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電影廠要拍攝《北京往事》,高文謝絕了,對高文來說任何一件涉及《北京往事》的宣傳都使他驚恐萬狀。

  高文知道自己患了憂鬱症,科學的說法是妄想型憂鬱症,就是強迫自己承受實際上不存在的恐懼。

  高文從理智上也知道不會有任何事情發生,歌詞作者遠在湖北,也許一輩子也不會看到他的這本書。但高文無法驅除心頭的尖刀。

  隨時隨地,只要聽到《真愛》這首歌,高文立即就昏眩氣餒,心如刀絞。

  為了解脫,高文後來主動跟郝青聯繫。高文牢牢記住了郝青的名字。高文首先給郝青寄了一本《北京往事》,並坦言在書里引用了她的歌詞。

  若干年後高文意識到跟郝青聯繫是他一生中犯的一個大錯,他畸形扭曲的婚姻生活由此拉開了序幕。

  郝青很快就給高文回了信。高文的信是由湖北音協轉的,高文沒想到郝青原來在湖北一個小縣的集體企業當工人,高文從如期的回信中知道郝青的生活境遇,高文看了回信之後對郝青充滿了同情,當然也有嚮往。在未見到郝青之前,高文的潛意識裡一直有這種嚮往。那時候,高文像所有浪漫青年一樣,很容易對遠方的陌生女性想入非非。

  郝青在信中傾訴了如何受廠里的同事領導排擠等等,高文覺得能寫出這麼有才氣的歌詞的女性受到排擠也是意料之中的。“槍打出頭鳥”,“樹大招風”,許多才華橫溢的人對此都有著切身體驗。

  讓高文感到徹底釋然的是,高文在小說里引用了她的歌詞非但沒有讓她反感,反而讓她引此為榮。

  高文沒想到郝青第二封信中就提出想調到新疆,離開讓她飽經身心傷害的鬼地方。當然這是指她的家鄉。

  郝青在信中傾吐了對美麗神秘的新疆的神往,郝青寫道,在她很小的時候她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去新疆旅行,現在,她則更想在那兒生活,讓冰雪皚皚的博格達峰永遠保護她……

  當時美國總統里根正在中國訪問,高文在一張報紙上看到里根在人民大會堂的演講,里根說他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去中國旅行。‘高文不知為何要把里根的演講和郝青的信中的話聯繫在一起。高文放下報紙的時候神思飄渺而恍惚,高文想像著跟他通信的姑娘的模樣,高文後來回憶起,在他對她外表形象的想像中始終出現兩個極端,郝青在他的想像里不是貌似天仙就是丑不忍睹。

  在第三封信中,郝青一覽無餘地對高文表達了愛情。郝青的切入口有兩處,一處是那本《北京往事》,一處是新疆。

  郝青說看完《北京往事》她激動萬分,作者的才華和思想情感久久地震撼著她,使她夜不安席,食不知味。郝青說她預感到一個從她懂事時就產生的夢想就要成為現實。那夢想就是嫁給他——《北京往事》的作者。

  郝青沒忘再次表達對新疆的神往。

  兩個原因加在一起構成了她迫切調至新疆工作的理由。

  高文微微有些失望的是,對他要求她寄一張“玉照”的事,她在回信中為何隻字未提。

  高文沒有多想。高文覺得僅憑她治癒了他的憂鬱症這一點也足以讓他幫這個忙。

  高文終於替她聯繫好了單位。這期間他倆信件頻繁,隔天還要通一次電話。直到郝青帶著一切手續來到烏魯木齊準備去那家水泥廠上班的時候,高文才第一次見到她。回憶那次在烏魯木齊站的相見,高文依然感到尷尬,這足以證明當時實際相見的尷尬程度。

  郝青當然屬於高文想像中的“丑不忍睹”的範疇,但把她納入這個範疇依然還是出乎高文的想像,郝青的個子首先就出乎他的想像,他想像中的郝青一定個子不高,無論是貌似天仙還是丑不忍睹,高文都固執地認為她的個頭一定是偏矮的,而實際上郝青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她的高個,其次才是丑,再其次就是瘦。

  高文在新婚之夜甚至都想不起來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落入她的圈套跟她結婚的,高文只記得一點,那就是她對他的威脅。高文甚至在和她結婚的時候連他父母家庭都不願多問一句,高文至今也不知道她的真正來歷,也從未見過她父母。郝青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高文的引用是一種抄襲,這完全是高文對她的提醒,厚厚一本書只引用了幾行字,當事人也難以察覺,高文在後來跟她聊天時,講到他所患的憂鬱症,講到他給她寫信的動因就是為了擺脫心頭的尖刀,高文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正在給她授之以柄。高文在讓郝青知道秘密之後,他的悲劇已經不可逆轉。

  《北京往事》第十一章(2)

  《北京往事》在他們結婚後不久就被拍成了電影,並在國際上獲獎。

  高文則更深地被郝青攥在手中。直至生了女兒。直至今天。

  高文來到北京也沒讓他從抑鬱中擺脫出來。後來的一個閃念讓他起死回生生,實際上說起來也很可憐,一根 救命的稻草竟是一部小說的構思,高文發誓要寫一部能獲諾貝爾獎的大作來證明自己。《北京往事》越成功,他心上的刺就扎得越深,而“諾獎之作”不僅會拔掉那根毒刺,更會為他驗名正身,他的才華和人品既便在死後得到驗證也能給他巨大的現實的力量和安慰。高文就是靠著虛妄中的諾獎之作度過一次又一次的心理危機,面對郝青,面對必須面對的不容他抽身的一切,他就拼命想自己大作,拼命構思諾獎之作,只有把自己注意力集中到這部大書中,他才能不被嚇倒,不會崩潰,正是這樣難以言說有效自療,憂鬱症得到了很大的緩解,還能正常寫作生活。雖然盛珠是第一個察覺他的病情的,卻不知道沒有進一步發展的原因,也就是說不知道他是如何自救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