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應如是的目光落在那雙手上,左邊食指缺了半截,右邊手背滿是疤痕,虎口和掌心都有老繭,不似做農活留下的,又道:「老施主可會使槍矛?」
老者吃了一驚,低頭看向雙手,道:「郎君好眼力啊!不錯,小老兒原來是個軍戶,長槍短棍都耍過,現在不成咯,若是年輕十歲……」
那小女突然道:「阿爹比阿爺年輕不止十歲,衙門的人來抄咱們家,他也莫得奈何,要不是娘放火燒宅子,將他們嚇出去,咱們早都死了!」
話音未落,身邊的婦人便在她背上用力一拍,小女疼得紅了眼眶,垂下頭不敢再說,兀自握著木棍的中年男子無暇喝罵,警惕地看向對面。
小姑娘口快,在場的人莫不耳聰目明,裴霽微微抬手,讓武四娘他們且慢動手,回頭將這四人上下打量一番,開口道:「你們犯了什麼罪?」
老者面色幾變,心知迴避無用,慘然道:「小老兒一家本分守紀,不曾犯罪。」
「就是說含冤受屈?」裴霽屈起右腿,手肘壓在上面,「平白無故,官府怎生冤枉到你們頭上?亦或者遭人陷害栽贓,給誰做了替死鬼?」
岳憐青也朝這邊看來,見那三個大人敢怒不敢言,思索片刻才道:「入軍戶者,世代為兵,若有犯律,當以軍法處置,輪不到衙門捕役插手,除非戶籍被軍府除名,再往前倒推十幾年,老丈是大寧朝的軍戶吧!」
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還有些病懨懨,中氣稍顯不足,說出的話卻讓一家四口變了臉色,老者摩挲著斷指,嘆道:「不錯,小老兒姓林,忝為徐靖徐將軍麾下百夫長,曾在北疆戍衛,那年蠻軍南下襲英州,我等守城月余,糧盡援絕,徐將軍料知無力回天,戰死於城破之日,我與弟兄們護送一隊百姓逃走,僥倖留得性命,後來……唉!」
徐靖戍守北疆時,姜定坤尚為前朝丞相,也是他與舊元王族暗通款曲,瞞報戰況,蠱惑主上,將英州賣與蠻軍,而後豢養私兵,黨同伐異,伺機謀逆篡權,逼宮不成便自立為帝,於國朝風雨飄搖之際發動反叛,兵燹四起,日月失色。
對於這些事,前身乃燕軍死士營的夜梟衛自是無比清楚,無論心中作何想法,都得諱而不言,裴霽卻破天荒地接話道:「徐靖戍邊半生,與舊元王族有深仇大恨,死後連頭骨都被做成酒器,直至今歲正月,有人受老卒陳午臨終之託,真將那頭骨找了回來,交由陳家人送歸徐靖故里,這也是他在三年間第七次出山。」
說到這裡,他斜睨應如是,似笑非笑地道:「爾為徐家舊部,也該知曉此事,難怪會來求助……你當他是有求必應的活菩薩,還是個天字第一號的冤大頭?」
雖不曾指名道姓,但這話里的譏誚之意毫無遮掩,那中年男子怒氣上沖,正要破口大罵,手臂忽被妻女按住,餘光掃見對面幾名黑衣人持刀在手,不敢發作。
被人當面罵作「冤大頭」,應如是依舊泰然自若,拾起一段枯木掰成兩截,揚手丟入火堆里,相隔丈許,準頭分毫不差,連火星也沒濺起半點。
火越燒越旺,小廟裡變得暖和了些,他向林老漢看去,溫聲道:「老施主此番遭難,莫非與這段前塵有關?」
原來這林老漢本為中都府城人士,英州之戰後落下傷殘,得以脫籍返鄉,與家人團聚,養馬為生,那馬行掌柜與府衙通判有親,多次欺人壓價,他們也只得忍受,直到他看上小囡,被亂棍打出門去,就此結下仇來,處處為難。
林老漢臉一沉,恨恨道:「前不久出了金玉賭坊滅門一案,衙門因護生劍印記驚惶難安,那廝趁機報復,拿小老兒的過往大做文章,誣陷我家是叛賊,官吏們也想對上邀功,未有羈押審問,直接抄家抓人,稍有抵抗,立下死手。」
正如那小女所言,他們能逃過一劫實為不易,但衙門發了通緝令,出不得關卡,也無人敢收留,遂將死馬當作活馬醫,至少那蒼山翠微亭就在中都府境內。
說完這番話,林老漢便望向身畔的應如是,小聲道:「聽說翠微亭主人乃一大德居士,定是慈悲為懷,不會見死不救吧?」
那張溝壑縱橫的臉上滿是忐忑不安,暗含幾分殷切,應如是在四年裡見過無數雙這樣的眼睛,婉拒也好,允諾也罷,都不得視若等閒,未及作答,兩道目光先行刺了過來,一者如劍凌厲,一者若水暗涌,是裴霽和岳憐青在注視著他。
無人作聲,連武四娘他們也覺得這火堆燒得太旺,渾身出汗,心如火燎。
就在這關頭,遠方乍起一道巨響,不同於雷聲轟隆,鶴唳雁鳴似的尖銳刺耳,穿雲裂石般響徹雲空,幾將滿天席雨震碎。
裴霽猛地站了起來,岳憐青也是一驚,方才的些微動容霎時斂去無蹤,武四娘快步上前,開門往外一看,分辨出餘響方位,回頭道:「東邊。」
蒼山東面只有幾戶零散人家,不見集鎮,一條山路延向官道,沿途奔行可抵樂州。想到昨日的密信,裴霽雙眉微展,復又起了疑心,自己這一行才到這裡,從那頭趕來的人手竟也抵達側近,是他們抄了密徑,還是有人搞鬼?
「鳴鏑一響,位置也就暴露了,小心駛得萬年船。」應如是來到裴霽身後,望著門外連綿的雨幕,面上沒有半分喜色,反而皺起了眉,顯然也覺出蹊蹺。
裴霽頷首,挑出個身手利索的夜梟衛,給了兩支鳴鏑,使其趕往東邊一探究竟,若是自己人,連放兩響告知這邊,倘使發現不對,只放一響示警,即刻撤走。
那人將他的吩咐仔細記下,當即領命而去,一人一馬很快消失在雨幕中。
這一茬變故出乎他們的意料,便是餘響已歇,廟裡也不再有人說話,應如是回到火堆旁坐下,岳憐青置身在他與裴霽之間,武四娘單手按刀立於門邊,其餘七名夜梟衛各據一地,豎起耳朵聽外面的動靜,偶有餘光掃向那一家四口,不必出言威脅,透骨殺意已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鳴鏑聲傳十里,縱馬疾奔,一刻便能趕到,待應如是往火堆里添了木柴,又有接連兩道銳響聲自遠方破空而至,裴霽面色稍緩,武四娘等人也暗暗鬆了口氣。
這些日子長途奔波,莫敢有鬆懈之時,早已身心俱疲,而今援兵將至,他們幾個算是大功一件,此去開平定有重賞,或許不必再回那鳥不拉屎的地方了。
許是天人有應,凝重肅殺的氛圍甫一消散,漫天風雨竟也漸收囂狂,料想很快就要停歇,各自心生喜意。
約莫過了一盞茶工夫,廟外傳來由遠及近的馬蹄聲,每一下都像是踏在人心頭上,直奔這邊而來,武四娘守在門口,忽地皺了下眉,低聲道:「只有一騎。」
莫非是剛才那名夜梟衛先趕回來知會詳細?
應如是與裴霽對視一眼,都沒有別的動作,聽得馬蹄聲逼入五十丈內,武四娘提刀欲出,卻在開門前改變了主意,大步走向對面的角落,一把將那細骨伶仃的小女拽起來,用力推了一把,喝道:「你去開門!」
若是有詐,避過當面那一下偷襲,再要出手便十拿九穩,夜梟衛不在乎旁人的死活,何況這幾人對朝廷心懷怨憤,倘不知趣,殺了便是。
那小女被推得踉蹌幾步,險些跌倒在地,她的爹娘又驚又怒,急喚一聲「我兒」就要撲上來,被一名夜梟衛抽刀攔住,林老漢顫聲道:「手下留情啊!」
中年男子抬棍掃出,力道尚可,速度太慢,讓人輕易躲過,一刀向他手臂斬去,血光將現一剎,半截枯枝從應如是手中飛出,正中刀身,利刃以毫釐之差從男子手邊划過,勁風割裂了衣袖,留下一道紅痕,婦人大駭,忙將丈夫攔腰抱住。
眼見爹娘如此,小女不敢哭泣,哆嗦著來到門前,那急促的馬蹄聲已然迫近,來者竟未下馬,徑直朝著廟門衝來,這廂才把手放上去,門板便被一股大力生生撞開,濕漉漉的馬蹄高高抬起,小女幾乎魂飛天外,忙不迭向斜後方倒去,卻是武四娘所站之處,她也不曾料到這一變故,當即撞了個正著。
第一百七十五章
馬好似瘋了,踏破廟門後左沖右撞,驚得眾人各自閃躲,兩名夜梟衛錯身分開,左斬馬頭,右劈馬腿,雙側血光疾閃,四條腿沒了一半,脖子上也縱開一道血口,嘶鳴聲方響,瘋馬已側翻而倒,血如泉涌!
應如是定睛看去,鞍上繫著行囊,確為剛才被騎走的那匹馬,伏在它背上的人卻換了副模樣,現已滾落在地,露出一張慘白面孔,赫然是多日未見的張更夫!
此人是夜梟衛派往樂州的暗探,蟄伏兩年,能力不俗,對據點部署的掌控猶在陸歸荑之上,今次該由他帶人前來接應,但見其生息全無,軀體僵硬,多出浮現紫斑,死去已過十二個時辰。
致命傷在脖頸,細如髮絲,割喉斷脈,足見行兇者武功之高、下手之狠!
應如是屏息,卻是想到了另一件事,昨日已死之人,如何在剛才發出了鳴鏑?
老者吃了一驚,低頭看向雙手,道:「郎君好眼力啊!不錯,小老兒原來是個軍戶,長槍短棍都耍過,現在不成咯,若是年輕十歲……」
那小女突然道:「阿爹比阿爺年輕不止十歲,衙門的人來抄咱們家,他也莫得奈何,要不是娘放火燒宅子,將他們嚇出去,咱們早都死了!」
話音未落,身邊的婦人便在她背上用力一拍,小女疼得紅了眼眶,垂下頭不敢再說,兀自握著木棍的中年男子無暇喝罵,警惕地看向對面。
小姑娘口快,在場的人莫不耳聰目明,裴霽微微抬手,讓武四娘他們且慢動手,回頭將這四人上下打量一番,開口道:「你們犯了什麼罪?」
老者面色幾變,心知迴避無用,慘然道:「小老兒一家本分守紀,不曾犯罪。」
「就是說含冤受屈?」裴霽屈起右腿,手肘壓在上面,「平白無故,官府怎生冤枉到你們頭上?亦或者遭人陷害栽贓,給誰做了替死鬼?」
岳憐青也朝這邊看來,見那三個大人敢怒不敢言,思索片刻才道:「入軍戶者,世代為兵,若有犯律,當以軍法處置,輪不到衙門捕役插手,除非戶籍被軍府除名,再往前倒推十幾年,老丈是大寧朝的軍戶吧!」
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還有些病懨懨,中氣稍顯不足,說出的話卻讓一家四口變了臉色,老者摩挲著斷指,嘆道:「不錯,小老兒姓林,忝為徐靖徐將軍麾下百夫長,曾在北疆戍衛,那年蠻軍南下襲英州,我等守城月余,糧盡援絕,徐將軍料知無力回天,戰死於城破之日,我與弟兄們護送一隊百姓逃走,僥倖留得性命,後來……唉!」
徐靖戍守北疆時,姜定坤尚為前朝丞相,也是他與舊元王族暗通款曲,瞞報戰況,蠱惑主上,將英州賣與蠻軍,而後豢養私兵,黨同伐異,伺機謀逆篡權,逼宮不成便自立為帝,於國朝風雨飄搖之際發動反叛,兵燹四起,日月失色。
對於這些事,前身乃燕軍死士營的夜梟衛自是無比清楚,無論心中作何想法,都得諱而不言,裴霽卻破天荒地接話道:「徐靖戍邊半生,與舊元王族有深仇大恨,死後連頭骨都被做成酒器,直至今歲正月,有人受老卒陳午臨終之託,真將那頭骨找了回來,交由陳家人送歸徐靖故里,這也是他在三年間第七次出山。」
說到這裡,他斜睨應如是,似笑非笑地道:「爾為徐家舊部,也該知曉此事,難怪會來求助……你當他是有求必應的活菩薩,還是個天字第一號的冤大頭?」
雖不曾指名道姓,但這話里的譏誚之意毫無遮掩,那中年男子怒氣上沖,正要破口大罵,手臂忽被妻女按住,餘光掃見對面幾名黑衣人持刀在手,不敢發作。
被人當面罵作「冤大頭」,應如是依舊泰然自若,拾起一段枯木掰成兩截,揚手丟入火堆里,相隔丈許,準頭分毫不差,連火星也沒濺起半點。
火越燒越旺,小廟裡變得暖和了些,他向林老漢看去,溫聲道:「老施主此番遭難,莫非與這段前塵有關?」
原來這林老漢本為中都府城人士,英州之戰後落下傷殘,得以脫籍返鄉,與家人團聚,養馬為生,那馬行掌柜與府衙通判有親,多次欺人壓價,他們也只得忍受,直到他看上小囡,被亂棍打出門去,就此結下仇來,處處為難。
林老漢臉一沉,恨恨道:「前不久出了金玉賭坊滅門一案,衙門因護生劍印記驚惶難安,那廝趁機報復,拿小老兒的過往大做文章,誣陷我家是叛賊,官吏們也想對上邀功,未有羈押審問,直接抄家抓人,稍有抵抗,立下死手。」
正如那小女所言,他們能逃過一劫實為不易,但衙門發了通緝令,出不得關卡,也無人敢收留,遂將死馬當作活馬醫,至少那蒼山翠微亭就在中都府境內。
說完這番話,林老漢便望向身畔的應如是,小聲道:「聽說翠微亭主人乃一大德居士,定是慈悲為懷,不會見死不救吧?」
那張溝壑縱橫的臉上滿是忐忑不安,暗含幾分殷切,應如是在四年裡見過無數雙這樣的眼睛,婉拒也好,允諾也罷,都不得視若等閒,未及作答,兩道目光先行刺了過來,一者如劍凌厲,一者若水暗涌,是裴霽和岳憐青在注視著他。
無人作聲,連武四娘他們也覺得這火堆燒得太旺,渾身出汗,心如火燎。
就在這關頭,遠方乍起一道巨響,不同於雷聲轟隆,鶴唳雁鳴似的尖銳刺耳,穿雲裂石般響徹雲空,幾將滿天席雨震碎。
裴霽猛地站了起來,岳憐青也是一驚,方才的些微動容霎時斂去無蹤,武四娘快步上前,開門往外一看,分辨出餘響方位,回頭道:「東邊。」
蒼山東面只有幾戶零散人家,不見集鎮,一條山路延向官道,沿途奔行可抵樂州。想到昨日的密信,裴霽雙眉微展,復又起了疑心,自己這一行才到這裡,從那頭趕來的人手竟也抵達側近,是他們抄了密徑,還是有人搞鬼?
「鳴鏑一響,位置也就暴露了,小心駛得萬年船。」應如是來到裴霽身後,望著門外連綿的雨幕,面上沒有半分喜色,反而皺起了眉,顯然也覺出蹊蹺。
裴霽頷首,挑出個身手利索的夜梟衛,給了兩支鳴鏑,使其趕往東邊一探究竟,若是自己人,連放兩響告知這邊,倘使發現不對,只放一響示警,即刻撤走。
那人將他的吩咐仔細記下,當即領命而去,一人一馬很快消失在雨幕中。
這一茬變故出乎他們的意料,便是餘響已歇,廟裡也不再有人說話,應如是回到火堆旁坐下,岳憐青置身在他與裴霽之間,武四娘單手按刀立於門邊,其餘七名夜梟衛各據一地,豎起耳朵聽外面的動靜,偶有餘光掃向那一家四口,不必出言威脅,透骨殺意已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鳴鏑聲傳十里,縱馬疾奔,一刻便能趕到,待應如是往火堆里添了木柴,又有接連兩道銳響聲自遠方破空而至,裴霽面色稍緩,武四娘等人也暗暗鬆了口氣。
這些日子長途奔波,莫敢有鬆懈之時,早已身心俱疲,而今援兵將至,他們幾個算是大功一件,此去開平定有重賞,或許不必再回那鳥不拉屎的地方了。
許是天人有應,凝重肅殺的氛圍甫一消散,漫天風雨竟也漸收囂狂,料想很快就要停歇,各自心生喜意。
約莫過了一盞茶工夫,廟外傳來由遠及近的馬蹄聲,每一下都像是踏在人心頭上,直奔這邊而來,武四娘守在門口,忽地皺了下眉,低聲道:「只有一騎。」
莫非是剛才那名夜梟衛先趕回來知會詳細?
應如是與裴霽對視一眼,都沒有別的動作,聽得馬蹄聲逼入五十丈內,武四娘提刀欲出,卻在開門前改變了主意,大步走向對面的角落,一把將那細骨伶仃的小女拽起來,用力推了一把,喝道:「你去開門!」
若是有詐,避過當面那一下偷襲,再要出手便十拿九穩,夜梟衛不在乎旁人的死活,何況這幾人對朝廷心懷怨憤,倘不知趣,殺了便是。
那小女被推得踉蹌幾步,險些跌倒在地,她的爹娘又驚又怒,急喚一聲「我兒」就要撲上來,被一名夜梟衛抽刀攔住,林老漢顫聲道:「手下留情啊!」
中年男子抬棍掃出,力道尚可,速度太慢,讓人輕易躲過,一刀向他手臂斬去,血光將現一剎,半截枯枝從應如是手中飛出,正中刀身,利刃以毫釐之差從男子手邊划過,勁風割裂了衣袖,留下一道紅痕,婦人大駭,忙將丈夫攔腰抱住。
眼見爹娘如此,小女不敢哭泣,哆嗦著來到門前,那急促的馬蹄聲已然迫近,來者竟未下馬,徑直朝著廟門衝來,這廂才把手放上去,門板便被一股大力生生撞開,濕漉漉的馬蹄高高抬起,小女幾乎魂飛天外,忙不迭向斜後方倒去,卻是武四娘所站之處,她也不曾料到這一變故,當即撞了個正著。
第一百七十五章
馬好似瘋了,踏破廟門後左沖右撞,驚得眾人各自閃躲,兩名夜梟衛錯身分開,左斬馬頭,右劈馬腿,雙側血光疾閃,四條腿沒了一半,脖子上也縱開一道血口,嘶鳴聲方響,瘋馬已側翻而倒,血如泉涌!
應如是定睛看去,鞍上繫著行囊,確為剛才被騎走的那匹馬,伏在它背上的人卻換了副模樣,現已滾落在地,露出一張慘白面孔,赫然是多日未見的張更夫!
此人是夜梟衛派往樂州的暗探,蟄伏兩年,能力不俗,對據點部署的掌控猶在陸歸荑之上,今次該由他帶人前來接應,但見其生息全無,軀體僵硬,多出浮現紫斑,死去已過十二個時辰。
致命傷在脖頸,細如髮絲,割喉斷脈,足見行兇者武功之高、下手之狠!
應如是屏息,卻是想到了另一件事,昨日已死之人,如何在剛才發出了鳴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