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於是,孩娃們似乎懂事了,意識到了事情的可怕了,臉上立馬莊重了一層灰暗。
村長說,上路吧。說完他就由兒子杜岩和兒媳桃花扶著原地坐下了,像一捆糙散在地上一模樣。
柳根他爹就揚起牛鞭了。
牛車就叮叮鐺鐺出村了。
送行的女人們,就都淚水滿面,交待說早去早回啊,說有人買了就賣,沒人買了拉倒;交待說賣了皮子,啥也不買也得進城買些染料,給孩娃煮染過年的衣裳哩交待說,從城裡回來,一定記住買包針,家裡的fèng衣針沒有了,說錢多了再買幾根鏽花針,幾尾繡花線,說你們到底去幾天,說個准日子也好到村頭接接呀。
就有男人不耐煩瑣了,說我這次就得破傷風死了呢,你不用接我啦。
說這話的是藍百歲,他話一說完,便大步流星地走了,女人們便閂夜門一樣不見言語了。
就算告別了。
男人們走成一堆,在梁路上踢踢踏踏,牛車跟在他們身後,鐵輪子從路面礓石上軋過去,把孩娃們像篩糠一般搖晃著。司馬姓的坐在車左,藍姓的坐在車右,杜姓的坐在車中,他們都袖著雙手,流著冬冷的鼻涕。這是他們第一次跟隨大人們走出耙耬山脈,第一次去經歷割賣人皮的莊重人生,他們懷著血淋淋的新奇和心跳,看著車子走出很遠的梁路,女人們還在村口招著手。
司馬藍有些可憐自己的母親和村裡的女人了,他不知道男人們為啥兒在牛車前邊,把手插在懷裡取著曖,看著地里旺勢的小麥,又說又笑,很快就把送行的女人們忘到腦後了。而那些懷了孕的女人們,卻把手揚在半空,像掛在日光中的枯枝,不停不歇地隨風擺著。
他也把手在空中擺了擺。
一車的孩娃就都把手在半空擺了擺。
黃道吉日好像就是為了一個好天氣。卷在梁下溝里纖薄的白霧,在鐵輪的輾軋聲中,慢慢地散開來。太陽不知什麼時候由血漿一片粘成了紅火一團,升到東山頂上,先還和山頂扯扯連連,後來嘰哇一聲,就躍上天空和山脈脫開了。一個世界金光燦爛了。一桿一桿的光芒使山樑上暖起來,送行的村人很快成為一片黑點,司馬藍把眼睛一眨,他們就都消失不見了。大人們在車前依然又說又笑,不時地回頭招呼一下車上的孩娃們。而車把式柳根爹,也不知什麼時候,一躍坐在車前,把鞭子往車前一插,袖著雙手,居然就眯著雙眼悠悠然然睡起來。
世界越來越大了。
天空也越來越闊了。
日光中出現的村落,遠遠看著,像誰隨意從天空拋下的一件衣裳掛在山脈上。
牛車跟在大人身後搖擺不止,一串一堆的叮噹聲撒了一路,直到日升幾杆,又將近平南,才停在一個村頭,架鍋燒了開水,吃了乾糧,又繼續沿著無頭無尾的梁道趕路進城了。
原來外面的世界和耙樓山脈並無多少差異哩,男人們也是扛著鋤下地鋤冬麥,挑糞施冬肥。女人們大冷天也到河邊洗衣裳,懷孕了也挺著大肚在村頭拾柴禾或在門中帶孩娃。狗的叫聲也一樣汪汪汪帶有土黃色,牛哞聲也和渾濁的河流一模樣,就是連路邊的墳地,也都是圓圓的土堆,堆頂偶而還壓著一塊去年清明上墳的舊紙。天空似乎藍了些,可在村落里,有時還能遇上比這更藍的天,藍得似乎從天空噼噼剝剝掉顏色。唯一不同的,是這兒的懷孕女人少了些,不像村落那樣兒,女人們說挺起肚子時,一夜之間發酵的面樣全鼓脹了。
委實沒啥兒更為新奇的。
正頭頂的日頭似乎暖得厲害幾分罷吧。
孩娃們就都在車上相互依著睡著了。
到一個集鎮時,牛車停在一家飯館前,每人吃了一碗醬麵條,從飯館出來看見鎮街的牆壁上貼了許多紅紙,紅紙上寫了碗一樣大的字,問飯館的掌柜說,牆上寫的啥兒呀。掌柜說合作化了呀,實行公社化了呀。孩娃們並不關心什麼是合作化,什麼是公社化,倒是大人們愣在飯館的廳子裡,臉上僵了痴怔,說土地都合到一塊了?各家的耕牛都算公家了?連犁、耬、鋤、耙也都要放到一個倉庫嗎?
那老闆就把眼睛瞪大了,說你們是從哪兒來的呢,口音和我們這兒都一樣,咋不知道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我們都實行合作化二年了,公社也都開始熱火朝天了。
大人們就不再說啥兒,不再問啥兒,默默走出飯館了。
一路上男人們都默不言聲,一臉的黑天和黑地。
一路上男人們都不時地一聲十里長嘆,顯得淒楚而又哀涼,直到過了一座石橋,司馬笑笑才冷丁兒從嘴裡炸出了一句話,說我操他奶奶,三姓村的人就不是這世界上的人了嘛。這話又冷又硬,像凍了十冬九寒的青冰凌,哐咚一下從他嘴吐出來,走成一堆的大人們都當地一聲收了腳,站在路上盯著他。司馬笑笑卻誰也不看,獨自朝前走了,把別人和牛車上的孩娃哩哩啦啦丟在了身後邊。
孩娃們是顧不及那麼多還未到來的人生的。他們依然在車上睡得香甜無比,嘴角流出的口水把胸前的襖襟給濕了。到了日將落山時,大人們把他們叫醒來,他們發現世界變得不同凡響了,不是原來的世界了。
山脈無影無蹤了,一望無際的平原鋪在落日裡。
城牆又高又大,一尺多長的磚壘有兩丈高,凡有牆角的地方,角線連一點都不歪。白色的磚fèng兒,繃得和絲線一樣直。城下的護城河,水有淹脖子深,水面上的水藻枯腐了卻還照樣泛著青黑色。從環城路上走過去,那些拉著挑著煤球的城裡人,每一開口說話,聲音就脆得如耙耬山脈上少有的蘋果和梨。
原來城裡終於是和耙耬山脈兩個世界哩。這裡果真有樓房。且還有三層的大樓房,人可以站到窗外的陽台上,放眼把半個縣城都拾進眼睛裡。孩娃們的眼睛開始啪啪啦啦眨動了,都瞪得球圓了。他們立在牛車上,把睜累的眼睛揉一揉,讓城牆、樓房、行人、關了的店鋪門,死藍的護城河和城裡背書包的孩娃,都從他們的眼睛裡邊走過去。讓城東的教火院緩緩慢慢走過來,他們就看見,司馬笑笑早已經獨自站到了教火院的大門前,於是就都聽到了割皮的刀子聲,清利利地顫抖著響在了他們的耳邊上。
割皮是在月未二十六的前響。他們在教火院等了整三天,白天在教火院裡游來逛去。夜裡就睡在一間倉庫,吃飯在教火院外面剛收過蘿蔔白菜的地里架鍋自己燒。三天的日子,對大人孩娃都是漫長的煎熬,尤其到了飯時,教火院對面雙羊腸湯的膻香味,油光光地瀰漫在空氣中,孩娃們對冷硬的乾糧、菜湯就索然無味了。他們跟著風向追著羊肉湯的香味跑,風朝東吹時,他們就在那凌晨肉飯館的東面盯著半空的膻香味,鼻子的吸聲如城裡那些打開後流不出水的水龍頭。到風向西吹時,他們又跑到飯館西邊,拿手去空中抓那膻香味,用舌頭去舔沾在手掌的紅油膩。司馬笑笑看不過去了,一掌一個地打了五個孩娃的屁股後,去那飯館幫人家洗了半晌鍋碗,端回來一碗羊肉的湯水,給九歲的司馬森,八歲的司馬林,七歲的司馬木、四歲的司馬藍、不足三歲的司馬鹿各倒幾口,又各舀一勺菜湯,五個孩娃就泡上烙饃,吃得山呼海嘯,香飄十里。村裡的人們,各家圍著一個野灶,都在空蕩的冬菜地里煮飯,別的孩娃看見從藍家那邊飄過來了油香,眼就大起來,端在手裡的飯碗僵在半空不動了。
村長說,上路吧。說完他就由兒子杜岩和兒媳桃花扶著原地坐下了,像一捆糙散在地上一模樣。
柳根他爹就揚起牛鞭了。
牛車就叮叮鐺鐺出村了。
送行的女人們,就都淚水滿面,交待說早去早回啊,說有人買了就賣,沒人買了拉倒;交待說賣了皮子,啥也不買也得進城買些染料,給孩娃煮染過年的衣裳哩交待說,從城裡回來,一定記住買包針,家裡的fèng衣針沒有了,說錢多了再買幾根鏽花針,幾尾繡花線,說你們到底去幾天,說個准日子也好到村頭接接呀。
就有男人不耐煩瑣了,說我這次就得破傷風死了呢,你不用接我啦。
說這話的是藍百歲,他話一說完,便大步流星地走了,女人們便閂夜門一樣不見言語了。
就算告別了。
男人們走成一堆,在梁路上踢踢踏踏,牛車跟在他們身後,鐵輪子從路面礓石上軋過去,把孩娃們像篩糠一般搖晃著。司馬姓的坐在車左,藍姓的坐在車右,杜姓的坐在車中,他們都袖著雙手,流著冬冷的鼻涕。這是他們第一次跟隨大人們走出耙耬山脈,第一次去經歷割賣人皮的莊重人生,他們懷著血淋淋的新奇和心跳,看著車子走出很遠的梁路,女人們還在村口招著手。
司馬藍有些可憐自己的母親和村裡的女人了,他不知道男人們為啥兒在牛車前邊,把手插在懷裡取著曖,看著地里旺勢的小麥,又說又笑,很快就把送行的女人們忘到腦後了。而那些懷了孕的女人們,卻把手揚在半空,像掛在日光中的枯枝,不停不歇地隨風擺著。
他也把手在空中擺了擺。
一車的孩娃就都把手在半空擺了擺。
黃道吉日好像就是為了一個好天氣。卷在梁下溝里纖薄的白霧,在鐵輪的輾軋聲中,慢慢地散開來。太陽不知什麼時候由血漿一片粘成了紅火一團,升到東山頂上,先還和山頂扯扯連連,後來嘰哇一聲,就躍上天空和山脈脫開了。一個世界金光燦爛了。一桿一桿的光芒使山樑上暖起來,送行的村人很快成為一片黑點,司馬藍把眼睛一眨,他們就都消失不見了。大人們在車前依然又說又笑,不時地回頭招呼一下車上的孩娃們。而車把式柳根爹,也不知什麼時候,一躍坐在車前,把鞭子往車前一插,袖著雙手,居然就眯著雙眼悠悠然然睡起來。
世界越來越大了。
天空也越來越闊了。
日光中出現的村落,遠遠看著,像誰隨意從天空拋下的一件衣裳掛在山脈上。
牛車跟在大人身後搖擺不止,一串一堆的叮噹聲撒了一路,直到日升幾杆,又將近平南,才停在一個村頭,架鍋燒了開水,吃了乾糧,又繼續沿著無頭無尾的梁道趕路進城了。
原來外面的世界和耙樓山脈並無多少差異哩,男人們也是扛著鋤下地鋤冬麥,挑糞施冬肥。女人們大冷天也到河邊洗衣裳,懷孕了也挺著大肚在村頭拾柴禾或在門中帶孩娃。狗的叫聲也一樣汪汪汪帶有土黃色,牛哞聲也和渾濁的河流一模樣,就是連路邊的墳地,也都是圓圓的土堆,堆頂偶而還壓著一塊去年清明上墳的舊紙。天空似乎藍了些,可在村落里,有時還能遇上比這更藍的天,藍得似乎從天空噼噼剝剝掉顏色。唯一不同的,是這兒的懷孕女人少了些,不像村落那樣兒,女人們說挺起肚子時,一夜之間發酵的面樣全鼓脹了。
委實沒啥兒更為新奇的。
正頭頂的日頭似乎暖得厲害幾分罷吧。
孩娃們就都在車上相互依著睡著了。
到一個集鎮時,牛車停在一家飯館前,每人吃了一碗醬麵條,從飯館出來看見鎮街的牆壁上貼了許多紅紙,紅紙上寫了碗一樣大的字,問飯館的掌柜說,牆上寫的啥兒呀。掌柜說合作化了呀,實行公社化了呀。孩娃們並不關心什麼是合作化,什麼是公社化,倒是大人們愣在飯館的廳子裡,臉上僵了痴怔,說土地都合到一塊了?各家的耕牛都算公家了?連犁、耬、鋤、耙也都要放到一個倉庫嗎?
那老闆就把眼睛瞪大了,說你們是從哪兒來的呢,口音和我們這兒都一樣,咋不知道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我們都實行合作化二年了,公社也都開始熱火朝天了。
大人們就不再說啥兒,不再問啥兒,默默走出飯館了。
一路上男人們都默不言聲,一臉的黑天和黑地。
一路上男人們都不時地一聲十里長嘆,顯得淒楚而又哀涼,直到過了一座石橋,司馬笑笑才冷丁兒從嘴裡炸出了一句話,說我操他奶奶,三姓村的人就不是這世界上的人了嘛。這話又冷又硬,像凍了十冬九寒的青冰凌,哐咚一下從他嘴吐出來,走成一堆的大人們都當地一聲收了腳,站在路上盯著他。司馬笑笑卻誰也不看,獨自朝前走了,把別人和牛車上的孩娃哩哩啦啦丟在了身後邊。
孩娃們是顧不及那麼多還未到來的人生的。他們依然在車上睡得香甜無比,嘴角流出的口水把胸前的襖襟給濕了。到了日將落山時,大人們把他們叫醒來,他們發現世界變得不同凡響了,不是原來的世界了。
山脈無影無蹤了,一望無際的平原鋪在落日裡。
城牆又高又大,一尺多長的磚壘有兩丈高,凡有牆角的地方,角線連一點都不歪。白色的磚fèng兒,繃得和絲線一樣直。城下的護城河,水有淹脖子深,水面上的水藻枯腐了卻還照樣泛著青黑色。從環城路上走過去,那些拉著挑著煤球的城裡人,每一開口說話,聲音就脆得如耙耬山脈上少有的蘋果和梨。
原來城裡終於是和耙耬山脈兩個世界哩。這裡果真有樓房。且還有三層的大樓房,人可以站到窗外的陽台上,放眼把半個縣城都拾進眼睛裡。孩娃們的眼睛開始啪啪啦啦眨動了,都瞪得球圓了。他們立在牛車上,把睜累的眼睛揉一揉,讓城牆、樓房、行人、關了的店鋪門,死藍的護城河和城裡背書包的孩娃,都從他們的眼睛裡邊走過去。讓城東的教火院緩緩慢慢走過來,他們就看見,司馬笑笑早已經獨自站到了教火院的大門前,於是就都聽到了割皮的刀子聲,清利利地顫抖著響在了他們的耳邊上。
割皮是在月未二十六的前響。他們在教火院等了整三天,白天在教火院裡游來逛去。夜裡就睡在一間倉庫,吃飯在教火院外面剛收過蘿蔔白菜的地里架鍋自己燒。三天的日子,對大人孩娃都是漫長的煎熬,尤其到了飯時,教火院對面雙羊腸湯的膻香味,油光光地瀰漫在空氣中,孩娃們對冷硬的乾糧、菜湯就索然無味了。他們跟著風向追著羊肉湯的香味跑,風朝東吹時,他們就在那凌晨肉飯館的東面盯著半空的膻香味,鼻子的吸聲如城裡那些打開後流不出水的水龍頭。到風向西吹時,他們又跑到飯館西邊,拿手去空中抓那膻香味,用舌頭去舔沾在手掌的紅油膩。司馬笑笑看不過去了,一掌一個地打了五個孩娃的屁股後,去那飯館幫人家洗了半晌鍋碗,端回來一碗羊肉的湯水,給九歲的司馬森,八歲的司馬林,七歲的司馬木、四歲的司馬藍、不足三歲的司馬鹿各倒幾口,又各舀一勺菜湯,五個孩娃就泡上烙饃,吃得山呼海嘯,香飄十里。村裡的人們,各家圍著一個野灶,都在空蕩的冬菜地里煮飯,別的孩娃看見從藍家那邊飄過來了油香,眼就大起來,端在手裡的飯碗僵在半空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