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媽媽好像寫了很多個後悔,但媽媽真得好想親口告訴你,寶貝成蹊,媽媽這輩子最不後悔、最美麗的意外,就是有了你。」
簡成蹊終於潰不成聲。
「媽媽明天就要跟你爸爸一起去找一個律師,是你的一個讀者幫忙聯繫的。」高新野停頓了幾秒,但還是按簡成蹊母親寫的念:「他說你很渴望得到我們的期待,傻成蹊,我們怎麼可能不期待你呢,從知道你存在的那一天你,我們就無限地期待你。就是因為太期待了,所以我們也迫切得想用我們的經驗來幫助你,希望你少走彎路,但現在我們也明白了,不管我們再怎麼出謀劃策,你的人生終究是你自己的,你的路也只能自己走,有些挫折磨難你也必須要面對。」
「但是不要怕,成蹊,不要怕。雖然爸爸媽媽現在不在你身邊,不能陪著你,但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一直都在。所以不要怕,不管明天怎麼樣,不要怕。」
「你有什麼想寫的,你就寫。
你有什麼想說的,你就說。
你有什麼想去的地方,你就去。
你有什麼想做的事,你就去做。
你有什麼想愛的人,你就去愛。」
「你不需要成為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你在我們心裡,永遠是大作家。」
「不要怕,我們的成蹊那麼棒,從知道你的存在開始,你在我們心中就有那麼棒,棒得毋庸置疑,以至於我們以為沒有必要親口說出來。真希望還有下輩子,如果有,我還是想做你的媽媽,這輩子媽媽給你的關心和照顧總是不夠,但如果有下輩子,媽媽就有經驗了,媽媽會比這輩子更愛你。」
「媽媽愛你。」
高新野放下了那本記事本。
他摸簡成蹊的頭髮,以此來回應簡成蹊的擁抱。他也聽到了簡成蹊的哭聲,他想簡成蹊活了二十五年,這應該是他第一次哭得那麼徹底和放縱。高新野原本以為自己不會有共情,他對親情毫無概念,但當他念完那封母親的告白,他臉上也有些許淚。他也沒有遺憾了,他懷裡的omega那麼好,就算沒有他,也值得所有人的愛和期待。
「他們愛你。」他的手規律地拍打簡成蹊的後背,一遍一遍地輕聲重複,他們愛你。
那麼無私、毫無保留地愛著你。
從知道你的存在開始,始終如一。
第43章 好久不見
高新野是在回南三區後的第二個晚上開始渾身發燙的。
他半夜陷入昏迷,怎麼都叫不醒,但他們家裡沒車,簡鯉就去敲了好幾家的門,好說歹說才借到輛送貨的卡車,火急火燎地把人送往醫院,一路還闖了好幾個紅燈。剛開始,急診室里的醫生只當高新野是發燒了,只開了一些很普通的藥,如果不是有放射科的檢查人員經過輸液室,建議他們去做一個血檢報告,他們誰都想不到高新野的白細胞數量多到疑似身患癌症的程度。
於是高新野就被隔離了,小醫院裡的醫生正一籌莫展,但第二天再測試,高新野身上的白細胞數量又大幅度降低。還沒等那些工作人員從震驚里緩過來,醫院頂樓就就停了好幾架軍用直升機,下來的人不僅帶走了高新野,也清除了他的所有化驗報告,,連備份都不讓留。簡成蹊一直在病房外面等,見那麼多人那麼大架勢的要把alpha帶走,當然要跟著,領頭的人就打了個電話,得到允許後把簡成蹊也帶回了首都。
之後的一切就都超出了簡成蹊的認知範疇。他們被帶到首都的一個研究所,昏迷的高新野依舊被隔離,但這裡的醫療人員似乎非常熟悉高新野的情況,迅速安排各种放化療。沒有人顧得上簡成蹊,簡成蹊拿著寫著「倫琴」「當量」「戈瑞」等數據的化驗報告去找穿白大褂的醫生,他也聽不懂那些倉促的解釋。
「你可以就當他是得了癌症。」醫生想了想,又加上了個定語,「在別人身上肯定治不好的那種。」
簡成蹊失魂了。
他問醫生自己可不可以去見高新野,醫生不僅不允許,還把他也隔離了半天做全身檢查。他也被問了很多問題,包括他們上一次發生性/關係是什麼時候,有沒有被進入生/殖腔或者內/射。他磕磕巴巴地全部實話實說,檢查完後又不死心地問:「我可以進隔離室陪陪他嗎?」
醫生嘆了口氣。
「我很聽話懂事的……進去後不會靠的很近,不會吵他,也會乖乖穿著隔離服,不會把外面的那些細菌什麼的帶進,我——」
「不行。」醫生否決道。
簡成蹊撇著眉毛,想不明白。醫生也是Alpha,就挺同情簡成蹊的,跟他解釋為什麼不能進去。
「他現在用的一些藥物是具有放射性的,又因為他自身免疫功能很強,所以我們藥劑用量也很大,不然他也撐不到現在。也就是說,他現在體內也是有輻射量的,其他人靠近很有可能會受影響。」
「那我就待一會兒,」簡成蹊顯然是還想爭取,「我——」
「那萬一你不是一個人呢?」醫生用手裡的文件夾拍了拍簡成蹊的小腹,抿了抿嘴,側身離開沒有撞到簡成蹊的肩膀,只留下他一個人呆滯地站在原地。
良久,簡成蹊才慢慢摸上自己的肚子。他低頭看那平坦的地方,抖著嘴角笑,可又鼻子酸地想哭。
科研所的醫療人員雖然並不關注他,但也給他安排了休息的房間,不過簡成蹊基本上沒在那兒睡過,他每天都在那個隔離室外等,等著隔著一面玻璃牆的高新野什麼時候醒。高新野確實醒過,但那是因為傷口太疼了,簡成蹊親眼見過他手臂上的皮膚是如何迅速潰爛,但又在第二天奇蹟般地癒合。他也聽到過醫生在討論,說這次癌變很兇險,常規醫學不能根治,只能看高新野自己造化,但高新野又很消極,好像是知道自己治不好了,他也沒了再做掙扎的意志力。簡成蹊知道後失眠了好幾天,就天天隔著玻璃看高新野。這是他在時光流逝的煎熬里唯一能做的,當高新野終於有氣力睜開眼,撐著身子下床,走到透明的玻璃牆前作出幫他擦拭眼淚的動作,簡成蹊也握拳,在玻璃上敲了兩下作為回應。
「他們說你不想治了,你怎麼能……怎麼能不治了呢。」簡成蹊語無倫次的。
高新野比他淡定,他清楚自己身體的變化,他說:「治不好的。」
「我們確實應該讓一切都停留在那個早晨。」高新野平靜得如同大限將至前的迴光返照。
「那、那我呢?你要我怎麼辦?」簡成蹊死死地扯自己頭髮,真的要瘋了。高新野看在眼裡,就又敲了敲玻璃。那一刻他們仿佛回到了一切最開始的地方,將他們隔開的不是玻璃而是樹洞,高新野動嘴型跟omega說,他想聽故事。
簡成蹊二話不說去找紙筆,但等他重新站在高新野面前,他又茫然地不知道該寫什麼,高新野就在玻璃上哈了兩口氣,在上面寫了一個名字——宋渠。
「你還沒給他母親和林源一個結局啊。」高新野開口,聲音通過玻璃上的小孔傳出來,虛弱得不像是他的。簡成蹊一顆心都揪起來了,想去旁邊找個地方坐下來寫,高新野則搖頭,一定要他回房間。
「你看起來很累。」他對簡成蹊說,「我知道你擔心我,可是你不休息,我也心疼啊。」
簡成蹊捨不得讓他心疼,連連說「好」,但回房間後根本沒睡。他睡不著啊,他滿腦子都只剩下高新野的那句「想聽故事」,但他拿起筆,他又一個字都寫不出。
他迫使自己冷靜下來,回憶之前都寫到了哪兒。對,他在拉國的時候也寫了點,結束了林源和宋渠母親在巴黎的行程,他們在整點時刻閃爍著璀璨燈光的艾菲爾鐵塔下合影,他們都是愛宋渠的人,所以他們也為宋渠的解脫高興,並約定一定要高高興興地去義大利。簡成蹊終於有了靈感,接下去去寫在義大利都發生了什麼。
他原本想換成第三人稱。他之前就有這個顧慮,因為他也沒有體驗過,所以也不知道該如何用第一人稱去寫一個62歲失去孩子的母親,他特別怕自己寫得不像,心理描寫處理地突兀,擔心如果他有一個讀者也是這樣的身份,說不定會覺得他寫得假。高新野知道了他的糾結,就反問他,說創作的魅力不就是在想像的世界裡自由地創造一切,包括自己從未經歷的嗎?
「不要怕。」當時的高新野這樣跟簡成蹊說。那聲音一遍遍地在他耳邊重複,漸漸摻雜了他母親的音色,讓他想到他母親在他的記事本里寫的那句話——你有什麼想寫,你就寫。
他再次把人稱換回最初的模樣,寫故事裡的「我」和林源去了羅馬和佛羅倫斯。他們確實像在巴黎承諾的那樣,他們都好好活著,都依然愛宋渠,為他高興,所以他們在義大利的一個星期也非常的愉快,並通過對比,得出2023年終究要比2019年好的結論。宋渠母親也不會再一遍遍地惋惜,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能再堅持堅持,活過2019,她跟林源在美術館裡看那些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她也願意相信,未來一定是一個文藝復興般的黃金時代,她要和林源一起幫宋渠見證,真正的美好生活一定會到來。
簡成蹊終於潰不成聲。
「媽媽明天就要跟你爸爸一起去找一個律師,是你的一個讀者幫忙聯繫的。」高新野停頓了幾秒,但還是按簡成蹊母親寫的念:「他說你很渴望得到我們的期待,傻成蹊,我們怎麼可能不期待你呢,從知道你存在的那一天你,我們就無限地期待你。就是因為太期待了,所以我們也迫切得想用我們的經驗來幫助你,希望你少走彎路,但現在我們也明白了,不管我們再怎麼出謀劃策,你的人生終究是你自己的,你的路也只能自己走,有些挫折磨難你也必須要面對。」
「但是不要怕,成蹊,不要怕。雖然爸爸媽媽現在不在你身邊,不能陪著你,但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一直都在。所以不要怕,不管明天怎麼樣,不要怕。」
「你有什麼想寫的,你就寫。
你有什麼想說的,你就說。
你有什麼想去的地方,你就去。
你有什麼想做的事,你就去做。
你有什麼想愛的人,你就去愛。」
「你不需要成為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你在我們心裡,永遠是大作家。」
「不要怕,我們的成蹊那麼棒,從知道你的存在開始,你在我們心中就有那麼棒,棒得毋庸置疑,以至於我們以為沒有必要親口說出來。真希望還有下輩子,如果有,我還是想做你的媽媽,這輩子媽媽給你的關心和照顧總是不夠,但如果有下輩子,媽媽就有經驗了,媽媽會比這輩子更愛你。」
「媽媽愛你。」
高新野放下了那本記事本。
他摸簡成蹊的頭髮,以此來回應簡成蹊的擁抱。他也聽到了簡成蹊的哭聲,他想簡成蹊活了二十五年,這應該是他第一次哭得那麼徹底和放縱。高新野原本以為自己不會有共情,他對親情毫無概念,但當他念完那封母親的告白,他臉上也有些許淚。他也沒有遺憾了,他懷裡的omega那麼好,就算沒有他,也值得所有人的愛和期待。
「他們愛你。」他的手規律地拍打簡成蹊的後背,一遍一遍地輕聲重複,他們愛你。
那麼無私、毫無保留地愛著你。
從知道你的存在開始,始終如一。
第43章 好久不見
高新野是在回南三區後的第二個晚上開始渾身發燙的。
他半夜陷入昏迷,怎麼都叫不醒,但他們家裡沒車,簡鯉就去敲了好幾家的門,好說歹說才借到輛送貨的卡車,火急火燎地把人送往醫院,一路還闖了好幾個紅燈。剛開始,急診室里的醫生只當高新野是發燒了,只開了一些很普通的藥,如果不是有放射科的檢查人員經過輸液室,建議他們去做一個血檢報告,他們誰都想不到高新野的白細胞數量多到疑似身患癌症的程度。
於是高新野就被隔離了,小醫院裡的醫生正一籌莫展,但第二天再測試,高新野身上的白細胞數量又大幅度降低。還沒等那些工作人員從震驚里緩過來,醫院頂樓就就停了好幾架軍用直升機,下來的人不僅帶走了高新野,也清除了他的所有化驗報告,,連備份都不讓留。簡成蹊一直在病房外面等,見那麼多人那麼大架勢的要把alpha帶走,當然要跟著,領頭的人就打了個電話,得到允許後把簡成蹊也帶回了首都。
之後的一切就都超出了簡成蹊的認知範疇。他們被帶到首都的一個研究所,昏迷的高新野依舊被隔離,但這裡的醫療人員似乎非常熟悉高新野的情況,迅速安排各种放化療。沒有人顧得上簡成蹊,簡成蹊拿著寫著「倫琴」「當量」「戈瑞」等數據的化驗報告去找穿白大褂的醫生,他也聽不懂那些倉促的解釋。
「你可以就當他是得了癌症。」醫生想了想,又加上了個定語,「在別人身上肯定治不好的那種。」
簡成蹊失魂了。
他問醫生自己可不可以去見高新野,醫生不僅不允許,還把他也隔離了半天做全身檢查。他也被問了很多問題,包括他們上一次發生性/關係是什麼時候,有沒有被進入生/殖腔或者內/射。他磕磕巴巴地全部實話實說,檢查完後又不死心地問:「我可以進隔離室陪陪他嗎?」
醫生嘆了口氣。
「我很聽話懂事的……進去後不會靠的很近,不會吵他,也會乖乖穿著隔離服,不會把外面的那些細菌什麼的帶進,我——」
「不行。」醫生否決道。
簡成蹊撇著眉毛,想不明白。醫生也是Alpha,就挺同情簡成蹊的,跟他解釋為什麼不能進去。
「他現在用的一些藥物是具有放射性的,又因為他自身免疫功能很強,所以我們藥劑用量也很大,不然他也撐不到現在。也就是說,他現在體內也是有輻射量的,其他人靠近很有可能會受影響。」
「那我就待一會兒,」簡成蹊顯然是還想爭取,「我——」
「那萬一你不是一個人呢?」醫生用手裡的文件夾拍了拍簡成蹊的小腹,抿了抿嘴,側身離開沒有撞到簡成蹊的肩膀,只留下他一個人呆滯地站在原地。
良久,簡成蹊才慢慢摸上自己的肚子。他低頭看那平坦的地方,抖著嘴角笑,可又鼻子酸地想哭。
科研所的醫療人員雖然並不關注他,但也給他安排了休息的房間,不過簡成蹊基本上沒在那兒睡過,他每天都在那個隔離室外等,等著隔著一面玻璃牆的高新野什麼時候醒。高新野確實醒過,但那是因為傷口太疼了,簡成蹊親眼見過他手臂上的皮膚是如何迅速潰爛,但又在第二天奇蹟般地癒合。他也聽到過醫生在討論,說這次癌變很兇險,常規醫學不能根治,只能看高新野自己造化,但高新野又很消極,好像是知道自己治不好了,他也沒了再做掙扎的意志力。簡成蹊知道後失眠了好幾天,就天天隔著玻璃看高新野。這是他在時光流逝的煎熬里唯一能做的,當高新野終於有氣力睜開眼,撐著身子下床,走到透明的玻璃牆前作出幫他擦拭眼淚的動作,簡成蹊也握拳,在玻璃上敲了兩下作為回應。
「他們說你不想治了,你怎麼能……怎麼能不治了呢。」簡成蹊語無倫次的。
高新野比他淡定,他清楚自己身體的變化,他說:「治不好的。」
「我們確實應該讓一切都停留在那個早晨。」高新野平靜得如同大限將至前的迴光返照。
「那、那我呢?你要我怎麼辦?」簡成蹊死死地扯自己頭髮,真的要瘋了。高新野看在眼裡,就又敲了敲玻璃。那一刻他們仿佛回到了一切最開始的地方,將他們隔開的不是玻璃而是樹洞,高新野動嘴型跟omega說,他想聽故事。
簡成蹊二話不說去找紙筆,但等他重新站在高新野面前,他又茫然地不知道該寫什麼,高新野就在玻璃上哈了兩口氣,在上面寫了一個名字——宋渠。
「你還沒給他母親和林源一個結局啊。」高新野開口,聲音通過玻璃上的小孔傳出來,虛弱得不像是他的。簡成蹊一顆心都揪起來了,想去旁邊找個地方坐下來寫,高新野則搖頭,一定要他回房間。
「你看起來很累。」他對簡成蹊說,「我知道你擔心我,可是你不休息,我也心疼啊。」
簡成蹊捨不得讓他心疼,連連說「好」,但回房間後根本沒睡。他睡不著啊,他滿腦子都只剩下高新野的那句「想聽故事」,但他拿起筆,他又一個字都寫不出。
他迫使自己冷靜下來,回憶之前都寫到了哪兒。對,他在拉國的時候也寫了點,結束了林源和宋渠母親在巴黎的行程,他們在整點時刻閃爍著璀璨燈光的艾菲爾鐵塔下合影,他們都是愛宋渠的人,所以他們也為宋渠的解脫高興,並約定一定要高高興興地去義大利。簡成蹊終於有了靈感,接下去去寫在義大利都發生了什麼。
他原本想換成第三人稱。他之前就有這個顧慮,因為他也沒有體驗過,所以也不知道該如何用第一人稱去寫一個62歲失去孩子的母親,他特別怕自己寫得不像,心理描寫處理地突兀,擔心如果他有一個讀者也是這樣的身份,說不定會覺得他寫得假。高新野知道了他的糾結,就反問他,說創作的魅力不就是在想像的世界裡自由地創造一切,包括自己從未經歷的嗎?
「不要怕。」當時的高新野這樣跟簡成蹊說。那聲音一遍遍地在他耳邊重複,漸漸摻雜了他母親的音色,讓他想到他母親在他的記事本里寫的那句話——你有什麼想寫,你就寫。
他再次把人稱換回最初的模樣,寫故事裡的「我」和林源去了羅馬和佛羅倫斯。他們確實像在巴黎承諾的那樣,他們都好好活著,都依然愛宋渠,為他高興,所以他們在義大利的一個星期也非常的愉快,並通過對比,得出2023年終究要比2019年好的結論。宋渠母親也不會再一遍遍地惋惜,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能再堅持堅持,活過2019,她跟林源在美術館裡看那些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她也願意相信,未來一定是一個文藝復興般的黃金時代,她要和林源一起幫宋渠見證,真正的美好生活一定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