇,或圓輪具足, 在壇場上懸掛佛或菩薩像,供眾人膜拜。“護摩”是一種拜火儀式,在 祭壇上設火爐,焚燒乳木、供物,以求本尊保佑。這些儀軌與當時中國 佛教正在日趨簡化的大方向是背道而馳的。特別是密宗修行儀軌中的男 女雙修,中國人更難接受。不論密宗對“無上瑜伽”做什麼樣的解釋, 這種男女混雜,以性交為最終目的的活動與封建綱常倫理是相互牴觸 的。所以密宗僅在唐中葉流行了幾十年,武宗滅佛以後再未得到恢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