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張炳之道:「老夫忝為賑災使,但來此後,也只收到兩次朝廷的轉運糧,還是因著戰事沾光而來的,老夫只能依靠舊日親故勉力支撐,又捉了幾個糧商,還將一部分軍糧挪作他用,這才撐到現在……」
「此乃朝政,張大人慎言。」溫竹君忽然放下茶盞,打斷他的話,沒忍住道:「置那麼多百姓於不顧,顧頭不顧腚,朝廷絕不會做這麼愚蠢的事兒,皇上呢?太子呢?他,他……」
張炳之蒼老的臉上帶著千帆過盡的從容,為了避免又被打斷,快速而儘量簡短的說了一席話。
「皇上今年身體不好,只能太子監國,又六十大壽在即,其實北戎二王子送往玉京,便是最好的賀禮,可太子還是命工部為皇上修建行宮用以賀壽,至於那些災民,已經不能入朝廷的耳了。」
溫竹君定定看著張炳之,目光冷冷,心裡知道他在挑撥,但她又無話反駁。
「所以呢?跟我有什麼關係?」
張炳之咳了聲,「夫人聰慧,其實已經想到了吧?不然當時你也不會幫著讓那幾個糧商露出尾巴。」
他緩緩起身,朝溫竹君拱手一禮,鄭重道:「夫人,你夫婿霍伯遠擒獲北戎二王子的時機太巧了,戰事停的太快,若是再遲一點,這裡的事兒定能上達天聽,至少能運來糧食,我也不用來找夫人,可惜太子速度也快,竟然將他直接派去他處,我也是實在無法可想,夫人見諒,北地荒涼,此時只有抵抗北戎的大英雄、霍伯遠的夫人在,投鼠忌器,這裡的百姓才有可能活命……」
溫竹君嗤笑不止,堅決不領這麼大的名頭跟禍根。
「張大人的話避重就輕,真是高明,您跟太子之間的爭鬥,怎麼就扯到我跟我夫婿身上?勝仗難道還打錯了?今日之過,難免不是往日之失,張大人不如多反省自己,少指責別人,或許今日局面不會這麼難看,也不用把災禍強加在我一個女人頭上,那些百姓,不正是張大人往日種種的果?」
她不等張炳之說話,便笑道:「當年平叛肅州,張大人與我夫婿之間,難道也是因為時機太巧?」
他們之間有仇,她憑什麼幫張炳之?這讓霍雲霄怎麼想?
張炳之面色微變,大約某些話刺中了他,眸中現出隱忍和痛苦之色,但須臾之間便平靜下來。
「老夫只知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朝堂上對錯難分,只能說,老夫所行皆是無奈之舉,不後悔,也無愧於任何人,更對得起皇上,只可惜,如今我老了,皇上不需要,太子更不需要,往日種種,皆是為了朝堂,更為了皇上,沒想到竟然成了我的罪狀……」
他似是覺得話多了,便轉了話頭,「今日夫人罵我也應該,但肅州之事前情可鑑,夫人,豐州百姓萬萬不能步其後塵啊。」
溫竹君怒目而視,心中百轉千回。
肅州一事,霍雲霄參與度確實太高了,他搶帳冊便是張炳之一黨的大威脅,之後又被派去平亂,肅州的事兒也是因為他,徹底掩蓋不住,封疆大吏都被斬首,會被人盯著,也不稀奇。
今日之事,或許時機很
巧,也或許是太子故意藉機坑害張炳之,但難保不是張炳之一黨的報應,壞事做多了,總有人會來收拾,烏合之眾,如何能與一國之力抗衡?
只是,他們爭鬥,為什麼又是苦百姓呢?
這棋盤上,有百姓嗎?
張炳之見她半晌不語,連忙道:「夫人,我與太子之間的嫌隙,和百姓沒有關係,今日之禍,我的下場,他日自有定論,無論是福是禍我都會受著,但百姓無辜,我不能眼睜睜看著豐州步了肅州後塵,夫人,如今朝堂上唯有霍伯遠的事兒才是大事,他是平定北戎的大功臣,便是太子也不能忽視,加上你們夫婦與東宮關聯頗多,夫人若是真的走了,那麼多百姓再無法子可想,該如何活命?」
溫竹君咬緊牙關,沉默不語,表面鎮定,心裡其實早已波瀾起伏。
她跟太子相處過,他那個人心機深沉,智謀雙絕,凡事走一步看三步,渾身都是心眼子,如今他大概不是不想爭,而是壓根不願為張炳之爭。
甚至不惜丟掉北地的一些百姓。
難怪張炳之一來就拿糧商的人頭,怕是來之前就知道這個結果,此事了結後,張炳之的下場不會太好看。
可這一切,真的就都是張炳之的過錯嗎?皇帝隱身了嗎?太子揪著他不放,真的全是為了百姓嗎?
說到底,什麼皇帝愛民如子、仁愛治國,什麼太子寬和仁厚、溫文爾雅,都是人設。
天下,都是他們那些人博弈的棋盤,反正,苦一苦百姓,他們就什麼都好過了。
「那我留在這,便有糧食了?張大人怎能如此肯定?按理說,鄭側妃才更有用吧?」
張炳之一怔,「夫人是說鄭側妃還有她腹中的孩子?」
他搖了搖頭,「夫人何必明知故問?夫人和霍侯爺成親數年,雖未有子嗣,但侯爺曾揚言絕不納妾,還與夫人日日相守,可見你們夫妻感情深厚,恩愛非常,如今霍侯爺一句話,或許比我們這些罪臣喊一千句都有用,我們有罪,百姓何辜?」
溫竹君思慮良久,才緩緩道:「這裡最差的情況,會是怎樣?」
她補了一句,「張大人請直言。」
張炳之淡淡道:「不會有肅州那麼嚴重,但無數百姓身死,也一樣令人感到沉痛,我不願看到。」
溫竹君抿唇,用一種奇異的目光再次打量張炳之。
「若我堅持要走呢?」
「那我也攔不住。」張炳之脊背挺直,寒風吹著他花白的鬚髮,露出老人的疲態,「只是夫人,拜託了。」
溫竹君是第一次見他,心裡的感覺卻很奇怪,並沒有厭惡之感,反而有從前面對夫人時,說不上來的疲憊。
她看他轉身,忽然道:「張大人,你為什麼會留下來?」
張炳之本來已經轉身走了,聞言忽然轉頭,眸光黯淡,蒼白的嘴唇翕張,似有千言萬語。
他輕輕笑了笑,溫聲道:「我老了,就算是我這個奸臣,最後再為皇上、再為北地的百姓,辦件事兒吧。」
溫竹君看著他蒼老但堅定的步伐,心裡莫名覺得淒涼。
到最後,竟然是張炳之來替百姓爭?
真是一件意外,又叫人灰心的事兒。
第129章 撿漏的第一百二十九天從明天開始,我……
隨著太陽高升,街道上的人漸漸多了起來,俱都行色匆匆,縮著脖子,踩得積雪咯吱的響。
溫竹君出了茶樓,看著腳下已經被人們踩的糟污的白雪,沉思良久。
青梨從馬車裡拿出鶴氅,給她披上,小聲道:「夫人,咱們現在去哪?」
「回去吧。」溫竹君嘆了口氣,隨著光仰頭,看屋頂依舊潔白無瑕的雪,伴著金光奪目耀眼,靜默無聲的俯視著世間,不由嗤笑了聲,無奈搖頭,「不走了。」
她在心裡罵自己,沒有這金剛鑽就別攬這瓷器活,一向謹小慎微,保命為上,這次萬一真的出事,到時候哭都哭不出來。
可人就是這樣,喜歡攬事兒,喜歡戴高帽子,喜歡搞拯救那一套,不可否認,她的確被張炳之說動了。
命如草芥,她再弱小也是人,心裡更有深深的恐懼,按部就班、隨波逐流當然沒錯,但若是自己也習慣了視若無睹,一旦徹底融入這個時代,那她跟那些人還有什麼區別?
她還是她嗎?
回家後,沒多久,周三姑娘就急匆匆地上門了。
她眼角掛著淚,滿眼含愧,哽咽道:「對不起,竹君姐姐,我,我不知道會這樣?」
溫竹君見她一身薄衣,手凍得通紅,連忙拉著她在燎爐邊坐下,「怎麼不穿件厚衣裳?」
周三姑娘嗚嗚咽咽的哭了起來,「我爹說我差點害死北地那麼多百姓,叫我凍著清醒清醒。」
溫竹君眉頭一擰,「周大人怎麼這樣?他以為瞞著就是為大家好?以為延遲就能把事情解決了?怎麼一個個的,都喜歡把責任推在女人身上?」
她都覺得這法子是死馬當活馬醫,可現在這些人竟然全指著她留下能發揮奇效呢?太離譜了。
周三姑娘擦了擦眼淚,「不怪我爹,他也是沒辦法了,那些大人都害怕事兒藏不過年尾,我爹這官怕是真的做到頭了。」
溫竹君嘆了口氣,拿下自己的披風,裹在周三姑娘身上,「你這幾天去哪兒了?」
周三姑娘瑟縮了一下,眼裡忽然露出恐懼之色,忐忑道:「我被我爹送去受災縣了。」
她眼中大顆大顆的淚珠砸了下來,「竹君姐姐,你別走,求你了,天寒地凍,我們還有炭能烤火,可那些人只能活活被凍死,還有不少人的家早就被洪水衝垮了,只能縮在冰天雪地里被凍死餓死,他們,他們太可憐了……」
溫竹君聽的手一抖,原來當初說要遣返回鄉種地,是這樣的意思。
這些消息,連北地都傳不出去,更遑論傳到在積極為皇帝賀壽的玉京?<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此乃朝政,張大人慎言。」溫竹君忽然放下茶盞,打斷他的話,沒忍住道:「置那麼多百姓於不顧,顧頭不顧腚,朝廷絕不會做這麼愚蠢的事兒,皇上呢?太子呢?他,他……」
張炳之蒼老的臉上帶著千帆過盡的從容,為了避免又被打斷,快速而儘量簡短的說了一席話。
「皇上今年身體不好,只能太子監國,又六十大壽在即,其實北戎二王子送往玉京,便是最好的賀禮,可太子還是命工部為皇上修建行宮用以賀壽,至於那些災民,已經不能入朝廷的耳了。」
溫竹君定定看著張炳之,目光冷冷,心裡知道他在挑撥,但她又無話反駁。
「所以呢?跟我有什麼關係?」
張炳之咳了聲,「夫人聰慧,其實已經想到了吧?不然當時你也不會幫著讓那幾個糧商露出尾巴。」
他緩緩起身,朝溫竹君拱手一禮,鄭重道:「夫人,你夫婿霍伯遠擒獲北戎二王子的時機太巧了,戰事停的太快,若是再遲一點,這裡的事兒定能上達天聽,至少能運來糧食,我也不用來找夫人,可惜太子速度也快,竟然將他直接派去他處,我也是實在無法可想,夫人見諒,北地荒涼,此時只有抵抗北戎的大英雄、霍伯遠的夫人在,投鼠忌器,這裡的百姓才有可能活命……」
溫竹君嗤笑不止,堅決不領這麼大的名頭跟禍根。
「張大人的話避重就輕,真是高明,您跟太子之間的爭鬥,怎麼就扯到我跟我夫婿身上?勝仗難道還打錯了?今日之過,難免不是往日之失,張大人不如多反省自己,少指責別人,或許今日局面不會這麼難看,也不用把災禍強加在我一個女人頭上,那些百姓,不正是張大人往日種種的果?」
她不等張炳之說話,便笑道:「當年平叛肅州,張大人與我夫婿之間,難道也是因為時機太巧?」
他們之間有仇,她憑什麼幫張炳之?這讓霍雲霄怎麼想?
張炳之面色微變,大約某些話刺中了他,眸中現出隱忍和痛苦之色,但須臾之間便平靜下來。
「老夫只知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朝堂上對錯難分,只能說,老夫所行皆是無奈之舉,不後悔,也無愧於任何人,更對得起皇上,只可惜,如今我老了,皇上不需要,太子更不需要,往日種種,皆是為了朝堂,更為了皇上,沒想到竟然成了我的罪狀……」
他似是覺得話多了,便轉了話頭,「今日夫人罵我也應該,但肅州之事前情可鑑,夫人,豐州百姓萬萬不能步其後塵啊。」
溫竹君怒目而視,心中百轉千回。
肅州一事,霍雲霄參與度確實太高了,他搶帳冊便是張炳之一黨的大威脅,之後又被派去平亂,肅州的事兒也是因為他,徹底掩蓋不住,封疆大吏都被斬首,會被人盯著,也不稀奇。
今日之事,或許時機很
巧,也或許是太子故意藉機坑害張炳之,但難保不是張炳之一黨的報應,壞事做多了,總有人會來收拾,烏合之眾,如何能與一國之力抗衡?
只是,他們爭鬥,為什麼又是苦百姓呢?
這棋盤上,有百姓嗎?
張炳之見她半晌不語,連忙道:「夫人,我與太子之間的嫌隙,和百姓沒有關係,今日之禍,我的下場,他日自有定論,無論是福是禍我都會受著,但百姓無辜,我不能眼睜睜看著豐州步了肅州後塵,夫人,如今朝堂上唯有霍伯遠的事兒才是大事,他是平定北戎的大功臣,便是太子也不能忽視,加上你們夫婦與東宮關聯頗多,夫人若是真的走了,那麼多百姓再無法子可想,該如何活命?」
溫竹君咬緊牙關,沉默不語,表面鎮定,心裡其實早已波瀾起伏。
她跟太子相處過,他那個人心機深沉,智謀雙絕,凡事走一步看三步,渾身都是心眼子,如今他大概不是不想爭,而是壓根不願為張炳之爭。
甚至不惜丟掉北地的一些百姓。
難怪張炳之一來就拿糧商的人頭,怕是來之前就知道這個結果,此事了結後,張炳之的下場不會太好看。
可這一切,真的就都是張炳之的過錯嗎?皇帝隱身了嗎?太子揪著他不放,真的全是為了百姓嗎?
說到底,什麼皇帝愛民如子、仁愛治國,什麼太子寬和仁厚、溫文爾雅,都是人設。
天下,都是他們那些人博弈的棋盤,反正,苦一苦百姓,他們就什麼都好過了。
「那我留在這,便有糧食了?張大人怎能如此肯定?按理說,鄭側妃才更有用吧?」
張炳之一怔,「夫人是說鄭側妃還有她腹中的孩子?」
他搖了搖頭,「夫人何必明知故問?夫人和霍侯爺成親數年,雖未有子嗣,但侯爺曾揚言絕不納妾,還與夫人日日相守,可見你們夫妻感情深厚,恩愛非常,如今霍侯爺一句話,或許比我們這些罪臣喊一千句都有用,我們有罪,百姓何辜?」
溫竹君思慮良久,才緩緩道:「這裡最差的情況,會是怎樣?」
她補了一句,「張大人請直言。」
張炳之淡淡道:「不會有肅州那麼嚴重,但無數百姓身死,也一樣令人感到沉痛,我不願看到。」
溫竹君抿唇,用一種奇異的目光再次打量張炳之。
「若我堅持要走呢?」
「那我也攔不住。」張炳之脊背挺直,寒風吹著他花白的鬚髮,露出老人的疲態,「只是夫人,拜託了。」
溫竹君是第一次見他,心裡的感覺卻很奇怪,並沒有厭惡之感,反而有從前面對夫人時,說不上來的疲憊。
她看他轉身,忽然道:「張大人,你為什麼會留下來?」
張炳之本來已經轉身走了,聞言忽然轉頭,眸光黯淡,蒼白的嘴唇翕張,似有千言萬語。
他輕輕笑了笑,溫聲道:「我老了,就算是我這個奸臣,最後再為皇上、再為北地的百姓,辦件事兒吧。」
溫竹君看著他蒼老但堅定的步伐,心裡莫名覺得淒涼。
到最後,竟然是張炳之來替百姓爭?
真是一件意外,又叫人灰心的事兒。
第129章 撿漏的第一百二十九天從明天開始,我……
隨著太陽高升,街道上的人漸漸多了起來,俱都行色匆匆,縮著脖子,踩得積雪咯吱的響。
溫竹君出了茶樓,看著腳下已經被人們踩的糟污的白雪,沉思良久。
青梨從馬車裡拿出鶴氅,給她披上,小聲道:「夫人,咱們現在去哪?」
「回去吧。」溫竹君嘆了口氣,隨著光仰頭,看屋頂依舊潔白無瑕的雪,伴著金光奪目耀眼,靜默無聲的俯視著世間,不由嗤笑了聲,無奈搖頭,「不走了。」
她在心裡罵自己,沒有這金剛鑽就別攬這瓷器活,一向謹小慎微,保命為上,這次萬一真的出事,到時候哭都哭不出來。
可人就是這樣,喜歡攬事兒,喜歡戴高帽子,喜歡搞拯救那一套,不可否認,她的確被張炳之說動了。
命如草芥,她再弱小也是人,心裡更有深深的恐懼,按部就班、隨波逐流當然沒錯,但若是自己也習慣了視若無睹,一旦徹底融入這個時代,那她跟那些人還有什麼區別?
她還是她嗎?
回家後,沒多久,周三姑娘就急匆匆地上門了。
她眼角掛著淚,滿眼含愧,哽咽道:「對不起,竹君姐姐,我,我不知道會這樣?」
溫竹君見她一身薄衣,手凍得通紅,連忙拉著她在燎爐邊坐下,「怎麼不穿件厚衣裳?」
周三姑娘嗚嗚咽咽的哭了起來,「我爹說我差點害死北地那麼多百姓,叫我凍著清醒清醒。」
溫竹君眉頭一擰,「周大人怎麼這樣?他以為瞞著就是為大家好?以為延遲就能把事情解決了?怎麼一個個的,都喜歡把責任推在女人身上?」
她都覺得這法子是死馬當活馬醫,可現在這些人竟然全指著她留下能發揮奇效呢?太離譜了。
周三姑娘擦了擦眼淚,「不怪我爹,他也是沒辦法了,那些大人都害怕事兒藏不過年尾,我爹這官怕是真的做到頭了。」
溫竹君嘆了口氣,拿下自己的披風,裹在周三姑娘身上,「你這幾天去哪兒了?」
周三姑娘瑟縮了一下,眼裡忽然露出恐懼之色,忐忑道:「我被我爹送去受災縣了。」
她眼中大顆大顆的淚珠砸了下來,「竹君姐姐,你別走,求你了,天寒地凍,我們還有炭能烤火,可那些人只能活活被凍死,還有不少人的家早就被洪水衝垮了,只能縮在冰天雪地里被凍死餓死,他們,他們太可憐了……」
溫竹君聽的手一抖,原來當初說要遣返回鄉種地,是這樣的意思。
這些消息,連北地都傳不出去,更遑論傳到在積極為皇帝賀壽的玉京?<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