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我就認識一些「海龜」派的一品女人,她們的錢包里永遠有國航或新華的里程打折卡,大把的機票記錄著天空的里程,屬於一品女人的時間沒有AM和PM之分,她們經常優雅而誇張地說「我還在倒時差呢。」就算她們是從上海到北京,你也會聽到這些話。和她們在一起壓力是無形的。
我很榮幸地在一品女人寂寞的時候接到了她的邀請。坐在她的大眾車裡,暖風中有一股稀奇的味道,搞得我有些暈車,想吐,但我還是強忍著微笑,怕露出自己的窮命。她的手機不停地響,「sorry,不要和我解釋,你告訴我why,我需要的是一個solution。在這個事情上我不care結果,但我care的是我的顧客的反應,回去馬上給我寫個report,晚上我們一起dinner的時候交給我。」這種句式我上中學的時候常用,因為記不住多少單詞,但我不知道一品女人為什麼要堅持這麼說話。車到亞運村的時候,我指著羅傑斯說要不咱這兒吧,她連看都沒看就說還是吃義大利菜。她習慣地轉動方向盤,那姿勢帥極了,我甚至開始驚羨一品女人鞋面上的土,它們顯得那麼貴族。
人家一品女人說自己只喝龍井或卡布其諾,只有二品女人才碰茉莉花茶和雀巢速溶。她指著窗外的星巴克問我平時是不是總去,我說很少,因為我覺得落地的玻璃和爵士樂無法把我包裝成小資,我更喜歡街邊「狗食館兒」的隨意。她大概壓根沒聽見我說的什麼,就sorry了一聲,「你看,我就是搞不懂為什麼很多姿色平平,還沒接受過多少正統高等教育的女人,穿著劣質的內衣,塗著國際名牌的口紅,在地鐵里擠了一身臭汗,揣著精打細算的一點錢,卻要坐在星巴克喝一杯摩卡咖啡。」而此時,我正一小口一小口深刻而認真地吃著餐碟里難吃的食物,一邊為自己終於和一品女人過了一段有格調的時光而對一切充滿了感激。
回家的時候,剛一進屋,老貓阿花像往常一樣弓著身子探頭探腦想看看到底是誰來了。這一看不要緊,它滿腹狐疑,聳著鼻子向我的屋子匍匐前進,那表情好像在說「咦?生人味兒!哪來的生人味兒?」我媽跟著貓進屋就開窗戶:「你屋裡一股什麼怪味,快換換空氣。」我抓起自己袖子聞了聞,是一品女人車裡的香水味。
我也認識一些二品女人,她們是一群把時尚雜誌當自己生活指南的人,受王家衛的影響,二品女人今年都穿起了旗袍,她們在頷首低眉間以為旗袍里包裹的已經不是自己而是張曼玉了。你看,現在她們又起鬨似地穿起了小棉襖,美其名曰「華服」,滿身上下都流淌著矯揉造作之美。她們興高采烈地成為了時尚雜誌險惡用心的實驗品。二品女人喜歡離自己稍微遠些的景色,她們樸素地熱愛著宜家、歐萊雅和小劇場話劇,她們咬著牙使勁兒讓自己活得像個真正的小資。那些過了期的時尚雜誌埋藏著她們執著而又浪漫的夢想,只是,坐在藍山咖啡館裡她們還在想,這月繳了暖氣費就剩不下多少錢了。
銅板紙雜誌就是現代生活的模板,越來越多的女人把自己包裝成「一品」或者「二品」,你別看我,我是小市民,我對生活的要求不高,比如,公共廁所里有紙就行。
你看我有多大
文/王小柔
最害怕別人那麼沒話找話地問我「你看我有多大」,一般別人問的時候還特誠懇,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你,挑釁一樣嘴角掛著笑。這時候我的心就縮緊了,對於類似腦筋急轉彎的問題我心裡都沒底,生怕說錯了讓人家不高興,還顯得自己沒什麼閱歷。後來想想與其讓別人把自己往牆角里逼還不如先發制人,那天下雨,剛跳上一輛計程車,就發現女司機已經把收音機關了,擺出一副要長聊的架勢,我趕忙先開了口:「你看我有多大?」然後看她一眼,笑笑,心想管你說多少,反正別問我就行。她轉了轉頭,波濤洶湧地動了一下上半身:「你先看我多大?」
她一邊開車,偶爾撩起褲腳撓撓癢,自言自說著還能笑得不可遏止,我被剛才的問題僵在那,根本沒注意她在講什麼,偷眼看看身邊的女人,發現她頭髮花白。「您沒有50吧?」「50?我今天出來忘了染頭髮,我還不到40呢。」天,我又錯了。後來女司機打開了收音機,而且每到路口都故意等紅燈,看來我是傷害了她的自尊心,這不是自找嗎,不染頭髮就問別人看著像多大,其實我已經少說了10歲。
人就是賤,聽別人昧著良心夸自己年輕還就幸福地當了真,現在連進城推銷襪子、洗頭水、電池的小販都學會了這種半推半就的表演。隔壁八十多歲的劉奶奶一個人在家,推銷防臭襪子的剛被我拒之門外就狂敲隔壁的門,走路顫微微的劉奶奶抱著她心愛的貓眯「小屁」臉還沒露全,那個南方人就夸開了:「奶奶真精神,兒女一定很孝順,看您今年准不到60歲。這貓真伶俐啊,是純種吧,有1歲嗎?」隔著門逢,我爸說,這不是睜著眼瞎胡天兒嗎?先不說劉奶奶那弱不經風的體格,就她家的「小屁」跟個小傻瓜似的,一拎起來遍體酥軟,任你揉軟捏扁,扔哪都跟個破布娃娃一樣軟軟地摔下去,根本不像個活物,怎麼就看出伶俐了呢?但劉奶奶還是樂著給了那個誇她年輕的人20元錢,買了三雙一穿就破的襪子。我總覺得逢人遍夸的人都沒安什麼好心,自從我旅遊的時候上了10塊錢的人身意外險,保險公司的人就開始一個勁兒順藤摸瓜地往我們家跑。
我很榮幸地在一品女人寂寞的時候接到了她的邀請。坐在她的大眾車裡,暖風中有一股稀奇的味道,搞得我有些暈車,想吐,但我還是強忍著微笑,怕露出自己的窮命。她的手機不停地響,「sorry,不要和我解釋,你告訴我why,我需要的是一個solution。在這個事情上我不care結果,但我care的是我的顧客的反應,回去馬上給我寫個report,晚上我們一起dinner的時候交給我。」這種句式我上中學的時候常用,因為記不住多少單詞,但我不知道一品女人為什麼要堅持這麼說話。車到亞運村的時候,我指著羅傑斯說要不咱這兒吧,她連看都沒看就說還是吃義大利菜。她習慣地轉動方向盤,那姿勢帥極了,我甚至開始驚羨一品女人鞋面上的土,它們顯得那麼貴族。
人家一品女人說自己只喝龍井或卡布其諾,只有二品女人才碰茉莉花茶和雀巢速溶。她指著窗外的星巴克問我平時是不是總去,我說很少,因為我覺得落地的玻璃和爵士樂無法把我包裝成小資,我更喜歡街邊「狗食館兒」的隨意。她大概壓根沒聽見我說的什麼,就sorry了一聲,「你看,我就是搞不懂為什麼很多姿色平平,還沒接受過多少正統高等教育的女人,穿著劣質的內衣,塗著國際名牌的口紅,在地鐵里擠了一身臭汗,揣著精打細算的一點錢,卻要坐在星巴克喝一杯摩卡咖啡。」而此時,我正一小口一小口深刻而認真地吃著餐碟里難吃的食物,一邊為自己終於和一品女人過了一段有格調的時光而對一切充滿了感激。
回家的時候,剛一進屋,老貓阿花像往常一樣弓著身子探頭探腦想看看到底是誰來了。這一看不要緊,它滿腹狐疑,聳著鼻子向我的屋子匍匐前進,那表情好像在說「咦?生人味兒!哪來的生人味兒?」我媽跟著貓進屋就開窗戶:「你屋裡一股什麼怪味,快換換空氣。」我抓起自己袖子聞了聞,是一品女人車裡的香水味。
我也認識一些二品女人,她們是一群把時尚雜誌當自己生活指南的人,受王家衛的影響,二品女人今年都穿起了旗袍,她們在頷首低眉間以為旗袍里包裹的已經不是自己而是張曼玉了。你看,現在她們又起鬨似地穿起了小棉襖,美其名曰「華服」,滿身上下都流淌著矯揉造作之美。她們興高采烈地成為了時尚雜誌險惡用心的實驗品。二品女人喜歡離自己稍微遠些的景色,她們樸素地熱愛著宜家、歐萊雅和小劇場話劇,她們咬著牙使勁兒讓自己活得像個真正的小資。那些過了期的時尚雜誌埋藏著她們執著而又浪漫的夢想,只是,坐在藍山咖啡館裡她們還在想,這月繳了暖氣費就剩不下多少錢了。
銅板紙雜誌就是現代生活的模板,越來越多的女人把自己包裝成「一品」或者「二品」,你別看我,我是小市民,我對生活的要求不高,比如,公共廁所里有紙就行。
你看我有多大
文/王小柔
最害怕別人那麼沒話找話地問我「你看我有多大」,一般別人問的時候還特誠懇,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你,挑釁一樣嘴角掛著笑。這時候我的心就縮緊了,對於類似腦筋急轉彎的問題我心裡都沒底,生怕說錯了讓人家不高興,還顯得自己沒什麼閱歷。後來想想與其讓別人把自己往牆角里逼還不如先發制人,那天下雨,剛跳上一輛計程車,就發現女司機已經把收音機關了,擺出一副要長聊的架勢,我趕忙先開了口:「你看我有多大?」然後看她一眼,笑笑,心想管你說多少,反正別問我就行。她轉了轉頭,波濤洶湧地動了一下上半身:「你先看我多大?」
她一邊開車,偶爾撩起褲腳撓撓癢,自言自說著還能笑得不可遏止,我被剛才的問題僵在那,根本沒注意她在講什麼,偷眼看看身邊的女人,發現她頭髮花白。「您沒有50吧?」「50?我今天出來忘了染頭髮,我還不到40呢。」天,我又錯了。後來女司機打開了收音機,而且每到路口都故意等紅燈,看來我是傷害了她的自尊心,這不是自找嗎,不染頭髮就問別人看著像多大,其實我已經少說了10歲。
人就是賤,聽別人昧著良心夸自己年輕還就幸福地當了真,現在連進城推銷襪子、洗頭水、電池的小販都學會了這種半推半就的表演。隔壁八十多歲的劉奶奶一個人在家,推銷防臭襪子的剛被我拒之門外就狂敲隔壁的門,走路顫微微的劉奶奶抱著她心愛的貓眯「小屁」臉還沒露全,那個南方人就夸開了:「奶奶真精神,兒女一定很孝順,看您今年准不到60歲。這貓真伶俐啊,是純種吧,有1歲嗎?」隔著門逢,我爸說,這不是睜著眼瞎胡天兒嗎?先不說劉奶奶那弱不經風的體格,就她家的「小屁」跟個小傻瓜似的,一拎起來遍體酥軟,任你揉軟捏扁,扔哪都跟個破布娃娃一樣軟軟地摔下去,根本不像個活物,怎麼就看出伶俐了呢?但劉奶奶還是樂著給了那個誇她年輕的人20元錢,買了三雙一穿就破的襪子。我總覺得逢人遍夸的人都沒安什麼好心,自從我旅遊的時候上了10塊錢的人身意外險,保險公司的人就開始一個勁兒順藤摸瓜地往我們家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