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她託付給寧珩,並非是任人唯親。
若寧珩與勛貴聯姻,只想結黨營私,讓寧家變成第二個薛家。那哪怕他是自己親哥哥,寧婉音也不會重用他。
她先是大炎太后,再是寧婉音。
但如今,寧珩是最合適的人選。
首先,寧珩曾經在江南待過幾年,熟悉那邊的情況。
其次,最關鍵的一點是,寧珩的文章,能看出他有為國為民之心。
當然,若這份心是假的,那寧婉音就換人。
寧婉音並不能確定,自己一定能選到最合適的官員,但她永遠有備選。
「娘娘請說。」寧珩臉上多了一絲嚴肅。
能讓寧婉音說託付二字,絕非小事。
「我準備推行稅法改制,先從江南一個州府試行。所以有意任命你去平江府做知府。」寧婉音緩緩說道。
大炎立國數百年,土地兼併嚴重,財富藏於豪紳,百姓貧窮,而朝廷也收不上稅。
朝中各處需要花錢。
西南的軍費也是一筆巨大開銷。
殺幾個貪官,受苦的依舊是百姓,只能補一時窟窿,並非正道。
推行稅改,勢在必行。
世族豪紳必定會反對,寧婉音很清楚,沒那麼容易。
但如今兵權已經大多收到她的手中,朝中有她,外有寧珩,內外反對的聲音,她都會狠狠碾壓下去!
「韓尋與你一同去江南,麒麟衛從即日起建立江南分司,配合你的行動。」寧婉音道。
這一句話很平靜,但卻是夾雜著血雨腥風。
向來改革就沒有不流血的,而麒麟衛就是去殺人的。
寧珩深深看向寧婉音,他妹妹是個厲害人物,他是一直都知道的。
但你越是了解,越能知道,她的堅韌勇敢,她有強大的內心,和令人欽佩的才能。
以女子身份執政,也敢不畏流言,推行新政。
「臣,必不負太后所託!」
第280章
寧婉音的執政十五年
景和二年,寧珩任江南行省平江府知府。
眾人都覺得詫異。他乃新科探花,又有太后這樣的妹妹,怎麼不留在京城,反而外放。
同年,太后推行新政,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稅改,二是整頓刑事。
稅改推行試點為平江府。
同時,刑部、大理寺、宗人府、各地官府等,皆收到一份太后娘娘親自起草的《新刑律條例》。
嚴刑之下,難免冤假錯案。寧婉音規定,提升刑官的查案能力,不可輕率用刑。
如今的刑官,大多依賴嚴刑逼供,不讓用刑,破案難度立即增加。
但寧婉音有配套的《破案手冊五百條》同步下發,成為各大衙門的學習手冊。
刑事整頓,並沒有引起多少風波。
但稅改動了許多人的利益。
不管是寧婉音在朝堂,還是寧珩在平江府都有很多阻力。
寧婉音堅定推行,寧珩又肯實幹,還有麒麟衛磨刀霍霍。年底,新稅法初有成效。
寧婉音沒有著急,又試行一年,查漏補缺。
景和四年,新稅法從江南起,逐步推行全國。
景和五年,寧婉音設「武考」。從京城調派兵部官員擔任主考官,去西南學堂考核兵法、騎射,仿科舉取士,選兩榜武官。
入榜者,晉官封賞。
此舉一出,普通百姓從軍首選西南。
有些本事的將門子弟,也皆往西南而去。
景和六年,寧婉音在西北、東南,皆設武學堂。昌平侯大力支持,薛家本有些不情願。
但學堂加上武考,先培養再提拔,這一整套下來,若你不願意,以後連薛家麾下的將門為了自己的前程,也要去西南、西北了。
此時薛家才隱隱反應過來。
這學堂和武考,應該本是一套政策。只是當時為了不引起太多反對,才只推行了一半。
而等多年以後,當學堂的將領們,學有所成。
寧婉音又以武考,名正言順提升他們的地位和官職。
此時才反應過來,也晚了。
景和七年,寧婉音改革工部,在京城設工匠院,召集天下能人異士,研製武器。
穎太妃提供了許多新點子。
不過她並沒有親自參與研製。
對此,魏瑩雅心想:我知道降落傘、手榴彈、AK,但你讓我手搓?我只是個普普通通女大學生啊。我提供思路,能不能造出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景和八年,大梁皇帝駕崩,端王殺太子繼位。太子餘黨為報復端王,偷襲大炎,欲引大炎對付端王。
京城,金鑾殿。
「太后娘娘,國庫豐盈,京城四大糧倉皆充裕,各地糧倉儲備豐富!」戶部尚書按捺著激動的心情稟報。
「太后娘娘,武器庫里新制式武器充足,各處兵工作坊隨時能繼續生產!」工部尚書跟著匯報。
「太后娘娘,臣請戰!」兵部尚書更是直接。
如今大炎兵強馬壯,糧草豐足,正是氣盛之時。大梁膽敢攻城,朝中主戰情緒高漲。
寧婉音望著眾臣,沉聲道,「大梁,屢次犯我邊境。傳吾旨意,調集西南、東南、西北三軍,反攻大梁。西南主帥郁松,久與大梁為戰,資歷深厚,以郁松為主帥。」
景和九年,炎梁之戰第二年,大梁新君求和。
他還是端王的時候,就知道打不過大炎。根本不想和大炎為敵。
但是,大炎不和。
景和十年,大梁國滅,大炎一統中原。
太后下詔減免徭役,與民休息。
同時整頓吏治,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景和十五年,四月初一,皇帝及冠禮。
大炎男子二十而冠,謂成年。
太后坐在主位,眾臣為賀。
寧婉音望著眼前的熙兒,他的眉眼像他父皇,也有一絲她的神韻。
執政十五年,改革稅法、監察吏治、開設武考、改制武備、輕徭薄賦、一統中原。
她的執政理念,已經盡數施展。
國有二主,必會生亂。
以前熙兒年齡小,但隨著他及冠,他的太傅,他的伴讀,他的親友,陪伴他長大追隨他的人,必定會有人忌憚一位久久不退的太后。
即便熙兒沒有這個心思,太后與新君也必定生出兩個權黨。
盛世太平得來不易,她自然不會讓混亂由自己而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智慧,她相信自己的兒子,能治理好國家。
執政這些年,寧婉音也一直關心著赫連熙的教育。
這兒子是她手把手教出來的。
而她,還政以後,還有一些別的事想做。
「今日是皇帝及冠大喜之日,哀家有一事宣布,從即日起,不再垂簾聽政。」寧婉音望著眾臣道。
眾臣愕然。
雖然許多人在猜測太后什麼時候還政,但沒想到太后退的如此果斷。
「母后——」赫連熙關切看向她。
他沒有一絲急著讓寧婉音退位的想法。
這些年他看著母后治理天下,在赫連熙眼中,寧婉音和他父皇是一樣的。
若父皇在位,會有人讓父皇退位給他嗎?既然如此,他母后本也該如此。
寧婉音看向他,眼中是期許與溫柔:「熙兒,你觀政已有十五年,母后相信,你會是一個聖明君主。」
赫連熙見母后執意如此,這才認真點頭。
母后將天下的擔子交給了他,他必定不會讓母后失望。
從幼年起,他便學著怎麼去做一個君主。
而今,他也該承擔起屬於他的責任。
第281章
盛世太平(結局)
太后還政。
唐妙菱和魏瑩雅開開心心一起去找寧婉音。
「表妹,你可算放假了!咱們一起打葉子牌啊?」唐妙菱笑道。
魏瑩雅點頭,「對啊,這些年娘娘辛苦了。不如去避暑山莊看看風景?」
十五年過去了,三人一如往昔。
每次寧婉音有空,兩人都會來找她一起玩。
「不急。」寧婉音看向二人,溫聲道:
「我準備在京城修建一所女子書院。」
魏瑩雅瞪大了眼睛,「女子書院?也可以參加科舉嗎?」
雖然她上輩子所在的世界,男女都可以讀書上學,但她並沒有和寧婉音提這一茬。
因為她現在很清楚一個道理,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規則。
你把後世的一些東西強行放在一個古代封建王朝,並不能容於世。
「不參加科舉,也不教時文經義。」寧婉音微微搖頭。
她可以下一道懿旨,准許女子參加科舉。但是,用處不大。
此舉必定會引起無數反對與詆毀。
家族不會願意讓女子參加科舉,耽誤嫁人。在世人眼中女子嫁人是最重要的事。
即便真有個別考中的人,在這樣的風氣之下,也會受到非議和輿論壓迫。<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若寧珩與勛貴聯姻,只想結黨營私,讓寧家變成第二個薛家。那哪怕他是自己親哥哥,寧婉音也不會重用他。
她先是大炎太后,再是寧婉音。
但如今,寧珩是最合適的人選。
首先,寧珩曾經在江南待過幾年,熟悉那邊的情況。
其次,最關鍵的一點是,寧珩的文章,能看出他有為國為民之心。
當然,若這份心是假的,那寧婉音就換人。
寧婉音並不能確定,自己一定能選到最合適的官員,但她永遠有備選。
「娘娘請說。」寧珩臉上多了一絲嚴肅。
能讓寧婉音說託付二字,絕非小事。
「我準備推行稅法改制,先從江南一個州府試行。所以有意任命你去平江府做知府。」寧婉音緩緩說道。
大炎立國數百年,土地兼併嚴重,財富藏於豪紳,百姓貧窮,而朝廷也收不上稅。
朝中各處需要花錢。
西南的軍費也是一筆巨大開銷。
殺幾個貪官,受苦的依舊是百姓,只能補一時窟窿,並非正道。
推行稅改,勢在必行。
世族豪紳必定會反對,寧婉音很清楚,沒那麼容易。
但如今兵權已經大多收到她的手中,朝中有她,外有寧珩,內外反對的聲音,她都會狠狠碾壓下去!
「韓尋與你一同去江南,麒麟衛從即日起建立江南分司,配合你的行動。」寧婉音道。
這一句話很平靜,但卻是夾雜著血雨腥風。
向來改革就沒有不流血的,而麒麟衛就是去殺人的。
寧珩深深看向寧婉音,他妹妹是個厲害人物,他是一直都知道的。
但你越是了解,越能知道,她的堅韌勇敢,她有強大的內心,和令人欽佩的才能。
以女子身份執政,也敢不畏流言,推行新政。
「臣,必不負太后所託!」
第280章
寧婉音的執政十五年
景和二年,寧珩任江南行省平江府知府。
眾人都覺得詫異。他乃新科探花,又有太后這樣的妹妹,怎麼不留在京城,反而外放。
同年,太后推行新政,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稅改,二是整頓刑事。
稅改推行試點為平江府。
同時,刑部、大理寺、宗人府、各地官府等,皆收到一份太后娘娘親自起草的《新刑律條例》。
嚴刑之下,難免冤假錯案。寧婉音規定,提升刑官的查案能力,不可輕率用刑。
如今的刑官,大多依賴嚴刑逼供,不讓用刑,破案難度立即增加。
但寧婉音有配套的《破案手冊五百條》同步下發,成為各大衙門的學習手冊。
刑事整頓,並沒有引起多少風波。
但稅改動了許多人的利益。
不管是寧婉音在朝堂,還是寧珩在平江府都有很多阻力。
寧婉音堅定推行,寧珩又肯實幹,還有麒麟衛磨刀霍霍。年底,新稅法初有成效。
寧婉音沒有著急,又試行一年,查漏補缺。
景和四年,新稅法從江南起,逐步推行全國。
景和五年,寧婉音設「武考」。從京城調派兵部官員擔任主考官,去西南學堂考核兵法、騎射,仿科舉取士,選兩榜武官。
入榜者,晉官封賞。
此舉一出,普通百姓從軍首選西南。
有些本事的將門子弟,也皆往西南而去。
景和六年,寧婉音在西北、東南,皆設武學堂。昌平侯大力支持,薛家本有些不情願。
但學堂加上武考,先培養再提拔,這一整套下來,若你不願意,以後連薛家麾下的將門為了自己的前程,也要去西南、西北了。
此時薛家才隱隱反應過來。
這學堂和武考,應該本是一套政策。只是當時為了不引起太多反對,才只推行了一半。
而等多年以後,當學堂的將領們,學有所成。
寧婉音又以武考,名正言順提升他們的地位和官職。
此時才反應過來,也晚了。
景和七年,寧婉音改革工部,在京城設工匠院,召集天下能人異士,研製武器。
穎太妃提供了許多新點子。
不過她並沒有親自參與研製。
對此,魏瑩雅心想:我知道降落傘、手榴彈、AK,但你讓我手搓?我只是個普普通通女大學生啊。我提供思路,能不能造出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景和八年,大梁皇帝駕崩,端王殺太子繼位。太子餘黨為報復端王,偷襲大炎,欲引大炎對付端王。
京城,金鑾殿。
「太后娘娘,國庫豐盈,京城四大糧倉皆充裕,各地糧倉儲備豐富!」戶部尚書按捺著激動的心情稟報。
「太后娘娘,武器庫里新制式武器充足,各處兵工作坊隨時能繼續生產!」工部尚書跟著匯報。
「太后娘娘,臣請戰!」兵部尚書更是直接。
如今大炎兵強馬壯,糧草豐足,正是氣盛之時。大梁膽敢攻城,朝中主戰情緒高漲。
寧婉音望著眾臣,沉聲道,「大梁,屢次犯我邊境。傳吾旨意,調集西南、東南、西北三軍,反攻大梁。西南主帥郁松,久與大梁為戰,資歷深厚,以郁松為主帥。」
景和九年,炎梁之戰第二年,大梁新君求和。
他還是端王的時候,就知道打不過大炎。根本不想和大炎為敵。
但是,大炎不和。
景和十年,大梁國滅,大炎一統中原。
太后下詔減免徭役,與民休息。
同時整頓吏治,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景和十五年,四月初一,皇帝及冠禮。
大炎男子二十而冠,謂成年。
太后坐在主位,眾臣為賀。
寧婉音望著眼前的熙兒,他的眉眼像他父皇,也有一絲她的神韻。
執政十五年,改革稅法、監察吏治、開設武考、改制武備、輕徭薄賦、一統中原。
她的執政理念,已經盡數施展。
國有二主,必會生亂。
以前熙兒年齡小,但隨著他及冠,他的太傅,他的伴讀,他的親友,陪伴他長大追隨他的人,必定會有人忌憚一位久久不退的太后。
即便熙兒沒有這個心思,太后與新君也必定生出兩個權黨。
盛世太平得來不易,她自然不會讓混亂由自己而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智慧,她相信自己的兒子,能治理好國家。
執政這些年,寧婉音也一直關心著赫連熙的教育。
這兒子是她手把手教出來的。
而她,還政以後,還有一些別的事想做。
「今日是皇帝及冠大喜之日,哀家有一事宣布,從即日起,不再垂簾聽政。」寧婉音望著眾臣道。
眾臣愕然。
雖然許多人在猜測太后什麼時候還政,但沒想到太后退的如此果斷。
「母后——」赫連熙關切看向她。
他沒有一絲急著讓寧婉音退位的想法。
這些年他看著母后治理天下,在赫連熙眼中,寧婉音和他父皇是一樣的。
若父皇在位,會有人讓父皇退位給他嗎?既然如此,他母后本也該如此。
寧婉音看向他,眼中是期許與溫柔:「熙兒,你觀政已有十五年,母后相信,你會是一個聖明君主。」
赫連熙見母后執意如此,這才認真點頭。
母后將天下的擔子交給了他,他必定不會讓母后失望。
從幼年起,他便學著怎麼去做一個君主。
而今,他也該承擔起屬於他的責任。
第281章
盛世太平(結局)
太后還政。
唐妙菱和魏瑩雅開開心心一起去找寧婉音。
「表妹,你可算放假了!咱們一起打葉子牌啊?」唐妙菱笑道。
魏瑩雅點頭,「對啊,這些年娘娘辛苦了。不如去避暑山莊看看風景?」
十五年過去了,三人一如往昔。
每次寧婉音有空,兩人都會來找她一起玩。
「不急。」寧婉音看向二人,溫聲道:
「我準備在京城修建一所女子書院。」
魏瑩雅瞪大了眼睛,「女子書院?也可以參加科舉嗎?」
雖然她上輩子所在的世界,男女都可以讀書上學,但她並沒有和寧婉音提這一茬。
因為她現在很清楚一個道理,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規則。
你把後世的一些東西強行放在一個古代封建王朝,並不能容於世。
「不參加科舉,也不教時文經義。」寧婉音微微搖頭。
她可以下一道懿旨,准許女子參加科舉。但是,用處不大。
此舉必定會引起無數反對與詆毀。
家族不會願意讓女子參加科舉,耽誤嫁人。在世人眼中女子嫁人是最重要的事。
即便真有個別考中的人,在這樣的風氣之下,也會受到非議和輿論壓迫。<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