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先皇原本覺得,這樣的做法對另一個孩子來說未免不公,可太后勸說他,若不犧牲一個,恐怕兩個都保不住,先皇這才同意了,本想著等日後好好補償被剝奪身份的孩子,可時間一長,他漸漸地也忘了當初的愧疚心,跟所有人一樣,當自己只有一個兒子。
義蛾生就是那剛出生就被帶走的孿生子之一。從他張眼開始,中術的蠱師便在他體內種下蠱蟲,目的是防止他日後生出異心,想要取代自己的弟弟時,便可引爆這蠱蟲,令他爆體而死。
經歷過十年的洗腦與教導,義蛾生早已將「做太子的影子」這一理念銘刻在心,才被送回皇宮中。從那時起,太子是太子,他是太子沒有名字的「影」,除了叫他出現,便只能在夜晚行走活動。
長到十二歲時,先皇為太子挑選天螢族人任作侍衛,不知為什麼,他那太子弟弟卻叫他去挑選,自己找了個地方躲起來……義蛾生便去了,在一群天螢族人當中,一眼挑中了年紀最小、長得最好看的雪螢。
雪螢那時也才十一歲,本不該在挑選之列,因一般說來,能夠用作侍衛的天螢族人,都是經歷過六次蛻化期的成年體。雪螢卻因為父母雙死,在天螢族也沒有依靠,才自請想早早地入宮,服侍皇嗣。
他年紀小,看著又嫩又乖,一雙狗狗眼直叫人憐愛,義蛾生看得越發喜歡,只挑走了這麼一個小孩兒做侍衛。後來知他歲數小,武藝卻不凡,先皇便准許了雪螢留下,從那時起,就陪伴著義蛾生與太子一起長大。
但孿生兄弟都很默契地沒有透出他們是雙生子的秘密,因為這是連最親近的人都不能告知的諱忌,於是雪螢一直不知情,只當自己的主人是太子殿下。直到先皇駕崩,義蛾生自立為「廢王」,與太子爭權,世人這才知曉,原來太子還有一位長相一致的兄長。
至於這「臨幸」……是義蛾生與太子長到十七歲時,按照宮裡規矩,也該為太子挑幾名房裡人,為正式大婚前增長經驗。不過這一次,義蛾生那太子弟弟又推脫掉了,只叫義蛾生拿決定。
義蛾生當時很奇怪,這並不是小事,就算是他去挑選,最後也要選到太子房裡的,太子竟然叫他去選?
太子卻滿不在乎地跟他說:「哥,你弟十四歲開葷,萬花叢中過,早已身經百戰,也就你這麼個純情老處男還沒有嘗過鮮,當然要把機會讓給你了啊。」
義蛾生:「……」
他思來想去好幾日,也沒有想好要誰。他一直都是太子的影子,是一個沒有名字的人,就算叫他寵幸過,也只以為共度春宵的枕邊人是太子,這樣的感覺讓人實在憋屈,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
他總是這麼在意他人的目光,哪怕從小被教導一輩子做太子的影,可心底還是不甘心,想要向世人咆哮宣洩,他是一個獨立的人,他不是太子。
就在這時候他看見了雪螢,心裡忽然動了動心思。
他喜歡雪螢的,雪螢是他親手挑選的人,雪螢對「他」一直都很忠心。
所以他可以……要雪螢的吧?
這念頭一生出來,便再也沒法按回去。他們這些近身侍衛也不是沒有侍寢的先例,所以義蛾生的要求並不算離譜,他坐立不安地又想了兩日,吩咐身旁伺候的管事內侍替他去詢問雪螢的意願。
雪螢當時好像很驚訝,那雙總是柔順下垂的狗狗眼都有些微微瞪圓。義蛾生站在屏風後偷看,他並不想強迫雪螢,所以才叫人去問他「意願」,要是雪螢不願意,他也不會強人所難。
可雪螢答應了,他說,「主上想要,雪螢就給」,當晚就被洗得乾乾淨淨、光溜溜地送到他床上來。
義蛾生夙願已成,將雪螢抱在懷裡時本來還很高興,但轉念想到就連雪螢都分不清他與太子,那點興奮和喜悅立即好像叫人當頭澆下一盆冷水,熱度去了一半。
他心裡有一道無法解開的結,哪怕是日後他成為九五之尊,黎民蒼生都要在他腳下伏跪,萬國來朝,那依然是他一生都要承受的傷。
那夜他還是要了雪螢,在那之前他做了充足的功課,沒怎麼讓雪螢第一次受罪,後來更是得了初嘗人事的趣,拉他一起共赴極樂。義蛾生讓他甜膩的叫聲勾得心神俱散,很快就忘了先前的悶悶不樂,只想就這麼淪陷在溫柔鄉里。
第二天早醒,將雪螢摟在懷裡聽他黏黏地叫自己「主人」,義蛾生的心卻又沉了下去,再次變得不快。
只在錯覺雪螢那稚嫩生澀但又靈動的眉眼間,多了一分已經人事的媚意,他心情才好上了那麼一些。
他那「經驗豐富」的太子弟弟跟他說,雪螢才十六歲,年紀還小,沒有完全度過蛻化期,又以男兒身承恩,總歸是對他身子不大好的。義蛾生聽了進去,後來便比較少再碰雪螢,做的最多是將人抱在懷裡親親摸摸,血氣上頭時叫他用雙腿,用手幫他,連嘴都很少用,然後日日都要為他用上保養的好藥,除非真的忍不住,才吃上這麼一回。
雪螢於他來說,是那段昏暗無光生活中唯一的一顆糖,叫他珍而重之地藏在懷裡,要到最苦、苦到受不住的時候,才拿出來舔上兩口,根本捨不得一口吞下去。
義蛾生本不欲與外人透露他與雪螢的那點私事,但想到太常寺少卿既然都拿出來問了,一定是與雪螢身體相關的,便不怎麼自在地說了:「有。」
太常寺少卿臉上露出有些為難的神色。義蛾生看他一眼:「但說無妨。」
太常寺少卿便說了:「陛下也知道,雪螢雖然復生,但仍然停滯在第五次蛻化期。天螢族若是遲遲未能進行蛻化,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臣斗膽建議,陛下最好暫時不要再臨幸雪螢,否則他受不住陛下龍氣衝激,只怕身體受損。」
義蛾生注視著他,太常寺少卿頂著帝王的威壓,又彎了彎腰:「……最好等到完全蛻化後。」
這並不是一個義蛾生想聽見的提議,他心裡不悅,但還是應了一聲:「嗯。」
太常寺少卿又說:「陛下若真為雪螢著想,儘早送他回到天螢谷完成蛻化最好,此前從未有過蛻化期拖延這樣久的先例,臣擔心遲則生變……」
義蛾生沒有露出什麼情緒,又問:「另一件事呢?」
太常寺少卿從袖中拿出一隻方匣,打開來呈到帝王眼前。
「這是先前臣從雪螢體內取出的一枚蠱蟲。」他說,「不過,這是子蠱,而且稀有罕見,臣並非中術方士,不擅蠱蟲學究,無法判斷這是怎樣的一隻蠱。」
義蛾生問:「一定要找中術方士麼?」
太常寺少卿答:「或者通過子蠱找到母蠱,臣可嘗試研究效用。」
義蛾生想了一下,手指點在桌邊:「這蠱你先收好,朕日後自有定奪。」
太常寺少卿回答了「是」,將方匣重新收回袖中,想起什麼:「陛下,還有一點小事。」
義蛾生:「說。」
太常寺少卿低著頭:「應該再過不久,雪螢會出現『骨痛』症狀,這是蛻化期滯後帶來的,陛下需得安排人為他日日活絡筋骨,尤其是脊骨,否則將會痛苦異常。」
義蛾生淡淡地應了,擺手示意他退下。
他心裡掛念著還在寢殿的雪螢,等太常寺少卿離開後,便起身回了寢殿,想這下要好好地看看他的雪螢。
等他回了寢殿,抬眼一看,那軟榻上卻空無一人。
他的雪螢……沒了?!
第3章
朝會開到一半,皇帝丟下滿朝文武,直奔他那藏了十年的禁地而去,太后在朝中頗有耳目,很快就知道了此事。幾乎是義蛾生前腳剛出寢殿,後腳太后的人便到了。
他們大搖大擺闖入皇帝的寢殿,盯著軟榻上滿眼茫然的雪螢,相互交換著眼神。
身上還穿著陛下的衣服……這裡頭,可是大有隱情啊。
皇帝不在寢殿,平日裡他不喜有宮人留值,這諾大的寢殿中,就雪螢一人惶惶地坐著。他叫太后派來的內侍推下軟榻,連鞋都沒有穿,就這麼押著去見太后。
太后並非皇帝與太子這對孿生子的生母,但她是皇帝的髮妻,她出身自勇乾王的家族,是當朝六王中最為榮耀光鮮的一家。她的孩子們大都死在了宮廷鬥爭中,她既愛著先皇,又痛恨他的昏庸好色,卻極力忍耐著,終於忍到先皇暴死,叫她與勇乾王聯手,插手朝政。
先皇昏聵無能,給義蛾生留下一堆爛攤子。他耳目不清,不愛打理朝綱,只愛絲竹和鳴美人水袖翩飛,他成日溺在享樂中,放縱地將自己身體掏空,不問蒼黎黔首生民疾苦,但凡遇見問題,只會嚷嚷著指使他那些為王的兄弟們去解決。
而他補償的方式就是封地,加官進爵,大加賞賜,把他的兄弟們一個個餵得位高權重,兵強馬壯,權欲心膨脹。最後等到他死了,留下六王九公十二侯,對年少的天子虎視眈眈。
這其中權勢最高者當屬勇乾王,於是太后垂簾聽政,讓那六王九公十二侯中七成勢力歸順於她,另外二成或是中立,或是別有居心,只剩下一成,才是支撐著皇帝不倒下的砥柱。但皇帝終究是勢微,朝堂上大臣們心不齊,總是吵吵鬧鬧,有不少人跪的是天子,眼睛裡卻望著的是他身後那個位置。
義蛾生就是那剛出生就被帶走的孿生子之一。從他張眼開始,中術的蠱師便在他體內種下蠱蟲,目的是防止他日後生出異心,想要取代自己的弟弟時,便可引爆這蠱蟲,令他爆體而死。
經歷過十年的洗腦與教導,義蛾生早已將「做太子的影子」這一理念銘刻在心,才被送回皇宮中。從那時起,太子是太子,他是太子沒有名字的「影」,除了叫他出現,便只能在夜晚行走活動。
長到十二歲時,先皇為太子挑選天螢族人任作侍衛,不知為什麼,他那太子弟弟卻叫他去挑選,自己找了個地方躲起來……義蛾生便去了,在一群天螢族人當中,一眼挑中了年紀最小、長得最好看的雪螢。
雪螢那時也才十一歲,本不該在挑選之列,因一般說來,能夠用作侍衛的天螢族人,都是經歷過六次蛻化期的成年體。雪螢卻因為父母雙死,在天螢族也沒有依靠,才自請想早早地入宮,服侍皇嗣。
他年紀小,看著又嫩又乖,一雙狗狗眼直叫人憐愛,義蛾生看得越發喜歡,只挑走了這麼一個小孩兒做侍衛。後來知他歲數小,武藝卻不凡,先皇便准許了雪螢留下,從那時起,就陪伴著義蛾生與太子一起長大。
但孿生兄弟都很默契地沒有透出他們是雙生子的秘密,因為這是連最親近的人都不能告知的諱忌,於是雪螢一直不知情,只當自己的主人是太子殿下。直到先皇駕崩,義蛾生自立為「廢王」,與太子爭權,世人這才知曉,原來太子還有一位長相一致的兄長。
至於這「臨幸」……是義蛾生與太子長到十七歲時,按照宮裡規矩,也該為太子挑幾名房裡人,為正式大婚前增長經驗。不過這一次,義蛾生那太子弟弟又推脫掉了,只叫義蛾生拿決定。
義蛾生當時很奇怪,這並不是小事,就算是他去挑選,最後也要選到太子房裡的,太子竟然叫他去選?
太子卻滿不在乎地跟他說:「哥,你弟十四歲開葷,萬花叢中過,早已身經百戰,也就你這麼個純情老處男還沒有嘗過鮮,當然要把機會讓給你了啊。」
義蛾生:「……」
他思來想去好幾日,也沒有想好要誰。他一直都是太子的影子,是一個沒有名字的人,就算叫他寵幸過,也只以為共度春宵的枕邊人是太子,這樣的感覺讓人實在憋屈,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
他總是這麼在意他人的目光,哪怕從小被教導一輩子做太子的影,可心底還是不甘心,想要向世人咆哮宣洩,他是一個獨立的人,他不是太子。
就在這時候他看見了雪螢,心裡忽然動了動心思。
他喜歡雪螢的,雪螢是他親手挑選的人,雪螢對「他」一直都很忠心。
所以他可以……要雪螢的吧?
這念頭一生出來,便再也沒法按回去。他們這些近身侍衛也不是沒有侍寢的先例,所以義蛾生的要求並不算離譜,他坐立不安地又想了兩日,吩咐身旁伺候的管事內侍替他去詢問雪螢的意願。
雪螢當時好像很驚訝,那雙總是柔順下垂的狗狗眼都有些微微瞪圓。義蛾生站在屏風後偷看,他並不想強迫雪螢,所以才叫人去問他「意願」,要是雪螢不願意,他也不會強人所難。
可雪螢答應了,他說,「主上想要,雪螢就給」,當晚就被洗得乾乾淨淨、光溜溜地送到他床上來。
義蛾生夙願已成,將雪螢抱在懷裡時本來還很高興,但轉念想到就連雪螢都分不清他與太子,那點興奮和喜悅立即好像叫人當頭澆下一盆冷水,熱度去了一半。
他心裡有一道無法解開的結,哪怕是日後他成為九五之尊,黎民蒼生都要在他腳下伏跪,萬國來朝,那依然是他一生都要承受的傷。
那夜他還是要了雪螢,在那之前他做了充足的功課,沒怎麼讓雪螢第一次受罪,後來更是得了初嘗人事的趣,拉他一起共赴極樂。義蛾生讓他甜膩的叫聲勾得心神俱散,很快就忘了先前的悶悶不樂,只想就這麼淪陷在溫柔鄉里。
第二天早醒,將雪螢摟在懷裡聽他黏黏地叫自己「主人」,義蛾生的心卻又沉了下去,再次變得不快。
只在錯覺雪螢那稚嫩生澀但又靈動的眉眼間,多了一分已經人事的媚意,他心情才好上了那麼一些。
他那「經驗豐富」的太子弟弟跟他說,雪螢才十六歲,年紀還小,沒有完全度過蛻化期,又以男兒身承恩,總歸是對他身子不大好的。義蛾生聽了進去,後來便比較少再碰雪螢,做的最多是將人抱在懷裡親親摸摸,血氣上頭時叫他用雙腿,用手幫他,連嘴都很少用,然後日日都要為他用上保養的好藥,除非真的忍不住,才吃上這麼一回。
雪螢於他來說,是那段昏暗無光生活中唯一的一顆糖,叫他珍而重之地藏在懷裡,要到最苦、苦到受不住的時候,才拿出來舔上兩口,根本捨不得一口吞下去。
義蛾生本不欲與外人透露他與雪螢的那點私事,但想到太常寺少卿既然都拿出來問了,一定是與雪螢身體相關的,便不怎麼自在地說了:「有。」
太常寺少卿臉上露出有些為難的神色。義蛾生看他一眼:「但說無妨。」
太常寺少卿便說了:「陛下也知道,雪螢雖然復生,但仍然停滯在第五次蛻化期。天螢族若是遲遲未能進行蛻化,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臣斗膽建議,陛下最好暫時不要再臨幸雪螢,否則他受不住陛下龍氣衝激,只怕身體受損。」
義蛾生注視著他,太常寺少卿頂著帝王的威壓,又彎了彎腰:「……最好等到完全蛻化後。」
這並不是一個義蛾生想聽見的提議,他心裡不悅,但還是應了一聲:「嗯。」
太常寺少卿又說:「陛下若真為雪螢著想,儘早送他回到天螢谷完成蛻化最好,此前從未有過蛻化期拖延這樣久的先例,臣擔心遲則生變……」
義蛾生沒有露出什麼情緒,又問:「另一件事呢?」
太常寺少卿從袖中拿出一隻方匣,打開來呈到帝王眼前。
「這是先前臣從雪螢體內取出的一枚蠱蟲。」他說,「不過,這是子蠱,而且稀有罕見,臣並非中術方士,不擅蠱蟲學究,無法判斷這是怎樣的一隻蠱。」
義蛾生問:「一定要找中術方士麼?」
太常寺少卿答:「或者通過子蠱找到母蠱,臣可嘗試研究效用。」
義蛾生想了一下,手指點在桌邊:「這蠱你先收好,朕日後自有定奪。」
太常寺少卿回答了「是」,將方匣重新收回袖中,想起什麼:「陛下,還有一點小事。」
義蛾生:「說。」
太常寺少卿低著頭:「應該再過不久,雪螢會出現『骨痛』症狀,這是蛻化期滯後帶來的,陛下需得安排人為他日日活絡筋骨,尤其是脊骨,否則將會痛苦異常。」
義蛾生淡淡地應了,擺手示意他退下。
他心裡掛念著還在寢殿的雪螢,等太常寺少卿離開後,便起身回了寢殿,想這下要好好地看看他的雪螢。
等他回了寢殿,抬眼一看,那軟榻上卻空無一人。
他的雪螢……沒了?!
第3章
朝會開到一半,皇帝丟下滿朝文武,直奔他那藏了十年的禁地而去,太后在朝中頗有耳目,很快就知道了此事。幾乎是義蛾生前腳剛出寢殿,後腳太后的人便到了。
他們大搖大擺闖入皇帝的寢殿,盯著軟榻上滿眼茫然的雪螢,相互交換著眼神。
身上還穿著陛下的衣服……這裡頭,可是大有隱情啊。
皇帝不在寢殿,平日裡他不喜有宮人留值,這諾大的寢殿中,就雪螢一人惶惶地坐著。他叫太后派來的內侍推下軟榻,連鞋都沒有穿,就這麼押著去見太后。
太后並非皇帝與太子這對孿生子的生母,但她是皇帝的髮妻,她出身自勇乾王的家族,是當朝六王中最為榮耀光鮮的一家。她的孩子們大都死在了宮廷鬥爭中,她既愛著先皇,又痛恨他的昏庸好色,卻極力忍耐著,終於忍到先皇暴死,叫她與勇乾王聯手,插手朝政。
先皇昏聵無能,給義蛾生留下一堆爛攤子。他耳目不清,不愛打理朝綱,只愛絲竹和鳴美人水袖翩飛,他成日溺在享樂中,放縱地將自己身體掏空,不問蒼黎黔首生民疾苦,但凡遇見問題,只會嚷嚷著指使他那些為王的兄弟們去解決。
而他補償的方式就是封地,加官進爵,大加賞賜,把他的兄弟們一個個餵得位高權重,兵強馬壯,權欲心膨脹。最後等到他死了,留下六王九公十二侯,對年少的天子虎視眈眈。
這其中權勢最高者當屬勇乾王,於是太后垂簾聽政,讓那六王九公十二侯中七成勢力歸順於她,另外二成或是中立,或是別有居心,只剩下一成,才是支撐著皇帝不倒下的砥柱。但皇帝終究是勢微,朝堂上大臣們心不齊,總是吵吵鬧鬧,有不少人跪的是天子,眼睛裡卻望著的是他身後那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