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有人說話。李蓮英拿出一頭大、一頭小的別纂針和橫簪,開始給慈禧太后梳頭。

  這些包袱,是李蓮英早就準備好的,他有個姐姐,住在前門外鮮魚口興隆街一帶,這些東西都是他姐姐事先備好的。

  小榮兒回憶說:從外表看來,李蓮英笨得像頭熊,可作起活來,卻非常輕巧。他先把老太后的頭髮散開,用熱手巾在發上熨一熨後,擺在一起向後梳通。用左手把頭髮握住,用牙齒把發繩咬緊,一頭用右手纏在髮根札緊辮繩。黑色的繩,纏到約一寸長,以辮根為中心,把發分兩股,擰成麻花形,長辮子由左向右轉,盤在辮根上。但辮根的黑繩務必露在外面,用一根橫簪子順辮根底下插過,壓住盤好的髮辮,辮根繩就起到梁的作用。這方法,又簡單,又便當,不到片刻的功夫,一個漢民老婆婆式的頭就梳成了。最後,在辮根黑頭繩上插上老瓜瓢,讓所有盤在辮根上的發不致鬆散下來,再用網子一兜,緊緊的,就完全成功了!

  慈禧太后忙著換衣服,她從來沒有穿過這樣舊的女服:上身穿一件灰舊的深藍色夏布褂,整大襟式的,是下過水半新不舊的女褂。下身是淺藍的舊褲子,反覆洗過,有些變色了。腳上是新白細布襪子,新黑布鞋,扎著新的綁腳帶。

  一切收拾停當,農婦模樣的慈禧太后問侍女:照吩咐的準備好了?

  侍女娟子想笑不敢笑,低頭回答:一切照老祖宗的口諭辦的,準備好了!

  慈禧太后平靜地說:榮兒、娟子,跟著我走。

  侍女榮兒、娟子以為太后不會帶她們走,她們抱著赴死之心!這時,聽了太后的話,她們撲鼕一聲,跪在慈禧太后面前,淚流滿面,爬著一人抱著慈禧的一條腿,泣不成聲,不停地感激涕零地叫喊:老祖宗!老祖宗!

  慈禧太后愣了片刻,仿佛記起了什麼,突然高聲叫道:榮兒,快拿剪子來!

  慈禧太后一屁股坐在一把羅漢椅子上,將左手伸出桌子邊,背過臉去,顫抖著聲音說:快,把手上的指甲剪掉!

  這是慈禧精心蓄養了好長日子的指甲啊!特別是左手小指、無名指的指甲,足有兩寸多長,她經常伸出手,自己觀賞,非常得意。侍女流著淚,一一剪掉了太后的指甲。慈禧太后看著剪下的指甲,淚流滿面。

  光緒皇帝也換好了衣裳:頭戴一頂小草帽,身穿一件深藍色無領夏布長衫,下身是一條又肥又大的黑褲子,極像是出外做小買賣的。皇后、小主、元大奶奶和格格們,也都換好了衣服,準備隨駕出走。

  人人臉色蒼白,青中帶灰,仿佛大難臨頭。

  突然,一個帶哭的女人似的聲音響了起來,伴隨著一個黑影由廊子裡爬到宮門內太后跟前,叫道:奴才老朽無能了,不能伺候老祖宗外巡,先給老祖宗磕幾個響頭,祝老祖宗萬事如意!

  眾人一驚,先是嚇了一大跳。細看,才知道是厚道的老太監張福。所有的人,一下子失聲痛哭。

  慈禧太后示意一下,眾人立即安靜下來,沒有一絲聲音。

  慈禧太后環顧四周,輕聲說:宮裡的事,聽兩位皇貴妃的。張福、陳全福,守護著樂壽堂!慈禧盯著跪在眼前的張福,動情地說:張福,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不許心眼窄,等著我回來!

  說完,慈禧一行人,向北走,過頤和軒,穿過珍妃井,向貞順門走去。

  紫禁城北部後宮區域,東邊的寧壽宮區以北的後門就是貞順門,從貞順門往西走,到神武門廣場,對著神武門的是又一個後門,就是御花園北門,叫順貞門。這是後宮區中僅有的兩個後門,按照宮規,門內屬於宮苑區,門外屬於護軍管轄的區域,后妃們不能邁出宮苑一步,否則就是死罪。

  貞順門裡黑壓壓的一大片,是兩位皇貴妃帶著眾宮女、太監們跪在路旁,為慈禧告別和送行。

  慈禧太后望了眾人一眼,毅然決然地離去。兩位皇貴妃滿臉是淚,抱頭失聲痛哭。

  靜寂的早晨,響起了一片悲傷的哭聲,有壓抑的抽泣,有泣不成聲的哭訴。宮人們在作最後的訣別,這是生離死別的送行。平日較親密的姐妹,不禁抱頭哽咽,相互叮囑保重,囑託後事,她們流著淚,捋手串、摘頭花、掏手帕,贈送心愛之物。

  慈禧太后從容地走出貞順門,在護軍守衛的長長御道上,停放著一溜車子和什物,主要是三輛車:兩輛好點的轎車,一輛鐵網子蒲籠車。

  這三輛車子,只有一輛是宮裡的,還沒了帳子,另外兩輛是從宮外臨時找來的拉貨給錢的破舊趟子車。

  眾人都覺得奇怪:宮裡有的是備用的轎車,很豪華氣派。平日去頤和園,就經常坐紗帷四罩的大鞍車,坐在車上,輕紗透風,車外的景象看得真切,外面的人看不清紗內人的面貌。特別漂亮的裝飾是,在紗帷外三面中部,加了一圈一尺多長的軟綢檐飛,非常美觀,車走風起,檐飛飄動,如同在空中飛翔。更加氣派的是在車的上方,支撐著一個一丈多高的遮蔭帳子,油漆彩繪,紗風獵獵,車極漂亮,人也舒服。

  一向講究的慈禧太后,像是沒有看見一樣,徑直走向破舊的轎車。轎車沒有帳子,車圍子、車帘子全都是用極普通的藍布縫製的,難看不說,肯定不能透風,這是極平常之老百姓出門時遇受的罪。蒲籠車更加破敗,枯黃的蘆葦席圍成的車尾不堪入目,讓人覺得這是奄奄一息之饑民的死難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