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他怕自己將來露相後,楚翊會揪著他領子問:兄弟,你咋好意思說,我對你的喜歡是摻了雜質的?你對我的喜歡,可是摻了個牛子啊!
葉星辭正想起身,楚翊卻借著他抱膝而坐的姿態,一手勾住他膝窩,一手攬腰,輕鬆地將他打橫抱起。
「你——放我下來——光天化日的——」葉星辭羞憤欲死,像大鯉魚似的打挺撲騰,卻並非認真抵抗。他貪戀這個懷抱,等回到順都,就再難如此親密了。
「黑天就可以嗎?」
「也不行!」
「叫哥哥。」楚翊勾起嘴角。
「好哥哥,快放開我吧。」葉星辭咕噥,臉上紅得幾乎滲血。
這時,遠遠候著的羅雨跑過來,清秀的面孔喜氣洋溢,手舞足蹈地連道「恭喜」。楚翊不解,羅雨道:「你們不是提前入洞房了嗎?不然,為什麼這個姿勢?」
葉星辭又羞又惱,翻個身從楚翊懷裡滾出來,上馬跑遠。
楚翊搭住羅雨的肩膀開懷大笑,撓著臉上發癢的曬傷,望著落荒而逃的美人:「那一天,近在咫尺了。到時候,你小子可不許帶頭鬧洞房。」
「好的,那我排第二個。」
**
天色仍暗,呈現鼠皮般的深灰,不過東方已隱隱透亮。並且愈發明亮,仿佛有人擎著燭台,在紗幔後緩步走近,光亮從朦朧變得明晰。
這時候,宮裡有兩處地方最熱鬧。
一處是最北邊的一大片矮房,這裡是下等宮人的宿舍。他們正疊起被褥,飛速拾掇自己,之後趕往各處當差。妝容服飾千人一面,細碎的步子如出一轍。
另一處,則是和陽門闕左門和闕右門北側六科廊的幾間朝房。候朝的王公大臣,或閉目養神,或三五成群地低聲交談。
帝師吳正英坐在角落燭台旁,手不釋卷。楚翊養母袁太妃的弟弟,刑部右侍郎袁鵬也在靜靜讀書。他的刑部同僚大多是慶王的擁躉,唯有他篤信「智者不爭,仁者不責,善者不評」,對黨爭是非不聞不問。
很多人在打哈欠。家住城郊的,後半夜就爬起來了,全憑濃茶和參湯提神。可又不敢喝太多,因為不確定早朝會持續多久。打個哈欠都要被參御前失儀,遑論尿褲子。
之所以不確定,是因為昨晨有人擂登聞鼓告狀,牽涉瑞王。巧的是,正被慶王碰上了。他正靜靜品茗,眉宇間呼之欲出的快意掩蓋了一夜未眠的疲憊。
瑞王遠遠地坐著,臉色微沉,但氣定神閒,他不信此事掀得起多大風浪。有些自信源於掌控,而有些自信源於無知,瑞王顯然是後者。
「老九,你怎麼曬成這樣?像被揍了似的。」慶王叫住四處踱步以緩解睏倦的九弟。
「哦,秋老虎嘛。」楚翊停下腳步,踱到哥哥身邊,「我以為日光會溫柔地拂過我的臉龐,沒想到卻被抽了幾巴掌。」出門前,他故意將原本就有些曬傷的臉抓撓得更紅,十分矚目。
「昨天,你差人送到我府上的《渡口考察疏》我看了,內容詳實。」慶王感激道,「我叫人謄抄了一遍,待會就呈給皇上。辛苦你了,出了一趟遠門,卻把功勞讓給我。」
「客氣什麼。」
慶王說的「考察疏」,是楚翊在歸程中編寫的一份關於渡口的考察紀要,涉及民生、水文、稅收、貨運、水賊侵擾的情況,並列出可行的整改建議。昨天剛到家,就派人送至慶王府。這也是他出門前答應的,他出力,功勞歸慶王。
楚翊問道:「這大半月,你去看望過公主嗎?」
慶王立即換上無奈的表情,捋著袖口,搖頭嘆息:「別提了。公主一直在齋戒,根本不露面。好處是,老三也沒見到,呵呵。你有沒有帶回什麼好玩的,好吃的?可以給公主送點,她一定悶壞了。」
「沒帶什麼。而且,我和她也不怎麼熟。」楚翊面不改色地淡淡道。不怎麼熟的意思是,已經親過抱過,私定終身了。大婚之後,才算熟。
第94章 朝堂爭鋒
「有一件要緊事,你應該聽說了。」慶王將興奮的聲音壓得極低,幸災樂禍地瞟一眼瑞王,「昨天,有人敲了大理寺附近的登聞鼓,狀告楊家暗中聯合瑞王兼併田地,勾結知府炮製冤案。我要將這件案子查個水落石出,為老三正名,還他個清白。」
他咬牙切齒地擠出最後兩字,斜向瑞王的眼神猶如冰冷利斧,正在劈剁對方的骨肉。
「是得仔細查查,告狀的人在哪?該不會,是故意鬧事的刁民吧?」楚翊一臉懵懂,明知故問。
慶王立即擺擺手,像怕人搶功似的,「這個你不用管,我已妥善安置了。」
「有需要弟弟幫忙的地方,儘管說。我去安慰三哥幾句,有人告他,他一定很煩。」楚翊頂著一張發紅的俊臉晃到瑞王身邊,關切地搭住對方肩膀:「三哥,我聽說有人往你身上潑髒水。」
瑞王正閉目養神,聞聲掀起眼帘,冷哼道:「是啊,也許是有心之人見我即將迎娶公主而嫉妒,找了兩個亡命之徒誣陷我。」他遠遠地斜一眼慶王,「我身正不怕影斜,腳正不怕鞋歪。」
楚翊在心裡冷笑。
還腳正不怕鞋歪,三哥你倒行逆施,腳後跟都朝前了。他臉上卻掛著溫和的笑意:「沒錯,清者自清,德高何憂生是非,儘管讓他們告去。上回四哥兒子出事,朝野和坊間有不少流言,說是你做局陷害。結果如何?我查得明明白白,根本就與三哥你無關。」
瑞王扯扯嘴角,沉默一下,問道:「你不是去江邊轉了一圈嗎?告狀的人,就是打翠屏府那邊來的,你聽到什麼風聲沒有?」
楚翊說沒有。這是實話,當地確實沒有風聲,因為這風是他私下鼓起來的。
「哼,區區兩個刁民,也敢告本王。屎殼郎搬大山,小母雞下鵝蛋,自不量力。」瑞王冷漠地嗤笑,旋即面露喜色,「對了,我和公主的大婚吉日定下來了,十月初八。」
「真的?那弟弟提前恭喜你了。我得好好想想,準備什麼賀儀。」楚翊拱手笑道。十月初八,這日子不錯,他盤算。等三哥你的親事告吹,我就借你的吉日,在那天辦喜事。
周圍人聽了,無不齊聲道賀。瑞王逐一回禮,春風得意。慶王冷冷盯著他,猶如頭頂烏雲,儒雅的面孔籠罩在陰霾之下。
破曉,陽光點亮日晷的晷針,針影投向盤面西端的卯時正刻。三位皇叔為首,百官按品級肅然列隊,一步步踏上丹墀,進入和德殿,向九歲的天子叩拜。
一股陰冷的秋日晨風,在眾人的紅色官服間流竄遊蕩,最終撲向御座上的小皇帝。他正是愛玩好動的年紀,卻只能苦悶地嘆口氣,朗聲道:「眾位愛卿平身。」
他手裡捏著字條,上面是皇叔和師傅寫好的需要朝議的事項。按部就班地問答過後,他將字條納入袖中,詢問哪位卿家還有事啟奏。
「臣這裡有一篇《渡口考察疏》,請萬歲御覽。」慶王呈上奏疏,經由太監之手轉交。
永曆粗略通讀,哪怕一目十行,依舊能領會到其中的務實求是,通篇沒有一句廢話。連日來,朝野因吏部尚書出缺而蠅營狗苟互相傾軋,烏煙瘴氣,這份「考察疏」堪稱一股清流。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四叔是個做實事的——」讚美到一半,永曆的目光落在寧王臉上。這位冠絕一時的美男子,正頂著面頰上明顯的曬傷,垂眸恭立,宛如一棵生長在大殿的挺拔松柏。
永曆只知他外出巡遊,不知具體。看來,「考察疏」無疑出自他手。可是,他卻不吭不響將功勞讓予慶王,甘居人後。實乃靜而不爭,不貪不苟之人。
「稍後,朕會仔細閱讀。」永曆收回視線,沉吟著措辭,「嗯……朕是天子,要坐鎮帝都,地方的事難以親聞親見。假如,這樣的奏疏多一些,政通人和的願景也就近一些。」
眾人紛紛附和「皇上聖明」。面對此等盛讚,寧王依舊雲淡風輕,沒有認領功績。永曆愈發嘆服,心想:假如他再年長個十歲就好了。吳師傅提起他時,也說他太過年輕,仍需歷練。
接著,慶王又奏:「昨日有百姓擊登聞鼓,所告之案涉及瑞王,刑部和大理寺已著手查辦。」
永曆慌忙用稚嫩的小手掏出字條,低頭查看。果然,漏了這一項。為了掩飾自己的疏忽,他說道:「朕正想問呢。」
瑞王上前一步,高亢從容的聲音迴蕩在大殿:「對方所告不實,臣自請查辦此案。」
「瑞王是被告,他自己去查,旁人難免非議。」慶王不慌不忙地反駁,「屆時流言四起,不實也實了,還是該避嫌。臣本就兼管著刑部和大理寺,願為國效力,晝夜不息徹查本案,還瑞王一個清白。畢竟,他已經與齊國公主定親。千萬不能讓南齊把我們看扁了,說將公主下嫁給失德之人,有損國體。」
「還我清白?哈!」瑞王臉色鐵青,誇張地哼出一聲冷笑,「本王何時丟了清白?是她們憑空捏造污衊,我本就無嫌,避什麼嫌。」
葉星辭正想起身,楚翊卻借著他抱膝而坐的姿態,一手勾住他膝窩,一手攬腰,輕鬆地將他打橫抱起。
「你——放我下來——光天化日的——」葉星辭羞憤欲死,像大鯉魚似的打挺撲騰,卻並非認真抵抗。他貪戀這個懷抱,等回到順都,就再難如此親密了。
「黑天就可以嗎?」
「也不行!」
「叫哥哥。」楚翊勾起嘴角。
「好哥哥,快放開我吧。」葉星辭咕噥,臉上紅得幾乎滲血。
這時,遠遠候著的羅雨跑過來,清秀的面孔喜氣洋溢,手舞足蹈地連道「恭喜」。楚翊不解,羅雨道:「你們不是提前入洞房了嗎?不然,為什麼這個姿勢?」
葉星辭又羞又惱,翻個身從楚翊懷裡滾出來,上馬跑遠。
楚翊搭住羅雨的肩膀開懷大笑,撓著臉上發癢的曬傷,望著落荒而逃的美人:「那一天,近在咫尺了。到時候,你小子可不許帶頭鬧洞房。」
「好的,那我排第二個。」
**
天色仍暗,呈現鼠皮般的深灰,不過東方已隱隱透亮。並且愈發明亮,仿佛有人擎著燭台,在紗幔後緩步走近,光亮從朦朧變得明晰。
這時候,宮裡有兩處地方最熱鬧。
一處是最北邊的一大片矮房,這裡是下等宮人的宿舍。他們正疊起被褥,飛速拾掇自己,之後趕往各處當差。妝容服飾千人一面,細碎的步子如出一轍。
另一處,則是和陽門闕左門和闕右門北側六科廊的幾間朝房。候朝的王公大臣,或閉目養神,或三五成群地低聲交談。
帝師吳正英坐在角落燭台旁,手不釋卷。楚翊養母袁太妃的弟弟,刑部右侍郎袁鵬也在靜靜讀書。他的刑部同僚大多是慶王的擁躉,唯有他篤信「智者不爭,仁者不責,善者不評」,對黨爭是非不聞不問。
很多人在打哈欠。家住城郊的,後半夜就爬起來了,全憑濃茶和參湯提神。可又不敢喝太多,因為不確定早朝會持續多久。打個哈欠都要被參御前失儀,遑論尿褲子。
之所以不確定,是因為昨晨有人擂登聞鼓告狀,牽涉瑞王。巧的是,正被慶王碰上了。他正靜靜品茗,眉宇間呼之欲出的快意掩蓋了一夜未眠的疲憊。
瑞王遠遠地坐著,臉色微沉,但氣定神閒,他不信此事掀得起多大風浪。有些自信源於掌控,而有些自信源於無知,瑞王顯然是後者。
「老九,你怎麼曬成這樣?像被揍了似的。」慶王叫住四處踱步以緩解睏倦的九弟。
「哦,秋老虎嘛。」楚翊停下腳步,踱到哥哥身邊,「我以為日光會溫柔地拂過我的臉龐,沒想到卻被抽了幾巴掌。」出門前,他故意將原本就有些曬傷的臉抓撓得更紅,十分矚目。
「昨天,你差人送到我府上的《渡口考察疏》我看了,內容詳實。」慶王感激道,「我叫人謄抄了一遍,待會就呈給皇上。辛苦你了,出了一趟遠門,卻把功勞讓給我。」
「客氣什麼。」
慶王說的「考察疏」,是楚翊在歸程中編寫的一份關於渡口的考察紀要,涉及民生、水文、稅收、貨運、水賊侵擾的情況,並列出可行的整改建議。昨天剛到家,就派人送至慶王府。這也是他出門前答應的,他出力,功勞歸慶王。
楚翊問道:「這大半月,你去看望過公主嗎?」
慶王立即換上無奈的表情,捋著袖口,搖頭嘆息:「別提了。公主一直在齋戒,根本不露面。好處是,老三也沒見到,呵呵。你有沒有帶回什麼好玩的,好吃的?可以給公主送點,她一定悶壞了。」
「沒帶什麼。而且,我和她也不怎麼熟。」楚翊面不改色地淡淡道。不怎麼熟的意思是,已經親過抱過,私定終身了。大婚之後,才算熟。
第94章 朝堂爭鋒
「有一件要緊事,你應該聽說了。」慶王將興奮的聲音壓得極低,幸災樂禍地瞟一眼瑞王,「昨天,有人敲了大理寺附近的登聞鼓,狀告楊家暗中聯合瑞王兼併田地,勾結知府炮製冤案。我要將這件案子查個水落石出,為老三正名,還他個清白。」
他咬牙切齒地擠出最後兩字,斜向瑞王的眼神猶如冰冷利斧,正在劈剁對方的骨肉。
「是得仔細查查,告狀的人在哪?該不會,是故意鬧事的刁民吧?」楚翊一臉懵懂,明知故問。
慶王立即擺擺手,像怕人搶功似的,「這個你不用管,我已妥善安置了。」
「有需要弟弟幫忙的地方,儘管說。我去安慰三哥幾句,有人告他,他一定很煩。」楚翊頂著一張發紅的俊臉晃到瑞王身邊,關切地搭住對方肩膀:「三哥,我聽說有人往你身上潑髒水。」
瑞王正閉目養神,聞聲掀起眼帘,冷哼道:「是啊,也許是有心之人見我即將迎娶公主而嫉妒,找了兩個亡命之徒誣陷我。」他遠遠地斜一眼慶王,「我身正不怕影斜,腳正不怕鞋歪。」
楚翊在心裡冷笑。
還腳正不怕鞋歪,三哥你倒行逆施,腳後跟都朝前了。他臉上卻掛著溫和的笑意:「沒錯,清者自清,德高何憂生是非,儘管讓他們告去。上回四哥兒子出事,朝野和坊間有不少流言,說是你做局陷害。結果如何?我查得明明白白,根本就與三哥你無關。」
瑞王扯扯嘴角,沉默一下,問道:「你不是去江邊轉了一圈嗎?告狀的人,就是打翠屏府那邊來的,你聽到什麼風聲沒有?」
楚翊說沒有。這是實話,當地確實沒有風聲,因為這風是他私下鼓起來的。
「哼,區區兩個刁民,也敢告本王。屎殼郎搬大山,小母雞下鵝蛋,自不量力。」瑞王冷漠地嗤笑,旋即面露喜色,「對了,我和公主的大婚吉日定下來了,十月初八。」
「真的?那弟弟提前恭喜你了。我得好好想想,準備什麼賀儀。」楚翊拱手笑道。十月初八,這日子不錯,他盤算。等三哥你的親事告吹,我就借你的吉日,在那天辦喜事。
周圍人聽了,無不齊聲道賀。瑞王逐一回禮,春風得意。慶王冷冷盯著他,猶如頭頂烏雲,儒雅的面孔籠罩在陰霾之下。
破曉,陽光點亮日晷的晷針,針影投向盤面西端的卯時正刻。三位皇叔為首,百官按品級肅然列隊,一步步踏上丹墀,進入和德殿,向九歲的天子叩拜。
一股陰冷的秋日晨風,在眾人的紅色官服間流竄遊蕩,最終撲向御座上的小皇帝。他正是愛玩好動的年紀,卻只能苦悶地嘆口氣,朗聲道:「眾位愛卿平身。」
他手裡捏著字條,上面是皇叔和師傅寫好的需要朝議的事項。按部就班地問答過後,他將字條納入袖中,詢問哪位卿家還有事啟奏。
「臣這裡有一篇《渡口考察疏》,請萬歲御覽。」慶王呈上奏疏,經由太監之手轉交。
永曆粗略通讀,哪怕一目十行,依舊能領會到其中的務實求是,通篇沒有一句廢話。連日來,朝野因吏部尚書出缺而蠅營狗苟互相傾軋,烏煙瘴氣,這份「考察疏」堪稱一股清流。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四叔是個做實事的——」讚美到一半,永曆的目光落在寧王臉上。這位冠絕一時的美男子,正頂著面頰上明顯的曬傷,垂眸恭立,宛如一棵生長在大殿的挺拔松柏。
永曆只知他外出巡遊,不知具體。看來,「考察疏」無疑出自他手。可是,他卻不吭不響將功勞讓予慶王,甘居人後。實乃靜而不爭,不貪不苟之人。
「稍後,朕會仔細閱讀。」永曆收回視線,沉吟著措辭,「嗯……朕是天子,要坐鎮帝都,地方的事難以親聞親見。假如,這樣的奏疏多一些,政通人和的願景也就近一些。」
眾人紛紛附和「皇上聖明」。面對此等盛讚,寧王依舊雲淡風輕,沒有認領功績。永曆愈發嘆服,心想:假如他再年長個十歲就好了。吳師傅提起他時,也說他太過年輕,仍需歷練。
接著,慶王又奏:「昨日有百姓擊登聞鼓,所告之案涉及瑞王,刑部和大理寺已著手查辦。」
永曆慌忙用稚嫩的小手掏出字條,低頭查看。果然,漏了這一項。為了掩飾自己的疏忽,他說道:「朕正想問呢。」
瑞王上前一步,高亢從容的聲音迴蕩在大殿:「對方所告不實,臣自請查辦此案。」
「瑞王是被告,他自己去查,旁人難免非議。」慶王不慌不忙地反駁,「屆時流言四起,不實也實了,還是該避嫌。臣本就兼管著刑部和大理寺,願為國效力,晝夜不息徹查本案,還瑞王一個清白。畢竟,他已經與齊國公主定親。千萬不能讓南齊把我們看扁了,說將公主下嫁給失德之人,有損國體。」
「還我清白?哈!」瑞王臉色鐵青,誇張地哼出一聲冷笑,「本王何時丟了清白?是她們憑空捏造污衊,我本就無嫌,避什麼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