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十多天後,抵達翠屏城時,大地已露出本色,偶見片片綠痕,那是四季常青的樹木。凜風裹挾著沅江的水氣沖在臉上,是濕冷的。在外面呆久了,整個人就像穿了一件濕衣服,寒意慢慢浸透肌骨。
好熟悉的感覺,葉星辭懷念地想,兆安的冬天也這樣,更暖一點。
「羅雨,先停一下。」楚翊望見了一眾郊迎的官員,卻叫停馬車。葉星辭也跟著勒馬,透過洞開的車窗,看見楚翊朝李青禾手裡塞了些沉甸甸的傢伙,金光一閃而過。
「王爺這是——」李青禾詫異,要還回去,「我的錢夠使。」
「拿著。」楚翊乾脆地按住他的手,目光溫和而堅毅,「人情往來,請客吃飯,都要用到。你是欽差,有人宴請你,就大大方方的去,然後再請回去。不貴重的禮物,就收下,然後再買點差不多的回禮。你是清正的人,可該變通時,也要變通。絕對的理想化,在不完美的世界裡行不通。聖賢書上說的,只是個參照。有人情世故開路,往往更好辦事。為了天下黎庶,務必要將新政試行下去。順便,到你曾任知縣的丹宇縣看看吧,那的百姓都記著你呢。」
李青禾動容得眼眶泛紅,揣好金條,鄭重抱拳:「下官銘記於心,必不負王爺厚望!」
自接到上諭,前來郊迎的官吏估算著時間,已經等了三天。楚翊的輕裝簡從令他們驚訝,若非他的雍容氣度和清冷貴氣的姿儀,簡直要被懷疑是騙子。楚翊解釋,帶著親王儀仗太過招搖,恐怕一個月都走不到地方。
新任知府接到消息,趕來城門迎候,引領楚翊前往府衙。一眾胥吏在前鳴鑼清道,命百姓分列街道兩旁迴避,恭迎皇九叔寧親王。
「快,避一避!老伯,把攤子往後撤撤!大嬸,你的餛飩車擋路了!過去兩個人,幫她往邊上抬!路上的雜物都清一清!喂,那個當街撒尿的小孩是誰家的,快抱走!」
沒人知道,那緊隨車駕,身騎白馬的秀逸少年就是王妃。他美如冠玉的臉龐顧盼神飛,鼻翼輕輕翕動,念叨著:「啊,餛飩……還有魚糕的味道……」
瑞王的親家,前吏部尚書楊榛的牌坊早已被推倒,徒留石座。昔日賓客盈門的楊家老宅沉寂蕭條,殘破的封條在大門獵獵飄動。對面青樓生意倒不錯,隱約傳來歌女的輕吟淺唱,是楚翊的卻扇詩。
葉星辭有點詫異,區區一首小詩,竟已流傳到這裡了?那江南肯定也聽說了。傳到娘耳中時,她一定不會想到,兒子嫁人了。
「就是這位九王爺,娶了齊國的嫡出公主。」路旁百姓交頭接耳,「要是他做攝政王,肯定就再也不打仗了,哪有女婿跟老丈人刀兵相見的。」
「王舉人說,大婚那天,排場相當大。整條街掛滿大紅燈籠,連宵禁都停了,流水席擺了三天!那叫一個闊氣!」赴考恩科又落榜的舉子,已將婚禮盛景作為談資傳遍本地,百姓津津樂道。北昌各州府,皆是如此。
公主的價值,愈發顯現出來了。「她」,就是寧王的半張臉面。哪怕只是悶在家裡,無所事事,也足以讓夫君如虎添翼,攪弄風雲。
可是,真正的公主在哪呢?這是她捨棄榮華,拋卻家國,獨自生活的第一個冬天,不知她會不會燒爐灶?
第123章 向夫君學習
步入府衙,楚翊高坐大堂,接受本地數十名文武官員叩拜。四舅無官無職,不便參與議事,去花廳休息了。換上官服的李青禾則在楚翊下首端坐,面容冷峻。
葉星辭與羅雨他們列隊在大堂一側,腰背挺直。誰能想到,王妃就在這一列年輕的護衛之中。
幾盆炭火正旺,滿堂暖意盎然,烘烤著一方書有「萬法依條」的匾額,及一副「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的楹聯。眾人分坐兩旁,都穿著繡有飛禽走獸的靛藍官服。
「區區百十來號水賊,居然勞動九王爺冒嚴寒駕臨敝府,下官實在慚愧。一方面,是下官能力不濟。另一方面,水賊實在狡猾,屢屢往對岸躲藏,南齊又不願配合。」率先開口的是新任知府,姓孫。五十來歲,儀表堂堂,一雙機敏睿智的雙目令人印象頗佳。他解釋,本州巡撫因病未能趕來翠屏拜見,諭令他全力配合王爺,不容有失。
「孫大人不必自咎,本王看過你上的奏疏,條理清晰,言之有物。」衣著素雅的年輕親王微微一笑,聲音朗澈如汩汩春泉,「都說事在人為,可很多時候,看似不難的事,偏偏就是辦不成。牽涉的人越多,就越難。」這話,也像是在說給將要在本地試行新政的李青禾。
葉星辭著迷地注視高居主位的男人,目光柔得像紗,輕輕披在對方身上。
他能感到,楚翊有點緊張,桌案後的雙手緊緊攥著膝頭,怪可愛的。不過,面上依舊從容,笑意淡然。仔細想想,楚翊所有的慌張失措,似乎都只留給了自己。
葉星辭知道楚翊在緊張什麼。
上次來,只是視察渡口水運(雖然暗地裡是翻瑞王的舊帳),像一次悠哉的遠遊。此次卻身攜重任,朝野皆知他來剿賊了,並將以駙馬的身份與江南溝通。辦好了,是應該的。辦不好,遭人詬病。故此,慶王才硬推給他。
可楚翊還是毅然接下,不曾推辭。非但如此,還給自己升了難度,要趁慶王不留神,把新政一併試行了,堪稱雷厲風行。
葉星辭很佩服「夫君」迎難而上的勁頭。希望這小子能加把勁,迎男而上。想到這,他撇撇嘴角,黯然盯著靴尖。
「本王這次來,是要做成兩件事:試行新政,剿滅水賊。」楚翊開門見山,抑揚頓挫的話語砸在青石磚地,和在場每個人肩頭,「欽差李大人,將在各縣負責新政的試行,諸位務必配合,集思廣益。新政在翠屏府試行半年左右,就正式推向全國。」
他右手一揚,向眾人介紹李青禾。後者起身,朝眾官吏肅然抱拳,又款款坐定。
眾人屏息,互相交換眼色。先皇在位時,就將新政提上日程,只是遲遲沒有推行。後來,社稷生變,新帝繼位,各類事項應接不暇,一再耽擱。如今突然落在翠屏府,都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
「大家千萬別糊弄這位李大人,他可不是坐而論道的腐儒!」楚翊揚起嘴角,讚許地瞥向李青禾,「在座的,或許有人認識他。他曾是翠屏治下一知縣,常年與底層瑣事打交道,深得民心,也在田間地頭耕作過。抓一把土,就知道這片地能產多少糧。」
他的音色忽而轉冷,笑意收斂,雙目生寒,恰似此刻闖入夾棉門帘的一縷冷風:「有不同意見,明著提,大家一起琢磨。但誰敢暗中使絆子,阻撓新政,決不輕饒!莫怪本王請出王命旗牌,先斬後奏!」
鏗鏘的話音剛落,楚翊拾回溫潤的笑意,彎起雙眼友善道:「諸位,只管大刀闊斧地革新。做好了,本王絕不貪功,必定親奏萬歲,闡明爾等的功勞。出了差池,本王一力承擔。」
這番話,既是當眾給李青禾撐腰,也是給所有人餵了定心丸。軟硬兼施,恩威並濟,先降雷霆後施雨露。
葉星辭在旁認真聽著,也學著,如何去做一個領導者。他不知小皇帝給了楚翊多大權力,但立威時,必須將手中的權力儘量誇大,讓人摸不准底細。
「本王則去對付水賊。孫知府先派人去江南打聲招呼,明日我便持節渡江,攜王妃——」楚翊的眼神不自覺地飄向一旁傲立的少年,迎上對方燦爛的笑容,又慌忙收回視線,「也就是齊國公主的手書,請江南配合剿賊。翠屏府曾經的一班官員怠惰懶政,南齊的官吏也不作為,才讓水賊猖獗多時。他們的好日子,到此為止了。」
這一番擲地有聲的部署,令人精神振奮。孫知府由衷道:「王爺英明果敢。」
「不敢當。」楚翊炯炯的目光燎過在場一眾官吏,盯得人不敢與之對視,隨即溫和一笑,「為了方便理事,我們就在府衙住下,勞孫大人為我和隨從找個清淨整潔的住處。諸位各自去忙公事吧,江防的李總鎮隨我移步後堂,我想了解一下這伙賊人的行事作風。」
與李總鎮談罷,天色已微暗。
住所也安排打掃妥當,是東北角一處清靜別院。府衙各處正在掌燈,一盞盞淡黃大燈籠挑在檐下,為嚴冬傍晚添了一絲溫馨。冷風送來炊煙,瀰漫著飯菜的香氣。
葉星辭吸了吸鼻子,率先掀開門帘,步入三開間的正房。屋裡被炭盆熏得暖烘烘。榆木家具一塵不染,質樸潔淨,左側的書房裡也有一張床。
楚翊隨後而至,左右走動查看,舒心地喟嘆:「太好了,有兩張床,哈哈。」
這個「哈哈」像一陣寒風,將氛圍凍結。葉星辭彆扭地斜了他一眼,「逸之哥哥,你既然把我當弟弟,為什麼還是怕跟我同床?你心虛什麼?」
「我不怕,也不虛,只是不習慣。」楚翊岔開話頭,「晚飯想在衙署里吃,還是上街吃?」
「我要去外面吃,吃好多東西,撐死自己。」葉星辭摸著肚皮,賭氣地嘟囔,好像肚子裡住著仇人,「吃得胖胖的,反正也沒人跟我擠一張床。」
好熟悉的感覺,葉星辭懷念地想,兆安的冬天也這樣,更暖一點。
「羅雨,先停一下。」楚翊望見了一眾郊迎的官員,卻叫停馬車。葉星辭也跟著勒馬,透過洞開的車窗,看見楚翊朝李青禾手裡塞了些沉甸甸的傢伙,金光一閃而過。
「王爺這是——」李青禾詫異,要還回去,「我的錢夠使。」
「拿著。」楚翊乾脆地按住他的手,目光溫和而堅毅,「人情往來,請客吃飯,都要用到。你是欽差,有人宴請你,就大大方方的去,然後再請回去。不貴重的禮物,就收下,然後再買點差不多的回禮。你是清正的人,可該變通時,也要變通。絕對的理想化,在不完美的世界裡行不通。聖賢書上說的,只是個參照。有人情世故開路,往往更好辦事。為了天下黎庶,務必要將新政試行下去。順便,到你曾任知縣的丹宇縣看看吧,那的百姓都記著你呢。」
李青禾動容得眼眶泛紅,揣好金條,鄭重抱拳:「下官銘記於心,必不負王爺厚望!」
自接到上諭,前來郊迎的官吏估算著時間,已經等了三天。楚翊的輕裝簡從令他們驚訝,若非他的雍容氣度和清冷貴氣的姿儀,簡直要被懷疑是騙子。楚翊解釋,帶著親王儀仗太過招搖,恐怕一個月都走不到地方。
新任知府接到消息,趕來城門迎候,引領楚翊前往府衙。一眾胥吏在前鳴鑼清道,命百姓分列街道兩旁迴避,恭迎皇九叔寧親王。
「快,避一避!老伯,把攤子往後撤撤!大嬸,你的餛飩車擋路了!過去兩個人,幫她往邊上抬!路上的雜物都清一清!喂,那個當街撒尿的小孩是誰家的,快抱走!」
沒人知道,那緊隨車駕,身騎白馬的秀逸少年就是王妃。他美如冠玉的臉龐顧盼神飛,鼻翼輕輕翕動,念叨著:「啊,餛飩……還有魚糕的味道……」
瑞王的親家,前吏部尚書楊榛的牌坊早已被推倒,徒留石座。昔日賓客盈門的楊家老宅沉寂蕭條,殘破的封條在大門獵獵飄動。對面青樓生意倒不錯,隱約傳來歌女的輕吟淺唱,是楚翊的卻扇詩。
葉星辭有點詫異,區區一首小詩,竟已流傳到這裡了?那江南肯定也聽說了。傳到娘耳中時,她一定不會想到,兒子嫁人了。
「就是這位九王爺,娶了齊國的嫡出公主。」路旁百姓交頭接耳,「要是他做攝政王,肯定就再也不打仗了,哪有女婿跟老丈人刀兵相見的。」
「王舉人說,大婚那天,排場相當大。整條街掛滿大紅燈籠,連宵禁都停了,流水席擺了三天!那叫一個闊氣!」赴考恩科又落榜的舉子,已將婚禮盛景作為談資傳遍本地,百姓津津樂道。北昌各州府,皆是如此。
公主的價值,愈發顯現出來了。「她」,就是寧王的半張臉面。哪怕只是悶在家裡,無所事事,也足以讓夫君如虎添翼,攪弄風雲。
可是,真正的公主在哪呢?這是她捨棄榮華,拋卻家國,獨自生活的第一個冬天,不知她會不會燒爐灶?
第123章 向夫君學習
步入府衙,楚翊高坐大堂,接受本地數十名文武官員叩拜。四舅無官無職,不便參與議事,去花廳休息了。換上官服的李青禾則在楚翊下首端坐,面容冷峻。
葉星辭與羅雨他們列隊在大堂一側,腰背挺直。誰能想到,王妃就在這一列年輕的護衛之中。
幾盆炭火正旺,滿堂暖意盎然,烘烤著一方書有「萬法依條」的匾額,及一副「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的楹聯。眾人分坐兩旁,都穿著繡有飛禽走獸的靛藍官服。
「區區百十來號水賊,居然勞動九王爺冒嚴寒駕臨敝府,下官實在慚愧。一方面,是下官能力不濟。另一方面,水賊實在狡猾,屢屢往對岸躲藏,南齊又不願配合。」率先開口的是新任知府,姓孫。五十來歲,儀表堂堂,一雙機敏睿智的雙目令人印象頗佳。他解釋,本州巡撫因病未能趕來翠屏拜見,諭令他全力配合王爺,不容有失。
「孫大人不必自咎,本王看過你上的奏疏,條理清晰,言之有物。」衣著素雅的年輕親王微微一笑,聲音朗澈如汩汩春泉,「都說事在人為,可很多時候,看似不難的事,偏偏就是辦不成。牽涉的人越多,就越難。」這話,也像是在說給將要在本地試行新政的李青禾。
葉星辭著迷地注視高居主位的男人,目光柔得像紗,輕輕披在對方身上。
他能感到,楚翊有點緊張,桌案後的雙手緊緊攥著膝頭,怪可愛的。不過,面上依舊從容,笑意淡然。仔細想想,楚翊所有的慌張失措,似乎都只留給了自己。
葉星辭知道楚翊在緊張什麼。
上次來,只是視察渡口水運(雖然暗地裡是翻瑞王的舊帳),像一次悠哉的遠遊。此次卻身攜重任,朝野皆知他來剿賊了,並將以駙馬的身份與江南溝通。辦好了,是應該的。辦不好,遭人詬病。故此,慶王才硬推給他。
可楚翊還是毅然接下,不曾推辭。非但如此,還給自己升了難度,要趁慶王不留神,把新政一併試行了,堪稱雷厲風行。
葉星辭很佩服「夫君」迎難而上的勁頭。希望這小子能加把勁,迎男而上。想到這,他撇撇嘴角,黯然盯著靴尖。
「本王這次來,是要做成兩件事:試行新政,剿滅水賊。」楚翊開門見山,抑揚頓挫的話語砸在青石磚地,和在場每個人肩頭,「欽差李大人,將在各縣負責新政的試行,諸位務必配合,集思廣益。新政在翠屏府試行半年左右,就正式推向全國。」
他右手一揚,向眾人介紹李青禾。後者起身,朝眾官吏肅然抱拳,又款款坐定。
眾人屏息,互相交換眼色。先皇在位時,就將新政提上日程,只是遲遲沒有推行。後來,社稷生變,新帝繼位,各類事項應接不暇,一再耽擱。如今突然落在翠屏府,都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
「大家千萬別糊弄這位李大人,他可不是坐而論道的腐儒!」楚翊揚起嘴角,讚許地瞥向李青禾,「在座的,或許有人認識他。他曾是翠屏治下一知縣,常年與底層瑣事打交道,深得民心,也在田間地頭耕作過。抓一把土,就知道這片地能產多少糧。」
他的音色忽而轉冷,笑意收斂,雙目生寒,恰似此刻闖入夾棉門帘的一縷冷風:「有不同意見,明著提,大家一起琢磨。但誰敢暗中使絆子,阻撓新政,決不輕饒!莫怪本王請出王命旗牌,先斬後奏!」
鏗鏘的話音剛落,楚翊拾回溫潤的笑意,彎起雙眼友善道:「諸位,只管大刀闊斧地革新。做好了,本王絕不貪功,必定親奏萬歲,闡明爾等的功勞。出了差池,本王一力承擔。」
這番話,既是當眾給李青禾撐腰,也是給所有人餵了定心丸。軟硬兼施,恩威並濟,先降雷霆後施雨露。
葉星辭在旁認真聽著,也學著,如何去做一個領導者。他不知小皇帝給了楚翊多大權力,但立威時,必須將手中的權力儘量誇大,讓人摸不准底細。
「本王則去對付水賊。孫知府先派人去江南打聲招呼,明日我便持節渡江,攜王妃——」楚翊的眼神不自覺地飄向一旁傲立的少年,迎上對方燦爛的笑容,又慌忙收回視線,「也就是齊國公主的手書,請江南配合剿賊。翠屏府曾經的一班官員怠惰懶政,南齊的官吏也不作為,才讓水賊猖獗多時。他們的好日子,到此為止了。」
這一番擲地有聲的部署,令人精神振奮。孫知府由衷道:「王爺英明果敢。」
「不敢當。」楚翊炯炯的目光燎過在場一眾官吏,盯得人不敢與之對視,隨即溫和一笑,「為了方便理事,我們就在府衙住下,勞孫大人為我和隨從找個清淨整潔的住處。諸位各自去忙公事吧,江防的李總鎮隨我移步後堂,我想了解一下這伙賊人的行事作風。」
與李總鎮談罷,天色已微暗。
住所也安排打掃妥當,是東北角一處清靜別院。府衙各處正在掌燈,一盞盞淡黃大燈籠挑在檐下,為嚴冬傍晚添了一絲溫馨。冷風送來炊煙,瀰漫著飯菜的香氣。
葉星辭吸了吸鼻子,率先掀開門帘,步入三開間的正房。屋裡被炭盆熏得暖烘烘。榆木家具一塵不染,質樸潔淨,左側的書房裡也有一張床。
楚翊隨後而至,左右走動查看,舒心地喟嘆:「太好了,有兩張床,哈哈。」
這個「哈哈」像一陣寒風,將氛圍凍結。葉星辭彆扭地斜了他一眼,「逸之哥哥,你既然把我當弟弟,為什麼還是怕跟我同床?你心虛什麼?」
「我不怕,也不虛,只是不習慣。」楚翊岔開話頭,「晚飯想在衙署里吃,還是上街吃?」
「我要去外面吃,吃好多東西,撐死自己。」葉星辭摸著肚皮,賭氣地嘟囔,好像肚子裡住著仇人,「吃得胖胖的,反正也沒人跟我擠一張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