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良久,天黑了下來。
一雙骨節勻稱的大掌覆在了我的頭頂。
葉銘臻問:「往後我不在了,你能讀得了書嗎?」
我答:「能的,我會聽夫子和德啟公的話。」
他說:「那就好。」
那就好。
是他最後留給我的三個字。
往後的十年裡,我再也沒見過他了。
第7章
葉銘臻走了後,德啟公把我的小書桌收起來,讓我坐在他的位置上。
他板起臉道:「博如的筆墨紙硯都留給了你,往後你須得收起心來,不再玩耍了。」
我摸了摸桌子,仿佛還能摸到他留在上頭的體溫。
我說:「好。」
從那天起,我不再到處廝混。
其他娃娃喊我去看狗打架,我擺擺手,不去。
夫子們都「嘖嘖」稱奇:「她一個女娃娃,竟真的耐得下性子。」
我的回答是越來越好的功課。
直到學堂的小測,我拿了第一名。
德啟公沉默看著我的策論許久。
他抬起頭,第一次仔仔細細地看我,看我梳得整齊的垂髫,看我磨出繭子的手。
然後嘆氣:「小瑾,你若是個男孩子就好了。」
我不懂他為何這麼說。
難道,是男孩子了就會寫出更好的策論嗎?
放了學後,德啟公留下阿青嫂說話。
他說:「你這個孩子,往後若要讓她不恨你,就不要再讓她讀書了。」
阿青嫂沉默了。
大人們的世界總是很複雜的,愛恨情仇在裡頭牽扯,人們總會為發生的事情而擔憂,又期待著未必會到來的那一天。
離開德啟公的宅子後,她拉著我走在鄉間的小道里。
阿青嫂問我:「小瑾,你想讀書嗎?」
我看著低低的狗尾巴草,想到了葉銘臻讀書時認真的側臉。
「想,又不想。」
「想就是想,不想就是不想,又為什麼會有第二種答案呢?」
「那小瑾還是想。」
「為什麼呢?」阿青嫂問。
「有人說,讀書可以明智,可以保護他的娘不受欺凌,可以替全天下的婦孺申冤。」
「小瑾啊。」阿青嫂流著淚把我摟在懷裡,「你說的,那是男子才能做到的事情啊。」
第8章
那日過後,我仍留在德啟公的書齋里讀書。
可是我卻發現,先生待我和其他弟子是不一樣的。
他也會為我批改課業,卻不會要求我精進。
只是撫著山羊鬍須滿意道:「你做到這個地步,就已經夠了。」
他也會督促我背書,卻不會讓我了解四書中的微言大義。
我為這種細小的差別感到困惑。
終於有一天,一個人點醒了我。
他是個滿臉橫肉的胖子,讀書不如我,長相亦不甚雄偉。
可他卻很傲氣。
「我是男子,我可以去參加科舉,你可以嗎?」
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我們之間的天壤之別。
他,葉銘臻,德啟公,他們都有一個絕頂的優勢。
那就是他們可以去參加朝廷主辦的科舉。
哪怕這個人肚子裡空空,是個念不了書的草包,可他是個男子,他就可以具備參加考試的資格。
而我呢?
我是個女子,我的路在哪裡?
我漸漸感到迷茫,跑回家去,想去問阿青嫂。
卻不慎跑錯了路,撞進了鄰家。
有個塗脂抹粉的婦人正笑著說話,後頭跟著哭哭啼啼的阿姐。
我阿娘坐在凳子上,一向最能言善辯的人,此時卻說不出話。
阿姐看到我,哭著過來狠狠推了我一把。
「是你!都是你!若不是你跟了青嫂,今日去做童養媳的人,就該是你了!
「今日我就要嫁了,你開心吧!」
第9章
阿姐要嫁人了。
徽州這個地方從來與其他地方不一樣。
皖南多山,男人以外出經商為生。
既然出去行賈了,家裡老小誰來照顧,一幹家業又誰人來打理?
自然只有女子。
不少家境殷實的人家,會早早為兒子娶一房童養媳。
年紀大得多些沒關係,能操持家務便好。等到成生了兒子,便遠遠一腳踢開。
天下之民寄命於農,徽民寄命於商。
徽州商人四方流寓,偶有寂寞者,便在外地再置幾房美妾。
童養媳留居家中侍奉公婆,打點家業,教育子孫。
這是最和美不過的。
可我從未料到阿姐竟然也要過這樣的日子。
按道理來說,只會是家裡窮得過不下去的人家才會賣女兒。
阿爹年富力強,阿娘能幹精明,家中分明是能過得下去的。
可我阿爹只是悶悶地抽著旱菸。
「文盛考中了童生,要四處打點,家裡錢不夠。」
錢不夠,又能如何呢?
家裡的牛是不能賣的,要留著耕田。
母雞也是不能換的,還得給大哥補身子。
只有這麼一個容貌還說得過去的姑娘可以賣。
媒婆真心實意地勸著阿爹:「趁現在年紀小,還能有人家要,往後到了十四五歲便沒人娶了。」
我阿爹一咬牙:「就這麼說定了!」
「方德銘!」阿娘忽然尖聲道,她抬起頭,臉上滿是淚水。
「你居然就這麼把小芬賣了!」
阿爹嘆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文盛要讀書,往後的路還長遠,總不能叫他眼睜睜斷了前程。」
大哥的前程不能斷,阿姐的未來就可以葬送嗎?
我漸漸又感到迷惘了。
我意識到自己站在這裡多麼不合時宜。
我曾在這個破舊的一居室里出生,我哭喊的啼叫聲曾響徹家裡的每個角落。
——如果我還在家裡,今天被推出去的會不會是我?
可是,阿爹阿娘看我的目光躲閃。
他們躲閃著,不敢看我。
阿姐哭了很久,頭上的花微微顫抖。
她是好看的,學堂里的孩童經常偷看她洗衣裳。可我卻覺得,哭起來的阿姐那麼苦澀,那麼可憐。
媒婆敲定下婚事,管阿爹簽下一份契書。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我不知道是怎麼回到家裡的。
夜裡,夢裡充斥著學堂里的念書聲和阿姐的哭號聲,他們旋轉、嘶吼著,像畫書上的惡鬼。
我理所應當地發起了高燒。
阿青嫂很擔心,叫來了金二嬸。
她娘家是杏林世家,她幼年時跟著父親學了一些,平常也為鄉親們看病。
她掀起我的眼皮看看,又摸了摸我的頭。
「沒什麼問題,應當是白天裡撞見了什麼,替她叫叫魂吧。」
叫魂,是江南的習俗。
當孩子們神思不蜀、夜裡做噩夢時,母親們便會領著他們到外頭,輕輕叫他們的名字。
第一聲,是念遊子歸家。
第二聲,是盼遠行人歸鄉。
第三聲,是叫魂魄歸還肉體。
阿青嫂為我叫魂的那一天,是個有月無星的夜晚。
地方的爬蟲似乎感知到了什麼,低低地匍匐在地上。
阿青嫂輕輕叫我名字。
「方瑾。」
我沒有反應。
「方瑾。」
她叫我第二聲。
鄰家,我阿姐的哭聲仍在持續。
她哭到最後,已將眼淚哭幹了,卻仍然在號叫。
「方瑾。」
阿青嫂又叫了一聲。
這一聲叫過,她的臉上已全是淚珠。
我終於應聲,虛弱地握住她的手指。
「娘,我在。」
這是我第一次叫她娘。
從前,總是「嫂嫂」地叫,竟也忘了,她也是第一回當娘。
第10章
天亮了,媒婆便來催親了。
阿娘天不亮便起來給阿姐梳頭了。
她趁露水還未消融,在村口的大槐樹下打了井水,給阿姐擦臉。
聽聞擦了那口井裡水的新娘子,都生活美滿,夫妻幸福。
阿姐卻打翻了那盆水。
她漂亮的小臉上冷若冰霜:「假殷勤。」
聰明如阿姐,也在十二三歲這樣的年紀里,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愛。
在鮮明的利益面前,於女兒的小恩小惠,如水中的浮萍,最經不起考驗,風一吹,便散了。
阿娘僵硬地扯了扯嘴角。
她跑起來,不顧露出腳趾的草鞋,又去村頭打了一盆井水。
為了給阿姐置辦新衣裳,阿娘把辛苦做的鞋子、刺繡都換成了銀錢,又囑託村里最有本事的方四換成了時新的布料。
阿娘走的時候掩著面,手裡的井水滴滴答答。
不知是淚水融了進去,還是井水本就有母親的愁苦。<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一雙骨節勻稱的大掌覆在了我的頭頂。
葉銘臻問:「往後我不在了,你能讀得了書嗎?」
我答:「能的,我會聽夫子和德啟公的話。」
他說:「那就好。」
那就好。
是他最後留給我的三個字。
往後的十年裡,我再也沒見過他了。
第7章
葉銘臻走了後,德啟公把我的小書桌收起來,讓我坐在他的位置上。
他板起臉道:「博如的筆墨紙硯都留給了你,往後你須得收起心來,不再玩耍了。」
我摸了摸桌子,仿佛還能摸到他留在上頭的體溫。
我說:「好。」
從那天起,我不再到處廝混。
其他娃娃喊我去看狗打架,我擺擺手,不去。
夫子們都「嘖嘖」稱奇:「她一個女娃娃,竟真的耐得下性子。」
我的回答是越來越好的功課。
直到學堂的小測,我拿了第一名。
德啟公沉默看著我的策論許久。
他抬起頭,第一次仔仔細細地看我,看我梳得整齊的垂髫,看我磨出繭子的手。
然後嘆氣:「小瑾,你若是個男孩子就好了。」
我不懂他為何這麼說。
難道,是男孩子了就會寫出更好的策論嗎?
放了學後,德啟公留下阿青嫂說話。
他說:「你這個孩子,往後若要讓她不恨你,就不要再讓她讀書了。」
阿青嫂沉默了。
大人們的世界總是很複雜的,愛恨情仇在裡頭牽扯,人們總會為發生的事情而擔憂,又期待著未必會到來的那一天。
離開德啟公的宅子後,她拉著我走在鄉間的小道里。
阿青嫂問我:「小瑾,你想讀書嗎?」
我看著低低的狗尾巴草,想到了葉銘臻讀書時認真的側臉。
「想,又不想。」
「想就是想,不想就是不想,又為什麼會有第二種答案呢?」
「那小瑾還是想。」
「為什麼呢?」阿青嫂問。
「有人說,讀書可以明智,可以保護他的娘不受欺凌,可以替全天下的婦孺申冤。」
「小瑾啊。」阿青嫂流著淚把我摟在懷裡,「你說的,那是男子才能做到的事情啊。」
第8章
那日過後,我仍留在德啟公的書齋里讀書。
可是我卻發現,先生待我和其他弟子是不一樣的。
他也會為我批改課業,卻不會要求我精進。
只是撫著山羊鬍須滿意道:「你做到這個地步,就已經夠了。」
他也會督促我背書,卻不會讓我了解四書中的微言大義。
我為這種細小的差別感到困惑。
終於有一天,一個人點醒了我。
他是個滿臉橫肉的胖子,讀書不如我,長相亦不甚雄偉。
可他卻很傲氣。
「我是男子,我可以去參加科舉,你可以嗎?」
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我們之間的天壤之別。
他,葉銘臻,德啟公,他們都有一個絕頂的優勢。
那就是他們可以去參加朝廷主辦的科舉。
哪怕這個人肚子裡空空,是個念不了書的草包,可他是個男子,他就可以具備參加考試的資格。
而我呢?
我是個女子,我的路在哪裡?
我漸漸感到迷茫,跑回家去,想去問阿青嫂。
卻不慎跑錯了路,撞進了鄰家。
有個塗脂抹粉的婦人正笑著說話,後頭跟著哭哭啼啼的阿姐。
我阿娘坐在凳子上,一向最能言善辯的人,此時卻說不出話。
阿姐看到我,哭著過來狠狠推了我一把。
「是你!都是你!若不是你跟了青嫂,今日去做童養媳的人,就該是你了!
「今日我就要嫁了,你開心吧!」
第9章
阿姐要嫁人了。
徽州這個地方從來與其他地方不一樣。
皖南多山,男人以外出經商為生。
既然出去行賈了,家裡老小誰來照顧,一幹家業又誰人來打理?
自然只有女子。
不少家境殷實的人家,會早早為兒子娶一房童養媳。
年紀大得多些沒關係,能操持家務便好。等到成生了兒子,便遠遠一腳踢開。
天下之民寄命於農,徽民寄命於商。
徽州商人四方流寓,偶有寂寞者,便在外地再置幾房美妾。
童養媳留居家中侍奉公婆,打點家業,教育子孫。
這是最和美不過的。
可我從未料到阿姐竟然也要過這樣的日子。
按道理來說,只會是家裡窮得過不下去的人家才會賣女兒。
阿爹年富力強,阿娘能幹精明,家中分明是能過得下去的。
可我阿爹只是悶悶地抽著旱菸。
「文盛考中了童生,要四處打點,家裡錢不夠。」
錢不夠,又能如何呢?
家裡的牛是不能賣的,要留著耕田。
母雞也是不能換的,還得給大哥補身子。
只有這麼一個容貌還說得過去的姑娘可以賣。
媒婆真心實意地勸著阿爹:「趁現在年紀小,還能有人家要,往後到了十四五歲便沒人娶了。」
我阿爹一咬牙:「就這麼說定了!」
「方德銘!」阿娘忽然尖聲道,她抬起頭,臉上滿是淚水。
「你居然就這麼把小芬賣了!」
阿爹嘆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文盛要讀書,往後的路還長遠,總不能叫他眼睜睜斷了前程。」
大哥的前程不能斷,阿姐的未來就可以葬送嗎?
我漸漸又感到迷惘了。
我意識到自己站在這裡多麼不合時宜。
我曾在這個破舊的一居室里出生,我哭喊的啼叫聲曾響徹家裡的每個角落。
——如果我還在家裡,今天被推出去的會不會是我?
可是,阿爹阿娘看我的目光躲閃。
他們躲閃著,不敢看我。
阿姐哭了很久,頭上的花微微顫抖。
她是好看的,學堂里的孩童經常偷看她洗衣裳。可我卻覺得,哭起來的阿姐那麼苦澀,那麼可憐。
媒婆敲定下婚事,管阿爹簽下一份契書。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我不知道是怎麼回到家裡的。
夜裡,夢裡充斥著學堂里的念書聲和阿姐的哭號聲,他們旋轉、嘶吼著,像畫書上的惡鬼。
我理所應當地發起了高燒。
阿青嫂很擔心,叫來了金二嬸。
她娘家是杏林世家,她幼年時跟著父親學了一些,平常也為鄉親們看病。
她掀起我的眼皮看看,又摸了摸我的頭。
「沒什麼問題,應當是白天裡撞見了什麼,替她叫叫魂吧。」
叫魂,是江南的習俗。
當孩子們神思不蜀、夜裡做噩夢時,母親們便會領著他們到外頭,輕輕叫他們的名字。
第一聲,是念遊子歸家。
第二聲,是盼遠行人歸鄉。
第三聲,是叫魂魄歸還肉體。
阿青嫂為我叫魂的那一天,是個有月無星的夜晚。
地方的爬蟲似乎感知到了什麼,低低地匍匐在地上。
阿青嫂輕輕叫我名字。
「方瑾。」
我沒有反應。
「方瑾。」
她叫我第二聲。
鄰家,我阿姐的哭聲仍在持續。
她哭到最後,已將眼淚哭幹了,卻仍然在號叫。
「方瑾。」
阿青嫂又叫了一聲。
這一聲叫過,她的臉上已全是淚珠。
我終於應聲,虛弱地握住她的手指。
「娘,我在。」
這是我第一次叫她娘。
從前,總是「嫂嫂」地叫,竟也忘了,她也是第一回當娘。
第10章
天亮了,媒婆便來催親了。
阿娘天不亮便起來給阿姐梳頭了。
她趁露水還未消融,在村口的大槐樹下打了井水,給阿姐擦臉。
聽聞擦了那口井裡水的新娘子,都生活美滿,夫妻幸福。
阿姐卻打翻了那盆水。
她漂亮的小臉上冷若冰霜:「假殷勤。」
聰明如阿姐,也在十二三歲這樣的年紀里,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愛。
在鮮明的利益面前,於女兒的小恩小惠,如水中的浮萍,最經不起考驗,風一吹,便散了。
阿娘僵硬地扯了扯嘴角。
她跑起來,不顧露出腳趾的草鞋,又去村頭打了一盆井水。
為了給阿姐置辦新衣裳,阿娘把辛苦做的鞋子、刺繡都換成了銀錢,又囑託村里最有本事的方四換成了時新的布料。
阿娘走的時候掩著面,手裡的井水滴滴答答。
不知是淚水融了進去,還是井水本就有母親的愁苦。<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