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意想不到的是,到達西直門時,天公不作美,開始下起了毛毛細雨,雨越下越大,也越來越密。匆匆出逃的眾人,沒有一個帶著雨具。
慈禧太后全身淋濕了,依舊艱難地躑躕在西行道中。她兩眼發澀,不禁感到陣陣心酸,淚流滿面。曾幾何時啊,亮轎、暖轎出入宮門,路經西直門,黃土鋪地,彩旗獵獵,儀衛整肅,對對侍臣手提的御用香爐,青煙縹渺,檀氣氤氳,那是何等的氣派,何等的逍遙啊!
一切宛如隔世,皇室的輝煌已經成為過去,眼前只有漫漫荒道之上的黃塵滾滾和昏黃天空下的細雨淒風!
出西直門往北,來到十分熟悉的通往富麗堂皇的頤和園御道。她們行色匆匆,到達高梁橋,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率先下車,在橋頭的皇家專用小憩之地的倚虹堂打尖小憩。
小雨似乎停息了,小橋流水,垂柳依依,曲檻紅牆,古槐成蔭,呈現在眼前的是仿若隔世的夢中仙境,讓慈禧太后又一次感慨不已,不知今夕何夕!
這裡有太監看守,是御用之地,專門準備著為慈禧太后游賞頤和園時打尖休息,然後登船。
河的南岸是御用船塢,北岸有御用碼頭,慈禧太后記不起已有多少次泛舟遊玩,在此上船!一路遊山玩水,直達頤和園。
慈禧太后沒有了游賞的閒心,她憂鬱地看著眼前的風物,心中無限鬱悶。
小憩之後,大約上午十一點,一行人到達頤和園。她們悄悄地進入這座御園,走進一塵不染的仁壽殿。
喘息初定,衣冠不整、狼狽不堪的隨行眾大臣,為了表示忠心,紛紛入殿拜見太后,叩頭問安。
慶親王、端郡王一直力主扶助義和團,消滅洋人。他們兩人一進門,慈禧太后就氣不打一處來,聲色俱厲,怫然喝道:都是你們給鬧的!
眾人立即噤若寒蟬,不敢出聲,他們只是默默地叩頭、頓首,頭磕得咚咚有聲。
慈禧太后不再說話,喝了一口水,片刻以後,出園繼續向西北奔逃,沒有人再敢說話。
從京城隨後趕來的隨行大臣,越來越多,主要有慶親王載勛,蒙古親王那顏圖,輔國公載瀾、載澤、志均、定昌,大學士剛毅、趙舒翹,侍郎傅興等人,另有兵勇數千人,主要是內府大臣榮祿的部下,榮祿奉旨為留京辦事大臣,這些侍衛兵勇,交由李蓮英和崔玉貴統領,護駕左右。
大隊人馬和狼狽不堪的長長隊伍,看上去黑壓壓的一大片。過青龍橋,出紅山口,踏過望兒山和西北旺的泥濘山坡,大約在下午7點,到達距離北京70里的貫市,慈禧一行在這裡駐蹕宿夜。
貫市是北京西北部的一個大鎮,物產豐富,人們生活富裕,主要居民是信奉伊斯蘭教的李姓大家族。據說,這李姓人家,都是康熙時期著名的京師大鏢師人稱神彈子之李五的後裔。
李姓族長聽說當今太后駕到,立即頭戴纓帽,整裝出村迎接。
李族長將慈禧太后一行人,恭敬地接到乾淨整潔的清真禮拜寺大殿,設立盛宴款待;與此同時,李族長吩咐族人,立即趕製嶄新的紅綢大被褥,供慈禧太后和眾宮眷們使用。
圍以黃布的三乘駝轎也趕製好了,臨時供慈禧太后和皇帝、皇后御用。
慈禧太后喜出望外,問李族長:先祖是鏢師?
李族長高興地回答:回皇太后,先祖是康熙時期的鏢師李五,擅長彈弓。
慈禧太后點頭說:難怪這麼利落!在京師是何鏢局?
李族長依舊恭敬地回答:前門外東光裕鏢局就是,至今還在。上百年來,凡是插光裕鏢局旗號的,大江南北,無人敢於劫車。
慈禧太后出宮以來第一次露出笑意,連聲說:好!好!
慈禧太后很高興,當即賞賜這個沒有官品的李族長四品頂戴!高興之下,她又賞精壯的回民駝轎把式五品頂戴!
夜色如鉛,萬籟俱寂。在這個特殊之夜,慈禧太后獨宿禮拜寺大殿,光緒皇帝、隆裕皇后和眾嬪妃分宿東西廂房。桂祥總管一切,侍衛、內侍把守寺門,晝夜巡邏放哨。王公大臣們酒足飯飽之後,分別歇息於禮拜寺周圍的民房之中,更多的人則夜宿於寺外。
七月二十二日黎明,慈禧太后和皇帝、后妃們早早就起床了。
大清天下第一位四品李姓大族長萬分激動,一夜未睡,早早地備好了早餐,讓太后一行人吃好。然後,李族長將昨晚為太后準備的紅綢被褥,特地放在駝轎之中,並在每乘轎內,放進大銀錠十個,每個重五十兩,意思一是壓轎,二是孝敬。
慈禧太后心存感激,眾后妃、大臣們淚流滿面,悲喜交集。
車隊繼續前行,直達南口,稍事休息。聽說,此地盜賊橫行,侍衛、太監奉命清剿。盜賊沒有見到,他們倒是像盜賊一樣搜羅到了一點小米和幾個雞蛋。他們立即熬點小米粥,煮上雞蛋,供慈禧太后和皇帝、后妃簡單充飢。
這一年,是一個難得的豐收年,特別是直隸,七月底的土地上,遍地紅雜糧,水果菜蔬成熟,果實纍纍。王公大臣和隨行人員,顧不了那麼多,瘋了一般地撲向土地,向莊稼地討生活。
近侍感慨地寫道:得天之助,命不該絕!
過居庸關,艱難地走過四十里關溝,傍晚時分來到岔路口,走上山路。山路崎嶇不平,無法騎行,眾人下馬步行。過一個山頭,來到一個安靜的小山村。這裡風軟樹靜,十分迷人。慈禧太后吩咐,在此歇宿。
慈禧太后全身淋濕了,依舊艱難地躑躕在西行道中。她兩眼發澀,不禁感到陣陣心酸,淚流滿面。曾幾何時啊,亮轎、暖轎出入宮門,路經西直門,黃土鋪地,彩旗獵獵,儀衛整肅,對對侍臣手提的御用香爐,青煙縹渺,檀氣氤氳,那是何等的氣派,何等的逍遙啊!
一切宛如隔世,皇室的輝煌已經成為過去,眼前只有漫漫荒道之上的黃塵滾滾和昏黃天空下的細雨淒風!
出西直門往北,來到十分熟悉的通往富麗堂皇的頤和園御道。她們行色匆匆,到達高梁橋,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率先下車,在橋頭的皇家專用小憩之地的倚虹堂打尖小憩。
小雨似乎停息了,小橋流水,垂柳依依,曲檻紅牆,古槐成蔭,呈現在眼前的是仿若隔世的夢中仙境,讓慈禧太后又一次感慨不已,不知今夕何夕!
這裡有太監看守,是御用之地,專門準備著為慈禧太后游賞頤和園時打尖休息,然後登船。
河的南岸是御用船塢,北岸有御用碼頭,慈禧太后記不起已有多少次泛舟遊玩,在此上船!一路遊山玩水,直達頤和園。
慈禧太后沒有了游賞的閒心,她憂鬱地看著眼前的風物,心中無限鬱悶。
小憩之後,大約上午十一點,一行人到達頤和園。她們悄悄地進入這座御園,走進一塵不染的仁壽殿。
喘息初定,衣冠不整、狼狽不堪的隨行眾大臣,為了表示忠心,紛紛入殿拜見太后,叩頭問安。
慶親王、端郡王一直力主扶助義和團,消滅洋人。他們兩人一進門,慈禧太后就氣不打一處來,聲色俱厲,怫然喝道:都是你們給鬧的!
眾人立即噤若寒蟬,不敢出聲,他們只是默默地叩頭、頓首,頭磕得咚咚有聲。
慈禧太后不再說話,喝了一口水,片刻以後,出園繼續向西北奔逃,沒有人再敢說話。
從京城隨後趕來的隨行大臣,越來越多,主要有慶親王載勛,蒙古親王那顏圖,輔國公載瀾、載澤、志均、定昌,大學士剛毅、趙舒翹,侍郎傅興等人,另有兵勇數千人,主要是內府大臣榮祿的部下,榮祿奉旨為留京辦事大臣,這些侍衛兵勇,交由李蓮英和崔玉貴統領,護駕左右。
大隊人馬和狼狽不堪的長長隊伍,看上去黑壓壓的一大片。過青龍橋,出紅山口,踏過望兒山和西北旺的泥濘山坡,大約在下午7點,到達距離北京70里的貫市,慈禧一行在這裡駐蹕宿夜。
貫市是北京西北部的一個大鎮,物產豐富,人們生活富裕,主要居民是信奉伊斯蘭教的李姓大家族。據說,這李姓人家,都是康熙時期著名的京師大鏢師人稱神彈子之李五的後裔。
李姓族長聽說當今太后駕到,立即頭戴纓帽,整裝出村迎接。
李族長將慈禧太后一行人,恭敬地接到乾淨整潔的清真禮拜寺大殿,設立盛宴款待;與此同時,李族長吩咐族人,立即趕製嶄新的紅綢大被褥,供慈禧太后和眾宮眷們使用。
圍以黃布的三乘駝轎也趕製好了,臨時供慈禧太后和皇帝、皇后御用。
慈禧太后喜出望外,問李族長:先祖是鏢師?
李族長高興地回答:回皇太后,先祖是康熙時期的鏢師李五,擅長彈弓。
慈禧太后點頭說:難怪這麼利落!在京師是何鏢局?
李族長依舊恭敬地回答:前門外東光裕鏢局就是,至今還在。上百年來,凡是插光裕鏢局旗號的,大江南北,無人敢於劫車。
慈禧太后出宮以來第一次露出笑意,連聲說:好!好!
慈禧太后很高興,當即賞賜這個沒有官品的李族長四品頂戴!高興之下,她又賞精壯的回民駝轎把式五品頂戴!
夜色如鉛,萬籟俱寂。在這個特殊之夜,慈禧太后獨宿禮拜寺大殿,光緒皇帝、隆裕皇后和眾嬪妃分宿東西廂房。桂祥總管一切,侍衛、內侍把守寺門,晝夜巡邏放哨。王公大臣們酒足飯飽之後,分別歇息於禮拜寺周圍的民房之中,更多的人則夜宿於寺外。
七月二十二日黎明,慈禧太后和皇帝、后妃們早早就起床了。
大清天下第一位四品李姓大族長萬分激動,一夜未睡,早早地備好了早餐,讓太后一行人吃好。然後,李族長將昨晚為太后準備的紅綢被褥,特地放在駝轎之中,並在每乘轎內,放進大銀錠十個,每個重五十兩,意思一是壓轎,二是孝敬。
慈禧太后心存感激,眾后妃、大臣們淚流滿面,悲喜交集。
車隊繼續前行,直達南口,稍事休息。聽說,此地盜賊橫行,侍衛、太監奉命清剿。盜賊沒有見到,他們倒是像盜賊一樣搜羅到了一點小米和幾個雞蛋。他們立即熬點小米粥,煮上雞蛋,供慈禧太后和皇帝、后妃簡單充飢。
這一年,是一個難得的豐收年,特別是直隸,七月底的土地上,遍地紅雜糧,水果菜蔬成熟,果實纍纍。王公大臣和隨行人員,顧不了那麼多,瘋了一般地撲向土地,向莊稼地討生活。
近侍感慨地寫道:得天之助,命不該絕!
過居庸關,艱難地走過四十里關溝,傍晚時分來到岔路口,走上山路。山路崎嶇不平,無法騎行,眾人下馬步行。過一個山頭,來到一個安靜的小山村。這裡風軟樹靜,十分迷人。慈禧太后吩咐,在此歇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