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孩子們認真的學習,林父認真的教習。
又去看了在做手工活的女孩子們,她們做的,和惠娘她們做的差不多,不過技藝還不夠,用的還是粗布在做練習,還沒有正式把東西繡到絲絹上面。
遇到不會的,孩子們會跟一旁的女人請教,學會了,又繼續低著頭練習。
福利院的整體情況,比他想像的還要好。
之前他寄給賢王妃關於福利院的計劃雖然也很詳細,但是具體學習何種技能,他也沒有寫得很具體。
第406章 【番外55:被封官】
林玉山在家休息了不過十二天的時間,就收到通知官復原職,開始了上朝當值的日子。
回去上早朝的第一天朝會上,意料之外的,官職又往上升了升,正三品。
整個朝堂上,這般年紀就到了正三品的,寥寥無幾。
林玉山稱得上是除了徐首輔之外的第二個升官這麼快速的年輕人。
想當年,與林玉山同一屆的狀元、榜眼,這會兒,也只不過還是個四五品的官員。
站在林玉山身邊的人,不住傳來祝賀聲。
一同得到獎賞的,還有幾個武將,以及軍營里的一些小將。
幾乎是去了東鯤的,擴張了大尹朝國土的,每個人都得到了獎賞。
當然,並不是每個官員得到的都是升官的獎賞。
就比如大將軍,原本就是超一品的品級,再加官進爵也無處可加,更別說大將軍還是當今皇后的親舅舅。
於是只能從別的方面獎賞。
至於那些士兵們,現在還在家中休假,一些表現優異的,升官的聖旨,也會派送到他們手上。
至於其他的士兵,得到的便是一些財物上面的獎賞。
令大家沒想到的是,之前被派去了東鯤山的那些領頭的匠人,也得到了豐厚的獎賞。
就比如林玉興,正在莊子上和下人們盤點今年的收成呢。
就看到有官員模樣的人來到莊子裡,還沒來得及問問是來做什麼的。
就聽到「林玉興接旨」幾個字音。
接旨這種事情,在林家還真不陌生。
林玉興也十分熟悉這個討論,當下就讓下人拿出接旨需要的各種東西擺放好,他們也齊齊下跪,聽官員宣旨。
明黃色的聖旨被拿在官員手中,文縐縐的字眼一個個從他嘴裡蹦了出來。
林玉興只聽懂了大致的意思,好像是他被皇上破例封了個七品的小官,也不用他去官府當值什麼的,就負責多多研發豐產的農作物種子就好。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跪著的人,齊齊呼喊。
林玉興被宣旨的官員扶起身子,才接過那道聖旨。
「林大人,恭喜恭喜了啊!」
林玉興被這喜訊衝擊得有點興奮,又趕緊回過神,把宣旨的官員往屋子裡請,吩咐妻子安排好飯菜,這可得好好招待招待這位來宣旨的大人。
「大人,裡面請,裡面請。」林玉興邊做著往裡請的手勢邊帶路,「真是勞煩大人大老遠跑這一趟,累著了吧,先喝個茶,這茶葉啊,還是今年明前的新茶呢,也剩下沒幾斤了,味道還不錯的。」
林家整個莊子上喜氣洋洋,這還是這個莊子上第一次接收到聖旨呢。
誰也想不到,林玉興就是在家好好種田,不用參加科舉,也能被皇帝賞個官給噹噹。
下人很快把茶水端了上來,玻璃杯裝著的茶,把裡面的茶葉看得一清二楚。
「好茶啊林大人,看起來就是極品,聞起來這個味道,更是沁人心脾。」
「大人喜歡的話,我讓下人給大人裝上一些,回家了大人還能接著喝,等明年新茶出來了,到時候第一時間往大人府上送些。」
「林大人客氣啦,客氣啦。」這個來宣旨的官員倒也不拒絕。
往時,到這種村子裡來宣旨,他才懶得去搶這種活。
不過這可是朝中最年輕的林家人家裡的人,又被封了官,他可得來好好看看是怎麼回事。
這樁差事啊,他也是強迫了腦袋才要到的。
都說林家這些年發展得很快,進到這個莊子,他就有感覺了,明明是普普通通的屋子,跟別的莊子沒什麼兩樣的田地。
可人家拿出來的這明前龍井,他以往可沒有口福能喝到的。
據他了解,這些都是進貢到皇室,或者是最上面的幾位大人。
東西上,市面上壓根就不流通,有銀子也難買得到。
林家的飯菜沒多久就備齊,林玉興第一次單獨招待官員,雖然他現在也是小官一名,可招待起來還是覺得有些拘束。
一頓飯吃飯,給對方帶上莊子裡產出的一些好東西,還沒忘了遞上一個豐厚的荷包,這才把人給送走。
「相公,這是怎麼回事?」
「嗐,當時從東鯤回來的船上,玉山就和我說皇上一定會給獎賞的,讓我在家裡等著獎賞送來。只是那時候玉山也沒說是什麼獎賞,真是沒想到會直接封我做官呢。以後你相公啊,也是領朝廷俸祿的人咯!」
「莫非是因為相公去了東鯤幫忙開荒種田不成?」
林玉山升官了的消息,現在還沒有傳到林玉興耳里,至於他為什麼被封官,想來也是這個原因。
「大差不差了,我們還是趕緊收拾收拾,往京城去一趟,到時候問問玉山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當晚,林家莊子附近的農戶們都過來道喜,林玉山不得不讓妻子準備準備,簡單辦了幾桌酒席招待大家。
林家雖然有這麼大個莊子,但是他們向來都是好相處的,附近農戶在種植上面有什麼需要請教的,直接過來問,就能得到滿意的回答。
所以林玉興他們在這附近的 人緣極好,也不曾因為是外來的,而被排斥。
當然,剛開始來的時候,也出現過一些摩擦,不過隨著大家對林家的了解,這種摩擦也漸漸消失。
糧食已經收穫完畢,冬季作物交代給下人繼續忙碌,林玉興帶著妻兒北上進京。
這幾年都是如此,林家人過年都聚在京城一起過團圓年。
隨著林家生意越做越大,林家的晚輩也越來越有出息,相聚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短。
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提前安排好手頭上的事情,怎麼也得抽出時間回京城聚一聚。
林玉興今年回京的時間還早,往年都是冬季作物播種出苗將近十二月才會往京城趕,今年因著突然被封官一事,提前了不少。
在前往的京城的路上,就聽說了林玉山也升官了的事情。
這下,林玉興他們是確定,封官一事,跟他去東鯤是肯定有關係的。
其實,皇帝很早之前就想給林玉興一些獎賞,畢竟能使糧食增產,讓老百姓們收穫更多糧食,林玉興本來就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情。
第407章 【番外56:天朝上國】
這幾年,林家進入官場的人還真不少。
不說林玉山這一輩的,當官的是少了些,加上剛剛被封做了個閒官的林玉興,也不過三個。
不過下一輩,當官的人數就逐漸增多,更別說現在還有很多小輩還在學堂努力讀書準備參加科舉中。
想來再過幾年時間,林家就能徹底從農家升級為官宦之家。
就連晚輩的一些女孩子,隨著家裡地位的提升,嫁的人家也都是當官的。
其中,要數林月嫁得最好。
她本身就是神醫的親傳弟子,又學得一手好醫術。
名聲在大尹朝也不低,當年上門求娶的人家,可不少。
最後還是讓林月自己挑了個喜歡的嫁了過去。
現在生活得也很好,是她們這一輩里,女孩子的榜樣。
前些日子,林月還帶著幾個新收的徒弟,一塊去福利院給院裡的孩子和女人們做了一次全身檢查。
都是公益免費的,就算是身體需要吃藥調理的,也免費讓林月開的藥堂送藥過來。
林玉山從東鯤回來後,升官了,名聲也變得比以前還要響亮。
皇帝更明目張胆的重用著這位沒有家世背景的新人。
早朝退去,留下徐首輔等一眾大臣,同時也留下了林玉山,準備商討今後大尹朝海域開發和東鯤、原倭國島國等新擴張土地的發展前景。
「微臣認為,我們當往海外擴張,近些年來,到我朝的洋人越來越多,他們來我朝,學習我朝先進的文化知識,我們也當去他們生活的地方看看,興許他們也有適合我們學習的東西。」
「我朝可是天朝上國,那些洋人待的地方,想來跟那些番邦小國大差不差的。有必要派人去學習他們的東西?我看吶,我們就應該關閉那幾個對洋人開放的碼頭,不讓他們來我朝隨意學習才是。」
「倒也是這個道理,他們拿來的那些東西,也沒什麼稀奇的,那些東西,我們不也都造得出來麼?」
林玉山對於兩個老臣的說法,有些不贊成,他看過林笑兒留下的書籍裡面,閉關鎖國的那一段歷史,雖然沒有親身經歷、切身體會過,但是這種盲目自大,不積極進取的思想,就是不能要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又去看了在做手工活的女孩子們,她們做的,和惠娘她們做的差不多,不過技藝還不夠,用的還是粗布在做練習,還沒有正式把東西繡到絲絹上面。
遇到不會的,孩子們會跟一旁的女人請教,學會了,又繼續低著頭練習。
福利院的整體情況,比他想像的還要好。
之前他寄給賢王妃關於福利院的計劃雖然也很詳細,但是具體學習何種技能,他也沒有寫得很具體。
第406章 【番外55:被封官】
林玉山在家休息了不過十二天的時間,就收到通知官復原職,開始了上朝當值的日子。
回去上早朝的第一天朝會上,意料之外的,官職又往上升了升,正三品。
整個朝堂上,這般年紀就到了正三品的,寥寥無幾。
林玉山稱得上是除了徐首輔之外的第二個升官這麼快速的年輕人。
想當年,與林玉山同一屆的狀元、榜眼,這會兒,也只不過還是個四五品的官員。
站在林玉山身邊的人,不住傳來祝賀聲。
一同得到獎賞的,還有幾個武將,以及軍營里的一些小將。
幾乎是去了東鯤的,擴張了大尹朝國土的,每個人都得到了獎賞。
當然,並不是每個官員得到的都是升官的獎賞。
就比如大將軍,原本就是超一品的品級,再加官進爵也無處可加,更別說大將軍還是當今皇后的親舅舅。
於是只能從別的方面獎賞。
至於那些士兵們,現在還在家中休假,一些表現優異的,升官的聖旨,也會派送到他們手上。
至於其他的士兵,得到的便是一些財物上面的獎賞。
令大家沒想到的是,之前被派去了東鯤山的那些領頭的匠人,也得到了豐厚的獎賞。
就比如林玉興,正在莊子上和下人們盤點今年的收成呢。
就看到有官員模樣的人來到莊子裡,還沒來得及問問是來做什麼的。
就聽到「林玉興接旨」幾個字音。
接旨這種事情,在林家還真不陌生。
林玉興也十分熟悉這個討論,當下就讓下人拿出接旨需要的各種東西擺放好,他們也齊齊下跪,聽官員宣旨。
明黃色的聖旨被拿在官員手中,文縐縐的字眼一個個從他嘴裡蹦了出來。
林玉興只聽懂了大致的意思,好像是他被皇上破例封了個七品的小官,也不用他去官府當值什麼的,就負責多多研發豐產的農作物種子就好。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跪著的人,齊齊呼喊。
林玉興被宣旨的官員扶起身子,才接過那道聖旨。
「林大人,恭喜恭喜了啊!」
林玉興被這喜訊衝擊得有點興奮,又趕緊回過神,把宣旨的官員往屋子裡請,吩咐妻子安排好飯菜,這可得好好招待招待這位來宣旨的大人。
「大人,裡面請,裡面請。」林玉興邊做著往裡請的手勢邊帶路,「真是勞煩大人大老遠跑這一趟,累著了吧,先喝個茶,這茶葉啊,還是今年明前的新茶呢,也剩下沒幾斤了,味道還不錯的。」
林家整個莊子上喜氣洋洋,這還是這個莊子上第一次接收到聖旨呢。
誰也想不到,林玉興就是在家好好種田,不用參加科舉,也能被皇帝賞個官給噹噹。
下人很快把茶水端了上來,玻璃杯裝著的茶,把裡面的茶葉看得一清二楚。
「好茶啊林大人,看起來就是極品,聞起來這個味道,更是沁人心脾。」
「大人喜歡的話,我讓下人給大人裝上一些,回家了大人還能接著喝,等明年新茶出來了,到時候第一時間往大人府上送些。」
「林大人客氣啦,客氣啦。」這個來宣旨的官員倒也不拒絕。
往時,到這種村子裡來宣旨,他才懶得去搶這種活。
不過這可是朝中最年輕的林家人家裡的人,又被封了官,他可得來好好看看是怎麼回事。
這樁差事啊,他也是強迫了腦袋才要到的。
都說林家這些年發展得很快,進到這個莊子,他就有感覺了,明明是普普通通的屋子,跟別的莊子沒什麼兩樣的田地。
可人家拿出來的這明前龍井,他以往可沒有口福能喝到的。
據他了解,這些都是進貢到皇室,或者是最上面的幾位大人。
東西上,市面上壓根就不流通,有銀子也難買得到。
林家的飯菜沒多久就備齊,林玉興第一次單獨招待官員,雖然他現在也是小官一名,可招待起來還是覺得有些拘束。
一頓飯吃飯,給對方帶上莊子裡產出的一些好東西,還沒忘了遞上一個豐厚的荷包,這才把人給送走。
「相公,這是怎麼回事?」
「嗐,當時從東鯤回來的船上,玉山就和我說皇上一定會給獎賞的,讓我在家裡等著獎賞送來。只是那時候玉山也沒說是什麼獎賞,真是沒想到會直接封我做官呢。以後你相公啊,也是領朝廷俸祿的人咯!」
「莫非是因為相公去了東鯤幫忙開荒種田不成?」
林玉山升官了的消息,現在還沒有傳到林玉興耳里,至於他為什麼被封官,想來也是這個原因。
「大差不差了,我們還是趕緊收拾收拾,往京城去一趟,到時候問問玉山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當晚,林家莊子附近的農戶們都過來道喜,林玉山不得不讓妻子準備準備,簡單辦了幾桌酒席招待大家。
林家雖然有這麼大個莊子,但是他們向來都是好相處的,附近農戶在種植上面有什麼需要請教的,直接過來問,就能得到滿意的回答。
所以林玉興他們在這附近的 人緣極好,也不曾因為是外來的,而被排斥。
當然,剛開始來的時候,也出現過一些摩擦,不過隨著大家對林家的了解,這種摩擦也漸漸消失。
糧食已經收穫完畢,冬季作物交代給下人繼續忙碌,林玉興帶著妻兒北上進京。
這幾年都是如此,林家人過年都聚在京城一起過團圓年。
隨著林家生意越做越大,林家的晚輩也越來越有出息,相聚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短。
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提前安排好手頭上的事情,怎麼也得抽出時間回京城聚一聚。
林玉興今年回京的時間還早,往年都是冬季作物播種出苗將近十二月才會往京城趕,今年因著突然被封官一事,提前了不少。
在前往的京城的路上,就聽說了林玉山也升官了的事情。
這下,林玉興他們是確定,封官一事,跟他去東鯤是肯定有關係的。
其實,皇帝很早之前就想給林玉興一些獎賞,畢竟能使糧食增產,讓老百姓們收穫更多糧食,林玉興本來就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情。
第407章 【番外56:天朝上國】
這幾年,林家進入官場的人還真不少。
不說林玉山這一輩的,當官的是少了些,加上剛剛被封做了個閒官的林玉興,也不過三個。
不過下一輩,當官的人數就逐漸增多,更別說現在還有很多小輩還在學堂努力讀書準備參加科舉中。
想來再過幾年時間,林家就能徹底從農家升級為官宦之家。
就連晚輩的一些女孩子,隨著家裡地位的提升,嫁的人家也都是當官的。
其中,要數林月嫁得最好。
她本身就是神醫的親傳弟子,又學得一手好醫術。
名聲在大尹朝也不低,當年上門求娶的人家,可不少。
最後還是讓林月自己挑了個喜歡的嫁了過去。
現在生活得也很好,是她們這一輩里,女孩子的榜樣。
前些日子,林月還帶著幾個新收的徒弟,一塊去福利院給院裡的孩子和女人們做了一次全身檢查。
都是公益免費的,就算是身體需要吃藥調理的,也免費讓林月開的藥堂送藥過來。
林玉山從東鯤回來後,升官了,名聲也變得比以前還要響亮。
皇帝更明目張胆的重用著這位沒有家世背景的新人。
早朝退去,留下徐首輔等一眾大臣,同時也留下了林玉山,準備商討今後大尹朝海域開發和東鯤、原倭國島國等新擴張土地的發展前景。
「微臣認為,我們當往海外擴張,近些年來,到我朝的洋人越來越多,他們來我朝,學習我朝先進的文化知識,我們也當去他們生活的地方看看,興許他們也有適合我們學習的東西。」
「我朝可是天朝上國,那些洋人待的地方,想來跟那些番邦小國大差不差的。有必要派人去學習他們的東西?我看吶,我們就應該關閉那幾個對洋人開放的碼頭,不讓他們來我朝隨意學習才是。」
「倒也是這個道理,他們拿來的那些東西,也沒什麼稀奇的,那些東西,我們不也都造得出來麼?」
林玉山對於兩個老臣的說法,有些不贊成,他看過林笑兒留下的書籍裡面,閉關鎖國的那一段歷史,雖然沒有親身經歷、切身體會過,但是這種盲目自大,不積極進取的思想,就是不能要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