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好拳不贏頭三手,自有高招在後頭。
慶王沒想到,他自以為高明地拋出一鉤,兜了一圈,竟釣到了自己。一番變相的痛罵擲地有聲,霹靂似的劈得他站立不穩,狼狽逃回車內。
冷風一吹,歪在地上的醉漢們漸漸甦醒。慶王府三管家睡意朦朧:「我床上咋這麼多人呢……我咋跑街上來睡了?!」看見慶王離去的車駕,他踉蹌起身欲追,「王爺,王爺等等我——」
「按住,把他們都押走!」一名總捕吼道,又朝黑壓壓一眾看客擺擺手,「散了,都先散了!挨打的那些,都回衙門錄供詞!」
人群漸散,旭日東升。
一片帶著暖意的金紅,映著兩顆緊密相連的心。葉星辭跟楚翊相視一笑,都想著趕快回家,洗澡吃飯補覺。
「逸之哥哥,看來我們倆真的互相旺夫啊。」
「小吃貨想吃什麼?」楚翊邊走邊問。
「就吃包子吧,儘量別浪費糧食。」葉星辭從懷中掏出剩包子,髒兮兮的臉上展露燦爛的笑,「我一直記得你講的,恆辰太子拉著你去城外務農的事。」
說完,他不忘回頭朝羅雨和於章遠豎起大拇指:「你倆真棒。」
於章遠小跑兩步,湊近羅雨,低聲道:「這也太爽了,昨夜我們兩個真厲害。」見對方淡漠地瞧著自己不語,他又謙虛地改口:「主要是你厲害。」
「你也不錯。」羅雨淡淡評價。
**
次日,本案便出了結果。
慶王恐怕家僕吐露出不利於自己的供詞,給牢里遞了話,編排供詞:
慶王府三管家承認自作主張,出於替主人維護兄弟的好意,率家丁囚禁並毆打傳謠的市井閒人,不料誤傷了九爺。他否認脅迫受害者狀告九爺,堅稱所有人都理解錯了,他們在施暴過程中始終都在維護九爺的清譽。
楚翊執筆為受害者寫了聯名訴狀,遞到承天府。慶王府只好與所有人和解,並賠償每人白銀五十兩,之後才從牢里領回一眾家僕。
慶王斯文掃地,成了滿城的笑柄,還在早朝遭皇帝申飭。永曆責其馭下不嚴,縱容家奴行兇作惡,罰俸半年。
對一個皇叔和親王而言,這是相當嚴厲的責罰。
而楚翊呢,用藥膏和繃布把頭包得比西瓜還大,竭力誇大慘狀。他扶著腦袋,含淚為兄長求情,說相信兄長的為人。雖然壞人都出自慶王府,但慶王本人可是好人啊。
內情如何,百官心知肚明。其中也包括,御座上的十歲皇帝。他落在四叔身上的目光,透著惋惜和厭惡,但依舊敬重。
散朝後,回到日常讀書的勤德殿,永曆問師傅,是否該擇立攝政王了?有了結果,二人也就不爭了。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
吳師傅卻依然說:「陛下,還不是時候。」
永曆又問:「皇四叔有能力,閱歷深,可他太喜歡籠絡黨羽,現在還鑽研起陰謀詭計了。皇九叔是人中龍鳳,你也覺得他更合適,可他太年輕恐難服眾,是嗎?」
吳師傅諱莫如深,只告訴他,要多看。
「四爺和九爺是對弈的,陛下是觀棋的。陛下要做的,是讓他們安分落子,繼續消耗冗餘的棋子。雙方在桌下互踢幾腳也不妨事,但不能掄起棋盤互砸。只要把兵權攥在手裡,他們就得老實下棋。」
永曆一筆一划地臨摹字帖,望著師傅花白的鬚髮,真誠地說想為他升官進爵。他一生清廉,含辛茹苦,不該屈居四品。
「朕想將翰林院掌院學士這一官職,直接升至從二品,再為你加太子少師銜。」
吳師傅面露欣慰,卻笑著搖頭:「滿朝文武,誰都能升,獨獨老臣不能。」
永曆懸著筆,疑惑不解。
吳師傅耐心道:「因為老臣是帝師,是最親近皇上的人。有人會想,這糟老頭子欺萬歲年少,不知給萬歲吹了什麼風,才升了官。臣一把年紀,是個吝惜名聲的俗人,您就成全我吧。況且,人一登高,就有更多人來巴結,煩不勝煩。」
濃墨滴落宣紙,永曆亦落下熱淚。
他用小手抹著光潔稚嫩的臉,愧疚地瞧著師傅臉上縱橫的皺紋。他仿佛踩著刀尖成長,每走一步,都在師傅臉上劈開溝壑。
他又提出,想提拔師傅在工部做小吏的兒子。對方卻淡淡道:「犬子才能平庸,難堪重任。」
練好字,溫過功課,又聽師傅講了經史,永曆獲准出去玩半個時辰。
他和幾個年齡相仿的小太監、小侍衛在勤德殿後踢毽子,遠遠地見九叔寧王扶著包紮得碩大的腦袋往後宮去,想必是給太皇太后請安。
「哈哈!」永曆笑了笑,一不留神,被毽子砸中額頭。那踢毽子的小太監惶恐跪地,「砰砰」磕頭。
永曆叫他起來,看著他血腫的腦門,無所謂道:「朕不是說了嗎,一起玩的時候,大家都是朋友。」
「奴婢該死,奴婢該死。」小太監兀自惶然地重複。
永曆悵然四顧,童稚的目光隨著料峭春風掠過一座座巍峨殿宇,直望到宮城聳立的堅牆,喃喃道:
「朕沒有朋友。帝王,永遠不會擁有友情。都一樣的,四叔和九叔的手足親情,也快消磨殆盡了。餘生,他們將再也體會不到尋常百姓家的兄弟情。」
第176章 眼前人,心上人
楚翊知道,自己正在失去最後一個名義上的兄長。
從皇宮回家的路上,他沉默著拆去頭上的繃布,感到頭腦頓然輕鬆。他收穫了四哥更深重的恨意,以及高風亮節的口碑。
還沒等到「大舅哥」齊國太子的回信,危機就化解了大半。這是好事,他一向不喜歡全然依靠他人。待對方懲治了做假帳的胖知府,此難便徹底化解了。
「是四哥逼我的。」楚翊淡然對忠心耿耿的護衛說道,也像在自語,「他用刀刺我,而我只是在反抗中,扭轉了他的手。他是被他自己所傷。」
「王爺沒錯。」羅雨口吻篤定。
回府之後,楚翊抹去傷感,換上閒適的笑意擁抱王妃。他囑咐王喜去附近的酒樓,訂十幾桌好菜,傍晚送到府里。闔府上下聚一聚,也算是給王妃的侍衛們壓驚。
四舅和聽荷似乎和好了。
四舅使姑娘相信,臭雞蛋不是自己砸的,並鄭重拿出一張由府里李太醫開具的「童男鑑定」,以證明她聽見的那些都是信口吹噓。什麼煙花之地的相好,不存在。
李太醫生平頭一次開具這種荒唐的文書,關鍵是,聽荷真信了。她又問:可是舅老爺,你說會娶門當戶對的姑娘。
陳為則說:這種姑娘也不存在。我輩分太大,比聖上還大兩輩。放眼都城,跟我平輩的最年輕的官宦家女子,都抱孫子了。
於是,聽荷又搬回了四舅的院子。
傍晚,闔府家丁僕役聚在王府東路的玉虹軒宴飲,慶祝王爺攻克難關。羅雨沒入席,漠然立於主人身後,並告誡於章遠他們少喝酒,還要巡夜呢。
宋卓說在小黑屋挨了揍,胳膊受傷,能不能休一天。羅雨淡漠道:「胳膊疼跟腿有什麼關係,你又不倒立走路。」
酒過三巡,陳為舉杯晃蕩到楚翊身邊,說有幾句話想說。
楚翊離席,跟四舅來到庭院的葡萄藤下。四舅半是釋懷,半是無奈,口齒因微醺而有些含糊:
「逸之,逸之啊!四舅我、我再也不管你的事了,也不張羅為你另娶了,我惹不起王妃。你呢,自己心裡有數就行。你要是不在意絕後,不在意家產爵位無人繼承,不在意無人送終扶靈,不在意旁人說三道四,那我無話可說。男人,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等你三十、四十歲,乃至花甲,別後悔就行。」
楚翊猶豫一瞬,決然昂頭:「我無悔。」
「你們老楚家本就子息不旺。」四舅又朝他壓來一座山,拿楚家的江山說事,「你三哥被革除宗籍了,你四哥不太行,就一個不成器的兒子。皇上剛十歲,你又娶了個霸道的漢子。你自己多想想,是不是該為皇家血脈開枝散葉。」
「我無悔。」楚翊又重複一遍。
「現在說這話太早嘍。」陳為在他肩上沉沉一拍,又晃蕩進屋裡,與眾人推杯換盞。
冷風送來一陣清脆歡笑,是僕人的孩子們在玩捉迷藏。他們總是很快就能吃飽,然後四處瘋跑。
「……九十八,九十九,一百!」一個小丫頭查完數,茫然四顧。楚翊笑了笑,指指庭院一角的雪堆。她立即跑過去,成功從裡頭揪出一個玩伴。
那一張張稚嫩的小臉上,可以輕易看出他們父母的影子。車夫,馬夫,廚娘,門房……這便是血脈的神奇之處。
楚翊看著他們,在庭中默然佇立片刻,坐回席間。小五似笑非笑地問,四舅說了什麼?他敷衍過去,為對方夾了一個鵝翅:「『鐵鍋燉大鵝,鵝翅饞我』。你的佳句,我能記一輩子。」
小五穿了身艷麗的玫紅色男裝,王府眾人已習慣他這種打扮。不過,他在細節上從不疏忽,耳垂總是用簪子壓出穿耳的印記。竹葉酒令他兩腮暈紅,眸光迷離。才吃了三碗飯,就說飽了,還有點噁心。
慶王沒想到,他自以為高明地拋出一鉤,兜了一圈,竟釣到了自己。一番變相的痛罵擲地有聲,霹靂似的劈得他站立不穩,狼狽逃回車內。
冷風一吹,歪在地上的醉漢們漸漸甦醒。慶王府三管家睡意朦朧:「我床上咋這麼多人呢……我咋跑街上來睡了?!」看見慶王離去的車駕,他踉蹌起身欲追,「王爺,王爺等等我——」
「按住,把他們都押走!」一名總捕吼道,又朝黑壓壓一眾看客擺擺手,「散了,都先散了!挨打的那些,都回衙門錄供詞!」
人群漸散,旭日東升。
一片帶著暖意的金紅,映著兩顆緊密相連的心。葉星辭跟楚翊相視一笑,都想著趕快回家,洗澡吃飯補覺。
「逸之哥哥,看來我們倆真的互相旺夫啊。」
「小吃貨想吃什麼?」楚翊邊走邊問。
「就吃包子吧,儘量別浪費糧食。」葉星辭從懷中掏出剩包子,髒兮兮的臉上展露燦爛的笑,「我一直記得你講的,恆辰太子拉著你去城外務農的事。」
說完,他不忘回頭朝羅雨和於章遠豎起大拇指:「你倆真棒。」
於章遠小跑兩步,湊近羅雨,低聲道:「這也太爽了,昨夜我們兩個真厲害。」見對方淡漠地瞧著自己不語,他又謙虛地改口:「主要是你厲害。」
「你也不錯。」羅雨淡淡評價。
**
次日,本案便出了結果。
慶王恐怕家僕吐露出不利於自己的供詞,給牢里遞了話,編排供詞:
慶王府三管家承認自作主張,出於替主人維護兄弟的好意,率家丁囚禁並毆打傳謠的市井閒人,不料誤傷了九爺。他否認脅迫受害者狀告九爺,堅稱所有人都理解錯了,他們在施暴過程中始終都在維護九爺的清譽。
楚翊執筆為受害者寫了聯名訴狀,遞到承天府。慶王府只好與所有人和解,並賠償每人白銀五十兩,之後才從牢里領回一眾家僕。
慶王斯文掃地,成了滿城的笑柄,還在早朝遭皇帝申飭。永曆責其馭下不嚴,縱容家奴行兇作惡,罰俸半年。
對一個皇叔和親王而言,這是相當嚴厲的責罰。
而楚翊呢,用藥膏和繃布把頭包得比西瓜還大,竭力誇大慘狀。他扶著腦袋,含淚為兄長求情,說相信兄長的為人。雖然壞人都出自慶王府,但慶王本人可是好人啊。
內情如何,百官心知肚明。其中也包括,御座上的十歲皇帝。他落在四叔身上的目光,透著惋惜和厭惡,但依舊敬重。
散朝後,回到日常讀書的勤德殿,永曆問師傅,是否該擇立攝政王了?有了結果,二人也就不爭了。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
吳師傅卻依然說:「陛下,還不是時候。」
永曆又問:「皇四叔有能力,閱歷深,可他太喜歡籠絡黨羽,現在還鑽研起陰謀詭計了。皇九叔是人中龍鳳,你也覺得他更合適,可他太年輕恐難服眾,是嗎?」
吳師傅諱莫如深,只告訴他,要多看。
「四爺和九爺是對弈的,陛下是觀棋的。陛下要做的,是讓他們安分落子,繼續消耗冗餘的棋子。雙方在桌下互踢幾腳也不妨事,但不能掄起棋盤互砸。只要把兵權攥在手裡,他們就得老實下棋。」
永曆一筆一划地臨摹字帖,望著師傅花白的鬚髮,真誠地說想為他升官進爵。他一生清廉,含辛茹苦,不該屈居四品。
「朕想將翰林院掌院學士這一官職,直接升至從二品,再為你加太子少師銜。」
吳師傅面露欣慰,卻笑著搖頭:「滿朝文武,誰都能升,獨獨老臣不能。」
永曆懸著筆,疑惑不解。
吳師傅耐心道:「因為老臣是帝師,是最親近皇上的人。有人會想,這糟老頭子欺萬歲年少,不知給萬歲吹了什麼風,才升了官。臣一把年紀,是個吝惜名聲的俗人,您就成全我吧。況且,人一登高,就有更多人來巴結,煩不勝煩。」
濃墨滴落宣紙,永曆亦落下熱淚。
他用小手抹著光潔稚嫩的臉,愧疚地瞧著師傅臉上縱橫的皺紋。他仿佛踩著刀尖成長,每走一步,都在師傅臉上劈開溝壑。
他又提出,想提拔師傅在工部做小吏的兒子。對方卻淡淡道:「犬子才能平庸,難堪重任。」
練好字,溫過功課,又聽師傅講了經史,永曆獲准出去玩半個時辰。
他和幾個年齡相仿的小太監、小侍衛在勤德殿後踢毽子,遠遠地見九叔寧王扶著包紮得碩大的腦袋往後宮去,想必是給太皇太后請安。
「哈哈!」永曆笑了笑,一不留神,被毽子砸中額頭。那踢毽子的小太監惶恐跪地,「砰砰」磕頭。
永曆叫他起來,看著他血腫的腦門,無所謂道:「朕不是說了嗎,一起玩的時候,大家都是朋友。」
「奴婢該死,奴婢該死。」小太監兀自惶然地重複。
永曆悵然四顧,童稚的目光隨著料峭春風掠過一座座巍峨殿宇,直望到宮城聳立的堅牆,喃喃道:
「朕沒有朋友。帝王,永遠不會擁有友情。都一樣的,四叔和九叔的手足親情,也快消磨殆盡了。餘生,他們將再也體會不到尋常百姓家的兄弟情。」
第176章 眼前人,心上人
楚翊知道,自己正在失去最後一個名義上的兄長。
從皇宮回家的路上,他沉默著拆去頭上的繃布,感到頭腦頓然輕鬆。他收穫了四哥更深重的恨意,以及高風亮節的口碑。
還沒等到「大舅哥」齊國太子的回信,危機就化解了大半。這是好事,他一向不喜歡全然依靠他人。待對方懲治了做假帳的胖知府,此難便徹底化解了。
「是四哥逼我的。」楚翊淡然對忠心耿耿的護衛說道,也像在自語,「他用刀刺我,而我只是在反抗中,扭轉了他的手。他是被他自己所傷。」
「王爺沒錯。」羅雨口吻篤定。
回府之後,楚翊抹去傷感,換上閒適的笑意擁抱王妃。他囑咐王喜去附近的酒樓,訂十幾桌好菜,傍晚送到府里。闔府上下聚一聚,也算是給王妃的侍衛們壓驚。
四舅和聽荷似乎和好了。
四舅使姑娘相信,臭雞蛋不是自己砸的,並鄭重拿出一張由府里李太醫開具的「童男鑑定」,以證明她聽見的那些都是信口吹噓。什麼煙花之地的相好,不存在。
李太醫生平頭一次開具這種荒唐的文書,關鍵是,聽荷真信了。她又問:可是舅老爺,你說會娶門當戶對的姑娘。
陳為則說:這種姑娘也不存在。我輩分太大,比聖上還大兩輩。放眼都城,跟我平輩的最年輕的官宦家女子,都抱孫子了。
於是,聽荷又搬回了四舅的院子。
傍晚,闔府家丁僕役聚在王府東路的玉虹軒宴飲,慶祝王爺攻克難關。羅雨沒入席,漠然立於主人身後,並告誡於章遠他們少喝酒,還要巡夜呢。
宋卓說在小黑屋挨了揍,胳膊受傷,能不能休一天。羅雨淡漠道:「胳膊疼跟腿有什麼關係,你又不倒立走路。」
酒過三巡,陳為舉杯晃蕩到楚翊身邊,說有幾句話想說。
楚翊離席,跟四舅來到庭院的葡萄藤下。四舅半是釋懷,半是無奈,口齒因微醺而有些含糊:
「逸之,逸之啊!四舅我、我再也不管你的事了,也不張羅為你另娶了,我惹不起王妃。你呢,自己心裡有數就行。你要是不在意絕後,不在意家產爵位無人繼承,不在意無人送終扶靈,不在意旁人說三道四,那我無話可說。男人,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等你三十、四十歲,乃至花甲,別後悔就行。」
楚翊猶豫一瞬,決然昂頭:「我無悔。」
「你們老楚家本就子息不旺。」四舅又朝他壓來一座山,拿楚家的江山說事,「你三哥被革除宗籍了,你四哥不太行,就一個不成器的兒子。皇上剛十歲,你又娶了個霸道的漢子。你自己多想想,是不是該為皇家血脈開枝散葉。」
「我無悔。」楚翊又重複一遍。
「現在說這話太早嘍。」陳為在他肩上沉沉一拍,又晃蕩進屋裡,與眾人推杯換盞。
冷風送來一陣清脆歡笑,是僕人的孩子們在玩捉迷藏。他們總是很快就能吃飽,然後四處瘋跑。
「……九十八,九十九,一百!」一個小丫頭查完數,茫然四顧。楚翊笑了笑,指指庭院一角的雪堆。她立即跑過去,成功從裡頭揪出一個玩伴。
那一張張稚嫩的小臉上,可以輕易看出他們父母的影子。車夫,馬夫,廚娘,門房……這便是血脈的神奇之處。
楚翊看著他們,在庭中默然佇立片刻,坐回席間。小五似笑非笑地問,四舅說了什麼?他敷衍過去,為對方夾了一個鵝翅:「『鐵鍋燉大鵝,鵝翅饞我』。你的佳句,我能記一輩子。」
小五穿了身艷麗的玫紅色男裝,王府眾人已習慣他這種打扮。不過,他在細節上從不疏忽,耳垂總是用簪子壓出穿耳的印記。竹葉酒令他兩腮暈紅,眸光迷離。才吃了三碗飯,就說飽了,還有點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