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左手掌心又傳來痛意,應如是低聲道:「弟子一刻不敢忘。」
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光逆流四載,好似回到了那個夜晚,滿身血水的李元空跪在藏經樓靜室內,不知僧點亮一盞油燈,道:「是你殺了陛下嗎?」
他低下頭,喃喃道:「弟子不敢。」
不知僧又問:「那你知道刺客是誰嗎?」
李元空從寢殿追至宮外河邊,未能扒下刺客的面具,遂道:「弟子不知。」
不知僧讓他抬頭,那張臉上有傷也有血,唯獨沒有眼淚和憎恨,於是長嘆一聲,問道:「那麼,陛下死了,你會為之而喜嗎?」
李元空的影子投在牆上,顯得奇長古怪,人也形銷骨立,他道:「弟子不能。」
那時的燈火就如現在一般昏暗,在微風中搖曳不定。
不知僧半闔著眼,蒼老的臉龐上驟然浮現青紅變幻之色,看得應如是心中一緊,忙要起身,卻被按住了手背,安撫般輕拍兩下。
「你本是裝好人,卻要做好人,一如你取中此名,為師讓你去『觀』,而你混淆了看作與當作之別。」不知僧搖頭嘆息,「痴兒,你還分得清自己是誰麼?」
亭中一時寂靜無聲,正當不知僧稍感失望之際,面前的人抬起頭來,沉聲道:「師父說了『人非片面,善惡同心』,那麼應如是也好、李元空也罷,都是弟子。」
「好,你這四年是長進了。」不知僧笑道,「那你可領會為師當初的用意了?」
應如是徐徐吐出一口氣,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若說為惡,莫有人能越過竊國虐民的姜定坤,可他奪來了這天下,卻不能長治久安,不知僧那時便明白了,危樓再高,終有傾覆之日。
於是,他要準備一條後路,倘使天命註定邪不勝正,那就偷天換日。
白衣太歲任天祈本該是一枚好用的棋子,可他心太大,也沒幾年活頭了。
因此,李元空得變成應如是,要做好人,走陽關道,學會為人處世,一步步揚名立威,引得愚民順服,連逆黨也交付信任,從中籠絡勢力,而後以翠微亭取代護生劍,一言九鼎,一呼百應。
「你做得很好。」不知僧望著自己的弟子,「或許你本該是一個好人。」
「正如裴霽也像是一個壞人?」應如是扯了下嘴角,「您何時對他起疑心?」
應如是一向會察言觀色,通過裴霽的神情,不難推斷那四個據點都與他相善。
不知僧道:「這些年,他做得很好,就是操之過急了。」
從獻上《三屍經》到滅門一清宮,不知僧對裴霽的懷疑已去大半,讓其給李元空做副手,幾年下來無有差錯,更是安定不少,但在裴霽接掌無咎刀後,雖是對他遵從如往,野心亦難按捺。
旁的不說,先前裴霽上京復命,言談間提及應如是,分明重逢相認,卻在他面前故作無知,足見其心生異想。
座下弟子是狼是犬,不知僧心下瞭然,從前看破未說破,而今大劫將至,即便裴霽與逆黨無關,不也要趁機剪除他的部分羽翼,讓他知曉沒了自己這個師父,前路只會舉步維艱,本意是敲打,孰料釣出了大魚。
山風片刻不停,應如是的心裡也似破了個洞,有風聲在胸中迴蕩。
畢竟是四年未見,不知僧還有許多話想與他說,卻在這時,遠處突有尖嘯聲傳來,一道火光衝上雲霄,在漆黑夜幕里轟然炸開,是與先前差不多的煙花,但已換為紅色,映得那滾滾烏雲如同血海翻湧。
見此,不知僧略一挑眉,帶著幾分讚嘆道:「十大門派的高手煉化成屍,竟是拿他不下,看來你師弟從前都藏拙了。」
應如是按住腰側傷疤,道:「弟子險些命喪其手,《三屍經》的確玄妙無方。」
「但以他練功的年歲,也只能到這一步了。」不知僧將那紙經文捲起,掌中無端冒出白煙,紙張寸寸化灰,手指一松,隨風飄散。
應如是望向那些灰燼,便聽不知僧緩緩道:「你去一趟,讓你師弟解脫吧。」
鈴聲響起,藏身側近的女巫出現在亭前,手裡牽著口不能言、身不能動的岳憐青,另有屍人將被冰封的陳秋帶到,放眼望去,周遭暗影成林,有如黃泉。
「天亮前,帶上他的首級回來。」不知僧雙眼半闔,「為師會給你解藥。」
應如是不經猶豫地站起身,拾級而下,從瞪大雙眼的岳憐青身邊走過。
背後響起衣袂揚風之聲,是那女巫率六名屍人跟了上來,她似乎對他頗為好奇,頻頻側目打量,應如是沒有說話,對這一切視若無睹,過了河便翻身上馬。
坐在馬背上,應如是突然發笑,才趕到身側的女巫不由道:「您笑什麼?」
她的聲音有些沙啞,不似尋常女子那般婉轉悅耳,應如是也不在意,喃喃道:「笑我四年不曾殺生,今夜卻要再開殺戒,還是對著曾經立誓不殺之人。」
說來唏噓,世間的久別重逢大多意味著斷弦重續,但他倆好似天生犯沖,自有數不清的事與願違,不是沒有半分肝膽相照之情,也未嘗忘卻了並肩同行的光陰,只是有些話從前緘之於心,今後亦無宣之於口的機會。
假叛徒要殺真內鬼,怎麼想都合乎情理,何況他會走到今日這一步,多半拜裴霽那一劍所賜。事已至此,無論應如是遵命與否,裴霽都非死不可了。
「您是下不去手,還是不願破戒?」女巫幽幽道,「您畢竟還沒有出家呢。」
正欲催馬的應如是動作微頓,回身看了她一眼,銅製的面具將整張臉遮得嚴嚴實實,只一雙眼睛從孔洞下露出來,不閃不避地與他對視。
片刻之後,馬蹄向東南方向急踏而去,勁風破鳴,泥水滾濺。
應如是載著岳憐青趕往河邊,用了小半個時辰,目下輕騎疾奔,速度還要更快,可這一去一返,到底不是眨眼之間,破廟裡的林家四口既是為了截殺夜梟衛,裴霽無須與他們纏戰死斗,只消捉個空隙,便能全身而退。
然而,應如是在回程路上,眼看煙花放了三響,方位無有大動,裴霽還沒走。
下了馬,見小廟外圍殘餘的幾面泥瓦牆也塌了,數具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泥水中,有些是跟他們同行一路的夜梟衛,有些是身著黑袍的屍人,還有那林老漢。
這位老者仰面倒在半堵破牆下,四肢幾乎被生生撕開,早已沒了聲息,但他面有笑容,肩上留了枚小小腳印,想是在瀕死之際以身為墩,將孫女送了出去。
大風掠過血水橫流的地面,鑽進門扉大破的小廟,那男巫率餘下四個屍人堵在門口,被刀鋒劈作兩半的面具落在腳旁,臉上還縱著一道猙獰血痕,可見那一刀之狠,但凡他慢退一步,腦袋也要分為兩邊。
因此,男巫不敢再踏入其中,只得放出信號求援,好在裴霽也沒有強行突圍之意,甚至泰然自若地靠坐在神像下,指使他放兩個屍人進去,把廟內清理乾淨。
一匹死馬,兩具死屍,收拾起來也不麻煩,令男巫驚疑不定的是,裴霽分明能走,偏要留下來,只怕有所等待,而這世上,誰能讓他捨命以候?
就在這個時候,腳步聲從後方傳來,男巫轉頭看去,便見一個人緩步走近,未及露出喜色,應如是便道:「你退至院外,留下屍人在此,我有些話要與他說。」
「這——」男巫心下警惕陡生,勉強擠出一絲笑,「點子扎手,恐怕不妥……」
「出去。」應如是一眼也沒瞧他,面冷如冰,「或是你這頭顱當真不想要了?」
殺氣刺骨,男巫大驚失色,忽見女巫率六名屍人趕到,遲疑幾息,讓開道來。
小廟內,裴霽把斷裂的神像推回原位,又翻出幾截沒燒完的蠟燭,置於神像左右,腥風從門口吹進來,肆意撕扯著燭火,但那火光只是閃爍不定,未有熄滅。
見應如是去而復返,裴霽拄刀而起,他身上添了幾道外傷,看著不嚴重,搖曳的火光映入眼中,語氣還是那般不耐,埋怨道:「你來得太慢了。」
走到一丈之內,應如是停步不前,淡淡問道:「等我來送死,還是來殺你?」
這句話尖銳逆耳,仿佛回到了他們針鋒相對的年少時光,裴霽竟也有些懷念,於是沒有動怒,坦坦蕩蕩地道:「原本該是後者的。」
要讓翠微亭主人執掌護生劍,使各方勢力無有質疑,非得做出一件轟動朝野的大事不可,曾以姜賊性命開刃,當用夜梟之血滌鋒。
因此,包括林家四口在內的這些人應召而來,不僅是為了斬殺夜梟衛精銳,還要當一回見證者,即便應如是下不去手,甚至斷然拒絕,裴霽也會死於今夜,將他與李元空分割開來,今後天高地闊,總不至於重歸老路。
應如是聽出了他的言下之意,心中忽有一把無名火熊熊燃起,冷笑道:「如此說來,我該感謝你的慷慨!不過,你若死在我手裡,當真能夠瞑目麼?」
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光逆流四載,好似回到了那個夜晚,滿身血水的李元空跪在藏經樓靜室內,不知僧點亮一盞油燈,道:「是你殺了陛下嗎?」
他低下頭,喃喃道:「弟子不敢。」
不知僧又問:「那你知道刺客是誰嗎?」
李元空從寢殿追至宮外河邊,未能扒下刺客的面具,遂道:「弟子不知。」
不知僧讓他抬頭,那張臉上有傷也有血,唯獨沒有眼淚和憎恨,於是長嘆一聲,問道:「那麼,陛下死了,你會為之而喜嗎?」
李元空的影子投在牆上,顯得奇長古怪,人也形銷骨立,他道:「弟子不能。」
那時的燈火就如現在一般昏暗,在微風中搖曳不定。
不知僧半闔著眼,蒼老的臉龐上驟然浮現青紅變幻之色,看得應如是心中一緊,忙要起身,卻被按住了手背,安撫般輕拍兩下。
「你本是裝好人,卻要做好人,一如你取中此名,為師讓你去『觀』,而你混淆了看作與當作之別。」不知僧搖頭嘆息,「痴兒,你還分得清自己是誰麼?」
亭中一時寂靜無聲,正當不知僧稍感失望之際,面前的人抬起頭來,沉聲道:「師父說了『人非片面,善惡同心』,那麼應如是也好、李元空也罷,都是弟子。」
「好,你這四年是長進了。」不知僧笑道,「那你可領會為師當初的用意了?」
應如是徐徐吐出一口氣,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若說為惡,莫有人能越過竊國虐民的姜定坤,可他奪來了這天下,卻不能長治久安,不知僧那時便明白了,危樓再高,終有傾覆之日。
於是,他要準備一條後路,倘使天命註定邪不勝正,那就偷天換日。
白衣太歲任天祈本該是一枚好用的棋子,可他心太大,也沒幾年活頭了。
因此,李元空得變成應如是,要做好人,走陽關道,學會為人處世,一步步揚名立威,引得愚民順服,連逆黨也交付信任,從中籠絡勢力,而後以翠微亭取代護生劍,一言九鼎,一呼百應。
「你做得很好。」不知僧望著自己的弟子,「或許你本該是一個好人。」
「正如裴霽也像是一個壞人?」應如是扯了下嘴角,「您何時對他起疑心?」
應如是一向會察言觀色,通過裴霽的神情,不難推斷那四個據點都與他相善。
不知僧道:「這些年,他做得很好,就是操之過急了。」
從獻上《三屍經》到滅門一清宮,不知僧對裴霽的懷疑已去大半,讓其給李元空做副手,幾年下來無有差錯,更是安定不少,但在裴霽接掌無咎刀後,雖是對他遵從如往,野心亦難按捺。
旁的不說,先前裴霽上京復命,言談間提及應如是,分明重逢相認,卻在他面前故作無知,足見其心生異想。
座下弟子是狼是犬,不知僧心下瞭然,從前看破未說破,而今大劫將至,即便裴霽與逆黨無關,不也要趁機剪除他的部分羽翼,讓他知曉沒了自己這個師父,前路只會舉步維艱,本意是敲打,孰料釣出了大魚。
山風片刻不停,應如是的心裡也似破了個洞,有風聲在胸中迴蕩。
畢竟是四年未見,不知僧還有許多話想與他說,卻在這時,遠處突有尖嘯聲傳來,一道火光衝上雲霄,在漆黑夜幕里轟然炸開,是與先前差不多的煙花,但已換為紅色,映得那滾滾烏雲如同血海翻湧。
見此,不知僧略一挑眉,帶著幾分讚嘆道:「十大門派的高手煉化成屍,竟是拿他不下,看來你師弟從前都藏拙了。」
應如是按住腰側傷疤,道:「弟子險些命喪其手,《三屍經》的確玄妙無方。」
「但以他練功的年歲,也只能到這一步了。」不知僧將那紙經文捲起,掌中無端冒出白煙,紙張寸寸化灰,手指一松,隨風飄散。
應如是望向那些灰燼,便聽不知僧緩緩道:「你去一趟,讓你師弟解脫吧。」
鈴聲響起,藏身側近的女巫出現在亭前,手裡牽著口不能言、身不能動的岳憐青,另有屍人將被冰封的陳秋帶到,放眼望去,周遭暗影成林,有如黃泉。
「天亮前,帶上他的首級回來。」不知僧雙眼半闔,「為師會給你解藥。」
應如是不經猶豫地站起身,拾級而下,從瞪大雙眼的岳憐青身邊走過。
背後響起衣袂揚風之聲,是那女巫率六名屍人跟了上來,她似乎對他頗為好奇,頻頻側目打量,應如是沒有說話,對這一切視若無睹,過了河便翻身上馬。
坐在馬背上,應如是突然發笑,才趕到身側的女巫不由道:「您笑什麼?」
她的聲音有些沙啞,不似尋常女子那般婉轉悅耳,應如是也不在意,喃喃道:「笑我四年不曾殺生,今夜卻要再開殺戒,還是對著曾經立誓不殺之人。」
說來唏噓,世間的久別重逢大多意味著斷弦重續,但他倆好似天生犯沖,自有數不清的事與願違,不是沒有半分肝膽相照之情,也未嘗忘卻了並肩同行的光陰,只是有些話從前緘之於心,今後亦無宣之於口的機會。
假叛徒要殺真內鬼,怎麼想都合乎情理,何況他會走到今日這一步,多半拜裴霽那一劍所賜。事已至此,無論應如是遵命與否,裴霽都非死不可了。
「您是下不去手,還是不願破戒?」女巫幽幽道,「您畢竟還沒有出家呢。」
正欲催馬的應如是動作微頓,回身看了她一眼,銅製的面具將整張臉遮得嚴嚴實實,只一雙眼睛從孔洞下露出來,不閃不避地與他對視。
片刻之後,馬蹄向東南方向急踏而去,勁風破鳴,泥水滾濺。
應如是載著岳憐青趕往河邊,用了小半個時辰,目下輕騎疾奔,速度還要更快,可這一去一返,到底不是眨眼之間,破廟裡的林家四口既是為了截殺夜梟衛,裴霽無須與他們纏戰死斗,只消捉個空隙,便能全身而退。
然而,應如是在回程路上,眼看煙花放了三響,方位無有大動,裴霽還沒走。
下了馬,見小廟外圍殘餘的幾面泥瓦牆也塌了,數具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泥水中,有些是跟他們同行一路的夜梟衛,有些是身著黑袍的屍人,還有那林老漢。
這位老者仰面倒在半堵破牆下,四肢幾乎被生生撕開,早已沒了聲息,但他面有笑容,肩上留了枚小小腳印,想是在瀕死之際以身為墩,將孫女送了出去。
大風掠過血水橫流的地面,鑽進門扉大破的小廟,那男巫率餘下四個屍人堵在門口,被刀鋒劈作兩半的面具落在腳旁,臉上還縱著一道猙獰血痕,可見那一刀之狠,但凡他慢退一步,腦袋也要分為兩邊。
因此,男巫不敢再踏入其中,只得放出信號求援,好在裴霽也沒有強行突圍之意,甚至泰然自若地靠坐在神像下,指使他放兩個屍人進去,把廟內清理乾淨。
一匹死馬,兩具死屍,收拾起來也不麻煩,令男巫驚疑不定的是,裴霽分明能走,偏要留下來,只怕有所等待,而這世上,誰能讓他捨命以候?
就在這個時候,腳步聲從後方傳來,男巫轉頭看去,便見一個人緩步走近,未及露出喜色,應如是便道:「你退至院外,留下屍人在此,我有些話要與他說。」
「這——」男巫心下警惕陡生,勉強擠出一絲笑,「點子扎手,恐怕不妥……」
「出去。」應如是一眼也沒瞧他,面冷如冰,「或是你這頭顱當真不想要了?」
殺氣刺骨,男巫大驚失色,忽見女巫率六名屍人趕到,遲疑幾息,讓開道來。
小廟內,裴霽把斷裂的神像推回原位,又翻出幾截沒燒完的蠟燭,置於神像左右,腥風從門口吹進來,肆意撕扯著燭火,但那火光只是閃爍不定,未有熄滅。
見應如是去而復返,裴霽拄刀而起,他身上添了幾道外傷,看著不嚴重,搖曳的火光映入眼中,語氣還是那般不耐,埋怨道:「你來得太慢了。」
走到一丈之內,應如是停步不前,淡淡問道:「等我來送死,還是來殺你?」
這句話尖銳逆耳,仿佛回到了他們針鋒相對的年少時光,裴霽竟也有些懷念,於是沒有動怒,坦坦蕩蕩地道:「原本該是後者的。」
要讓翠微亭主人執掌護生劍,使各方勢力無有質疑,非得做出一件轟動朝野的大事不可,曾以姜賊性命開刃,當用夜梟之血滌鋒。
因此,包括林家四口在內的這些人應召而來,不僅是為了斬殺夜梟衛精銳,還要當一回見證者,即便應如是下不去手,甚至斷然拒絕,裴霽也會死於今夜,將他與李元空分割開來,今後天高地闊,總不至於重歸老路。
應如是聽出了他的言下之意,心中忽有一把無名火熊熊燃起,冷笑道:「如此說來,我該感謝你的慷慨!不過,你若死在我手裡,當真能夠瞑目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