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吳大人言重了,此事散朝後再議不遲。」楚翊懷著愧疚扶起吳正英,朗聲問:「諸位還有事啟奏嗎?」
「戶部員外郎,臣李青禾有本啟奏。」李青禾闊步出列,一開口便震驚朝野,「臣要參慶王爺勾連戶部尚書馬赫,篡改帳目,將大量遠高於市價的胡椒賣入宮中,侵吞內帑。」
「這——」慶王及其舅舅同時一抖,像在跳某種雙人舞蹈。
永曆回到御座,叫李青禾說清楚。
「臣在處理公務中,看到了戶部為內廷採買物資的帳目,便仔細翻了翻。」李青禾沉穩地敘述,「從正月開始,直到三月末,常有臻品胡椒入宮,其採買價高於市價數倍。每次不多,三四十斤。不過,陸陸續續加起來,接近兩千斤。」
慶王的額角沁出冷汗,用陰毒而膽怯的目光剜著楚翊。
李青禾繼續有條不紊地陳詞:「雖然帳目分散於各月,但實際上,這些胡椒全部是在近期入庫,所耗銀兩也是近期支出,高達五萬兩。有馬大人從中操作,若沒人比對,也就這麼遮掩過去了。」
慶王腎虛般顫聲反駁:「你,你憑什麼說是我——」
「據下官所知,慶王府上月跟風購入兩千斤胡椒,結果以最高價砸在手裡,沒法出手。除了您,方圓百里沒人拿得出這麼多貨。箇中關聯,請皇上明鑑。」
說完,李青禾微微頷首,退回自己的站位。
四下鴉雀無聲。
慶王的附庸們想說些什麼,又不敢開口。他們都懂,慶王大概是要垮台了。他的舅舅馬赫撲通一聲跪下,滿頭的汗,仿佛大殿正在下雨。
疏忽了!沒人想到,這個李青禾會突然發難,盯上了胡椒這一項。這事單拎出來還不致命,但和慶王污衊帝師的舉動撞在一塊,二者相加,可就是千鈞之重。
馬家雖是名門世家,但在宗族勢力式微、皇權日益集中的大昌,其興亡也不過是帝王的彈指一揮。
「四叔,你的秘密可真多。」永曆沉沉地望著慶王,「還有什麼事,是朕不知道的?」
忽然,又一個中年臣子站出來,是接替劉衡的新任左僉都御史。
「臣也想呈奏一些,關於慶王爺的事。」
楚翊好奇地打量對方。他和這人不熟,只算是點頭之交。他沒想到,這個並非自己安排的環節,反而帶來了落井下石的奇效。
「幾個沿江的巡按御史同時傳來消息,說南齊在流傳一些詩詞文章。」這人繼續道,「詩文中說,四爺德行蓋世,克己奉公。還將九爺的事跡,比如收到萬民傘等,都說成是四爺的功德。還說,皇上大赦天下、開恩科、施新政等功績,也都是四爺和馬大人在幕後推動。臣並非落井下石,而是原本就想在早朝奏明。」
慶王退了兩步,險些昏厥。
他急得眼睛噴火,掃視眾人,惶然爭辯:「這是先捧後殺!明抬轎子,暗中殺人!」
永曆沒說什麼。他能分辨是非,卻毫不掩飾眼中深深的厭惡。
這一出「捧殺」戲碼,完全出乎楚翊的意料,也未曾耳聞。是誰的手筆?八成是素未謀面的「大舅哥」,齊國太子。
大舅哥不簡單啊。
慶王仍在高聲叫嚷,倒說的不錯:「天殺的齊人,我哪裡得罪了他們,把我架在火上烤!我懂了,懂了!是為了讓寧王這個齊國駙馬得勢!老九,你私通敵國害我!」
楚翊冷冷一笑,不悅道:「私通?我妻子就是齊國公主,明媒正娶的,百姓也都喜愛他。敵國?太平盛世,那是友邦!」
「呵,寧王妃是不是正經公主都難說——」
楚翊心裡一驚,卻面不改色,將話題帶偏。說慶王一定是被瘋狗咬了,也跟著瘋了。自己的愛妻冰清玉潔,當然正經。娶不成公主,就污人清白,無恥下作。
「安靜!」永曆小皇帝尖聲打斷爭吵。
他將師傅請到身旁,低聲商議幾句,隨後道:「擬旨,將慶親王削為郡王,圈禁宗正寺,無詔不得離開。戶部尚書馬赫,停職待查。」
這個結果,符合楚翊的預想。
在江南自吹自擂,或許是齊人故意生事。但構陷帝師、侵吞內帑是實打實的,慶王絕脫不了干係。
他看見慶王平靜下來,看向自己,莫名地笑了。然而,對方的眼神依舊在頑抗,絕沒有就此認命。
第216章 夜訪對手
馬車輕輕顛簸,葉星辭的心也隨之忐忑。
他的手指在身旁的食盒上輕輕彈動,疑慮地歪頭:「寧王妃是不是正經公主都難說……慶王這麼說的?」
「我想了想,覺得問題不大。」楚翊握著他的手,審慎地分析,「他只是覺得,你英武颯爽,不像嬌生貴養的。放心,他沒有任何依據,否則定要當廷揭露,狠咬我一口。另一方面,他妒忌我,才陰陽怪氣。」
「萬一,他暗中派人去江南調查……」
「來不及了,這次他徹底完了。」楚翊停頓一下,柔聲道,「無論怎樣,我們兩口子一起承擔。欺君又如何,只要你我不互相欺心,凡事都能逢凶化吉。」
葉星辭感到,手被男人溫厚的掌心包裹,像幼鳥蜷在窩裡。他的心,也被憂慮和不安包裹。
要順勢坦白家世嗎?那之後,楚翊還會對他無話不說,親密無間嗎?
楚翊是多機敏的人,一顆心既軟且硬,當斷則斷。面對自幼相伴的奶娘,雖留了她兒子一命,卻也沒說半句挽留的話。
葉星辭想,楚翊一定會反過來利用自己的身份,牽制父兄,和十幾萬葉家軍。得知兒子「嫁人」了,父親必定暴怒,萬一遷怒於娘,把她給休了……
不,不能說。他可以為楚翊奮不顧身,但他也必須忠於職守,忠於家國。只要做好和平的紐帶,就可以彌補這份虧欠。
「嗯,應該沒事的。」葉星辭扯扯嘴角,反手在楚翊手背拍了拍,側頭盯著被風鼓動的窗簾,和鏤花車窗外掠過的淒茫夜色。
慶王終究還是起疑了,只是不知,疑心滲透到了哪一層,因為自己的秘密有三重——不是公主,不是女子,不是尋常人家的男子。
我簡直就是一塊千層糕。
想到這,他煩躁地甩了甩頭。隨手掀開食盒,抓起一塊千層糕塞進嘴裡。他奶奶的,不亂想了,等太子的回音吧!
「別吃獨食啊,分我一點。」楚翊也伸手。
葉星辭頑劣一笑,捏下一點渣渣,鄭重地放在男人手心。
「哎呦,謝謝!好大一塊,差點卡在掌紋里。」楚翊手一沉,假裝手裡的渣子重達千鈞,接著惡狠狠地撲上去,「臭小子,我要把你的蛋黃捏出來下酒!」
「哎別啊,這可關乎到你後半生的幸福生活!」葉星辭笑著反抗,「別鬧了,飯菜碰灑啦!」
馬兒一陣嘶鳴,車駕停下。
趕車的羅雨說,宗正寺到了。請二位穿好衣服,檢查隨身物品。
「沒脫衣服,哈哈。」楚翊有點不好意思。
這裡是他的地盤,他最初參政,就是協管宗正寺,處理慶王世子熱孝期嫖妓案。如今,慶王本人也圈禁在此,住進愛子曾住過的屋子。
「九叔!」正在大門外打轉的慶王世子跑來,神情憂急,塞給楚翊一個大包袱,「宗正寺的人不准我進去。正好你來了,把這些帶給我爹吧。」
楚翊接過掂了掂,沉甸甸的銀兩發出悅耳的撞擊,還有些換洗衣物。他嘆了口氣,快步踏上台階,叫侄子回家,已經宵禁了。
慶王世子憂心如焚,追著道:「我爹他肯定是腦子進尿了,才會說你和吳大人結黨營私。九叔,你放他一馬,跟皇上求求情!我舅公也下獄了,不過往宮裡倒騰了一些胡椒,吃點回扣,不至於吧!那五萬兩貨款,會加倍退還內廷!」
楚翊淡淡道:「馬尚書直接停職下獄,一多半原因,是你爹觸了逆鱗,徹底激怒了皇上。單拎出來,這事沒那麼重。」
是啊,就是因為分量不夠,才故意讓兩樁事撞在一起。
慶王世子又將求助的目光投在葉星辭身上,「九嬸,你也以公主的身份求求情,我爹還送過你翡翠手鐲呢!」
「是挺脆的,一碰就斷。」「九嬸」提著沉重的食盒,目不斜視,將這小子甩在身後,「九爺遇到難事時,也沒見你爹為他求情啊。現在給你爹送一頓夜宵,已經仁至義盡。假如他還能重見天日,你問問他,都造了哪些孽。」
慶王世子悻悻地告辭,嘀咕肯定是因為自己去年睡了尼姑,家裡才倒霉。
親爹都被圈禁了,他還不忘多欣賞幾眼絕色嬸嬸,以至於倒退著走路,十分滑稽。
這位美人嬸嬸青絲半束,衣著素雅。一襲男女皆可穿的白衫,襯著白山茶花似的臉。這麼一比,那白衣簡直白得俗氣。
楚翊不悅,用身體擋住侄子的視線,自己放肆地看了個夠:「我發現,你裝扮越簡單,反倒越好看。美人無需雕飾,自然會以玉為骨,雪為膚,秋水為姿。」
「戶部員外郎,臣李青禾有本啟奏。」李青禾闊步出列,一開口便震驚朝野,「臣要參慶王爺勾連戶部尚書馬赫,篡改帳目,將大量遠高於市價的胡椒賣入宮中,侵吞內帑。」
「這——」慶王及其舅舅同時一抖,像在跳某種雙人舞蹈。
永曆回到御座,叫李青禾說清楚。
「臣在處理公務中,看到了戶部為內廷採買物資的帳目,便仔細翻了翻。」李青禾沉穩地敘述,「從正月開始,直到三月末,常有臻品胡椒入宮,其採買價高於市價數倍。每次不多,三四十斤。不過,陸陸續續加起來,接近兩千斤。」
慶王的額角沁出冷汗,用陰毒而膽怯的目光剜著楚翊。
李青禾繼續有條不紊地陳詞:「雖然帳目分散於各月,但實際上,這些胡椒全部是在近期入庫,所耗銀兩也是近期支出,高達五萬兩。有馬大人從中操作,若沒人比對,也就這麼遮掩過去了。」
慶王腎虛般顫聲反駁:「你,你憑什麼說是我——」
「據下官所知,慶王府上月跟風購入兩千斤胡椒,結果以最高價砸在手裡,沒法出手。除了您,方圓百里沒人拿得出這麼多貨。箇中關聯,請皇上明鑑。」
說完,李青禾微微頷首,退回自己的站位。
四下鴉雀無聲。
慶王的附庸們想說些什麼,又不敢開口。他們都懂,慶王大概是要垮台了。他的舅舅馬赫撲通一聲跪下,滿頭的汗,仿佛大殿正在下雨。
疏忽了!沒人想到,這個李青禾會突然發難,盯上了胡椒這一項。這事單拎出來還不致命,但和慶王污衊帝師的舉動撞在一塊,二者相加,可就是千鈞之重。
馬家雖是名門世家,但在宗族勢力式微、皇權日益集中的大昌,其興亡也不過是帝王的彈指一揮。
「四叔,你的秘密可真多。」永曆沉沉地望著慶王,「還有什麼事,是朕不知道的?」
忽然,又一個中年臣子站出來,是接替劉衡的新任左僉都御史。
「臣也想呈奏一些,關於慶王爺的事。」
楚翊好奇地打量對方。他和這人不熟,只算是點頭之交。他沒想到,這個並非自己安排的環節,反而帶來了落井下石的奇效。
「幾個沿江的巡按御史同時傳來消息,說南齊在流傳一些詩詞文章。」這人繼續道,「詩文中說,四爺德行蓋世,克己奉公。還將九爺的事跡,比如收到萬民傘等,都說成是四爺的功德。還說,皇上大赦天下、開恩科、施新政等功績,也都是四爺和馬大人在幕後推動。臣並非落井下石,而是原本就想在早朝奏明。」
慶王退了兩步,險些昏厥。
他急得眼睛噴火,掃視眾人,惶然爭辯:「這是先捧後殺!明抬轎子,暗中殺人!」
永曆沒說什麼。他能分辨是非,卻毫不掩飾眼中深深的厭惡。
這一出「捧殺」戲碼,完全出乎楚翊的意料,也未曾耳聞。是誰的手筆?八成是素未謀面的「大舅哥」,齊國太子。
大舅哥不簡單啊。
慶王仍在高聲叫嚷,倒說的不錯:「天殺的齊人,我哪裡得罪了他們,把我架在火上烤!我懂了,懂了!是為了讓寧王這個齊國駙馬得勢!老九,你私通敵國害我!」
楚翊冷冷一笑,不悅道:「私通?我妻子就是齊國公主,明媒正娶的,百姓也都喜愛他。敵國?太平盛世,那是友邦!」
「呵,寧王妃是不是正經公主都難說——」
楚翊心裡一驚,卻面不改色,將話題帶偏。說慶王一定是被瘋狗咬了,也跟著瘋了。自己的愛妻冰清玉潔,當然正經。娶不成公主,就污人清白,無恥下作。
「安靜!」永曆小皇帝尖聲打斷爭吵。
他將師傅請到身旁,低聲商議幾句,隨後道:「擬旨,將慶親王削為郡王,圈禁宗正寺,無詔不得離開。戶部尚書馬赫,停職待查。」
這個結果,符合楚翊的預想。
在江南自吹自擂,或許是齊人故意生事。但構陷帝師、侵吞內帑是實打實的,慶王絕脫不了干係。
他看見慶王平靜下來,看向自己,莫名地笑了。然而,對方的眼神依舊在頑抗,絕沒有就此認命。
第216章 夜訪對手
馬車輕輕顛簸,葉星辭的心也隨之忐忑。
他的手指在身旁的食盒上輕輕彈動,疑慮地歪頭:「寧王妃是不是正經公主都難說……慶王這麼說的?」
「我想了想,覺得問題不大。」楚翊握著他的手,審慎地分析,「他只是覺得,你英武颯爽,不像嬌生貴養的。放心,他沒有任何依據,否則定要當廷揭露,狠咬我一口。另一方面,他妒忌我,才陰陽怪氣。」
「萬一,他暗中派人去江南調查……」
「來不及了,這次他徹底完了。」楚翊停頓一下,柔聲道,「無論怎樣,我們兩口子一起承擔。欺君又如何,只要你我不互相欺心,凡事都能逢凶化吉。」
葉星辭感到,手被男人溫厚的掌心包裹,像幼鳥蜷在窩裡。他的心,也被憂慮和不安包裹。
要順勢坦白家世嗎?那之後,楚翊還會對他無話不說,親密無間嗎?
楚翊是多機敏的人,一顆心既軟且硬,當斷則斷。面對自幼相伴的奶娘,雖留了她兒子一命,卻也沒說半句挽留的話。
葉星辭想,楚翊一定會反過來利用自己的身份,牽制父兄,和十幾萬葉家軍。得知兒子「嫁人」了,父親必定暴怒,萬一遷怒於娘,把她給休了……
不,不能說。他可以為楚翊奮不顧身,但他也必須忠於職守,忠於家國。只要做好和平的紐帶,就可以彌補這份虧欠。
「嗯,應該沒事的。」葉星辭扯扯嘴角,反手在楚翊手背拍了拍,側頭盯著被風鼓動的窗簾,和鏤花車窗外掠過的淒茫夜色。
慶王終究還是起疑了,只是不知,疑心滲透到了哪一層,因為自己的秘密有三重——不是公主,不是女子,不是尋常人家的男子。
我簡直就是一塊千層糕。
想到這,他煩躁地甩了甩頭。隨手掀開食盒,抓起一塊千層糕塞進嘴裡。他奶奶的,不亂想了,等太子的回音吧!
「別吃獨食啊,分我一點。」楚翊也伸手。
葉星辭頑劣一笑,捏下一點渣渣,鄭重地放在男人手心。
「哎呦,謝謝!好大一塊,差點卡在掌紋里。」楚翊手一沉,假裝手裡的渣子重達千鈞,接著惡狠狠地撲上去,「臭小子,我要把你的蛋黃捏出來下酒!」
「哎別啊,這可關乎到你後半生的幸福生活!」葉星辭笑著反抗,「別鬧了,飯菜碰灑啦!」
馬兒一陣嘶鳴,車駕停下。
趕車的羅雨說,宗正寺到了。請二位穿好衣服,檢查隨身物品。
「沒脫衣服,哈哈。」楚翊有點不好意思。
這裡是他的地盤,他最初參政,就是協管宗正寺,處理慶王世子熱孝期嫖妓案。如今,慶王本人也圈禁在此,住進愛子曾住過的屋子。
「九叔!」正在大門外打轉的慶王世子跑來,神情憂急,塞給楚翊一個大包袱,「宗正寺的人不准我進去。正好你來了,把這些帶給我爹吧。」
楚翊接過掂了掂,沉甸甸的銀兩發出悅耳的撞擊,還有些換洗衣物。他嘆了口氣,快步踏上台階,叫侄子回家,已經宵禁了。
慶王世子憂心如焚,追著道:「我爹他肯定是腦子進尿了,才會說你和吳大人結黨營私。九叔,你放他一馬,跟皇上求求情!我舅公也下獄了,不過往宮裡倒騰了一些胡椒,吃點回扣,不至於吧!那五萬兩貨款,會加倍退還內廷!」
楚翊淡淡道:「馬尚書直接停職下獄,一多半原因,是你爹觸了逆鱗,徹底激怒了皇上。單拎出來,這事沒那麼重。」
是啊,就是因為分量不夠,才故意讓兩樁事撞在一起。
慶王世子又將求助的目光投在葉星辭身上,「九嬸,你也以公主的身份求求情,我爹還送過你翡翠手鐲呢!」
「是挺脆的,一碰就斷。」「九嬸」提著沉重的食盒,目不斜視,將這小子甩在身後,「九爺遇到難事時,也沒見你爹為他求情啊。現在給你爹送一頓夜宵,已經仁至義盡。假如他還能重見天日,你問問他,都造了哪些孽。」
慶王世子悻悻地告辭,嘀咕肯定是因為自己去年睡了尼姑,家裡才倒霉。
親爹都被圈禁了,他還不忘多欣賞幾眼絕色嬸嬸,以至於倒退著走路,十分滑稽。
這位美人嬸嬸青絲半束,衣著素雅。一襲男女皆可穿的白衫,襯著白山茶花似的臉。這麼一比,那白衣簡直白得俗氣。
楚翊不悅,用身體擋住侄子的視線,自己放肆地看了個夠:「我發現,你裝扮越簡單,反倒越好看。美人無需雕飾,自然會以玉為骨,雪為膚,秋水為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