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一連轉過十三圈、擋下十三掌,裴霽折腰回身,以逆沖之勢揮刀劈下,但聞「嗆啷」一聲,這回落到了實處,應如是空手接白刃,猛地從刀下翻滾開來,卻是一撲又返,凌空倒掛,頭下腳上,翻雲袖裡疾出一掌,直向裴霽頂門蓋去。
頭頂天靈乃人身要害之一,應如是運起全身功力,掌風甫出,便似明王忿怒,周遭空氣破鳴如雷,足下地磚寸寸龜裂,仿若天威降臨。
裴霽只覺一股剛猛渾厚之力自上方傾來,有如巍山壓頂,雙膝不由微彎,全身發出炒豆似的爆響聲,卻聽他沉聲一喝,倏地挺身而起,橫腕抬刀,雙方出手只在電光石火之間,掌緣與刀鋒同時及頂,連毫釐之差也無,當真心有靈犀一般。
霎時,兩人一上一下,以無咎刀為載體,明王內勁對沖三屍真氣,前者精純渾厚如山嶽,後者凌厲霸道若怒海,任是神兵利器也承受不住這般勁力,刀身顫鳴,比拼雙方卻無暇分神,須知內力相決乃死斗險著,容不得半分退讓。
論內力強橫,該當三屍真氣勝過一籌,但應如是料定裴霽乃強弩之末,掌勢轉出為回,守心御脈,欲待其力竭氣衰。裴霽察覺中計,撤勁已然不及,索性猛提真氣,寒冰化水,火潮若浪,兩極之力相生相纏,猶如驚濤駭浪般洶湧而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浪更比一浪強,便是山谷攔前,也要為這洪水猛獸沖開!
應如是心道不好,若是一味防守,只怕等不到裴霽油盡燈枯,自己先經脈爆裂而亡,開弓已無回頭箭,當即化守為攻,兩人身軀皆是大震,唇邊見紅。
如此僵持了一會兒,應如是已汗濕全身,火毒與寒毒一併侵入,幾欲將他生生撕裂,全身血液仿佛被真氣煮沸,烈火烹油般在體內奔涌不休。
卻在這命懸一線之際,滔滔猛進的三屍真氣陡生滯塞,旋即逆沖而回,激得裴霽氣血倒沖,猛地向後退了一步,右足陷地數寸,粘著難分的掌刀也隨之錯開。
應如是翻身縱出,於半空中連滾三圈才卸去余勁,落下時腳步踉蹌,委頓於地,四肢百骸如被狂風巨浪活活拆散過,身軀幾乎失卻知覺,眼前黑了剎那。
他勉強咽下喉間腥甜,裴霽卻忍耐不住,以刀支身而立,偏頭噴出一口鮮血。
正如不知僧所料,裴霽雖有藏拙,也不敢留手太過,拖著內患之軀奔波千里,連番與強敵交手,損耗巨大,若非撐起餘力嚇退了男巫,恐怕等不到應如是趕來。
裴霽強提三屍真氣,反噬愈烈,他看不見自己忽青忽紅的面色,只感到身軀冷熱幾變,五臟六腑、皮肉連筋似要被火燒化了,卻有寒意打骨頭縫裡鑽出來。
熱是焚身之苦,冷是冰裂之痛,裴霽撐著一口氣不肯倒下,魂魄幾近出竅。
耳中嗡嗡作響,卻有一道聲音在心間斷斷續續地響起——
「三屍者,三毒之欲也,欲從心起,毒生屍成,欲練此功,先正本心……」
「一收一放斬一屍,一陰一陽合一氣,周而復始,循序漸進……」
「逆道而行,本末倒置,強一時而毀一生,你當真能至死不悔嗎?」
裴霽恍惚片刻,才想起是他被發現偷學《三屍經》那日,連丹書與他說的話。
掌下刀身餘震未止,他強自回神,喘息漸重,耳鳴稍緩,聽得前方有了動靜,掀眼看去,面色灰白的應如是扶著神座一角,艱難地站了起來。
「《三屍經》……」他氣息未復,手腳兀自發顫,「究竟有什麼缺陷?」
裴霽怔住,而後扯出一絲笑,帶著他慣有的譏嘲和冷厲,輕聲道:「要是有的話,它算什麼無上心法,又憑何讓不知僧覬覦多年,乃至摒棄了半生修行?」
問題關鍵便在於此,裴霽的功力做不得假,不知僧也當能辨識秘籍真偽,可若沒有缺陷,岳憐青如何斷言不知僧破障無門,裴霽又怎會慘遭反噬?
應如是閉了下眼,呼出一口血氣,啞聲道:「我求你。」
笑容突然像是被撕碎的紙張般從裴霽面上消失,嘴唇張合幾下,想要窮盡尖刻惡毒之言去挖苦應如是,可這些話涌到口邊,竟是一個字也沒吐出來。
半晌,他低低地笑了兩聲,對應如是道:「你也會求我……好,你過來。」
話音未落,裴霽手下一松,膝蓋亦是一軟,應如是疾步趕到,肩相抵,手相托,雙雙跌坐在地,鮮血濡濕衣角,門外屍人似為腥氣所引,有些蠢蠢欲動。
無咎刀掉落在兩人手邊,誰也沒有多看一眼,先前被應如是忍下的那口血,此刻正無聲溢出口角,有幾滴濺在裴霽的手背上,他覺不出冷熱,只看了幾眼,緩緩道:「《三屍經》的確沒有缺陷,但……被我偷去的那本秘籍,是逆寫的。」
只此一句話,讓應如是心中掀起軒然大波,以至神魂劇震,言語不得。
裴霽靠在他身上,笑得咳嗽不止,幾乎要流出眼淚。
蒼山大戰後,燕軍勝局已定,不日就要攻入開平,待到姜賊奪得天下,必定清算舊帳,連丹書料定不出三年,一清宮必遭滅頂之災。
他早已堅定信念,門下也沒有貪生怕死之徒,但《三屍經》不該失傳,更不能落入偽朝鷹犬的手裡,獨子連春生尚且年幼,只怕守不住秘籍,而後噩耗再臨,髮妻岳汐燕為不知僧所殺,連春生出山尋敵,傷重而歸。
連丹書又怕又怒,將連春生關入禁地養傷磨性,隔日才知道那幾個宵小被一名年輕弟子給殺了,對方名喚裴霽,是岳汐燕從燕軍手中救出來的少年,當時筋骨受創嚴重,治好已為不易,其資質普通,學武不足一年,何來這般本事?
心中起疑,暗中查探,連丹書將躲在洞窟里偷練《三屍經》的裴霽抓了個正著,依照門派規矩,本應廢其武功,再將之逐出門牆,但裴霽平素行事無有罪錯,出手也是為了救人,如此懲罰難免過重,況且門派勢微,多一個人便多一份力。
「……他要我發誓,不得將秘籍泄露出去,日後保護連春生遠走他方。」
裴霽有如囈語,將目光投向血泊中的無咎刀,低聲道:「但我不甘心。」
他不想困死於山門,不想忍氣吞聲,不想東躲西藏,亦不想鬱郁終老。
因此,裴霽拒不立誓,連丹書失望之餘也不忍殺他,更不知該如何處置他。
應如是聽到這裡,渾身緊繃了一下,思及後來發生的事,喃喃道:「一清宮在劫難逃,師父對《三屍經》志在必得,即便能夠藏匿一時,也將永無寧日……」
為免殃及無辜,只能讓他如願以償,但獻出了秘籍,後患亦不堪設想。
連丹書正在為難,裴霽問他,武學之道若逆水行舟,若將功法逆練,當如何?
逆練武學並非沒有先例,《三屍經》本身也甚為玄奇,可胡編亂寫毫無用處,要想騙過不知僧,不僅要真假難辨,還得有實證當前。
「那個時候,我是唯一修煉了《三屍經》的人,試過之後,果真可行。」
裴霽抬手蹭掉唇邊的血,炫耀般對應如是道:「這門心法與尋常內功相異,逆練算得上另闢蹊徑,不到破障關頭,難覺異樣,可到那時……晚了!哈哈哈哈!」
破障是修煉者的分水嶺,亦是生死關,衝撞瓶頸必須一氣呵成,而逆練功法者行氣倒亂,經脈要穴亦隨之顛轉,氣血逆衝下頓挫頻生,必死無疑。
說出了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裴霽大笑不止,應如是卻背脊生寒,旋即想到另一件事,下意識地道:「玲瓏骨……」
「沒用的。」裴霽的笑聲低了下來,眼底無波無瀾,「也來不及了。」
早在一清宮滅門那日,他就沒了後路可走,又怎會給仇人留一線生機呢?
火毒攻心,寒毒侵體,裴霽連笑的力氣也沒有了,卻想抬頭去看應如是,這人一動不動,若非呼吸可聞,好似已經死了。
翻過那隻左掌,目光凝在手心黑紋處,裴霽氣息奄奄地問道:「這是什麼?」
應如是去而復返,他便留意到對方手上的紗布沒了,而後比拼內勁,掌中黑紋盡顯目前,裴霽料知死劫臨身,哪怕回天無力,也不想做個糊塗鬼。
「含靈丹。」應如是垂眸,比那些屍人還要僵硬遲緩,「拿你頭顱換解藥。」
裴霽盯著黑紋周遭隱隱泛灰的皮膚,復又扭過頭,看向自己手背上顏色暗沉的血跡,眼睫顫了幾下,忽而抿起唇,像一片帶血的霜刃。
應如是以為他會出言嘲諷,卻聽裴霽輕聲嘆道:「你是因此不能答應麼?」
頓了下,他又道:「我讓人回過景州,徐康死了,任天祈的棺材裡有屍骨,還有一兜紙灰……真正的簿冊毀在水夫人手上,你幹的好事。」
若非應如是已經做出了選擇,他們也不敢孤注一擲,可惜落了個滿盤皆輸。
小廟內沉寂了幾息,直到應如是發出一聲低笑,仿佛認了輸,喃喃道:「你看錯了我,我也看錯了你,扯平了。」
頭頂天靈乃人身要害之一,應如是運起全身功力,掌風甫出,便似明王忿怒,周遭空氣破鳴如雷,足下地磚寸寸龜裂,仿若天威降臨。
裴霽只覺一股剛猛渾厚之力自上方傾來,有如巍山壓頂,雙膝不由微彎,全身發出炒豆似的爆響聲,卻聽他沉聲一喝,倏地挺身而起,橫腕抬刀,雙方出手只在電光石火之間,掌緣與刀鋒同時及頂,連毫釐之差也無,當真心有靈犀一般。
霎時,兩人一上一下,以無咎刀為載體,明王內勁對沖三屍真氣,前者精純渾厚如山嶽,後者凌厲霸道若怒海,任是神兵利器也承受不住這般勁力,刀身顫鳴,比拼雙方卻無暇分神,須知內力相決乃死斗險著,容不得半分退讓。
論內力強橫,該當三屍真氣勝過一籌,但應如是料定裴霽乃強弩之末,掌勢轉出為回,守心御脈,欲待其力竭氣衰。裴霽察覺中計,撤勁已然不及,索性猛提真氣,寒冰化水,火潮若浪,兩極之力相生相纏,猶如驚濤駭浪般洶湧而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浪更比一浪強,便是山谷攔前,也要為這洪水猛獸沖開!
應如是心道不好,若是一味防守,只怕等不到裴霽油盡燈枯,自己先經脈爆裂而亡,開弓已無回頭箭,當即化守為攻,兩人身軀皆是大震,唇邊見紅。
如此僵持了一會兒,應如是已汗濕全身,火毒與寒毒一併侵入,幾欲將他生生撕裂,全身血液仿佛被真氣煮沸,烈火烹油般在體內奔涌不休。
卻在這命懸一線之際,滔滔猛進的三屍真氣陡生滯塞,旋即逆沖而回,激得裴霽氣血倒沖,猛地向後退了一步,右足陷地數寸,粘著難分的掌刀也隨之錯開。
應如是翻身縱出,於半空中連滾三圈才卸去余勁,落下時腳步踉蹌,委頓於地,四肢百骸如被狂風巨浪活活拆散過,身軀幾乎失卻知覺,眼前黑了剎那。
他勉強咽下喉間腥甜,裴霽卻忍耐不住,以刀支身而立,偏頭噴出一口鮮血。
正如不知僧所料,裴霽雖有藏拙,也不敢留手太過,拖著內患之軀奔波千里,連番與強敵交手,損耗巨大,若非撐起餘力嚇退了男巫,恐怕等不到應如是趕來。
裴霽強提三屍真氣,反噬愈烈,他看不見自己忽青忽紅的面色,只感到身軀冷熱幾變,五臟六腑、皮肉連筋似要被火燒化了,卻有寒意打骨頭縫裡鑽出來。
熱是焚身之苦,冷是冰裂之痛,裴霽撐著一口氣不肯倒下,魂魄幾近出竅。
耳中嗡嗡作響,卻有一道聲音在心間斷斷續續地響起——
「三屍者,三毒之欲也,欲從心起,毒生屍成,欲練此功,先正本心……」
「一收一放斬一屍,一陰一陽合一氣,周而復始,循序漸進……」
「逆道而行,本末倒置,強一時而毀一生,你當真能至死不悔嗎?」
裴霽恍惚片刻,才想起是他被發現偷學《三屍經》那日,連丹書與他說的話。
掌下刀身餘震未止,他強自回神,喘息漸重,耳鳴稍緩,聽得前方有了動靜,掀眼看去,面色灰白的應如是扶著神座一角,艱難地站了起來。
「《三屍經》……」他氣息未復,手腳兀自發顫,「究竟有什麼缺陷?」
裴霽怔住,而後扯出一絲笑,帶著他慣有的譏嘲和冷厲,輕聲道:「要是有的話,它算什麼無上心法,又憑何讓不知僧覬覦多年,乃至摒棄了半生修行?」
問題關鍵便在於此,裴霽的功力做不得假,不知僧也當能辨識秘籍真偽,可若沒有缺陷,岳憐青如何斷言不知僧破障無門,裴霽又怎會慘遭反噬?
應如是閉了下眼,呼出一口血氣,啞聲道:「我求你。」
笑容突然像是被撕碎的紙張般從裴霽面上消失,嘴唇張合幾下,想要窮盡尖刻惡毒之言去挖苦應如是,可這些話涌到口邊,竟是一個字也沒吐出來。
半晌,他低低地笑了兩聲,對應如是道:「你也會求我……好,你過來。」
話音未落,裴霽手下一松,膝蓋亦是一軟,應如是疾步趕到,肩相抵,手相托,雙雙跌坐在地,鮮血濡濕衣角,門外屍人似為腥氣所引,有些蠢蠢欲動。
無咎刀掉落在兩人手邊,誰也沒有多看一眼,先前被應如是忍下的那口血,此刻正無聲溢出口角,有幾滴濺在裴霽的手背上,他覺不出冷熱,只看了幾眼,緩緩道:「《三屍經》的確沒有缺陷,但……被我偷去的那本秘籍,是逆寫的。」
只此一句話,讓應如是心中掀起軒然大波,以至神魂劇震,言語不得。
裴霽靠在他身上,笑得咳嗽不止,幾乎要流出眼淚。
蒼山大戰後,燕軍勝局已定,不日就要攻入開平,待到姜賊奪得天下,必定清算舊帳,連丹書料定不出三年,一清宮必遭滅頂之災。
他早已堅定信念,門下也沒有貪生怕死之徒,但《三屍經》不該失傳,更不能落入偽朝鷹犬的手裡,獨子連春生尚且年幼,只怕守不住秘籍,而後噩耗再臨,髮妻岳汐燕為不知僧所殺,連春生出山尋敵,傷重而歸。
連丹書又怕又怒,將連春生關入禁地養傷磨性,隔日才知道那幾個宵小被一名年輕弟子給殺了,對方名喚裴霽,是岳汐燕從燕軍手中救出來的少年,當時筋骨受創嚴重,治好已為不易,其資質普通,學武不足一年,何來這般本事?
心中起疑,暗中查探,連丹書將躲在洞窟里偷練《三屍經》的裴霽抓了個正著,依照門派規矩,本應廢其武功,再將之逐出門牆,但裴霽平素行事無有罪錯,出手也是為了救人,如此懲罰難免過重,況且門派勢微,多一個人便多一份力。
「……他要我發誓,不得將秘籍泄露出去,日後保護連春生遠走他方。」
裴霽有如囈語,將目光投向血泊中的無咎刀,低聲道:「但我不甘心。」
他不想困死於山門,不想忍氣吞聲,不想東躲西藏,亦不想鬱郁終老。
因此,裴霽拒不立誓,連丹書失望之餘也不忍殺他,更不知該如何處置他。
應如是聽到這裡,渾身緊繃了一下,思及後來發生的事,喃喃道:「一清宮在劫難逃,師父對《三屍經》志在必得,即便能夠藏匿一時,也將永無寧日……」
為免殃及無辜,只能讓他如願以償,但獻出了秘籍,後患亦不堪設想。
連丹書正在為難,裴霽問他,武學之道若逆水行舟,若將功法逆練,當如何?
逆練武學並非沒有先例,《三屍經》本身也甚為玄奇,可胡編亂寫毫無用處,要想騙過不知僧,不僅要真假難辨,還得有實證當前。
「那個時候,我是唯一修煉了《三屍經》的人,試過之後,果真可行。」
裴霽抬手蹭掉唇邊的血,炫耀般對應如是道:「這門心法與尋常內功相異,逆練算得上另闢蹊徑,不到破障關頭,難覺異樣,可到那時……晚了!哈哈哈哈!」
破障是修煉者的分水嶺,亦是生死關,衝撞瓶頸必須一氣呵成,而逆練功法者行氣倒亂,經脈要穴亦隨之顛轉,氣血逆衝下頓挫頻生,必死無疑。
說出了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裴霽大笑不止,應如是卻背脊生寒,旋即想到另一件事,下意識地道:「玲瓏骨……」
「沒用的。」裴霽的笑聲低了下來,眼底無波無瀾,「也來不及了。」
早在一清宮滅門那日,他就沒了後路可走,又怎會給仇人留一線生機呢?
火毒攻心,寒毒侵體,裴霽連笑的力氣也沒有了,卻想抬頭去看應如是,這人一動不動,若非呼吸可聞,好似已經死了。
翻過那隻左掌,目光凝在手心黑紋處,裴霽氣息奄奄地問道:「這是什麼?」
應如是去而復返,他便留意到對方手上的紗布沒了,而後比拼內勁,掌中黑紋盡顯目前,裴霽料知死劫臨身,哪怕回天無力,也不想做個糊塗鬼。
「含靈丹。」應如是垂眸,比那些屍人還要僵硬遲緩,「拿你頭顱換解藥。」
裴霽盯著黑紋周遭隱隱泛灰的皮膚,復又扭過頭,看向自己手背上顏色暗沉的血跡,眼睫顫了幾下,忽而抿起唇,像一片帶血的霜刃。
應如是以為他會出言嘲諷,卻聽裴霽輕聲嘆道:「你是因此不能答應麼?」
頓了下,他又道:「我讓人回過景州,徐康死了,任天祈的棺材裡有屍骨,還有一兜紙灰……真正的簿冊毀在水夫人手上,你幹的好事。」
若非應如是已經做出了選擇,他們也不敢孤注一擲,可惜落了個滿盤皆輸。
小廟內沉寂了幾息,直到應如是發出一聲低笑,仿佛認了輸,喃喃道:「你看錯了我,我也看錯了你,扯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