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最不幸的人(6)

  西羅馬立國近千年,拜占庭帝國享國近千年。再看英國,自1028年威廉一世諾曼征服後至今,一共出現的四十一位國王,都是威廉一世的後人。從不嚴格的意義上說,英國王位,也可以說是千年一系了。只不過英國的王位繼承不是中國式的嚴格的父死子繼,而是摻雜了父女關係、兄弟關係、外孫外孫女關係,以及堂兄弟關係。英國共經歷了九個王朝,然而,王朝更替多是由於上一個王朝的末代國王絕嗣,由親戚入繼大統,導致改換朝代名。歐洲其他國家的王朝更替,也都屬此種情況。

  在中國,即使在同一個王朝內部,圍繞著皇位,也沒有一天停止過陰謀、叛亂和殺戮。沒有哪一皇位像中國的龍椅這樣染了這麼多的鮮血。中國人圍繞權力所表現出來的非人性程度達到了人類史上的極限。父子相殘、母子相殘、兄弟相殘、夫妻相殘,凡是人類所能想像的最殘酷的、最反人性的場景在皇宮之中都發生過了。秦始皇的兒子胡亥篡奪了皇位之後,為了消除其他繼承人對自己的威脅,將自己的十八個兄弟和堂兄弟斬首,並且把十位心懷不滿的姊妹統統車裂而死,另外還迫令十五人自殺。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去世前為了防止母后干預朝政,殺掉了自己心愛的妃子。這一舉動被後世政治家認為是高瞻遠矚的大手筆,以至於北魏時期,後宮明文規定:“子為儲君,母當賜死。”後宮嬪妃因此祈禱上蒼,萬萬別生兒子。這一制度性的規定,比起那些純粹基於獸性而製造的骨肉相殘,尚屬仁慈。公元358年,後趙皇帝石虎將試圖篡位的兒子石宣捉住後,用鐵環穿起他的下巴,拴在柱子上,然後命人抬來餵豬的槽子,倒入殘渣剩飯,讓他像牲口那樣去舔著吃。這樣折磨一段時間之後,又一根根拔光他的頭髮,割斷他的舌頭,砍斷他的手腳,挖出他的眼睛,剖開他的肚子,最後把他吊到柴堆上,燒成灰燼。雖然石宣五歲的幼子頗得石虎疼愛,平時祖孫朝夕不離,此時也被石虎命令拉出去砍了。當劊子手來行刑時,小孫子拉住石虎的衣服不肯放手,最後把衣帶子都拉斷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一邊來到李淵面前承認錯誤,“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另一邊命人立刻去殺掉他的十個侄子:“建成子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義,元吉子梁郡王承業、漁陽王承鸞、普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皆坐誅。”這樣的自相殘殺,無朝無代無之。

  相比之下,西方的統治者在王位之爭中卻表現出了讓中國政治家瞧不起的軟弱性、糊塗性和不徹底性。他們根本不懂“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真理。在中國人看來,他們的王位之爭有時候簡直像小孩子過家家。

  1135年亨利一世去世,他的外孫亨利二世和外甥史蒂芬都認為自己有權繼承英國王位,史蒂芬搶先一步登上了王位,亨利二世不服,從此領兵前來爭奪王位。在第一次王位爭奪戰中,年僅十四歲的亨利二世經驗不足,準備不充分,還沒開戰軍隊就沒有糧餉,陷入飢餓,困窘之下,他居然向敵人史蒂芬請求支援。而史蒂芬呢,居然也就慷慨解囊,借錢讓亨利二世把飢餓的僱傭軍打發回家,第一次戰爭就這樣可笑地不了了之。

  數年之後,亨利羽翼已豐,捲土重來,雙方再次展開大戰,這次亨利很快取得勝利,史蒂芬俯首投降。然而,雙方談判後達成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雙方約定,史蒂芬繼續做英國國王,不過宣布亨利二世為他的繼承人,一旦百年之後,由亨利二世登基。

  另一場王位爭奪的結局更富於戲劇性。英國愛德華三世的兩個兒子蘭開斯特公爵和約克公爵的後代都對英國王位發生了興趣,兩個家族各帶一批貴族,發動了內戰。因為蘭開斯特家族的族徽是紅玫瑰,約克家族的族徽是白玫瑰,所以這場戰爭被稱為玫瑰戰爭。戰爭的結局是不打不成交,兩大家族在戰爭中打出了感情,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第七,娶了約克家族的伊莉莎白,宣布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家族合併,結束了玫瑰戰爭,也結束了蘭開斯特和約克王朝,開創了都鐸王朝。

  雖然西方的權力爭奪中也不乏殘忍和血腥,但較之中國式的殘酷,也不可同日而語。畢竟,在西方,得到了王位並不意味著得到了一切,丟掉了王位也並不一定就意味著失去一切,人們不會像東方一樣不顧一切、偏執而瘋狂。歐洲政治中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做過國王的人即使被從王位上推下來,也會受到必要的禮遇。這是騎士精神的表現之一:同情弱者,對失敗者寬宏大量。因此,歐洲權力鬥爭中的失敗者鮮有被處死的例子。在那個時代,人們無法容忍一個國王殺掉另一個國王。他們不是不知道養虎遺患的道理,卻寧肯承受失敗者捲土重來的後果,也不願破壞自己的騎士風度。1688年,威廉三世征討英國,從自己岳父詹姆斯二世手中奪取了王位。之後他網開一面,故意在囚禁岳父的城堡前的大海上不設防備,讓他順利乘船逃到法國。第二年,他的岳父就組織了一隻精良的僱傭軍在愛爾蘭登陸。威廉三世不得不從英法戰爭中騰出手來對付捲土重來的岳父,雖然最後將詹姆斯趕回了法國,卻因此在英法戰爭中失利。不過,似乎沒有人因此而批評威廉的不智。

  腥風血雨的政治鬥爭,不但造成了皇帝的大量非正常死亡,也是造成許多皇帝瘋狂變態的重要原因。中國南北朝時期及五代時期帝王患精神病和心理異常的比率分外高,與這個時期異常激烈和殘酷的皇位競爭密切相關。這個時代的皇帝所處多是勢力交集之地,各方勢力把他如同五馬分屍一般拉向各個方向,在他的生命中有著太多的矛盾、取捨、焦慮和不如意。

  金代第三代皇帝熙宗完顏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早年是一個聰明善良、胸懷大志的人,很重親情,對宗室親王十分優待。他“頗讀《尚書》、《論語》及《五代》、《遼史》諸書,或以夜繼焉”,追慕唐太宗之政,曾立志成為治世明君。然而,在做了幾年皇帝之後,卻變成了一個終日酗酒、動輒殺人的暴君。“屢殺宗室”,“屢殺大臣”,“迭興大獄”,皇統九年僅一個月之內,就“殺皇后裴滿氏”、“德妃烏古論氏及夾古氏、張氏”與妃裴滿氏等一後四妃,顯得異常殘酷。“縱酒酗怒,手刃殺人”更是常事,喝醉之後,命令大臣跪在身邊,親手舉刀將其頭砍下來。群臣震恐,皇統九年十二月,數名宗室重臣合謀將熙宗刺死。

  帝王生涯中遇到的太多挫折、打擊、不如意是熙宗精神變態的主要原因。他的十七歲即位是貴族擁立的結果,在帝王生涯的前數年內,朝中重臣專權,處處受權臣掣肘,令他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在朝中連綿數年的殘酷政治鬥爭中,他的眾多親族,都在相互仇殺中慘死,使他十分苦悶。特別讓他無法承受的是,那些誅殺他的親叔、堂叔、叔祖的詔書,都是在權臣的脅迫下由他親自簽署,這對他造成了嚴重的刺激,使他開始酗酒。壓斷他神經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未能保護自己十分信任的大臣宇文虛中,在宇文虛中被處死後十個月,他初次顯示出精神異常。其時他宴請大臣,“酌酒賜元,元不能飲,上怒,仗劍逼之,元逃去。命左丞宗憲召元,宗憲與元俱去,上益怒,是時戶部尚書宗禮在側,使之跪,手殺之”(《金史·熙宗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