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而這一次,舅舅什麼也沒說,只把那塊陛下當初賜給他的玉佩交給他。
對了,舅舅的目光一直望向窗外,很遠很遠。
他是在看向哪?霍去病從未覺得他的舅舅有如此刻這般難懂。
或許有傾注了他青春熱血的廣漠草原,或許……有他深愛的那個人。
霍去病垂下眼,從懷中拿出沾上體溫的玉佩,與陛下腰間的玉佩一模一樣,不過是分了左右。
「陛下,舅舅臨走時一直把這個捏在手裡。」他把玉佩連著摺疊整齊的朝服一起放下,轉身咳著出了內室,重新跪在靈堂前,抬頭望著漆黑靈位上他看了千百次已經快要不認識的字,耳邊聽到從內室發出的悲痛欲絕的嘶吼,霍去病閉上眼。
舅舅你放心,去病一定會保護好衛家。
元封五年,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去世,上悲痛,罷朝五日,詔令衛青陪葬茂陵,取「有功安民,秉德遵業」之意上諡號為「烈」,起冢像廬山。
……
衛青去世後,沒有了強大的支撐,明眼人都能看出皇帝對衛家的漠視。不見皇后,不滿太子仁弱。甚至就連他最看重的臣子驃騎將軍也一併受到冷待。
證據就是大將軍位空出,不少人揣測最有可能接任大將軍的是霍去病。然而大將軍位一直空懸,朝堂之上,張揚不馴的驃騎將軍也變得像昔日大將軍那般內斂低調。
霍去病因身體之故已經二十餘年不上戰場,漢軍中好多年輕的軍士只聽過驃騎將軍的赫赫威名與傳說事跡,鮮有見到真人。
許多人都等著看好戲,皇帝這樣的態度,衛霍兩家看來離敗落不遠。出人意料的,這麼多年過去,霍去病依舊在大司馬驃騎將軍之位上屹立不倒。
幾年前匈奴捲土重來襲擾邊境,一面令人聞風喪膽的鮮紅霍字帥旗再次打出,領頭的是一位年輕的將軍,與霍去病長相頗有幾分相似,只是眼睛不像他鋒利如刀,天生含煞。
是霍嬗。
他繼承了來自父親的軍事天賦,一戰成名,官拜車騎將軍,封安平侯。後來霍嬗自請鎮守邊郡,他的妻子也不是尋常的柔弱女子,當時還懷著五個月身孕,不顧勸阻硬是牽著稚子提著劍執意跟隨丈夫一起前往邊塞苦寒之地。
此事長安的百姓都知道,有些人閒言碎語說霍去病冷漠。當年待他如親子的親娘舅去了,送葬時都沒見他流露一絲傷痛。現在兒子兒媳帶著孫兒去邊塞,他也不多說半句不舍。同自家的親戚也不常走動,真真正正做了沒心沒肺的無情人。
這些話傳得有些遠,議論的人多了,漸漸有許多人當真。只有高坐明堂的皇帝明白,他這個徒弟只不過是在藏鋒罷了。
衛青逝世後,霍去病那火爆桀驁的性子仿佛一夜之間被磨平了稜角,對待同僚謙和有禮,朝會議事常常一聲不吭。
衛青走之前到底對霍去病說了些什麼,能讓這人變化如此之大,這些永遠是個迷。其實衛青什麼也沒說,是霍去病自己想透了。若是任性妄為,自己是放縱自由了,就算劉徹對他容忍,他自己也不在乎,身後的衛家又該如何?
劉徹喜怒無常陰晴不定,同妻兒都不親近,更何況是別人。衛青就是太懂他,才會在兩人已經心意相通的情況下仍與他恪守君臣之禮。這是兩人最舒適的界限,給彼此都留有迴旋的餘地,也讓劉徹永遠都真正無法抓住,以至於用一生去懷念。
劉徹很喜歡霍去病,將他當做親生兒子一樣看待。不僅是因為他最年輕氣盛的時候蹦出這麼一個對他脾性的天才將星,更因為霍去病的性格屬實像極了鏡中的他。誰會不欣賞另一個自己呢?劉徹也不例外。
何況這小子遺傳了衛家人的好相貌,細微之處很像衛青,尤其是眼睛。不過那雙漆黑的眸子裡閃著曜焰,劉徹最喜愛他毫不畏懼的直視自己,比太子劉據的恭敬得體更得他歡心。
然而,這天生富貴的小子什麼時候也變了,那雙眼睛變得深如古潭,沉靜無波。
霍去病行事越發像衛青,越在不停地提醒劉徹,衛青已去多時,他身邊的人都變了。
當時衛青停靈日期已快超過帝王停靈的日限,最後在朝臣的苦勸哀求下劉徹才不情不願將之葬入茂陵。而那座大家都以為會是給皇后準備的陪葬墓最後葬著他,更是叫所有人都噤若寒蟬。
傳言是真的。
流言蜚語傳了幾十年,終於在其中一位已經不在世後才得到實證,這叫後宮裡的那位該如何自處。
對此衛子夫倒是看得開。身在後宮的她比誰都看得清看得透,她明白弟弟是為了她和據兒,只是最後,他應該也對那人有情吧。
去病應該也明白。衛子夫輕輕抿著茶,看了眼平靜的外甥。霍去病向來護短,流言的主角之一是他舅舅,霍去病指不定要怒成什麼樣,可他絲毫不見發怒,甚至連句相關的話都沒提,只是進宮來看她這個被拘在深宮的姨母,認真而鄭重的道:「去病以後就是姨母和據兒的依靠。」
他自己明明才從鬼門關回來,衛青的死令他情緒大動險些舊病復發,身體一下壞極了。
繼承淳于大夫衣缽的高大夫,以及宮裡的御醫連續幾日晝夜不眠,根據那位李姓公子留下的方子好不容易才將他救回來,也不敢信口保證驃騎將軍能不能活到之前說的花甲之年。
這舅甥倆為了她母子二人苦苦撐著,她又怎忍心再讓他們為難。總不過是在宮中愈發謹小慎微,多少年都是這樣過來,衛家人骨子裡的溫順讓她習慣接受。
就這樣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鬢邊的青絲染上霜色,廬山冢上的草木鬱鬱蔥蔥。
征和元年,接替公孫賀的擔任太僕的公孫敬聲挪用北軍軍費一千九百萬錢的事情敗露後被捕下獄。因李世民提醒過霍去病要格外注意公孫敬聲,直言這人以後會惹出大麻煩。這些年霍去病一直派人暗中盯著這位被父母寵成紈絝的表弟,誰知還是讓這憨貨惹出亂子。
救兒心切的丞相公孫賀根本不聽霍去病勸阻,執意求劉徹給他機會,讓他抓到朱安世以將功折罪。
公孫賀此人才幹平平,跟著衛青時屢有建樹,自己獨當一面就顯得十分平庸,打仗時看得出來,於朝堂上更是。
果不其然,他抓回朱安世後,這囂張一時的陽陵大俠大笑道:「丞相一家將有禍事將近。」接著便上書告發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通姦,且在鑾駕前往甘泉宮的馳道上埋巫蠱詛咒天子。
劉徹年紀越大,脾氣越發古怪。尤其有過去往後世的那段奇妙經歷,使他認定世上存在有活死人肉白骨的丹藥。於是他迷信方士煉丹,期望能讓衛青死而復生,與他一起共享永生。
巫蠱一出立時就在長安掀起一片腥風血雨,劉徹怒不可遏,是誰要阻擋他與仲卿團圓?殺!把他們都殺了!
天子一怒,代價是公孫賀父子死在獄中,公孫一族被族誅,石板上血跡十幾日不干,與公孫家乃是姻親的衛家緘默。
不是他們不願出手,而是衛家也自身難保。平陽公主逝世,衛家與皇帝的聯繫自此決斷,衛伉身無要職,說不上話。
為今之計只有去求霍去病和霍嬗。霍嬗遠在邊關幫不上忙,而待他親厚的去病表哥卻逼他安分守己。
衛伉瞪著眼不相信這是霍去病能說出的話,怔怔道:「兄長……」
霍去病背對著他,本來挺拔如松的身軀在舊疾折磨下形銷骨立,從始至終都未再看他一眼。
公孫家被族誅四個月後,這股余火終於燒到衛家人身上。有些埋怨霍去病見死不救的衛家人終於明白,為何霍去病要讓他們安分守己。
只因若是他們自己將自己牽扯進去。不僅衛氏,就連宮裡的皇后和太子也全完了。
征和二年閏四月,陽石公主、諸邑公主以及長平侯衛伉因受巫蠱之案牽連被下獄。霍光來告訴霍去病時,霍去病早有預料,放下手中霍嬗寄來的信,望著屋中劍架上的佩劍「不如歸」,命家僕為他穿上朝服。
皇帝一聽驃騎將軍求見還覺得稀罕,上次霍去病主動請見還是他與平陽公主一起來為衛伉請求承襲衛青的長平侯爵位。是以他知道,霍去病這次來一定有事,不出意外應該是為陽石、諸邑和衛伉三人求情。
劉徹已經下定決心要賜死這三人,妨礙他與仲卿的,至親亦可殺!
只是當他見到霍去病時依舊愣了一下,原來這小子也老了,頭髮星星點點的白,臉上磨不去的是歲月的刻痕。劉徹忽然想到自己已然全白的發,有些恍惚,去拿棋子的手長了老人斑還在不自覺發顫,他也老了。
「坐吧。」劉徹並沒有讓霍去病陪他下棋。像霍去病這種兵家天生就是出色的棋手,年輕時劉徹就下不過他。即便拿出帝王氣勢威脅,霍去病都不肯學別的臣子放水。他可不怕贏了皇帝觸怒聖顏,他的一生里就沒有輸這個字。唯有一次他下棋輸了,就是替衛伉求襲爵的那次。
對了,舅舅的目光一直望向窗外,很遠很遠。
他是在看向哪?霍去病從未覺得他的舅舅有如此刻這般難懂。
或許有傾注了他青春熱血的廣漠草原,或許……有他深愛的那個人。
霍去病垂下眼,從懷中拿出沾上體溫的玉佩,與陛下腰間的玉佩一模一樣,不過是分了左右。
「陛下,舅舅臨走時一直把這個捏在手裡。」他把玉佩連著摺疊整齊的朝服一起放下,轉身咳著出了內室,重新跪在靈堂前,抬頭望著漆黑靈位上他看了千百次已經快要不認識的字,耳邊聽到從內室發出的悲痛欲絕的嘶吼,霍去病閉上眼。
舅舅你放心,去病一定會保護好衛家。
元封五年,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去世,上悲痛,罷朝五日,詔令衛青陪葬茂陵,取「有功安民,秉德遵業」之意上諡號為「烈」,起冢像廬山。
……
衛青去世後,沒有了強大的支撐,明眼人都能看出皇帝對衛家的漠視。不見皇后,不滿太子仁弱。甚至就連他最看重的臣子驃騎將軍也一併受到冷待。
證據就是大將軍位空出,不少人揣測最有可能接任大將軍的是霍去病。然而大將軍位一直空懸,朝堂之上,張揚不馴的驃騎將軍也變得像昔日大將軍那般內斂低調。
霍去病因身體之故已經二十餘年不上戰場,漢軍中好多年輕的軍士只聽過驃騎將軍的赫赫威名與傳說事跡,鮮有見到真人。
許多人都等著看好戲,皇帝這樣的態度,衛霍兩家看來離敗落不遠。出人意料的,這麼多年過去,霍去病依舊在大司馬驃騎將軍之位上屹立不倒。
幾年前匈奴捲土重來襲擾邊境,一面令人聞風喪膽的鮮紅霍字帥旗再次打出,領頭的是一位年輕的將軍,與霍去病長相頗有幾分相似,只是眼睛不像他鋒利如刀,天生含煞。
是霍嬗。
他繼承了來自父親的軍事天賦,一戰成名,官拜車騎將軍,封安平侯。後來霍嬗自請鎮守邊郡,他的妻子也不是尋常的柔弱女子,當時還懷著五個月身孕,不顧勸阻硬是牽著稚子提著劍執意跟隨丈夫一起前往邊塞苦寒之地。
此事長安的百姓都知道,有些人閒言碎語說霍去病冷漠。當年待他如親子的親娘舅去了,送葬時都沒見他流露一絲傷痛。現在兒子兒媳帶著孫兒去邊塞,他也不多說半句不舍。同自家的親戚也不常走動,真真正正做了沒心沒肺的無情人。
這些話傳得有些遠,議論的人多了,漸漸有許多人當真。只有高坐明堂的皇帝明白,他這個徒弟只不過是在藏鋒罷了。
衛青逝世後,霍去病那火爆桀驁的性子仿佛一夜之間被磨平了稜角,對待同僚謙和有禮,朝會議事常常一聲不吭。
衛青走之前到底對霍去病說了些什麼,能讓這人變化如此之大,這些永遠是個迷。其實衛青什麼也沒說,是霍去病自己想透了。若是任性妄為,自己是放縱自由了,就算劉徹對他容忍,他自己也不在乎,身後的衛家又該如何?
劉徹喜怒無常陰晴不定,同妻兒都不親近,更何況是別人。衛青就是太懂他,才會在兩人已經心意相通的情況下仍與他恪守君臣之禮。這是兩人最舒適的界限,給彼此都留有迴旋的餘地,也讓劉徹永遠都真正無法抓住,以至於用一生去懷念。
劉徹很喜歡霍去病,將他當做親生兒子一樣看待。不僅是因為他最年輕氣盛的時候蹦出這麼一個對他脾性的天才將星,更因為霍去病的性格屬實像極了鏡中的他。誰會不欣賞另一個自己呢?劉徹也不例外。
何況這小子遺傳了衛家人的好相貌,細微之處很像衛青,尤其是眼睛。不過那雙漆黑的眸子裡閃著曜焰,劉徹最喜愛他毫不畏懼的直視自己,比太子劉據的恭敬得體更得他歡心。
然而,這天生富貴的小子什麼時候也變了,那雙眼睛變得深如古潭,沉靜無波。
霍去病行事越發像衛青,越在不停地提醒劉徹,衛青已去多時,他身邊的人都變了。
當時衛青停靈日期已快超過帝王停靈的日限,最後在朝臣的苦勸哀求下劉徹才不情不願將之葬入茂陵。而那座大家都以為會是給皇后準備的陪葬墓最後葬著他,更是叫所有人都噤若寒蟬。
傳言是真的。
流言蜚語傳了幾十年,終於在其中一位已經不在世後才得到實證,這叫後宮裡的那位該如何自處。
對此衛子夫倒是看得開。身在後宮的她比誰都看得清看得透,她明白弟弟是為了她和據兒,只是最後,他應該也對那人有情吧。
去病應該也明白。衛子夫輕輕抿著茶,看了眼平靜的外甥。霍去病向來護短,流言的主角之一是他舅舅,霍去病指不定要怒成什麼樣,可他絲毫不見發怒,甚至連句相關的話都沒提,只是進宮來看她這個被拘在深宮的姨母,認真而鄭重的道:「去病以後就是姨母和據兒的依靠。」
他自己明明才從鬼門關回來,衛青的死令他情緒大動險些舊病復發,身體一下壞極了。
繼承淳于大夫衣缽的高大夫,以及宮裡的御醫連續幾日晝夜不眠,根據那位李姓公子留下的方子好不容易才將他救回來,也不敢信口保證驃騎將軍能不能活到之前說的花甲之年。
這舅甥倆為了她母子二人苦苦撐著,她又怎忍心再讓他們為難。總不過是在宮中愈發謹小慎微,多少年都是這樣過來,衛家人骨子裡的溫順讓她習慣接受。
就這樣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鬢邊的青絲染上霜色,廬山冢上的草木鬱鬱蔥蔥。
征和元年,接替公孫賀的擔任太僕的公孫敬聲挪用北軍軍費一千九百萬錢的事情敗露後被捕下獄。因李世民提醒過霍去病要格外注意公孫敬聲,直言這人以後會惹出大麻煩。這些年霍去病一直派人暗中盯著這位被父母寵成紈絝的表弟,誰知還是讓這憨貨惹出亂子。
救兒心切的丞相公孫賀根本不聽霍去病勸阻,執意求劉徹給他機會,讓他抓到朱安世以將功折罪。
公孫賀此人才幹平平,跟著衛青時屢有建樹,自己獨當一面就顯得十分平庸,打仗時看得出來,於朝堂上更是。
果不其然,他抓回朱安世後,這囂張一時的陽陵大俠大笑道:「丞相一家將有禍事將近。」接著便上書告發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通姦,且在鑾駕前往甘泉宮的馳道上埋巫蠱詛咒天子。
劉徹年紀越大,脾氣越發古怪。尤其有過去往後世的那段奇妙經歷,使他認定世上存在有活死人肉白骨的丹藥。於是他迷信方士煉丹,期望能讓衛青死而復生,與他一起共享永生。
巫蠱一出立時就在長安掀起一片腥風血雨,劉徹怒不可遏,是誰要阻擋他與仲卿團圓?殺!把他們都殺了!
天子一怒,代價是公孫賀父子死在獄中,公孫一族被族誅,石板上血跡十幾日不干,與公孫家乃是姻親的衛家緘默。
不是他們不願出手,而是衛家也自身難保。平陽公主逝世,衛家與皇帝的聯繫自此決斷,衛伉身無要職,說不上話。
為今之計只有去求霍去病和霍嬗。霍嬗遠在邊關幫不上忙,而待他親厚的去病表哥卻逼他安分守己。
衛伉瞪著眼不相信這是霍去病能說出的話,怔怔道:「兄長……」
霍去病背對著他,本來挺拔如松的身軀在舊疾折磨下形銷骨立,從始至終都未再看他一眼。
公孫家被族誅四個月後,這股余火終於燒到衛家人身上。有些埋怨霍去病見死不救的衛家人終於明白,為何霍去病要讓他們安分守己。
只因若是他們自己將自己牽扯進去。不僅衛氏,就連宮裡的皇后和太子也全完了。
征和二年閏四月,陽石公主、諸邑公主以及長平侯衛伉因受巫蠱之案牽連被下獄。霍光來告訴霍去病時,霍去病早有預料,放下手中霍嬗寄來的信,望著屋中劍架上的佩劍「不如歸」,命家僕為他穿上朝服。
皇帝一聽驃騎將軍求見還覺得稀罕,上次霍去病主動請見還是他與平陽公主一起來為衛伉請求承襲衛青的長平侯爵位。是以他知道,霍去病這次來一定有事,不出意外應該是為陽石、諸邑和衛伉三人求情。
劉徹已經下定決心要賜死這三人,妨礙他與仲卿的,至親亦可殺!
只是當他見到霍去病時依舊愣了一下,原來這小子也老了,頭髮星星點點的白,臉上磨不去的是歲月的刻痕。劉徹忽然想到自己已然全白的發,有些恍惚,去拿棋子的手長了老人斑還在不自覺發顫,他也老了。
「坐吧。」劉徹並沒有讓霍去病陪他下棋。像霍去病這種兵家天生就是出色的棋手,年輕時劉徹就下不過他。即便拿出帝王氣勢威脅,霍去病都不肯學別的臣子放水。他可不怕贏了皇帝觸怒聖顏,他的一生里就沒有輸這個字。唯有一次他下棋輸了,就是替衛伉求襲爵的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