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雨不會停,王若中與劉浮山就不會有所動作。
伊奇只好作罷,便問他能做些什麼。
阿命叫人取來蓑笠披上,隨後帶著江陰閣等人走上城樓。
伊奇甫一從城樓上向下看去,就見一道巨大的壕溝不知何時縱深在城樓前,其寬度足以容納一人通行,長度要比城樓還長一些,此時因為下雨天氣,壕溝內已經積蓄起雨水。
若只是一道普通的壕溝便也罷了,偏生那壕溝隨著土地的坡度傾斜,從中冒出的雨水卻像是珠串般不斷向敵軍的方向涌去。
此時雨水積蓄不多,這些用溪流般的雨水還起不到什麼作用,但是如果連下三天呢?
元嬰:「就這麼點雨還能淹死對面不成?」
這破壕溝能有什麼作用。
江陰閣眉頭立起,終於是忍不住道:「豎子無知!」
元嬰向他呲牙,洪衙站在一旁打圓場。
江陰閣冷哼一聲:「你這小丫頭,不知月大人的計策也就罷了,現下還從中作梗,胡亂編造其用途,你且先判斷土地坡勢。」
王若中的軍營就在城樓出外十里地,他們的大軍由斥候通報,現下正從正南處沿著風關道循序趕來,大軍的營帳也藏匿在十里地左右。
此前他們沙盤推演出城樓前的土地坡度,阿命知道坡度為北高南低,且這般傾斜距離長達兩軍交戰前的空地。
巧的是,衛縣附近還有一條護城河,是為川江的支流之一,水勢浩大,一旦將護城河與次壕溝相接,便是水淹大軍的把戲。
但這是萬不得已的法子。
阿命一開始根本沒想過引水淹沒下游,她只是想藉助這三日的雨勢將戰場變得泥濘一些,好為之後的戰機得到一些拖延的時間。
土地泥濘,王若中為攻,若強行發動大軍,只會得不償失,他若察覺這點,必不會輕易攻城,如此便能為他們在圖州的大軍回籠取得時間。
伊奇沉吟半晌:「倘若從後方包抄王若中的騎兵,將軍有何策略?」
眾人走下城樓,江陰閣獻策:「一旦我方圖州大軍能夠回籠,豈不是與敵軍人數旗鼓相當?」
阿命沉思著,她緩緩道:「容在下多推演幾次。」
伊奇眸光一閃,知曉她並非是為了衛縣戰場而推演,恐怕是為了天下戰事。
江陰閣聞言,便帶其他人退下。
阿命回到書房,元嬰躡手躡腳回了廂房睡覺,不一會兒,女孩兒疲憊的鼾聲就接二連三響起。
累日交戰,元嬰又是頭一次見識戰場上的彎彎繞繞,身心俱疲,栽在床榻上就沉入夢鄉。
伊奇被單獨領了一處臥房,他脫了外袍,打水淨面,洗了洗腳便躺下,但眼皮一闔,腦海中就全然是鐵木爾和白音一行人的身影,還有在北元那些年經歷的風霜。
伊奇翻了個身,右手墊在側臉,睜開雙眼靜靜盯著燭火無法映及的角落,眸中閃動著些什麼。
當初阿命執意南下入魏,朝臣們不解極了。
彼時北元勛垣帝已經駕鶴西去,舉國上下皆知阿命會成為下一個皇帝。
阿命的下屬們自然也是滿腹的歡欣鼓舞。
他們征戰多年,就是為了看到他們認可的王能夠站在最高處,他們相信這個人能帶領北元開創盛世,縱橫宇內。
那時候阿命將自己悶在書房,他們進屋去稟報政事,也只能看見許多摞書從地板堆到天花,她靠在桌案上,神色不顯,手上捧著書卷一讀就是半月光景。
直到那些書被她看完,掌管史籍經文的長老們又從國庫中裝了幾大車書卷送進王庭內。
爭奪皇位的關鍵時刻,她卻在看書。
沒人知道她心裡在想什麼。
又是半個月,澈離牧歌篡改勛垣帝遺命,在滿朝文武的質疑聲中登上高位,致使北元陷入如今的內亂,而阿命,在澈離牧歌攻入元上都的前幾日就暗中出走。
阿命做出南下入魏的決策時,十一個人沒有多問一句,也不過是倉促地打點宗族,有家室的立即安排,無家無業,還未娶妻生子的便更加灑脫。
伊奇想到這兒,再度翻身,面朝天花,嘆了口氣。
他們雖然是阿命的心腹,卻沒有一個人了解她,他們知曉阿
命的手段,知曉她的性情,可想要觸及靈魂時,卻發現對她一無所知。
伊奇不知道她到底要做什麼。
大漢在床榻上翻來覆去,推門見對面的書房還亮著燈,他乾脆坐起,套上外衣穿上鞋,將門關緊,輕手輕腳走到書房門口。
敲了兩下,「進。」
阿命見他沒睡,詫異地抬頭:「跑了一天,不累?」
明日還有明日的安排,現下應該養精蓄銳才是。
伊奇進了書房,也不客氣,一屁股坐在下首的椅子上,納罕地撓撓頭:「將軍下一步想做什麼?」
阿命再想其他事情。
聞言隨口道:「前些日子給京城發了份戰報,不知道皇帝何時有調兵的指令。」
她攤開南魏地圖,在京郊的一處空白地上畫了個紅圈:「這是京郊大營,約莫有十數萬兵員,要想攻入南魏京城,至少要有策略將這十數萬兵員調走,否則,以你我異族將領的身份,就算像劉浮山一樣起事,只怕也不得民心。」
伊奇認同地點點頭。
就像北元人不歡迎南魏人當皇帝,南魏人自然也不希望北元人當皇帝。
昏黃的燭火偶爾閃動在女人的側臉處,她起身,又看了看樓蘭和韃靼部,「你覺得韃靼部何時會有異動?」
韃靼部一直由南魏鎮壓,當年畢節苗亂,韃靼部就伺機而動,妄圖重奪蒙古制號。
如今九江兵亂,他們定會有所動作。
伊奇想道:「嘉定州有二十萬大軍,有這二十萬大軍與河西走廊的地勢險要,只怕韃靼部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主動惹怒那二十萬大軍。」
韃靼部當年受南魏的桎梏,兵員數量愈發稀少,如今能聚起五萬人士都屬不易。
阿命:「我已經給皇帝發了封戰報,請求調兵,他定不會調動京郊大營的兵眾,但礙於九江局勢,會讓我酌情從周遭的州縣調兵。」
其中最有可能便是利州與冀州。
伊奇思略道:「將軍,依我之見,我等亟需兵權,徐陵三十萬鎮壓苗亂,嘉定州蕭全領兵二十萬北面韃靼部與樓蘭,二者如狼似虎,其危險程度不亞於當初您領兵羅斯,近年來周遭小國又頻發異動,如高句麗,琉球等,皆是狼子野心之輩。若無兵甲,焉成大事?」
在他眼中,阿命布和是一等一的英雄。英雄者,腹有乾坤可吞天納地,才略膽識皆遠超常輩英豪。
「雖說你我皆是異族,但黎民黔首若得長治久安,也會減少你我嫌隙,更何況您常年領兵,安撫人心這一套,您應該最是熟悉才對。」
伊奇覺得她現下有些猶豫,又補充道:「不說其他,就算是這八百騎兵,現下不也是對您百依百順麼。」
阿命沒有作聲,她嘆了口氣:「那不一樣,人心中的成見,需要時間來湮滅。」
半晌後,她又道:「伊奇,聯繫靖虜,準備人手,破北關。」
伊奇霎時抬頭,震驚地看向女子。
燭火下,女子那雙狹長的眸子露出幾分寒芒來,仿佛再次回到渾都死去的那個日子。
「破北關,亮甲。」
「您決定了?」
伊奇緊緊盯著她,生怕錯過她面上一絲一毫細微的表情。
阿命給自己倒了杯熱騰騰的水,淡淡道:「遲早要有這一天,我等不及了。」
她等不及了。
當一個人極度怨恨她的生身父母時,毫無疑問她選擇遠離那片生養她的故土,遠離那片飽含危機的蒼茫草原。
但當她如願奔走在另一個陌生的國度時,過往的一切都如夢中雲霧猛地消散開來,困擾她的那些憎恨也隨之拋在腦後。
她接觸廣博的世事,儘管她已經嘗透人間冷暖,可隨著她越飛越遠,那些困在故土裡的靈魂已經不能讓她有所動容。
阿命想,是時候了。
她放下茶杯,忽然覺得滿身輕鬆。
功名利祿,愛恨嗔痴,人生不過萬萬日,拋卻情執得身後圓滿罷了。
...
夜半,營帳中的將軍方睡下,親衛就急促道:「將軍,不好了!」
王若中被吵醒,不耐煩道:「又發生何事?」
「糧......糧草被劫了!」
親衛打著磕巴,恨不得現下就把燭火點亮,將王若中狠狠晃醒。
王若中聞言,腦袋還沒從枕頭上徹底離開,上半身直接彈射坐起,納罕道:「你再說一遍!」
「糧草被劫了——」
「格老子的——讓向俊滾過來見我!」
王若中不敢置信地罵了一句,隨後套上鞋在桌案前來回踱步。
此次押送糧草的後方將領以向俊為首,向俊亦是王若中座下另一員猛將。<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伊奇只好作罷,便問他能做些什麼。
阿命叫人取來蓑笠披上,隨後帶著江陰閣等人走上城樓。
伊奇甫一從城樓上向下看去,就見一道巨大的壕溝不知何時縱深在城樓前,其寬度足以容納一人通行,長度要比城樓還長一些,此時因為下雨天氣,壕溝內已經積蓄起雨水。
若只是一道普通的壕溝便也罷了,偏生那壕溝隨著土地的坡度傾斜,從中冒出的雨水卻像是珠串般不斷向敵軍的方向涌去。
此時雨水積蓄不多,這些用溪流般的雨水還起不到什麼作用,但是如果連下三天呢?
元嬰:「就這麼點雨還能淹死對面不成?」
這破壕溝能有什麼作用。
江陰閣眉頭立起,終於是忍不住道:「豎子無知!」
元嬰向他呲牙,洪衙站在一旁打圓場。
江陰閣冷哼一聲:「你這小丫頭,不知月大人的計策也就罷了,現下還從中作梗,胡亂編造其用途,你且先判斷土地坡勢。」
王若中的軍營就在城樓出外十里地,他們的大軍由斥候通報,現下正從正南處沿著風關道循序趕來,大軍的營帳也藏匿在十里地左右。
此前他們沙盤推演出城樓前的土地坡度,阿命知道坡度為北高南低,且這般傾斜距離長達兩軍交戰前的空地。
巧的是,衛縣附近還有一條護城河,是為川江的支流之一,水勢浩大,一旦將護城河與次壕溝相接,便是水淹大軍的把戲。
但這是萬不得已的法子。
阿命一開始根本沒想過引水淹沒下游,她只是想藉助這三日的雨勢將戰場變得泥濘一些,好為之後的戰機得到一些拖延的時間。
土地泥濘,王若中為攻,若強行發動大軍,只會得不償失,他若察覺這點,必不會輕易攻城,如此便能為他們在圖州的大軍回籠取得時間。
伊奇沉吟半晌:「倘若從後方包抄王若中的騎兵,將軍有何策略?」
眾人走下城樓,江陰閣獻策:「一旦我方圖州大軍能夠回籠,豈不是與敵軍人數旗鼓相當?」
阿命沉思著,她緩緩道:「容在下多推演幾次。」
伊奇眸光一閃,知曉她並非是為了衛縣戰場而推演,恐怕是為了天下戰事。
江陰閣聞言,便帶其他人退下。
阿命回到書房,元嬰躡手躡腳回了廂房睡覺,不一會兒,女孩兒疲憊的鼾聲就接二連三響起。
累日交戰,元嬰又是頭一次見識戰場上的彎彎繞繞,身心俱疲,栽在床榻上就沉入夢鄉。
伊奇被單獨領了一處臥房,他脫了外袍,打水淨面,洗了洗腳便躺下,但眼皮一闔,腦海中就全然是鐵木爾和白音一行人的身影,還有在北元那些年經歷的風霜。
伊奇翻了個身,右手墊在側臉,睜開雙眼靜靜盯著燭火無法映及的角落,眸中閃動著些什麼。
當初阿命執意南下入魏,朝臣們不解極了。
彼時北元勛垣帝已經駕鶴西去,舉國上下皆知阿命會成為下一個皇帝。
阿命的下屬們自然也是滿腹的歡欣鼓舞。
他們征戰多年,就是為了看到他們認可的王能夠站在最高處,他們相信這個人能帶領北元開創盛世,縱橫宇內。
那時候阿命將自己悶在書房,他們進屋去稟報政事,也只能看見許多摞書從地板堆到天花,她靠在桌案上,神色不顯,手上捧著書卷一讀就是半月光景。
直到那些書被她看完,掌管史籍經文的長老們又從國庫中裝了幾大車書卷送進王庭內。
爭奪皇位的關鍵時刻,她卻在看書。
沒人知道她心裡在想什麼。
又是半個月,澈離牧歌篡改勛垣帝遺命,在滿朝文武的質疑聲中登上高位,致使北元陷入如今的內亂,而阿命,在澈離牧歌攻入元上都的前幾日就暗中出走。
阿命做出南下入魏的決策時,十一個人沒有多問一句,也不過是倉促地打點宗族,有家室的立即安排,無家無業,還未娶妻生子的便更加灑脫。
伊奇想到這兒,再度翻身,面朝天花,嘆了口氣。
他們雖然是阿命的心腹,卻沒有一個人了解她,他們知曉阿
命的手段,知曉她的性情,可想要觸及靈魂時,卻發現對她一無所知。
伊奇不知道她到底要做什麼。
大漢在床榻上翻來覆去,推門見對面的書房還亮著燈,他乾脆坐起,套上外衣穿上鞋,將門關緊,輕手輕腳走到書房門口。
敲了兩下,「進。」
阿命見他沒睡,詫異地抬頭:「跑了一天,不累?」
明日還有明日的安排,現下應該養精蓄銳才是。
伊奇進了書房,也不客氣,一屁股坐在下首的椅子上,納罕地撓撓頭:「將軍下一步想做什麼?」
阿命再想其他事情。
聞言隨口道:「前些日子給京城發了份戰報,不知道皇帝何時有調兵的指令。」
她攤開南魏地圖,在京郊的一處空白地上畫了個紅圈:「這是京郊大營,約莫有十數萬兵員,要想攻入南魏京城,至少要有策略將這十數萬兵員調走,否則,以你我異族將領的身份,就算像劉浮山一樣起事,只怕也不得民心。」
伊奇認同地點點頭。
就像北元人不歡迎南魏人當皇帝,南魏人自然也不希望北元人當皇帝。
昏黃的燭火偶爾閃動在女人的側臉處,她起身,又看了看樓蘭和韃靼部,「你覺得韃靼部何時會有異動?」
韃靼部一直由南魏鎮壓,當年畢節苗亂,韃靼部就伺機而動,妄圖重奪蒙古制號。
如今九江兵亂,他們定會有所動作。
伊奇想道:「嘉定州有二十萬大軍,有這二十萬大軍與河西走廊的地勢險要,只怕韃靼部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主動惹怒那二十萬大軍。」
韃靼部當年受南魏的桎梏,兵員數量愈發稀少,如今能聚起五萬人士都屬不易。
阿命:「我已經給皇帝發了封戰報,請求調兵,他定不會調動京郊大營的兵眾,但礙於九江局勢,會讓我酌情從周遭的州縣調兵。」
其中最有可能便是利州與冀州。
伊奇思略道:「將軍,依我之見,我等亟需兵權,徐陵三十萬鎮壓苗亂,嘉定州蕭全領兵二十萬北面韃靼部與樓蘭,二者如狼似虎,其危險程度不亞於當初您領兵羅斯,近年來周遭小國又頻發異動,如高句麗,琉球等,皆是狼子野心之輩。若無兵甲,焉成大事?」
在他眼中,阿命布和是一等一的英雄。英雄者,腹有乾坤可吞天納地,才略膽識皆遠超常輩英豪。
「雖說你我皆是異族,但黎民黔首若得長治久安,也會減少你我嫌隙,更何況您常年領兵,安撫人心這一套,您應該最是熟悉才對。」
伊奇覺得她現下有些猶豫,又補充道:「不說其他,就算是這八百騎兵,現下不也是對您百依百順麼。」
阿命沒有作聲,她嘆了口氣:「那不一樣,人心中的成見,需要時間來湮滅。」
半晌後,她又道:「伊奇,聯繫靖虜,準備人手,破北關。」
伊奇霎時抬頭,震驚地看向女子。
燭火下,女子那雙狹長的眸子露出幾分寒芒來,仿佛再次回到渾都死去的那個日子。
「破北關,亮甲。」
「您決定了?」
伊奇緊緊盯著她,生怕錯過她面上一絲一毫細微的表情。
阿命給自己倒了杯熱騰騰的水,淡淡道:「遲早要有這一天,我等不及了。」
她等不及了。
當一個人極度怨恨她的生身父母時,毫無疑問她選擇遠離那片生養她的故土,遠離那片飽含危機的蒼茫草原。
但當她如願奔走在另一個陌生的國度時,過往的一切都如夢中雲霧猛地消散開來,困擾她的那些憎恨也隨之拋在腦後。
她接觸廣博的世事,儘管她已經嘗透人間冷暖,可隨著她越飛越遠,那些困在故土裡的靈魂已經不能讓她有所動容。
阿命想,是時候了。
她放下茶杯,忽然覺得滿身輕鬆。
功名利祿,愛恨嗔痴,人生不過萬萬日,拋卻情執得身後圓滿罷了。
...
夜半,營帳中的將軍方睡下,親衛就急促道:「將軍,不好了!」
王若中被吵醒,不耐煩道:「又發生何事?」
「糧......糧草被劫了!」
親衛打著磕巴,恨不得現下就把燭火點亮,將王若中狠狠晃醒。
王若中聞言,腦袋還沒從枕頭上徹底離開,上半身直接彈射坐起,納罕道:「你再說一遍!」
「糧草被劫了——」
「格老子的——讓向俊滾過來見我!」
王若中不敢置信地罵了一句,隨後套上鞋在桌案前來回踱步。
此次押送糧草的後方將領以向俊為首,向俊亦是王若中座下另一員猛將。<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