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祈看著眼前這三人,心中湧起一股暖意。

  眼下正是她最難的境地,太后及其黨羽暗中蠢蠢欲動,但她身邊支持她的人也不在少數。

  有這些忠心之人相護,她又何足為懼?

  第113章

  南邊的水患尚未徹底解決,朝堂上下本就為此焦頭爛額。

  京中又收到來自南滇的加急奏報,而此時距離南滇大戰爆發已過去七日之久。

  展開奏報,其上文字觸目驚心:大周軍隊在南滇深陷苦戰,損失慘重,折損將士竟過半之多。即便如此,剩餘將士依舊頑強,與南滇將士並肩作戰,共同抵禦西夏和北狄的聯軍。

  奏報中言辭急切,明確提及,當前局勢危急,急需調遣大批兵馬前往南滇予以援助,否則南滇戰局恐將徹底失控。

  這奏報一到京城,朝野為之震驚。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近乎窒息,眾人皆被這突如其來的噩耗驚得面色慘白。

  保守派的大臣率先提言:「陛下,依老臣之見,如今南滇局勢已然糜爛至此,不如當機立斷,撤出我大周軍隊,死守南疆邊境之地。倘若聯軍果真攻破邊疆,咱們便效仿往昔,拿出些糧食、銀兩獻上,暫且保一時太平。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啊。」

  趙祈聽聞,禁不住冷笑一聲:「糊塗!你們當真以為,這回西夏和北狄聯手,僅僅是為了大周的糧草、財寶和女人?他們覬覦的,分明是我大周的土地,還有土地上的一切!如此淺顯的道理,難不成你們竟看不明白?」

  此言一出,大臣們紛紛面面相覷,眾人下意識地將目光投向高太傅。

  高太傅卻低垂著頭,沉默不語,面上神色晦暗不明,不知究竟在思索著什麼。

  趙祈目光冷峻地掃視一圈朝堂,隨後說道:「朕預命北境鄭泰將軍,即刻調遣十萬大軍,火速前往南滇援助鄭宓共同抗狄!」

  高太傅聽聞,終於抬起頭來,微微拱手,語氣沉穩:「陛下此舉,實乃明智之舉。如今我大周在南滇投入了海量兵力與糧草,若貿然撤退,損失將不可估量。若有鄭泰將軍前去馳援,說不定能力挽狂瀾,挽救當下的頹勢。」

  趙祈輕輕頷首,目光在高太傅身上停留片刻:這高太傅,今日倒是難得說了點實話。

  「太傅所言不差,朕考慮的也正是如此。」

  趙祈將目光從朝堂眾人身上收回,轉而看向一旁靜立的褚晏,開口問道:「祭祀祈福之事準備得如何了?」

  褚晏聞言,立刻上前一步,神色恭敬地回道:「回稟陛下,祭祀諸事已準備妥當。後天便是黃道吉日,天時地利人和齊聚,最適宜舉行莊重的祭祀大典。」

  「那便後日在太廟舉行祭祀之事。屆時,文武百官皆要到場,以此對上天彰顯我大周的誠意,祈願上蒼護佑,保我大周在南滇戰役中贏得勝利。」

  說罷,趙祈環顧四周,目光掃過每一位大臣,接著補充道:「此次祭祀意義重大,關乎我大周國運與南滇戰局,諸位務必用心對待。禮部要確保儀式流程萬無一失,其他各部也要全力配合,不得有絲毫懈怠。」

  眾大臣紛紛跪地,齊聲高呼:「謹遵陛下旨意!」

  朝會結束,高太傅腳步匆匆,徑直朝著永壽殿奔去。

  一路上,他心中反覆盤算著朝上之事,嘴角不自覺地上揚,難掩心中的喜悅。

  踏入永壽殿,瞧見太后神情悠然端坐在主位上。

  高太傅快步上前,行禮問安,抬起頭時,臉上的喜意愈發明顯,幾乎要溢出來。

  高瑾玉見他這副模樣,開口問道:「兄長,究竟是什麼事情,讓你如此高興?」

  高太傅迫不及待地說道:「天助我們啊!鄭宓在南滇戰事失利,皇上派遣鄭泰帶著十萬兵馬前去支援。只要鄭泰和鄭宓在南滇戰死,皇上可就沒了最大的助力。沒了這兩位得力將領,她在朝堂上還能依靠誰?如此一來,咱們在祭祀大典上便可無所顧忌,放手去做想做之事。哪怕鄭泰和鄭宓命大沒死,經此南滇一戰,北境兵力折損過半,皆是因皇帝決策不當所致。就憑這一點,她本就應當退位讓賢。」

  高瑾玉聽聞,先是一怔,隨即眼中閃過一絲驚喜,旋即輕輕點頭,緊繃的心弦頓時一松,如釋重負般說道:「如此甚好。朝中大臣那邊,可聯繫妥當了?」

  高太傅回應道:「這些大臣早對皇上心懷不滿了。自陛下涉政以來,諸多舉措接連觸動他們的利益。就說那女科的舉辦,打破了以往男子獨占科舉仕途的局面,還大肆任用這些通過女科選拔上來的女子為官,在那些老臣眼中,這就是任人唯親。他們覺得皇上不重用世家出身的臣子,卻偏愛這些新崛起的女子勢力,這如何能讓他們咽下這口氣?」

  他頓了頓又說道:「如今朝堂之上,大臣們心中怨言頗多,積怨已久。他們只等著我們一聲令下,屆時定會群起響應,全力支持我們的行動。」

  高瑾玉微微眯起雙眼,眼中閃過一絲算計,沉思片刻後說道:「待皇上退位,她之前派遣的賑災官員回到京城,就可直接拿下。這些官員皆是皇上的心腹,留著終究是個隱患。至於鄭泰和鄭宓,在戰場上死了那是最好。要是僥倖活著回來,便治他們一個統領無方之罪,賜他們自戕,也算是給他們留個體面。哼,這江山,終究還是要落入我們手中。」說罷,高瑾玉靠向椅背,臉上露出一抹志在必得的笑容。

  「母后。」殿外傳來環佩叮咚之聲,少年郎踏入殿內。

  八歲的恆郡王趙禮身著蜀錦團龍紋窄袖箭衣,腰間懸著鄭宓所賜贈的匕首,應是剛剛練武回來。

  他規規矩矩行了禮,「母后萬安。」

  抬眼望見高太傅站在鎏金香爐旁,又忙拱手:「禮兒見過舅舅。」

  高太傅微微頷首,廣袖下的手指卻無意識地摩挲著青玉扳指。

  高瑾玉慈愛地將愛子拉到身邊,指尖拂過他額頭:「我兒今日練完騎射了?」

  趙祈忙不迭點頭,少年人的眼睛亮如星子:「今日連射十箭皆中靶心,師傅說孩兒臂力見長。」

  「如此甚好。」高瑾玉笑著從盤子裡拿出蜜漬梅子,「母后要送你個大禮。」

  趙禮眼睛瞬間瞪圓,想起前些日子母后說要送他的「大禮」是徐岩鄂家的小女兒,當他未來的郡王妃,那粉雕玉琢的女娃讓他足足高興了半個月。

  「可是跟瑛兒妹妹有關?」他扒著母后的鳳紋裙裾追問。

  高瑾玉搖搖頭,鬢邊金鳳步搖輕顫:「比那更好。禮兒可喜歡你皇姐的位子?」

  趙祈歪著腦袋想了想,「是不是要像皇姐那樣坐龍椅?可禮兒不喜歡,禮兒長大了要做大將軍,像鄭宓將軍那樣鎮守邊疆。」

  他邊說邊抽出腰間匕首比劃,刀光映得少年面龐愈發稜角分明。

  高瑾玉臉上的笑意驟然凝固,高太傅的臉色也陰沉下來。

  殿外忽然傳來宮人的腳步聲,原是徐瑛抱著只雪白的肥貓經過。

  趙禮眼睛一亮,「母后,瑛兒妹妹來了!」

  不等高瑾玉答話便蹦跳著跑出去。

  「這孩子......」高瑾玉望著兒子的背影,指尖深深掐進掌心。

  高太傅望著小郡王消失在殿內的背影,指尖輕輕叩擊著紫檀桌案:「郡王年歲尚小,不懂得那九五之尊的好處,待他再大些,見慣了朝堂傾軋,自然會明白太后的良苦用心。」

  高瑾玉輕輕嘆了口氣,又說道:「待到這些事情處理妥當了,便把禪兒和元洲的婚事給定了下來。元洲這孩子也是哀家看著長大的,品性純良,有他照看著禪兒,再加上兄長你在一旁護著,哀家心裡也能寬慰下來了。」

  高瑾玉靠在椅背上,她只覺得這半輩子都在為她的一雙兒女籌謀,從他們的出生,到成長,再到如今為他們的前程和婚事操心。

  為了讓兒子能有更好的未來,她在這深宮中小心翼翼地周旋,與各方勢力鬥智鬥勇;為了女兒能嫁得如意郎君,她精心挑選,仔細考量,只是想到朱寶貞心裡又是一陣惱怒,竟然看走了眼。這回朱寶貞回京了,頭一個先解決了她。

  「我是禪兒的親舅舅,自小看著她長大,對她的疼愛不比你少半分,定會好好待她的。只是當下局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還是得仔細想想,別有什麼遺漏之處,以免被那些心懷不軌之人鑽了空子。」

  雲光殿的氛圍倒是比永壽殿輕鬆多了。

  下了朝,趙祈便回了雲光殿。

  褚淳賢昨夜半宿未眠,頸間染的硃砂紅還未褪去。

  趙祈褪去朝服的指尖划過她鎖骨,冰涼的指尖貼著小腹遊走。

  褚淳賢壓住趙祈作亂的手,微睜開眼,驚道:「你…這人,怎麼不知疲倦...」

  趙祈忽然將人壓進錦枕,晃見褚淳賢胸口那道新愈的齒痕,含住她耳垂輕笑:「前日咬輕了,這印子這麼快結痂了。」

  褚淳賢悶哼一聲,雙臂勾住趙祈的脖子,長腿纏上趙祈腰身,儼然已經情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