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徐首輔沒有發言,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林玉山。
林玉山和徐首輔在之前休假去拜訪徐首輔的時候,也就這個問題進行過探討,師生倆也商討出一些東西。
「皇上,微臣有些不同的意見。就以我們今年去東鯤這一趟來說,東鯤上面只有原住民,他們還住在山上,也沒有交易買賣這些東西,穿的衣服也大多是獸皮之類的,建造的屋子,相當粗糙,甚至不會種植糧食。」
「但是我們不也從東鯤島上帶回來了很多我們大尹朝沒有的東西麼?那檸檬、芭樂、芒果等,都是東鯤帶回來,而我們這片土地上沒有的。」
「到洋人的地方去,也不一定是要學習他們先進的什麼科學文化,要是能從他們的地方帶回來一些我們這片土地上沒有的東西,這也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不是麼?」
林玉山的話,讓剛剛兩位大臣止住了嘴,也可能是被皇帝贊同林玉山說法的眼神止住了嘴,總之,沒有發言,打算聽林玉山繼續說下去。
「大家也都知道,微臣家大家生意做得挺好的,家裡的銀子,大多都是大哥帶著家裡人一起賺回來的。微臣大哥認識一些做舶來品生意的商人,想必在座的大臣們也都認識那麼一兩個。」
「聽說洋人都喜歡我朝的瓷器、茶葉、絲綢等東西,願意花大量的金銀珠寶來購買。那些洋人在我朝,也主要是買這些東西帶回去換銀子。」
「微臣大哥先前和微臣聊天的時候,便提起過這事,與其讓洋人千里迢迢來我朝低價買這些東西回去賺大把的銀子,還不如我們主動去他們地方賺銀子。順帶還能帶回來一些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而不是只能從他們帶過來的東西裡面去挑選。」
「我們沒去過他們的地方,誰知道他們會不會藏了些什麼好東西,不拿來給我們呢?」
皇帝是沒有經歷過什麼腥風血雨就被禪讓做了皇位的,在位這麼些年,一直順順利利,總也想著做出一些比較亮眼的政績,也好讓後人敬仰。
原先覺得擴張了海上的領土,已經挺值得讓史官寫入史記,現在想想,他還這麼年輕,再讓這些臣子商人到別人的地方去闖闖,闖出名堂了更好,闖不出,也沒有多大損失。
「林愛卿這話,說得是沒錯啊。我朝現在的領土範圍廣,好東西也不少,但是如果能有更多好東西拿回來,那不是也是一件更好的事情麼?我看吶,我們是有些跟不上年輕人的想法了哦,年輕人更有闖勁,更有想法,有時候啊,我們也得聽聽年輕人的。林愛卿有什麼具體的想法,不凡說說。」
林玉山也沒想到皇上這麼快就能認可他的想法,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是大事,總得好好思考後才能繼續讓他發表意見的吧。
他給了徐首輔一個眼神,想知道他的意見。
得到一個肯定的眼神,又繼續說了起來。
「微臣想著,不如增加幾個口岸對我朝商人開放,讓商人們也能去東鯤,去原倭國島上。他們這麼多年都沒有發展起來,還得是我們商人去,才能帶動那些沒有開化的地方發展起來。」
「其中,商人要去的話,定也是得交一定的銀子給朝廷的,比如開一條航線,有商船去,得交一定數額的銀子給朝廷。還有上島,也應該交一定的費用,畢竟島上的一切設施,都是朝廷造好的,商人上去使用,總得交損失費。還有在我朝海域捕魚的事情,海上的漁業可是非常發達的,要是有商人有本事能到更遠的海上去捕魚回來販賣,微臣認為這是可行的,只是這個稅收如何制定,還得好好商討一番。這呢,僅僅是針對去東鯤以及大尹朝附近海域的地方的政策。」
第408章 【番外57:關稅】
「若是到洋人的地方去的話,那也得另說。比如洋人賣貨物到我朝,是不是也應該收取一定額度的稅銀,以前洋人來得少,這一方面,一直沒有統一,但是今後的話,微臣認為,不管是洋人帶貨物來我朝販賣,還是我朝商人帶貨物出去,都應該繳納稅銀。最好是設立相關部門來管理進出口貨物稅銀一事。微臣相信,隨著以後海上經濟的發展,這將是我朝稅收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
關於朝廷新設立部門一事,林玉山只有一個大概頭緒,說出來也只是說了個思路而已。
可他這說法,卻讓在場的人都有些震驚。
竟然還能弄出一個新的部門來,但是仔細想想,要是海外經濟發展得起來,確實很有這個必要。
「看來林愛卿這個長假啊,沒白放啊,在家琢磨出了這麼些東西,不錯不錯啊!朕的幾位老臣啊,咱就是說,還是得多聽年輕人的意見和想法嘛,看看林愛卿,這想法,朕就覺得是非常有建設性的。這個用來收進出口貨物的部門啊,可得仔細琢磨琢磨,要是發展起來了,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搶著去接手這個活呢。」
按照之前林玉山的設想,以後大尹朝海貿是十分有前景的,那就以為這這是一個非常有利潤的空缺。
「皇上說的是,林大人這想法,確實是老臣們難以琢磨出來的。」先前還持反對意見的幾個老臣,現在也改了主意。
其實現在朝廷上,還是十分好打理的。
國家昌盛,國民富足,他們這些官員更是不缺銀子。
出現了能賺更多銀子的路子,誰也不會為了賭一口氣,去把這條路子堵死。
總歸就是言語上落點下風,他們這些老臣,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落點下風便落點下風,有利可圖即可。
新設一個部門,這可是繼往開來的大事,也不是幾個大臣跟著皇上就能在御書房討論出來的。
「既然這是林愛卿提出來的,那具體的計劃,不然就由林愛卿牽頭,徐首輔監督,一起把這個計劃初步擬定出來。這是大事,也急不來,慢慢弄,弄好了,直接呈上來給朕過目過目。」
林玉山又接下了這一重要任務,這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或許是難事,對於林玉山而言,也就還好。
林笑兒給他留下的書籍可真的是太多了,其實他今天提出來的這種稅銀,用林笑兒給他留下來的書籍里的專業術語來說,就是關稅。
所謂新設立的部門,就是海關。
他只需要結合大尹朝的實際,對書上寫的東西進行妥善修改,再和朝中大人們一起商議過後,就能把這個計劃書詳細呈現出來。
「微臣遵命。」林玉山行禮接過任務。
群臣離開御書房出宮的時候,已經將近中午,在御書房討論了這麼久政事,對於這些大清早就起床進宮上早朝的官員來說,此刻,都有些飢腸轆轆的。
「天氣也漸漸變涼了,大傢伙要是不嫌棄的話,到微臣家的羊肉鍋子店吃個便餐?」林玉山提議。
林家的羊肉鍋子店,在京城也開了好幾個分店,越是到冬天,生意越好。
「林大人這麼說,這嘴巴啊,倒是真想念羊肉的味道了,不然咱們就厚著臉皮,跟林大人去下個館子?」
這群人,可以稱得上是朝廷十分重要的官員,即使在政見上有時候會出現衝突,私下裡,關係也還行,不至於把公事帶到私事裡。
在官場上,官員與官員之間的關係,總是千絲萬縷的,總不好鬧出什麼笑話。
一頓簡單又不簡單的午飯結束,幾位大臣又回到各自官府里,去處理手上的問題。
林玉山跟著徐首輔走的,他們還得儘快把上午在御書房說的事情給寫到紙上。
皇上說是說急不來,可臣子,豈能拖拖拉拉的?不能的呀!
林玉山這邊忙著,林玉溪也不輕鬆。
自打聽林玉山說了朝廷今後會海外貿易的一個打算,他親自下了趟南方,去造船廠定了三艘大船。
其中兩艘都是用於海外貿易的,一艘用於到海上捕魚的。
造船廠的生意可不是一般的好,在聽到朝廷有意發展海外貿易的事情,不少商人都第一時間到造船廠來定船。
好在林玉溪是林笑兒的大哥,造船廠有林笑兒一份,作為內部人員的家屬,還是可以走點小後門的。
不過造船廠當今的管事也說了,三個月內只能交出一艘船,另兩艘,怎麼也得半年以後。
造船廠的訂單都已經排到兩年後了,林玉溪也不敢催促,只能這麼等著。
趁著冷空氣還沒有到達南方的時候,林玉溪順便又去了趟海島,看看目前橡膠樹的生長情況。
橡膠輪胎自打開賣以來,賣得一直都很好,林家也幾本壟斷了這樁生意。
海島上橡膠樹的種植和割膠這些活,就顯得極為重要。
去海島上轉了一圈,沒發現什麼不妥。
跟著管事一起把過年需要給長工們發放的獎金和年禮列出來,覺得不夠,又給沒人多加了幾斤豬肉和幾匹布。
這些長工可得用好的待遇留住,他也不是不知道,最近有些商人是頂上橡膠輪胎這樁生意了的,也想來分一杯羹。<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林玉山和徐首輔在之前休假去拜訪徐首輔的時候,也就這個問題進行過探討,師生倆也商討出一些東西。
「皇上,微臣有些不同的意見。就以我們今年去東鯤這一趟來說,東鯤上面只有原住民,他們還住在山上,也沒有交易買賣這些東西,穿的衣服也大多是獸皮之類的,建造的屋子,相當粗糙,甚至不會種植糧食。」
「但是我們不也從東鯤島上帶回來了很多我們大尹朝沒有的東西麼?那檸檬、芭樂、芒果等,都是東鯤帶回來,而我們這片土地上沒有的。」
「到洋人的地方去,也不一定是要學習他們先進的什麼科學文化,要是能從他們的地方帶回來一些我們這片土地上沒有的東西,這也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不是麼?」
林玉山的話,讓剛剛兩位大臣止住了嘴,也可能是被皇帝贊同林玉山說法的眼神止住了嘴,總之,沒有發言,打算聽林玉山繼續說下去。
「大家也都知道,微臣家大家生意做得挺好的,家裡的銀子,大多都是大哥帶著家裡人一起賺回來的。微臣大哥認識一些做舶來品生意的商人,想必在座的大臣們也都認識那麼一兩個。」
「聽說洋人都喜歡我朝的瓷器、茶葉、絲綢等東西,願意花大量的金銀珠寶來購買。那些洋人在我朝,也主要是買這些東西帶回去換銀子。」
「微臣大哥先前和微臣聊天的時候,便提起過這事,與其讓洋人千里迢迢來我朝低價買這些東西回去賺大把的銀子,還不如我們主動去他們地方賺銀子。順帶還能帶回來一些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而不是只能從他們帶過來的東西裡面去挑選。」
「我們沒去過他們的地方,誰知道他們會不會藏了些什麼好東西,不拿來給我們呢?」
皇帝是沒有經歷過什麼腥風血雨就被禪讓做了皇位的,在位這麼些年,一直順順利利,總也想著做出一些比較亮眼的政績,也好讓後人敬仰。
原先覺得擴張了海上的領土,已經挺值得讓史官寫入史記,現在想想,他還這麼年輕,再讓這些臣子商人到別人的地方去闖闖,闖出名堂了更好,闖不出,也沒有多大損失。
「林愛卿這話,說得是沒錯啊。我朝現在的領土範圍廣,好東西也不少,但是如果能有更多好東西拿回來,那不是也是一件更好的事情麼?我看吶,我們是有些跟不上年輕人的想法了哦,年輕人更有闖勁,更有想法,有時候啊,我們也得聽聽年輕人的。林愛卿有什麼具體的想法,不凡說說。」
林玉山也沒想到皇上這麼快就能認可他的想法,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是大事,總得好好思考後才能繼續讓他發表意見的吧。
他給了徐首輔一個眼神,想知道他的意見。
得到一個肯定的眼神,又繼續說了起來。
「微臣想著,不如增加幾個口岸對我朝商人開放,讓商人們也能去東鯤,去原倭國島上。他們這麼多年都沒有發展起來,還得是我們商人去,才能帶動那些沒有開化的地方發展起來。」
「其中,商人要去的話,定也是得交一定的銀子給朝廷的,比如開一條航線,有商船去,得交一定數額的銀子給朝廷。還有上島,也應該交一定的費用,畢竟島上的一切設施,都是朝廷造好的,商人上去使用,總得交損失費。還有在我朝海域捕魚的事情,海上的漁業可是非常發達的,要是有商人有本事能到更遠的海上去捕魚回來販賣,微臣認為這是可行的,只是這個稅收如何制定,還得好好商討一番。這呢,僅僅是針對去東鯤以及大尹朝附近海域的地方的政策。」
第408章 【番外57:關稅】
「若是到洋人的地方去的話,那也得另說。比如洋人賣貨物到我朝,是不是也應該收取一定額度的稅銀,以前洋人來得少,這一方面,一直沒有統一,但是今後的話,微臣認為,不管是洋人帶貨物來我朝販賣,還是我朝商人帶貨物出去,都應該繳納稅銀。最好是設立相關部門來管理進出口貨物稅銀一事。微臣相信,隨著以後海上經濟的發展,這將是我朝稅收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
關於朝廷新設立部門一事,林玉山只有一個大概頭緒,說出來也只是說了個思路而已。
可他這說法,卻讓在場的人都有些震驚。
竟然還能弄出一個新的部門來,但是仔細想想,要是海外經濟發展得起來,確實很有這個必要。
「看來林愛卿這個長假啊,沒白放啊,在家琢磨出了這麼些東西,不錯不錯啊!朕的幾位老臣啊,咱就是說,還是得多聽年輕人的意見和想法嘛,看看林愛卿,這想法,朕就覺得是非常有建設性的。這個用來收進出口貨物的部門啊,可得仔細琢磨琢磨,要是發展起來了,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搶著去接手這個活呢。」
按照之前林玉山的設想,以後大尹朝海貿是十分有前景的,那就以為這這是一個非常有利潤的空缺。
「皇上說的是,林大人這想法,確實是老臣們難以琢磨出來的。」先前還持反對意見的幾個老臣,現在也改了主意。
其實現在朝廷上,還是十分好打理的。
國家昌盛,國民富足,他們這些官員更是不缺銀子。
出現了能賺更多銀子的路子,誰也不會為了賭一口氣,去把這條路子堵死。
總歸就是言語上落點下風,他們這些老臣,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落點下風便落點下風,有利可圖即可。
新設一個部門,這可是繼往開來的大事,也不是幾個大臣跟著皇上就能在御書房討論出來的。
「既然這是林愛卿提出來的,那具體的計劃,不然就由林愛卿牽頭,徐首輔監督,一起把這個計劃初步擬定出來。這是大事,也急不來,慢慢弄,弄好了,直接呈上來給朕過目過目。」
林玉山又接下了這一重要任務,這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或許是難事,對於林玉山而言,也就還好。
林笑兒給他留下的書籍可真的是太多了,其實他今天提出來的這種稅銀,用林笑兒給他留下來的書籍里的專業術語來說,就是關稅。
所謂新設立的部門,就是海關。
他只需要結合大尹朝的實際,對書上寫的東西進行妥善修改,再和朝中大人們一起商議過後,就能把這個計劃書詳細呈現出來。
「微臣遵命。」林玉山行禮接過任務。
群臣離開御書房出宮的時候,已經將近中午,在御書房討論了這麼久政事,對於這些大清早就起床進宮上早朝的官員來說,此刻,都有些飢腸轆轆的。
「天氣也漸漸變涼了,大傢伙要是不嫌棄的話,到微臣家的羊肉鍋子店吃個便餐?」林玉山提議。
林家的羊肉鍋子店,在京城也開了好幾個分店,越是到冬天,生意越好。
「林大人這麼說,這嘴巴啊,倒是真想念羊肉的味道了,不然咱們就厚著臉皮,跟林大人去下個館子?」
這群人,可以稱得上是朝廷十分重要的官員,即使在政見上有時候會出現衝突,私下裡,關係也還行,不至於把公事帶到私事裡。
在官場上,官員與官員之間的關係,總是千絲萬縷的,總不好鬧出什麼笑話。
一頓簡單又不簡單的午飯結束,幾位大臣又回到各自官府里,去處理手上的問題。
林玉山跟著徐首輔走的,他們還得儘快把上午在御書房說的事情給寫到紙上。
皇上說是說急不來,可臣子,豈能拖拖拉拉的?不能的呀!
林玉山這邊忙著,林玉溪也不輕鬆。
自打聽林玉山說了朝廷今後會海外貿易的一個打算,他親自下了趟南方,去造船廠定了三艘大船。
其中兩艘都是用於海外貿易的,一艘用於到海上捕魚的。
造船廠的生意可不是一般的好,在聽到朝廷有意發展海外貿易的事情,不少商人都第一時間到造船廠來定船。
好在林玉溪是林笑兒的大哥,造船廠有林笑兒一份,作為內部人員的家屬,還是可以走點小後門的。
不過造船廠當今的管事也說了,三個月內只能交出一艘船,另兩艘,怎麼也得半年以後。
造船廠的訂單都已經排到兩年後了,林玉溪也不敢催促,只能這麼等著。
趁著冷空氣還沒有到達南方的時候,林玉溪順便又去了趟海島,看看目前橡膠樹的生長情況。
橡膠輪胎自打開賣以來,賣得一直都很好,林家也幾本壟斷了這樁生意。
海島上橡膠樹的種植和割膠這些活,就顯得極為重要。
去海島上轉了一圈,沒發現什麼不妥。
跟著管事一起把過年需要給長工們發放的獎金和年禮列出來,覺得不夠,又給沒人多加了幾斤豬肉和幾匹布。
這些長工可得用好的待遇留住,他也不是不知道,最近有些商人是頂上橡膠輪胎這樁生意了的,也想來分一杯羹。<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