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除了管狀顏料,現場還有不少固體顏料,其他如畫筆、調色盤、吸水海綿、宣紙等物也不少見。
他將畫室轉了一圈就收集了小半袋。
作為回禮,江濟堂順手將地清掃一遍,畫架擺正,垃圾丟進垃圾桶,畫室頓時整潔許多。
處理完第一間,他進入第二間教室,教室里居然站著個中年人,這是他進來後看到的第一個活人。
兩個人都嚇了一跳。
中年人手裡一捧白菊,他的視線和江濟堂對上,表情疑惑:「這位同學……」
「老師您好,我是志願者,來清掃教室。」
「志願者?」老師滿臉遲疑,「你知道這個教室……」
江濟堂已經看到了某張桌上放滿的白菊花,又想到樓下的警戒線。
出事的是這個班?
「老師放心,那張桌子我不動。」
江濟堂注意到他手裡的袋子裝著幾張揉皺的畫紙,邊上還露出金屬顏料分裝盒的一角:「這些東西要扔嗎?我可以一起處理。」
「……謝謝。」
「不客氣。」
教室里有外人,就不太方便在這裡祭奠,老師放下白菊就走了,江濟堂將這間教室也打掃一遍,該留的留該丟的丟,除了那張放滿花束的桌子。
這真是一張奇怪的桌子,上面似乎用鉛筆寫滿了字,從灰色鐵架到原木色的桌面,密密麻麻都是。
文字像漁網圈住這個角落,可是細看才發現都糊了,根本不知道寫的什麼。
江濟堂看了一眼就低頭專心打掃。
就這樣,僅用了一個小時四十二分鐘,他將三間教室清掃一遍,同時也收集了滿滿一袋國畫顏料和畫具。
現在只差一件東西,畫箱。
畫箱不好撿,但可以低價淘。
江濟堂站在窗口遠眺,那是畢業季跳蚤市場的方向。
學院內的跳蚤市場是季節性的,每年畢業季的幾個月出現。
裡面擺攤的全是來清舊物的畢業生,他們給出的價格遠低於正常二手價,若是拉拉關係,還能更低。
學習用具,書籍和衣服就很適合在裡頭淘。
「十六,順便把這套墨硯給我做個添頭。這種初學者用品留著沒用丟了可惜,帶回去麼壓箱子,不如給我處理。」
「給你給你,太能砍了。」著急回家的學子大手一揮。
於是江濟堂只用了十二塊就買到九成新的便攜型油畫畫箱,還用四塊錢買到帶墨塊的圓硯。
第一單的收集任務圓滿完成,而且比計劃中的更順利。
「搞定,回家,還能順路去處理另外兩件單子。」
從大學城出來,逆著老城公交的路線就到了老街,老街在錦城西南角,處在大學城和江濟堂家的夾角上。
老街是被時代遺棄的舊城商業區。市中心東遷之後已經沒落了三十多年。
東新西舊,南貧北貴,城市大框架固定下來,等閒不會變動。錦城的四個角有著截然不同的四種風景。
老街由三條只能過一輛車的青石路組成,青石路兩邊都是兩層帶店面的磚瓦房,低矮的鋪子裡什麼都賣,實用且價格低廉。
不過他選擇這裡的最重要理由是:除了三條街道的頭尾,整個區都沒監控。裡頭賣貨的商家也是不裝的,很方便他行事。
江濟堂走進巷子尾一家販賣成雞、雞蛋和雞雛的店,店長是位老先生,看到有客人進來就搖著蒲扇熱情介紹:
「都是自家散養在山上的土雞,吃草籽蟲子玉米穀物不吃飼料,滿山跑,肉質勁道久煮不爛。」
「要燉湯的老母雞,兩年以上的兩隻。」
「有的有的。」
老先生給他選了一隻養了三年的老母雞和一隻養了兩年半的老母雞,仔細說來不算大:「瞧瞧,精神著呢。」
是挺精神,爪子也利。
江濟堂和老母雞對視半天,又抓起來掂了掂,遂點頭:「就它倆了。」
兩隻老母雞最終以一百二十成交。
江濟堂一手一隻出了門,他拐進巷子裡,出來時手上兩隻雞就不見了。
任務者背包是好東西,否則帶太多東西回家惹人注目。
那左鄰右舍大爺大媽一碰頭,情報一交換,說:305號那小江啊,見天兒的往家裡倒騰東西,怎麼不見他往外拿?別是家裡養了只吞天的饕餮。
好,分分鐘暴露。
將兩隻雞丟進任務者背包後,他擦乾淨手,還噴了隨身攜帶的消毒水。接下去該買算盤。
老街也有賣算盤的,都是實木的老式算盤,他沒瞧新的,反而去二手裡頭淘。
將三個紙箱都翻找過,一堆看著差不多的算盤中被他找出一把厚重的十三檔算盤,那四角還包了黃銅。
「三十六。」老闆沒細看,隨口那麼一說。
「三十六塊,老闆您收好。」他生怕對方反悔,立馬掃碼成交。
算盤到手的江濟堂走出去,在路邊石凳上稍稍擦拭拋光,舊算盤便在這一擦一磨間展露真實的樣子。
竟是紅木製作的上好算盤。
「哎呀,走寶了。」無聊探出頭看的老闆拍著大腿。
江濟堂笑得更開心,原本蒼白的臉色都帶出幾分健康的紅暈。
好東西接觸過就知道,外頭那些染色的雜木算盤沒有這種溫潤細膩的手感。再看四角包銅的工藝,就知道出自老手藝人。
這樣一把使用紅酸枝作為珠子、中隔和邊框的算盤,平時買也得好幾百。但之前堆在二手算盤裡,灰撲撲的,讓他撿了漏。
江濟堂撫摸著溫潤的木頭。
他特別喜歡這種撿漏的過程,一開始是因為缺錢,後來卻是喜歡上挖掘被遺漏的寶物,將它擦拭乾淨讓它重現璀璨的感覺。
不管是物,還是人,他都很喜歡這種重新打磨雕琢的過程。
放下手中算盤,江濟堂的思緒隨著天空的鳥雀掠過這塊區域,乃至整座城市。
他四年前考上這裡的大學,江女士跟著來了,準備來這裡暫住,但只用了一天的時間他就利用網絡辦好了所有事情,這個城市政務的高效便捷深深震撼了來自小縣城的他們。
「快捷高效,不經人手不走人情,政通人和,好地方。」那時江女士就說,這裡環境挺好的,適合居住,不然他們來這座城市定居吧。
於是他們在地價最便宜的西南角買下一間剛剛被火燒了一半的小樓。
小樓死了人,又燒了小半,價格很低。但買下小樓後他們就沒什麼錢了,接下去還要上學,要裝修房子,總覺得哪兒哪兒都缺錢,不知道怎麼省出來。
江濟堂低下頭去學,於是他知道了舊物市場,知道了犄角旮旯的很多寶藏店鋪,還學會了撿漏和舊物改造。
其實也才四年,總覺得已經很遙遠了。那時候江女士還沒有出國逐夢,他們在這座城市的一個角落相依為命。
江女士負責和建築團隊溝通,他負責設計和採購。
她是個心大的女孩,他就得細心一點。
這座城市的邊邊角角他都跑遍了,只為找到性價比最高的裝修材料。
他可以因為聽到別人談論哪個師傅物美價廉就厚顏去詢問,因此認識了很多人,得到了熱情的回應和各種省錢攻略。
放學後他也會來幫忙,就為了省一點人工。一來一往他不知不覺掌握了許多裝修技巧,甚至家裡某些家具,還有軟包,還是他動手做的。
那段時間帶給他的見識和學到的知識比四年大學學到的還要多,俯下身去看,才能發現世界的另一種模樣。
第3章
回到他參與修建的三層小樓時,老小區的街面上已經飄起米飯的香氣,賣完菜回家的老人踩著三輪車,車輪直溜溜地轉。
「小房東回來啦?來來,吃塊西瓜,都是本地瓜。」樓下賣水果的劉姐和他打招呼。
「謝了劉姐,我就不用了,您留著吃。」
小樓的第一層租出去,租給水果商,一年有八萬租金用來貼補生活。二三層自己住,還有個閣樓空著。
這樣一棟占地百多平米,自帶五十多平米後院的小樓,又靠近菜市場,若非落在不允許拆遷擴建的西南舊城區,且當初發生火災還死了人,絕不會落到他們手裡。
將電驢停在後院院子裡,他提著東西上二樓。才走了幾個台階,胸口忽然有種針扎般的刺痛。
江濟堂捂著胸口扶牆坐下,他有些喘不上氣。小命被蛛絲吊著,活不好,也死不了。
這糟糕透頂,孱弱的樣子。
等緩過勁,江濟堂扶著樓梯扶手一步一步走到二樓,光穿過陽台和客廳,折射到玄關處。
抬頭看著自己親手裝填的小屋,所有疲憊都消散了,力量又回到身上,他露出淺淺的笑。
東西都已經準備齊,但江濟堂並不著急交任務。
距離放牛郎任務的倒計時結束還有一個多小時,他進廚房抓了一把米泡在清水裡,這才帶著那袋顏料和畫具去陽台。
他將畫室轉了一圈就收集了小半袋。
作為回禮,江濟堂順手將地清掃一遍,畫架擺正,垃圾丟進垃圾桶,畫室頓時整潔許多。
處理完第一間,他進入第二間教室,教室里居然站著個中年人,這是他進來後看到的第一個活人。
兩個人都嚇了一跳。
中年人手裡一捧白菊,他的視線和江濟堂對上,表情疑惑:「這位同學……」
「老師您好,我是志願者,來清掃教室。」
「志願者?」老師滿臉遲疑,「你知道這個教室……」
江濟堂已經看到了某張桌上放滿的白菊花,又想到樓下的警戒線。
出事的是這個班?
「老師放心,那張桌子我不動。」
江濟堂注意到他手裡的袋子裝著幾張揉皺的畫紙,邊上還露出金屬顏料分裝盒的一角:「這些東西要扔嗎?我可以一起處理。」
「……謝謝。」
「不客氣。」
教室里有外人,就不太方便在這裡祭奠,老師放下白菊就走了,江濟堂將這間教室也打掃一遍,該留的留該丟的丟,除了那張放滿花束的桌子。
這真是一張奇怪的桌子,上面似乎用鉛筆寫滿了字,從灰色鐵架到原木色的桌面,密密麻麻都是。
文字像漁網圈住這個角落,可是細看才發現都糊了,根本不知道寫的什麼。
江濟堂看了一眼就低頭專心打掃。
就這樣,僅用了一個小時四十二分鐘,他將三間教室清掃一遍,同時也收集了滿滿一袋國畫顏料和畫具。
現在只差一件東西,畫箱。
畫箱不好撿,但可以低價淘。
江濟堂站在窗口遠眺,那是畢業季跳蚤市場的方向。
學院內的跳蚤市場是季節性的,每年畢業季的幾個月出現。
裡面擺攤的全是來清舊物的畢業生,他們給出的價格遠低於正常二手價,若是拉拉關係,還能更低。
學習用具,書籍和衣服就很適合在裡頭淘。
「十六,順便把這套墨硯給我做個添頭。這種初學者用品留著沒用丟了可惜,帶回去麼壓箱子,不如給我處理。」
「給你給你,太能砍了。」著急回家的學子大手一揮。
於是江濟堂只用了十二塊就買到九成新的便攜型油畫畫箱,還用四塊錢買到帶墨塊的圓硯。
第一單的收集任務圓滿完成,而且比計劃中的更順利。
「搞定,回家,還能順路去處理另外兩件單子。」
從大學城出來,逆著老城公交的路線就到了老街,老街在錦城西南角,處在大學城和江濟堂家的夾角上。
老街是被時代遺棄的舊城商業區。市中心東遷之後已經沒落了三十多年。
東新西舊,南貧北貴,城市大框架固定下來,等閒不會變動。錦城的四個角有著截然不同的四種風景。
老街由三條只能過一輛車的青石路組成,青石路兩邊都是兩層帶店面的磚瓦房,低矮的鋪子裡什麼都賣,實用且價格低廉。
不過他選擇這裡的最重要理由是:除了三條街道的頭尾,整個區都沒監控。裡頭賣貨的商家也是不裝的,很方便他行事。
江濟堂走進巷子尾一家販賣成雞、雞蛋和雞雛的店,店長是位老先生,看到有客人進來就搖著蒲扇熱情介紹:
「都是自家散養在山上的土雞,吃草籽蟲子玉米穀物不吃飼料,滿山跑,肉質勁道久煮不爛。」
「要燉湯的老母雞,兩年以上的兩隻。」
「有的有的。」
老先生給他選了一隻養了三年的老母雞和一隻養了兩年半的老母雞,仔細說來不算大:「瞧瞧,精神著呢。」
是挺精神,爪子也利。
江濟堂和老母雞對視半天,又抓起來掂了掂,遂點頭:「就它倆了。」
兩隻老母雞最終以一百二十成交。
江濟堂一手一隻出了門,他拐進巷子裡,出來時手上兩隻雞就不見了。
任務者背包是好東西,否則帶太多東西回家惹人注目。
那左鄰右舍大爺大媽一碰頭,情報一交換,說:305號那小江啊,見天兒的往家裡倒騰東西,怎麼不見他往外拿?別是家裡養了只吞天的饕餮。
好,分分鐘暴露。
將兩隻雞丟進任務者背包後,他擦乾淨手,還噴了隨身攜帶的消毒水。接下去該買算盤。
老街也有賣算盤的,都是實木的老式算盤,他沒瞧新的,反而去二手裡頭淘。
將三個紙箱都翻找過,一堆看著差不多的算盤中被他找出一把厚重的十三檔算盤,那四角還包了黃銅。
「三十六。」老闆沒細看,隨口那麼一說。
「三十六塊,老闆您收好。」他生怕對方反悔,立馬掃碼成交。
算盤到手的江濟堂走出去,在路邊石凳上稍稍擦拭拋光,舊算盤便在這一擦一磨間展露真實的樣子。
竟是紅木製作的上好算盤。
「哎呀,走寶了。」無聊探出頭看的老闆拍著大腿。
江濟堂笑得更開心,原本蒼白的臉色都帶出幾分健康的紅暈。
好東西接觸過就知道,外頭那些染色的雜木算盤沒有這種溫潤細膩的手感。再看四角包銅的工藝,就知道出自老手藝人。
這樣一把使用紅酸枝作為珠子、中隔和邊框的算盤,平時買也得好幾百。但之前堆在二手算盤裡,灰撲撲的,讓他撿了漏。
江濟堂撫摸著溫潤的木頭。
他特別喜歡這種撿漏的過程,一開始是因為缺錢,後來卻是喜歡上挖掘被遺漏的寶物,將它擦拭乾淨讓它重現璀璨的感覺。
不管是物,還是人,他都很喜歡這種重新打磨雕琢的過程。
放下手中算盤,江濟堂的思緒隨著天空的鳥雀掠過這塊區域,乃至整座城市。
他四年前考上這裡的大學,江女士跟著來了,準備來這裡暫住,但只用了一天的時間他就利用網絡辦好了所有事情,這個城市政務的高效便捷深深震撼了來自小縣城的他們。
「快捷高效,不經人手不走人情,政通人和,好地方。」那時江女士就說,這裡環境挺好的,適合居住,不然他們來這座城市定居吧。
於是他們在地價最便宜的西南角買下一間剛剛被火燒了一半的小樓。
小樓死了人,又燒了小半,價格很低。但買下小樓後他們就沒什麼錢了,接下去還要上學,要裝修房子,總覺得哪兒哪兒都缺錢,不知道怎麼省出來。
江濟堂低下頭去學,於是他知道了舊物市場,知道了犄角旮旯的很多寶藏店鋪,還學會了撿漏和舊物改造。
其實也才四年,總覺得已經很遙遠了。那時候江女士還沒有出國逐夢,他們在這座城市的一個角落相依為命。
江女士負責和建築團隊溝通,他負責設計和採購。
她是個心大的女孩,他就得細心一點。
這座城市的邊邊角角他都跑遍了,只為找到性價比最高的裝修材料。
他可以因為聽到別人談論哪個師傅物美價廉就厚顏去詢問,因此認識了很多人,得到了熱情的回應和各種省錢攻略。
放學後他也會來幫忙,就為了省一點人工。一來一往他不知不覺掌握了許多裝修技巧,甚至家裡某些家具,還有軟包,還是他動手做的。
那段時間帶給他的見識和學到的知識比四年大學學到的還要多,俯下身去看,才能發現世界的另一種模樣。
第3章
回到他參與修建的三層小樓時,老小區的街面上已經飄起米飯的香氣,賣完菜回家的老人踩著三輪車,車輪直溜溜地轉。
「小房東回來啦?來來,吃塊西瓜,都是本地瓜。」樓下賣水果的劉姐和他打招呼。
「謝了劉姐,我就不用了,您留著吃。」
小樓的第一層租出去,租給水果商,一年有八萬租金用來貼補生活。二三層自己住,還有個閣樓空著。
這樣一棟占地百多平米,自帶五十多平米後院的小樓,又靠近菜市場,若非落在不允許拆遷擴建的西南舊城區,且當初發生火災還死了人,絕不會落到他們手裡。
將電驢停在後院院子裡,他提著東西上二樓。才走了幾個台階,胸口忽然有種針扎般的刺痛。
江濟堂捂著胸口扶牆坐下,他有些喘不上氣。小命被蛛絲吊著,活不好,也死不了。
這糟糕透頂,孱弱的樣子。
等緩過勁,江濟堂扶著樓梯扶手一步一步走到二樓,光穿過陽台和客廳,折射到玄關處。
抬頭看著自己親手裝填的小屋,所有疲憊都消散了,力量又回到身上,他露出淺淺的笑。
東西都已經準備齊,但江濟堂並不著急交任務。
距離放牛郎任務的倒計時結束還有一個多小時,他進廚房抓了一把米泡在清水裡,這才帶著那袋顏料和畫具去陽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