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他是個善於斂藏情緒的人,從未這樣脆弱,失態。葉星辭不知他看見了什麼,默默抱住他的腰,將臉貼在他背上,也紅了眼眶。
「黑的,骨殖是青黑的。」楚翊的聲音猶如破碎了,斷斷續續,話語的碎片中填滿哀傷,「二哥,你是被謀害的,弟弟來晚了……你被人害了啊,二哥,我怎麼才發現,怎麼才發現……」
葉星辭已經猜到了,無言地將男人抱得更緊,好像這樣就能分走對方的哀傷。一個人是突發惡疾,還是遭人謀害,家人的心境截然不同。前者只有遺憾,而後者是憤恨。理智如楚翊,也被白骨上銘刻的殘酷事實瞬間擊垮了。
「我知道你很難過,可你必須振作起來,想想接下來該怎麼辦?這裡可不是哭的地方。」為了將男人從悲傷的泥淖中拽出,葉星辭一咬牙,扳過男人的臉,主動吻了過去。他嘗到了淚水的滋味,又苦又咸。
楚翊驚了一下,旋即壓住他後腦,狠狠加深了這個苦澀的吻。
假如昌世宗的魂魄正在地宮遊蕩,將面臨雙重打擊:啊,原來我被人謀害了。啊,我的皇妃和九弟親在了一塊,就在我的遺骸之前。
想到這些,葉星辭意識到此舉不妥,太不敬重死者,慌忙推開男人。
這個吻猶如一劑猛藥,成功奪回了楚翊的神智。他平靜地將棺槨的蓋板復位,砸回壽釘,帶葉星辭回到地面。
守陵的人大多睡了,只有值夜衛兵列隊巡視,帝陵的沉寂讓腳步聲格外清晰。山裡的夜寒意逼人,又冒了一身汗,葉星辭哆嗦著緊了緊領口。注意到他的動作,楚翊一句話沒說,默默脫下罩衫為他披上。
二人沿神道離開帝陵,朝山外走。
「天涼了,一年也過了大半。眼看著,又要長一歲了。」楚翊閒聊道,帶著一點慟哭後的鼻音。
「長一歲……壽禮!」葉星辭忽然驚叫,左右一瞄,壓低聲音,「百官還有親屬獻給先皇的壽禮,查過沒有?」
楚翊渾身一震,皺眉道:「應該不會有問題。當時,順都的官吏還有地方官的壽禮,都是提前送到的。壽辰當日上午,兄弟子侄們獻禮。這些禮物中,沒吃的東西。而且,也都在太監手裡過了一遍。」
「這裡面有活物嗎?」
楚翊猛然止步,在夜風中打個寒顫,「有。」
他頓了一下,聲音細如懸絲,仿佛隨時會斷:「三哥……三哥送了一隻馴養得極通人性的鳥,叫蛛鵑。聽得懂很多口令,會鞠躬,會跳舞,會跳到人肩上,用尖尖的喙給人撓頭髮、掏耳朵,二哥很喜歡。」
「那先皇有沒有把它吃掉?」葉星辭肅然追問。楚翊壓制住哀傷,詫異地瞥向他,似乎在說:小可愛,你是認真的嗎?
「難道鳥喙上淬了毒?又通過掏耳朵這樣的動作,把毒傳到先皇耳中?」葉星辭顧自分析,「可是,那樣的話小鳥自己也早就死了。它那么小,一點點毒就足以要命。」
「除非,」楚翊聲音一沉,「它不怕毒。」
排除所有可能,剩下那個最不可思議的,也許偏偏就是事實。
翌日,楚翊在翰林院的藏書閣翻遍了《禽經》《禽考》《飛鳥鑒》,也沒找到關於蛛鵑的描述。向翰林院的飽學之士們打聽,都說不了解習性。
還是葉星辭機靈,直接在城郊找到專為富貴子弟捕鳥以供賞玩馴化的獵手。從這個不識字的糙漢口中吐出的每一個字,都叫人毛骨悚然。
「這種鳥,也叫蛇鵑。叫蛛鵑也沒錯,因為它毒蛇、毒蛛都吃,自身百毒不侵。生活在我老家東海那邊的島上,非常罕見。教我捕鳥的師父,曾用它研製萬用解毒藥,失敗了。」
「怎麼沒見到任何書面記載?」楚翊問道。
那漢子看傻子似的看他:「因為失敗了嘛,我師父被毒死了,我又不識字,怎麼記?」
第98章 他一定是瘋了
有了初步判斷,楚翊才入宮,以先皇託夢讓自己為他遛鳥為名,將那隻蛛鵑帶出。因為曾服侍過先皇,它被太監精心照料,也沒人敢對它發號施令,叫它掏耳朵。
「我帶到府里養幾天,中秋過後就送回來。」楚翊給了餵鳥太監賞錢,小心翼翼地提著鳥籠,來到永固園與葉星辭會和。
「這就是蛛鵑?」葉星辭趴在涼亭的石桌邊,打量面前半尺高,尾羽纖長,羽毛藍綠相間的靈動野鳥,「這麼漂亮,怎麼看都不像有毒。」
「蛇、蟲、蘑菇,都是越漂亮,毒性越強。」楚翊側目端詳他,「人,有時也一樣。」
葉星辭反應了一下,還嘴道:「你才有毒呢。」
楚翊笑了笑,眸光轉瞬黯淡。
「瑞王為何不在事後殺了它?」葉星辭問。
「也許,他在等風頭過去。時間再久一點,就算鳥丟了死了,也不會有人將它和先皇駕崩聯繫起來。」楚翊盯著面前的鳥,在籠外放一茶盞,盞中是清水。待鳥兒探頭飲水後,他對羅雨道:「魚。」
羅雨傾斜手中瓷瓶,將早已備好的一尾紅色小魚倒入茶盞,有小指長。眨眼間,小魚翻起肚皮,以詭異扭曲的姿態僵死,甚至不曾掙扎。
鳥喙有毒。
楚翊合起雙眼,深深垂下頭。他沒說話,也沒有任何動作,只是睫毛的根部愈發潮濕,好像眼睛裡在下雨。
一旁的陳為唇色慘白,喃喃道:「瑞王殺了先皇……他弒君……」
「瑞王瘋了,一定是瘋了。」葉星辭死死盯著茶盞中首尾翹起的死魚,喉頭無比酸澀。他不敢細想,假如是自己的三哥殺了二哥,該如何面對。只略作想像,那種徹骨的哀痛就猶如斷頭台一般,叫他後頸發涼。
楚翊說,這隻蛛鵑被作為壽禮獻上時,曾當場為先皇掏過耳朵,逗得龍顏大悅。瑞王就在一旁看著,看著,面帶笑意。他在想什麼?可有過一絲猶豫?當他的二哥轟然倒下,他流出的淚,有幾滴是興奮,幾滴是悔恨?
太子讓妹妹刺殺昌世宗,使昌國內亂,予大齊天時。可他沒想到,他竟不是唯一想殺對方的人。
「幸而,這隻鳥服侍過皇帝,沒人再敢命令它,也沒人因此殞命。」葉星辭低聲道。
「這是唯一值得慶幸——」話沒說完,楚翊狂奔到亭外,扶著柱子乾嘔。心痛到極致,五臟都在扭曲痙攣。
他看向跟著起身,一臉關切地為他撫背的少女,憤恨的話語迸出緊咬的齒縫,每個字都在熊熊燃燒:「中秋夜宴,我要讓瑞王,付出代價。」
「公主!」一道俏麗的身影碎步小跑進涼亭,是子苓。她感受到凝重的氣氛,瞄一眼茶盞中的死魚,又瞥向仍在乾嘔的寧王,表情困惑。她朝對方福了一福,接著看向「公主」:「皇太后送來請柬,邀公主於中秋佳節赴宮中宴飲賞月。」
葉星辭點頭:「等我回去再說就好,何必特意跑來。」
子苓拉住他的手,往涼亭外走了幾步,悄聲湊近:「太子殿下來信了。」
葉星辭詫異地挑眉。以往都是夏小滿兩地奔波帶口信,這次居然直接通過驛傳來信,也就是說,信的內容不怕被旁人截獲。
與楚翊分別後,他跑回星躍樓,迫不及待地打開盛放信件的木匣,拆開封套。不僅有太子殿下的墨寶,還有娘和四哥的手書。
他驚喜極了,顫抖的手指展開娘的信,含淚的目光吞下每一個拙樸的字跡:「北方冷,娘正為你做冬衣,下回托夏公公捎給你。多在外面見見世面也好,待你回來,就讓你父親為你說門親事……」
「我已經有親事了,娘。」葉星辭笑著揉去眼角的淚,又去看四哥的信。
四哥嘮叨了很多。他從軍營回家了,會住到中秋之後。他從軍中的趣事和辛苦,說到家裡花園行將盛放的桂花,還說了很多吃的來饞他:「我會叫廚房做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蜜,桂花粥,桂花酒釀丸子,桂花糖藕,桂花糯米藕……等到中秋,我還要吃桂花月餅。」
葉星辭將信通讀數遍,希望看見關於父親的內容,比如他也很思念自己。可惜沒有。
最後,他才拆讀太子的信。輕飄飄的信箋,拿在手裡卻有些沉重。他害怕,怕看見一些擺布自己命運的東西。
信中,太子以兄長的口吻問候,說起皇后的病情,以及自己繁忙的政務。閒話家常後,太子話鋒一轉,也令葉星辭心頭一顫:
「你改嫁一事,為兄以為,皇九叔寧郡王實為良人。想思之甚,寸陰若歲。紙短情長,伏維珍重。順頌秋安。兄,北望。」
葉星辭猛然抬頭,將信按在胸口,接著又讀一遍。沒錯,太子叫自己嫁給寧王。難道,他知道他們已經定情,有意成全?夏小滿是擅長察言觀色的,也許早已讀出自己屬意寧王,告訴了殿下?
他眼眶發熱,又迅速冷靜。
不,不是成全,而是計劃本來如此。
太子早就為公主選定了寧王。在瑞王和慶王之間曖昧斡旋,只是為了加速兩個強者的彼此傾軋,互相消磨。待時機成熟,便選中那個看似最弱的王爺,將公主嫁過去,豐其羽翼,增其勢力,助其成為攝政王。
「黑的,骨殖是青黑的。」楚翊的聲音猶如破碎了,斷斷續續,話語的碎片中填滿哀傷,「二哥,你是被謀害的,弟弟來晚了……你被人害了啊,二哥,我怎麼才發現,怎麼才發現……」
葉星辭已經猜到了,無言地將男人抱得更緊,好像這樣就能分走對方的哀傷。一個人是突發惡疾,還是遭人謀害,家人的心境截然不同。前者只有遺憾,而後者是憤恨。理智如楚翊,也被白骨上銘刻的殘酷事實瞬間擊垮了。
「我知道你很難過,可你必須振作起來,想想接下來該怎麼辦?這裡可不是哭的地方。」為了將男人從悲傷的泥淖中拽出,葉星辭一咬牙,扳過男人的臉,主動吻了過去。他嘗到了淚水的滋味,又苦又咸。
楚翊驚了一下,旋即壓住他後腦,狠狠加深了這個苦澀的吻。
假如昌世宗的魂魄正在地宮遊蕩,將面臨雙重打擊:啊,原來我被人謀害了。啊,我的皇妃和九弟親在了一塊,就在我的遺骸之前。
想到這些,葉星辭意識到此舉不妥,太不敬重死者,慌忙推開男人。
這個吻猶如一劑猛藥,成功奪回了楚翊的神智。他平靜地將棺槨的蓋板復位,砸回壽釘,帶葉星辭回到地面。
守陵的人大多睡了,只有值夜衛兵列隊巡視,帝陵的沉寂讓腳步聲格外清晰。山裡的夜寒意逼人,又冒了一身汗,葉星辭哆嗦著緊了緊領口。注意到他的動作,楚翊一句話沒說,默默脫下罩衫為他披上。
二人沿神道離開帝陵,朝山外走。
「天涼了,一年也過了大半。眼看著,又要長一歲了。」楚翊閒聊道,帶著一點慟哭後的鼻音。
「長一歲……壽禮!」葉星辭忽然驚叫,左右一瞄,壓低聲音,「百官還有親屬獻給先皇的壽禮,查過沒有?」
楚翊渾身一震,皺眉道:「應該不會有問題。當時,順都的官吏還有地方官的壽禮,都是提前送到的。壽辰當日上午,兄弟子侄們獻禮。這些禮物中,沒吃的東西。而且,也都在太監手裡過了一遍。」
「這裡面有活物嗎?」
楚翊猛然止步,在夜風中打個寒顫,「有。」
他頓了一下,聲音細如懸絲,仿佛隨時會斷:「三哥……三哥送了一隻馴養得極通人性的鳥,叫蛛鵑。聽得懂很多口令,會鞠躬,會跳舞,會跳到人肩上,用尖尖的喙給人撓頭髮、掏耳朵,二哥很喜歡。」
「那先皇有沒有把它吃掉?」葉星辭肅然追問。楚翊壓制住哀傷,詫異地瞥向他,似乎在說:小可愛,你是認真的嗎?
「難道鳥喙上淬了毒?又通過掏耳朵這樣的動作,把毒傳到先皇耳中?」葉星辭顧自分析,「可是,那樣的話小鳥自己也早就死了。它那么小,一點點毒就足以要命。」
「除非,」楚翊聲音一沉,「它不怕毒。」
排除所有可能,剩下那個最不可思議的,也許偏偏就是事實。
翌日,楚翊在翰林院的藏書閣翻遍了《禽經》《禽考》《飛鳥鑒》,也沒找到關於蛛鵑的描述。向翰林院的飽學之士們打聽,都說不了解習性。
還是葉星辭機靈,直接在城郊找到專為富貴子弟捕鳥以供賞玩馴化的獵手。從這個不識字的糙漢口中吐出的每一個字,都叫人毛骨悚然。
「這種鳥,也叫蛇鵑。叫蛛鵑也沒錯,因為它毒蛇、毒蛛都吃,自身百毒不侵。生活在我老家東海那邊的島上,非常罕見。教我捕鳥的師父,曾用它研製萬用解毒藥,失敗了。」
「怎麼沒見到任何書面記載?」楚翊問道。
那漢子看傻子似的看他:「因為失敗了嘛,我師父被毒死了,我又不識字,怎麼記?」
第98章 他一定是瘋了
有了初步判斷,楚翊才入宮,以先皇託夢讓自己為他遛鳥為名,將那隻蛛鵑帶出。因為曾服侍過先皇,它被太監精心照料,也沒人敢對它發號施令,叫它掏耳朵。
「我帶到府里養幾天,中秋過後就送回來。」楚翊給了餵鳥太監賞錢,小心翼翼地提著鳥籠,來到永固園與葉星辭會和。
「這就是蛛鵑?」葉星辭趴在涼亭的石桌邊,打量面前半尺高,尾羽纖長,羽毛藍綠相間的靈動野鳥,「這麼漂亮,怎麼看都不像有毒。」
「蛇、蟲、蘑菇,都是越漂亮,毒性越強。」楚翊側目端詳他,「人,有時也一樣。」
葉星辭反應了一下,還嘴道:「你才有毒呢。」
楚翊笑了笑,眸光轉瞬黯淡。
「瑞王為何不在事後殺了它?」葉星辭問。
「也許,他在等風頭過去。時間再久一點,就算鳥丟了死了,也不會有人將它和先皇駕崩聯繫起來。」楚翊盯著面前的鳥,在籠外放一茶盞,盞中是清水。待鳥兒探頭飲水後,他對羅雨道:「魚。」
羅雨傾斜手中瓷瓶,將早已備好的一尾紅色小魚倒入茶盞,有小指長。眨眼間,小魚翻起肚皮,以詭異扭曲的姿態僵死,甚至不曾掙扎。
鳥喙有毒。
楚翊合起雙眼,深深垂下頭。他沒說話,也沒有任何動作,只是睫毛的根部愈發潮濕,好像眼睛裡在下雨。
一旁的陳為唇色慘白,喃喃道:「瑞王殺了先皇……他弒君……」
「瑞王瘋了,一定是瘋了。」葉星辭死死盯著茶盞中首尾翹起的死魚,喉頭無比酸澀。他不敢細想,假如是自己的三哥殺了二哥,該如何面對。只略作想像,那種徹骨的哀痛就猶如斷頭台一般,叫他後頸發涼。
楚翊說,這隻蛛鵑被作為壽禮獻上時,曾當場為先皇掏過耳朵,逗得龍顏大悅。瑞王就在一旁看著,看著,面帶笑意。他在想什麼?可有過一絲猶豫?當他的二哥轟然倒下,他流出的淚,有幾滴是興奮,幾滴是悔恨?
太子讓妹妹刺殺昌世宗,使昌國內亂,予大齊天時。可他沒想到,他竟不是唯一想殺對方的人。
「幸而,這隻鳥服侍過皇帝,沒人再敢命令它,也沒人因此殞命。」葉星辭低聲道。
「這是唯一值得慶幸——」話沒說完,楚翊狂奔到亭外,扶著柱子乾嘔。心痛到極致,五臟都在扭曲痙攣。
他看向跟著起身,一臉關切地為他撫背的少女,憤恨的話語迸出緊咬的齒縫,每個字都在熊熊燃燒:「中秋夜宴,我要讓瑞王,付出代價。」
「公主!」一道俏麗的身影碎步小跑進涼亭,是子苓。她感受到凝重的氣氛,瞄一眼茶盞中的死魚,又瞥向仍在乾嘔的寧王,表情困惑。她朝對方福了一福,接著看向「公主」:「皇太后送來請柬,邀公主於中秋佳節赴宮中宴飲賞月。」
葉星辭點頭:「等我回去再說就好,何必特意跑來。」
子苓拉住他的手,往涼亭外走了幾步,悄聲湊近:「太子殿下來信了。」
葉星辭詫異地挑眉。以往都是夏小滿兩地奔波帶口信,這次居然直接通過驛傳來信,也就是說,信的內容不怕被旁人截獲。
與楚翊分別後,他跑回星躍樓,迫不及待地打開盛放信件的木匣,拆開封套。不僅有太子殿下的墨寶,還有娘和四哥的手書。
他驚喜極了,顫抖的手指展開娘的信,含淚的目光吞下每一個拙樸的字跡:「北方冷,娘正為你做冬衣,下回托夏公公捎給你。多在外面見見世面也好,待你回來,就讓你父親為你說門親事……」
「我已經有親事了,娘。」葉星辭笑著揉去眼角的淚,又去看四哥的信。
四哥嘮叨了很多。他從軍營回家了,會住到中秋之後。他從軍中的趣事和辛苦,說到家裡花園行將盛放的桂花,還說了很多吃的來饞他:「我會叫廚房做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蜜,桂花粥,桂花酒釀丸子,桂花糖藕,桂花糯米藕……等到中秋,我還要吃桂花月餅。」
葉星辭將信通讀數遍,希望看見關於父親的內容,比如他也很思念自己。可惜沒有。
最後,他才拆讀太子的信。輕飄飄的信箋,拿在手裡卻有些沉重。他害怕,怕看見一些擺布自己命運的東西。
信中,太子以兄長的口吻問候,說起皇后的病情,以及自己繁忙的政務。閒話家常後,太子話鋒一轉,也令葉星辭心頭一顫:
「你改嫁一事,為兄以為,皇九叔寧郡王實為良人。想思之甚,寸陰若歲。紙短情長,伏維珍重。順頌秋安。兄,北望。」
葉星辭猛然抬頭,將信按在胸口,接著又讀一遍。沒錯,太子叫自己嫁給寧王。難道,他知道他們已經定情,有意成全?夏小滿是擅長察言觀色的,也許早已讀出自己屬意寧王,告訴了殿下?
他眼眶發熱,又迅速冷靜。
不,不是成全,而是計劃本來如此。
太子早就為公主選定了寧王。在瑞王和慶王之間曖昧斡旋,只是為了加速兩個強者的彼此傾軋,互相消磨。待時機成熟,便選中那個看似最弱的王爺,將公主嫁過去,豐其羽翼,增其勢力,助其成為攝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