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你並不是第二位成攜炎龍刀之人。」
韓天承:「......」
他自然知道。
「這刀之前曾在神機營的最得力的弟子手中握過,不知這裡面暗含著多少名人志士的功法修為,這刀下究竟滲出了多少血水。」李從歌挑開窗簾,看著遠處的大漠黃沙,道,「但是這把刀,曾飲過厥緇人的全部。十幾年前,神機營曾把厥緇打得交個落花流水,那位大將便是手握著炎龍之刀者。」
「李營主過獎了。」韓天承說道,「他們之所以能運用炎龍刀徹底,乃是因為他們皆是功成名就之人,有能力將炎龍之刀的作用發揮出來。」
他的聲音越來越小,最後聲音跟蚊似的,需要李從歌死死地張開耳朵,才能聽見細微。
「可是,韓某不過一介小卒,怕是有辱炎龍刀之名譽。」
不知不覺間,馬車在漠北城的城門處,停了下來。段十三率先敲了敲車蓋,道:「李營主,守衛官兵不放我們出去。」
「什麼?」
李從歌走下馬車,看著眼前的守衛官兵,又看了看段十三,便將自己的令牌,遞給了守衛官兵。
「在下神機營營主李從歌,我們一行人此次前去,乃是和厥緇談論一些政事,還望各位莫要阻攔,事關重大,時間緊迫。」
「原來是李營主。」守衛官兵朝李營主頷首。
「正是本人,」李從歌滿意地點點頭,隨後話鋒一轉,對守衛官兵命令道,「還不放我們出城!」
「不是我們不放你們神機營的人出城,是漠北都護府下令不要讓任何人出城。先前的商人和旅人都想出城,也都被我們攔下了。」守衛官兵解釋道,「知道李從歌是為我們漠北城和北明好,但是這漠北都護府乃是統轄漠北一帶之大府,小的不得不唯命是從。」
段十三說道:「我們神機營做事一向沉穩,風險危機這些我們一行人早就考量許久了,已經布下了周密的行程,定不會給漠北和都護府留下患根之危。」
聽完段十三的話語後,一個守衛官兵對另一個守衛官兵說:「傳訊給漠北都護府告知此事。」
這時,李從歌卻給段十三使了個眼色,段十三立刻會意,悄悄地從袖筒里拿出兩把飛刃。
韓天承望段十三的此刻舉止,立刻明白了意思,他運用輕功繞到了剩餘守衛官兵的身後,不留聲色地用手掌將他們打暈後,就看見段十三瞬時間扔出兩把飛刃,準確無誤地刺入了兩名守衛官兵的後脖,他們喊了一聲,便倒在了地上。
「只是暫時將他們打暈而已,過兩個時辰,他們自然會醒來。功力強盛的,也起碼得一個時辰。」段十三拍拍手,神色驕傲地說道,而後跨上馬車。
她也蹬上了馬車內,順便拉了一把韓天承。
幾個人伸手調動城門的機關,厚重高大的城門便漸漸打開,段十三一勒馬,一行神機營的隊伍便朝著茫茫大漠遠去。
「方才,真的沒事嗎?」韓天承詢問道。
李從歌正眉頭緊鎖地看著兵書,半點眼色也沒給韓天承,反倒給了韓天承自顧自說話的機會。
「昨日,你還未於天誠講完,你和陳府軍之事。」韓天承道,「我很好奇,李營主到底和陳府軍有何鴻溝糾葛,怎麼這都萬年一過,都未嘗破解,實在是令人好奇。」
*
一晃又是十年轉眼而過,雲煙如昨。夜晚,月上高頭,掛於枝頭。少年李從歌正蹲坐在帳篷外,看著漠北的漫天星斗,她一邊擦拭著槍,一邊累了歇歇的時刻,抬頭看看這夢幻的景色。
那年,和陳從連初見後,他們就再也沒有遇見過了,就連李從歌也快把陳從連的樣貌忘了。所以不久後的群英會,她報了名之後,便以超強的武功戰勝了眾多神機營的弟子,名震漠北。
不知道陳從連知不知道。
「哐當——」
一個紙團滾落到李從歌眼前。
[從後門走,我在那裡等你。]
心裡微動,十年不見得容貌突然間清晰起來。
她立刻收起長槍,趁其他人不注意的時候,運用輕功,踏過風沙,走到了後門處。遠遠地,她望見了一道身影,穿著深藍色的衣袍,頭髮全部都扎了起來,聽到身後的腳步聲,那人便回過頭。
十年的杳無音信,但陳從連轉過身來的那一瞬,只是對李從歌淡淡地點了點頭,道:「昌黎女俠,你現在已經名震江湖了,果然我是沒有看錯人的。」
「那是自然。」李從歌抱拳躬身,「你不是沒有看錯人,是因為我昌黎其人,自小就是天降英姿!」
陳從連沒有回答他,而是運用其功力,握住了李從歌的手腕,帶她去了不遠處的綠洲處。綠洲處有一窪清水,清水上建了一座涼亭。透過重重棟樑,可以望見篝火紛飛的神機營,還有漠北都護府的剪影。
「你問了我這麼多,我是不是該問你了?」李從歌坐在了草地上,凝視著眼前平靜的泉水。
「好啊,昌黎想問我什麼?」陳從連問道。
李從歌目光轉向陳從連,說道:「你這十年也應當長進不少吧,是不是已經坐穩漠北都護府府軍的位置了?」
「已經是了。」陳從連的神色悲傷起來,「父親病重,良醫也沒有任何辦法,四年前他便去世了。等一切行當辦妥後,我便順利繼位了。你莫要想多,這此期間沒有任何篡位爭鬥,因為我自幼便為自己樹立了過多的威信。」
「你這也太荒謬了。」李從歌坐直身板,一板一眼地分析,「你若是樹立威信,你的其他兄弟也會樹立威信,你要是順利繼位,那必定有人為你撐腰。」
陳從連猶豫了一會:「......」
接著他說:「並不是,走到如今這個位置,全靠我在權勢里行走交識。」
她並不相信,但自己只是行走江湖的籌碼,離真正的皇權富貴還是太遠了。
「你我皆是舊相識,若是以後神機營有難,我自會救濟你們於水火。」
「不需要!」李從歌甩手起身,有些憤懣地看向陳從連,「我們神機營有自己的手中刃、袖中刀,何須你們漠北都護府救濟!」
陳從連也站起身,他也不爭上下:「你不瞥權勢,不沾銅臭,你又怎麼知道當今朝廷的險惡。北明的風光早就結束了,現在的北明只不過是靠財力支撐著的苟且偷生的空殼。我陳從連要的,不是什麼自強自妄,我要的是虎落平川,我要的是高官達貴,我要的是權勢滔天。」
「李昌黎,你將來會為你的自大付出代價的!」陳從連吼完,他就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好啊!」李從歌望著陳從連遠去的背影,大吼道,「身為女子,我也可以去爭取我的權利,我要的只是日月換新天!」
遠處,陳從連的身影愣在了原地,他驚詫地回過頭,看著李從歌一步一步地漸漸走近自己。
「你說得對,現在的北明風光已去不復返。縱觀史書來看,在每個朝代風雨飄搖之時,總會有一群群懷著天大理想,揣著鴻鵠志向的英明之仕,從不抱怨瘦馬堪糧,所以我不希望我們沉迷於權貴中而迷失自己的本心。我要和你,以肉體凡胎之軀,將日月換新天。」
「我李從歌,從不將希望寄託於鬼神和權貴。其我非我,非我本我,要看一場盛世繁華。」
陳從連聽到李從歌這番話時,心裡的天平早已搖擺不定。
都說十年風霜雪雨,日月輪轉、春秋交疊,這朝廷便是一天一變。沒有任何人能逃脫歷史風流的扁舟,偌大的人群隨波逐流,只為求一個安穩。
陳從連雖然並不是求一個安穩,他只想要除厥緇,翻新塵。
但李從歌自幼便是在軍營中成長起來的,她看過戰火烽煙,用過金戈鐵馬,她所看到的一切不止是眼前的這汪泉水,而是她現在所站在的大漠高丘之上,俯瞰眼下的泱泱大國和萬家燈火。
而在四方眷閨里成長的陳從連,在各個權勢間左右逢源,心裡的顧慮也漸漸小心翼翼起來,當初的志向也被世道磨平。
人得到的第一筆錢後,便會漸漸貪婪起來。
「今日之事,就此結束。」李從歌道,「你有你的黃金台,我有我的旌旗道。身為神機營之人,我便是北明的靠山,而你是一山放出一山攔的孤雁。本就不是一路人,何苦談論一些理念不同的事情。」
說完,她便抬起腳,一步一步地擦著陳從連的肩膀,走了過去。
而陳從連依舊停留在原地,他只好淡淡地道:「李昌黎。」
「再見。」
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道。
*
馬車仍然在大漠中搖搖晃晃地走著,李從歌講完後,韓天承看樣子是聽得入迷了。
「後來呢?」韓天承問道,「你們此後這段時間裡,真的再無交集了嗎?」
「家國面前,小情小愛何足道也。」李從歌說道,「後來只是聽說陳從連向桓玄侯府提親去了。」
韓天承:「......」
他自然知道。
「這刀之前曾在神機營的最得力的弟子手中握過,不知這裡面暗含著多少名人志士的功法修為,這刀下究竟滲出了多少血水。」李從歌挑開窗簾,看著遠處的大漠黃沙,道,「但是這把刀,曾飲過厥緇人的全部。十幾年前,神機營曾把厥緇打得交個落花流水,那位大將便是手握著炎龍之刀者。」
「李營主過獎了。」韓天承說道,「他們之所以能運用炎龍刀徹底,乃是因為他們皆是功成名就之人,有能力將炎龍之刀的作用發揮出來。」
他的聲音越來越小,最後聲音跟蚊似的,需要李從歌死死地張開耳朵,才能聽見細微。
「可是,韓某不過一介小卒,怕是有辱炎龍刀之名譽。」
不知不覺間,馬車在漠北城的城門處,停了下來。段十三率先敲了敲車蓋,道:「李營主,守衛官兵不放我們出去。」
「什麼?」
李從歌走下馬車,看著眼前的守衛官兵,又看了看段十三,便將自己的令牌,遞給了守衛官兵。
「在下神機營營主李從歌,我們一行人此次前去,乃是和厥緇談論一些政事,還望各位莫要阻攔,事關重大,時間緊迫。」
「原來是李營主。」守衛官兵朝李營主頷首。
「正是本人,」李從歌滿意地點點頭,隨後話鋒一轉,對守衛官兵命令道,「還不放我們出城!」
「不是我們不放你們神機營的人出城,是漠北都護府下令不要讓任何人出城。先前的商人和旅人都想出城,也都被我們攔下了。」守衛官兵解釋道,「知道李從歌是為我們漠北城和北明好,但是這漠北都護府乃是統轄漠北一帶之大府,小的不得不唯命是從。」
段十三說道:「我們神機營做事一向沉穩,風險危機這些我們一行人早就考量許久了,已經布下了周密的行程,定不會給漠北和都護府留下患根之危。」
聽完段十三的話語後,一個守衛官兵對另一個守衛官兵說:「傳訊給漠北都護府告知此事。」
這時,李從歌卻給段十三使了個眼色,段十三立刻會意,悄悄地從袖筒里拿出兩把飛刃。
韓天承望段十三的此刻舉止,立刻明白了意思,他運用輕功繞到了剩餘守衛官兵的身後,不留聲色地用手掌將他們打暈後,就看見段十三瞬時間扔出兩把飛刃,準確無誤地刺入了兩名守衛官兵的後脖,他們喊了一聲,便倒在了地上。
「只是暫時將他們打暈而已,過兩個時辰,他們自然會醒來。功力強盛的,也起碼得一個時辰。」段十三拍拍手,神色驕傲地說道,而後跨上馬車。
她也蹬上了馬車內,順便拉了一把韓天承。
幾個人伸手調動城門的機關,厚重高大的城門便漸漸打開,段十三一勒馬,一行神機營的隊伍便朝著茫茫大漠遠去。
「方才,真的沒事嗎?」韓天承詢問道。
李從歌正眉頭緊鎖地看著兵書,半點眼色也沒給韓天承,反倒給了韓天承自顧自說話的機會。
「昨日,你還未於天誠講完,你和陳府軍之事。」韓天承道,「我很好奇,李營主到底和陳府軍有何鴻溝糾葛,怎麼這都萬年一過,都未嘗破解,實在是令人好奇。」
*
一晃又是十年轉眼而過,雲煙如昨。夜晚,月上高頭,掛於枝頭。少年李從歌正蹲坐在帳篷外,看著漠北的漫天星斗,她一邊擦拭著槍,一邊累了歇歇的時刻,抬頭看看這夢幻的景色。
那年,和陳從連初見後,他們就再也沒有遇見過了,就連李從歌也快把陳從連的樣貌忘了。所以不久後的群英會,她報了名之後,便以超強的武功戰勝了眾多神機營的弟子,名震漠北。
不知道陳從連知不知道。
「哐當——」
一個紙團滾落到李從歌眼前。
[從後門走,我在那裡等你。]
心裡微動,十年不見得容貌突然間清晰起來。
她立刻收起長槍,趁其他人不注意的時候,運用輕功,踏過風沙,走到了後門處。遠遠地,她望見了一道身影,穿著深藍色的衣袍,頭髮全部都扎了起來,聽到身後的腳步聲,那人便回過頭。
十年的杳無音信,但陳從連轉過身來的那一瞬,只是對李從歌淡淡地點了點頭,道:「昌黎女俠,你現在已經名震江湖了,果然我是沒有看錯人的。」
「那是自然。」李從歌抱拳躬身,「你不是沒有看錯人,是因為我昌黎其人,自小就是天降英姿!」
陳從連沒有回答他,而是運用其功力,握住了李從歌的手腕,帶她去了不遠處的綠洲處。綠洲處有一窪清水,清水上建了一座涼亭。透過重重棟樑,可以望見篝火紛飛的神機營,還有漠北都護府的剪影。
「你問了我這麼多,我是不是該問你了?」李從歌坐在了草地上,凝視著眼前平靜的泉水。
「好啊,昌黎想問我什麼?」陳從連問道。
李從歌目光轉向陳從連,說道:「你這十年也應當長進不少吧,是不是已經坐穩漠北都護府府軍的位置了?」
「已經是了。」陳從連的神色悲傷起來,「父親病重,良醫也沒有任何辦法,四年前他便去世了。等一切行當辦妥後,我便順利繼位了。你莫要想多,這此期間沒有任何篡位爭鬥,因為我自幼便為自己樹立了過多的威信。」
「你這也太荒謬了。」李從歌坐直身板,一板一眼地分析,「你若是樹立威信,你的其他兄弟也會樹立威信,你要是順利繼位,那必定有人為你撐腰。」
陳從連猶豫了一會:「......」
接著他說:「並不是,走到如今這個位置,全靠我在權勢里行走交識。」
她並不相信,但自己只是行走江湖的籌碼,離真正的皇權富貴還是太遠了。
「你我皆是舊相識,若是以後神機營有難,我自會救濟你們於水火。」
「不需要!」李從歌甩手起身,有些憤懣地看向陳從連,「我們神機營有自己的手中刃、袖中刀,何須你們漠北都護府救濟!」
陳從連也站起身,他也不爭上下:「你不瞥權勢,不沾銅臭,你又怎麼知道當今朝廷的險惡。北明的風光早就結束了,現在的北明只不過是靠財力支撐著的苟且偷生的空殼。我陳從連要的,不是什麼自強自妄,我要的是虎落平川,我要的是高官達貴,我要的是權勢滔天。」
「李昌黎,你將來會為你的自大付出代價的!」陳從連吼完,他就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好啊!」李從歌望著陳從連遠去的背影,大吼道,「身為女子,我也可以去爭取我的權利,我要的只是日月換新天!」
遠處,陳從連的身影愣在了原地,他驚詫地回過頭,看著李從歌一步一步地漸漸走近自己。
「你說得對,現在的北明風光已去不復返。縱觀史書來看,在每個朝代風雨飄搖之時,總會有一群群懷著天大理想,揣著鴻鵠志向的英明之仕,從不抱怨瘦馬堪糧,所以我不希望我們沉迷於權貴中而迷失自己的本心。我要和你,以肉體凡胎之軀,將日月換新天。」
「我李從歌,從不將希望寄託於鬼神和權貴。其我非我,非我本我,要看一場盛世繁華。」
陳從連聽到李從歌這番話時,心裡的天平早已搖擺不定。
都說十年風霜雪雨,日月輪轉、春秋交疊,這朝廷便是一天一變。沒有任何人能逃脫歷史風流的扁舟,偌大的人群隨波逐流,只為求一個安穩。
陳從連雖然並不是求一個安穩,他只想要除厥緇,翻新塵。
但李從歌自幼便是在軍營中成長起來的,她看過戰火烽煙,用過金戈鐵馬,她所看到的一切不止是眼前的這汪泉水,而是她現在所站在的大漠高丘之上,俯瞰眼下的泱泱大國和萬家燈火。
而在四方眷閨里成長的陳從連,在各個權勢間左右逢源,心裡的顧慮也漸漸小心翼翼起來,當初的志向也被世道磨平。
人得到的第一筆錢後,便會漸漸貪婪起來。
「今日之事,就此結束。」李從歌道,「你有你的黃金台,我有我的旌旗道。身為神機營之人,我便是北明的靠山,而你是一山放出一山攔的孤雁。本就不是一路人,何苦談論一些理念不同的事情。」
說完,她便抬起腳,一步一步地擦著陳從連的肩膀,走了過去。
而陳從連依舊停留在原地,他只好淡淡地道:「李昌黎。」
「再見。」
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道。
*
馬車仍然在大漠中搖搖晃晃地走著,李從歌講完後,韓天承看樣子是聽得入迷了。
「後來呢?」韓天承問道,「你們此後這段時間裡,真的再無交集了嗎?」
「家國面前,小情小愛何足道也。」李從歌說道,「後來只是聽說陳從連向桓玄侯府提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