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四個月後李敬業之亂已成為一場虛驚,但洛陽宮裡的武后卻因此變得易怒而多疑。一批與裴炎和李敬業私交甚篤的官吏被悉數貶逐或誅殺,其中包括戰功赫赫的朝中猛將左武衛大將軍程務挺。接到程務挺與叛軍有染的密告時,武后的臉蒼白如紙。上官婉兒在一旁提醒皇太后應先垂詢事情的真相,但武后搖頭說,不用查詢了,這些人倨功自傲不會承認的,凡是涉及謀反叛亂的人,不管官爵功績,格殺勿論。武后召來程務挺的偏將裴紹業,命裴紹業在軍營中斬殺程務挺。上官婉兒對武后不事查詢斬殺程務挺之舉一直大惑不解,在後來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裡,武后忽有遊園觀花的興致,主僕兩人在牡丹花叢里一邊漫步一邊談起了程務挺之死,武后說,你一直不明白我為什麼不問青紅皂白地殺了程將軍,其實他是否參與謀反並不重要,程將軍或許是做了我殺雞儆猴的祭品吧,我只是想藉機告之天下,無論他是誰,都必須效忠本朝無有二心。武后輕輕摘下一朵牡丹斜插於上官婉兒的高髻之上,她臉上的微笑像少女一樣明媚,也像老者一樣滄桑可鑑,武后說,我想告訴天下文武百官,沒有我不敢殺的人,不要以為洛陽宮只剩了孤兒寡母,什麼人都可以犯上作亂了。多事之秋已經過去,為了慶祝平定李敬業之亂,洛陽宮裡的武后再次頒發大赦令並將光宅改元為垂拱,垂拱元年武后向所有朝臣頒發了《垂拱格》,明文規定法令和官吏們各守其職的詳盡條款。《垂拱格》可以解釋為君王一體的施政之綱,也可以解釋為文武百官們盡忠於皇室的緊箍咒,一些游閒於江湖的學人俊才從《垂拱格》中發現了野無遺賢的福音而躍躍欲試,等待著朝廷的垂青,另一些李姓皇族的遺老遺少則從中發現一個嚴峻的現實,太后的手已經伸出紫帳之外,開始按步就班地捻轉大唐的社稷乾坤了。

  英俊而邋遢的馮小寶在洛陽街頭耍藝賣藥已經近一年光景了,洛陽北門的集市上各色人等雲集於貨攤前後,買賣之聲嘈雜紛亂,馮小寶只是占據了小小一隅以他的舞棍弄棒功夫招徠行人,他賣的是一種治療跌打損傷的膏藥。事實上在千金公主慧眼拾璞之前並沒有人注意到這個江湖郎中的鬚眉之美。馮小寶在耍棍賣藥時注意到一輛王公貴族家的華麗馬車停在不遠處,他不知道車帳後有一位高貴的婦人正用饑渴的目光欣賞著自己裸露的強健的上身。

  逛街的路人來買他的膏藥,而千金公主卻是來買他的身體的,馮小寶一進千金公主的深宅大院就知道那個高貴闊綽的婦人心裡的慾念,馮小寶樂於接受這場艷遇,因為在他看來這是天賜鴻運,美酒佳肴和羅衫錦裳,一個雖然色衰貌朽卻又風情萬種的婦人。這年夏天馮小寶突然從街市賣藝人的行列中消失,銷魂於千金公主的繡床錦衾上,他不知道在洛陽宮一個至尊至上的婦人因為莫名的焦慮而喜怒無常,他也不知道枕邊的千金公主正在盤算把他作為一份貴重的禮物,奉呈給洛陽宮裡的皇太后。

  當千金公主把她驚人的交易向馮小寶和盤托出時,驚慌的江湖郎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千金公主臉上的媚艷放浪已被一種嚴厲的腔調所取代,皇太后終日操勞國事,玉體陰陽失調,召你入宮是為皇太后的安康著想,以你的陽氣補皇太后玉體的陰氣,你聽懂了嗎?馮小寶說,我聽懂了,可是跟皇太后,我怎麼敢?千金公主就以扇柄敲了敲馮小寶的頭,什麼敢不敢的?沒人敢砍你頭的,千金公主說,召你進宮是讓你去伺候皇太后的,就像伺候我一樣,只不過你要更加小心更加盡力一些。馮小寶終於明白千金公主是把他作為一帖特殊的良藥奉獻給武后的,突然降臨的桃花運是如此古怪如此燦爛,狂喜和惶惑交織在一起,使馮小寶的呼吸幾近窒息。他的逢場作戲的面首生涯原本只是圖個不勞而獲,現在無疑是另一種如夢如仙的奇遇了,他將面對的不再是坊間街肆以偷歡為樂的市井女子,也不再是一擲千金買數夜風流的千金公主,而是普天下人們都在膜拜的皇太后武照,人們背地裡已把她當成一個女皇帝了。既然是女皇帝,自然是需要男人為妃妾的,馮小寶想到自己即將成為女皇帝的男妾,心情就猶如百爪撓心,在等待入宮的那些天裡,馮小寶格外愛護他的性器,每次解手過後都要細細洗濯,這是千金公主責令他做的事,也是馮小寶不敢違抗的事。濃重的夜色之中有人把馮小寶引進了洛陽宮,馮小寶記得他跟在兩名宦官後面通過了花樹搖曳高台瓊樓的深宮之徑,腳步聲聽來輕捷而隱秘,心在狂跳,眼睛卻充滿渴望地包覽著這個肅穆華麗的帝王之家。馮小寶記得武后的寢殿亮如白晝,宮燈銀燭間一個婦人斜臥於鳳榻之上,馮小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那個寬額方頤美貌未衰的婦人就是年逾五旬的皇太后武照。武后正在用茶,或者在用藥?馮小寶只聞見一股奇香從那隻小盅里裊裊飄來,武后似乎沒有聽見侍宦的通報,她沒有朝馮小寶看上一眼。馮小寶於是只好匍匐在地上,馮小寶想既然召我來做那等好事,為什麼又不理我?又想床邊圍著這麼多宮女太監,怎麼能做成那等好事?

  你說你叫什麼名字?武后終於放下手裡的瓷盅,緩緩轉過臉審視著馮小寶。馮小寶。七尺男兒怎麼叫了這麼個名字?武后噗哧一笑,太滑稽了,叫什麼不好非要叫個小寶? 稟告太后娘娘,我從小死了爹娘,村里人都這麼叫我,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別的像樣的名字。

  你這名字得改了,我會賜你一個好姓好名的。武后的目光從馮小寶身上匆匆掠過,給身旁的上官婉兒使了個眼色。馮小寶雖不敢仰頭,但他知道寢殿裡的人正在陸續退離,宮燈銀燭漸次黯淡下來,有人拉上了厚厚的繡帳,有人把一隻盛滿熱水的銅盆端到了馮小寶身旁,馮小寶覺得剛才繃緊的身體立刻疲軟下來。回憶與太后的床第之歡後來是馮小寶稱霸洛陽一方的內心依據,馮小寶後來被太后更名為薛懷義,為了讓他自由出入於洛陽宮,太后讓他到白馬寺做了住持和尚。從前街頭耍棒賣藥的江湖郎中搖身一變成了內宮寵兒,薛懷義被白馬寺的和尚前呼後擁著經過北門集市時,他的舊識熟人瞠目結舌痴痴相望,百姓們對於洛陽宮裡的許多秘密都是一無所知的。洛陽宮裡的武后有一天饋贈了千金公主大量的珠寶絲帛,她對千金公主說,沒想到你給我的藥方這麼有效,最近以來我覺得自己換了個人似的,體氣暢通了,精神好了,容顏肌膚好像也滋潤多了。千金公主發現武后那段時間確實猶如回春少女,武后無所顧忌地評判著薛懷義的身體,最後她向千金公主親熱地耳語道,做了一輩子的婦人,剛知道男人是什麼滋味。千金公主會意地掩袖而笑,旁邊的上官婉兒卻被兩個老婦人的閨中私語羞得面紅耳赤。垂拱二年武后曾經頒詔宣稱皇太后不再臨朝稱制,朝綱大權皆由皇帝定奪。人們敏銳地察覺到這紙詔告不過是武后做出的姿態,睿宗素來敬畏母后並被她玩弄於股掌之間,他是絕對不敢藉機收還皇帝大權的。果然不出人們所料,淡泊而溫厚的睿宗無意改變他的傀儡式的地位,三次懇求太后改詔繼續紫帳稱制,太后也就欣然允諾。在收到睿宗的上表時母子倆曾經有過一番輕柔卻又肅殺的談話。

  外面有人攻擊我搶了皇帝的大權,現在我把它交還給你,你為何又不要了呢?母親深知兒臣生性淡泊,無法擔負如此重任,社稷之事唯有母親執掌才可令我高枕無憂。

  我知道你語出真心,但我不知道你日後會不會後悔?絕不言悔。睿宗用斬釘截鐵的語氣回答了母親的試探,他看見母親驕矜的笑容難掩欣慰自得之色,他知道他的拱手讓政是母親等待的結果,現在他們母子雙方都可以鬆口氣了,而朝野之上對太后弄權的攻訐和諷刺從此會大有收斂之勢,一些血氣方剛仗義直言的皇族和朝臣將被堵上他們的嘴。現在該說說侍御史魚承曄的那個機靈的兒子魚保家了。魚保家曾與亂臣李敬業過從甚密,但在朝廷大肆肅清李敬業餘翼剩枝的風口中卻留住了烏紗,魚保家在劫後餘生的日子裡萌動了以實績立功的念頭,於是那隻構思奇巧一物多用的銅箱便在魚保家的靈巧雙手裡誕生了。

  銅箱內分為東西南北四格,每格都設制一個投書口。箱子東部是漆成綠色的延恩箱,此箱專為頌謝皇恩或毛遂自薦者而設,西部是漆成白色的伸冤箱,伸冤箱自然是為受冤者呼籲正義而設,銅箱南部是漆成紅色的招諫箱,此箱為朝野人士諷諫朝政得失打開自由言路,最令人注目的是銅箱北端的黑色部分,通玄兩字鐫刻在黑漆之上,透出陰森之氣,此箱為所有天災地禍謀反叛亂開啟一個告密通道,後來魚保家創製獻宮的這隻銅箱被世人稱為告密銅箱,主要原因即緣於黑色的通玄箱。洛陽宮裡的武后很快看到了魚保家造銅箱的方案,武后連聲稱讚這種下意上達的捷徑,立刻讓一批最好的工匠鑄造這種銅箱,於是垂拱二年的三月,一隻龐大的色彩醒目的銅箱赫然聳立在洛陽宮正門前,路人們無不停足觀望,一個宦官手指銅箱的四個投書口,用尖厲而響亮的聲音向人們講述銅箱的諸種用途,聽者們為此躁動不已,據說從銅箱出現的第一天起,投書者就絡繹不絕地從各處湧來,使洛陽宮的宮門前形成一個人與語言文字的大集市。

  令人唏噓的是銅箱創造者魚保家的命運。當魚保家還未及享用武后賞賜的重禮,一封告密信塞進了黑色的通玄箱,也把魚保家推向了致命的黑暗之淵,不知名的告密者指控魚保家的作坊曾為李敬業叛軍制槍鑄劍,檢舉魚保家隱瞞了無赦之罪。羽林軍深夜闖入魚保家宅第時魚氏父子都目瞪口呆,無言以對。幾天後魚保家在東門刑場被處以斬刑,侍御史魚承曄混在圍觀的百姓中目睹了兒子人頭落地的悽慘一幕,作法自斃的結果令人斷魂,魚承曄老淚縱橫仰天哀嘆,他想兒子是應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古訓了,早知道是作法自斃的話,他無論如何不會讓兒子做這個告密的銅箱。

  但是告密之門已向天下官民們暢開,從三月陽春開始,數以萬計的人從中原和南方湧來,朝四色銅箱裡投進他們的內容蕪雜的書信,他們感謝皇太后武照賜予布衣百姓的這個傳聲筒,他們也堅信所有的訴狀和諫言都會傳到武后手中。掌管銅箱鑰匙的老宦官每天二次開啟銅箱,用黃色布袋裝好並密封了送進宮中,他們發現每次清箱都以黑色通玄箱中的投書居多,宮內的閹豎由此推斷宮外的世界同樣是充滿了仇恨、陰謀和冤屈的。武后有一天登臨洛陽宮的鐘鼓樓,從至高至遠處親眼觀察宮門外投書遞信的人群,那些布衣百姓圍住那隻四色銅箱,就像圍住了萬能的天神,其中不乏一些風塵僕僕衣衫襤褸的遠方來客,武后的心被銅箱邊的人群深深地打動了,就在鐘鼓樓上,武后向上官婉兒口授了她一生最為驚世駭俗的一道詔旨。倘若十萬百姓中有三萬人願意密告官內宮外的各種隱患,諸如李敬業之流的禍亂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扼殺了。武后在鐘鼓樓上若有所思,三月的陽光從羽翎華蓋間傾she在她的臉上,使這個貌若少女的老婦人獲得一種聖哲的光采,僅僅是轉瞬間的思索,武后便讓宮侍們去取了紙硯墨筆,我要在此擬旨,武后神閒氣定地告訴上官婉兒,我要讓天下百姓都向我張嘴說話,即日起凡告密者不問職業、尊卑和身份都可以適時謁見太后,外地赴神都告密的百姓,旅途之上一律供以五品官禮遇,夜宿驛亭官舍,餐有七菜一羹,如果誰的密奏有益於江山大計,都可能擢升為官,如果誰的密奏有誤無實,一律免於問罪。上官婉兒以她娟秀酣暢的墨跡筆錄武后這道詔旨時,鐘鼓樓上的宮女宦官們默然凝望著運籌帷幄的皇太后武照,目光中有驚喜也有錯愕,但更多的是茫然,他們總是無法捕捉那個老婦人飛燕般靈動輕盈的思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