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余禮是下不得地一點的,李銘川不想每日被壓得太緊,便依照余禮的吩咐找了短工,找的還是先前那漢子。
那漢子聽說他們家要找短工,高高興興得上門來問了,他到現在都記得在李家做工時的伙食,好得很呢。
有一個手腳快的短工幫忙,李銘川收稻的速度就快多了。
近幾日天氣不好,沒有去年那樣大的太陽,雖還未下雨,但讓人看著心裡慌,李銘川便更是同那漢子加快了速度,在霜降前,就收完了。
這堆起來的稻穀山,何嘗不是金山銀山。
第43章 安睡
李銘川在刷自己的鞋, 地里的活計已經沒多少了,就等著到時候去賣糧了, 去鎮上肯定還是要拾掇拾掇的。
余禮站在堂屋門口看他,道:「去鎮上買兩匹好些的布吧,我給孩子做幾件衣裳。」
他現在還記得絹布的價格,貴得很,現下家裡自是沒有那個條件給孩買絹布的,但軟一些稍貴一點的麻布或棉布,也還是能買的。
李銘川應了好, 道:「這穀子曬好後, 留些咱們自己吃的, 約莫能賣個七八兩。」
有地的人家就是這樣, 只要勤勞肯干,家底慢慢就能攢起來。但不是家家戶戶都能有這個收成,那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有個一半都很好了。
余禮問:「那明年開春還要再買地嗎?」
李銘川說:「我回頭托村長問問, 若是有合適的也能買,若是沒有這錢咱就留著,回頭生娃也要錢呢。」
農戶人家養個孩子, 是花不了太多錢的,吃不起羊奶的,米糊也能養活,瘦弱些罷了,還小的時候也就是多雙筷子, 七八歲就能幫著幹活了。
但若想養得精細自是有另一種養法,夏日的瓜果,冬日的厚襖, 哪哪都要有銀子的。
李銘川自己從小就幹活,是受了不少勞作的苦的。不管余禮肚子裡的是漢子還是哥兒,他都是不希望孩子和自己當年一樣的。
到寒露時,余禮的害喜已好了不少,許是近日吃得清淡養好了,看著臉蛋又紅潤了許多。
這日李銘川要和餘風終於借到了村長家的牛車,準備去鎮上賣糧了。
一路上李銘川都在想,等地買多了,雇個長工,還要攢攢銀子買個牛車才好。牛比豬要貴,後頭還要讓木工打造結實的木車,用價不菲,因此牛車昂貴,比買地都要貴不少。
但若是買了牛車,地里的活計也能輕鬆不少,且來去鎮上要方便許多,賣糧這種事也終於不用等這麼久了。
若不是他們的米好,等到了現在,許多米鋪都買好了米,就很難賣了。
他們的糧食重,牛是借的村長家的,是要愛惜的,不能一次就讓牛拉完,得多跑兩趟。兩人是沒有坐在牛車上的,在後頭扶著推著,餘風和李銘川都有力氣,幫忙在後頭推著,牛的腳程會快點。
余禮就在家裡等著,他今日趁著李銘川出去了,在拾掇菜園。他的肚子還未顯懷,蹲下來還不吃力,便想趁想著把菜園裡的菜再種種。先前種的絲瓜和玉米都已收了,現在再種,便是為冬日裡的糧食做打算了。
余禮也沒種別的,就種了些南瓜和地瓜,冬日裡能蒸了烤了做早食吃。
南瓜還能做南瓜餅,蒸著吃煎著吃都好吃,顏色也金燦燦的好看。
也能煮粥喝,余禮心想,等收了南瓜還要和黍米一起煮了試試,一定香甜好吃。
李銘川一直到夜裡才回家。
余禮先前只給他備了晌午吃的餅子,不知道他回來這麼晚,問:「晚飯吃過了嗎?」
李銘川答:「在鎮上吃了兩個包子,可還有剩飯?今日力氣用得多,餓得快。」
剩飯是沒有的,余禮今晚給自己煮了碗陽春麵,他愛吃麵,一根多的都沒剩。
「我去擀麵,給你煮麵條可好?你歇著去。」余禮便洗了手準備給李銘川也煮完麵條。
李銘川也沒去歇息,跟著余禮屁股後面跟他說話:「賣了七兩六錢,又買了兩匹棉布,我不大懂,但摸著很舒服,掌柜說鎮上不少人家給剛出生的孩子做衣裳都用的這種布,比麻布貴,共花了一錢銀子。把你吩咐我買的那些鹽啊醬啊都買到了,還按你說的買了豬板油。」
余禮正在和面,道:「好,你先把銀子放箱子裡去吧,給自己身上留些,別全放了。」
李銘川道:「好,那棉布我放床頭吧?」
待余禮點點頭,李銘川就去把買來的東西都歸置了。
李銘川把鹽、醬和豬板油往灶房裡頭放時,余禮皺了皺眉,道:「先把豬板油拿出去吧,聞不得味。」
余禮的害喜本已好多了,但聞到這種肥膩的味道還是不舒服。李銘川又大步往外走,準備拿個盆先倒扣收著這豬板油。
他一路走,一路還在嗅聞,味道肯定是有的,但不明顯不沖人,也不知道余禮鼻子怎麼這麼靈。但夫郎不喜歡這味,左右他地里的活計也做完了,明日他來熬油就是了。
豬板油放好後,李銘川還拿了肥珠子洗了手,就怕手上著油膩的味道也讓余禮不舒服了。
余禮給李銘川的面裡頭,磕了一個雞蛋,又煮了一筷子野菜。余禮之前的雞已是年紀大了,現在已經不大生蛋了,幸好之前買雞時買了只公雞,前段時日敷了幾隻小雞出來了,就死了一隻,現在也都嘰嘰喳喳叫著了。
余禮叫李銘川自己進來端,麵湯是用豬油調的,余禮現在不喜那些生的葷腥的氣味,但對已經熬熟了的豬油是沒那麼抗拒的。
麵條很香,李銘川端在手裡時就在流口水了,余禮自己吃飽了,但也坐在一邊看他津津有味地吃著。
「我這兩日在想,去年咱是熏了臘野雞和臘兔子,都是衛叔給的,今年咱們就多熏幾隻臘□□?正好家裡的幾隻雞都不大生蛋了。」余禮跟李銘川商量著過冬的腊味。
李銘川吸溜一口麵條,道:「沒事兒,我去找衛叔買就成,這家是咱們自己養的老母雞,還是燉湯給你補身子好。」
橋西村的婦人夫郎生孩子後,是要坐月子的,在坐月子的時候,家裡條件好的,是一定會尋些老母雞來給人燉湯喝,滋補。
余禮從小算吃過好東西的,不大喜歡喝老母雞燉的湯,總覺得燉湯這雞肉就柴了,一點都不細嫩,便道:「留個兩三隻燉湯就成,我不愛吃呢,其他的都可以熏了算了。」
李銘川便又道:「這腊味你也不大愛吃呢,要我說熏個兩隻便夠了,其他的便先養著,什麼時候樂意燉雞湯了再宰吧,回頭你大嫂生了,咱是不是也得提上兩隻老母雞去看看?過年咱們有事要送禮時是不是也提只雞有面?」
這倒是真的,趙雨梅雖也養了雞,但她的老母雞也賣,家裡是沒那麼多自己吃的,雖說付清有了身子,趙雨梅肯定也會留幾隻給他補補,但自己已嫁出來了,回娘家看大嫂侄子時,也得提上兩隻才好。
余禮想想李銘川說得有道理,便沒再多說。
他有了身子後有些貪嘴,本來已經吃飽了,但見李銘川吃得香,又想再吃一口,便要去搶李銘川的筷子。
「給我留一口,我也想吃。」
李銘川愣了,問:「你晚上還沒吃嗎?」
余禮道:「吃了,但還想吃。」
李銘川就挑了一筷子面去餵夫郎,道:「那你怎麼不早說,我就給你多留些,要不我再去擀些面,再煮一些給你吃?」
余禮吃了一口,道:「夠了,飽的,就是饞。」
李銘川見人是真不打算再吃第二口了,就拿了桌上乾淨的布巾給他的小夫郎擦了嘴,自己再把剩的最後幾根吃完,又咕嘟幾口把麵湯喝了個乾淨。
喝完他對余禮說:「你先去屋裡坐著,看看布成不成,不成我明日去換,我洗了碗就給你打水泡腳。」
余禮就見著人忙活了一天,回來又蜜蜂似的到處轉,叫人先坐著歇著,道:「我去洗吧,鍋里還有煮了麵條的水呢,是熱的,我不用涼水洗。」
不等他說完,李銘川就已經走進了灶房洗碗了。
算了,也就他自己吃了麵條的鍋和碗,余禮沒再管他,回屋一眼就見著了床上一白一灰的兩匹棉布。
余禮肚子裡的孩子還不知是漢子還是哥兒,李銘川出門前他就專門叮囑了,挑布匹時得挑著小漢子和小哥兒都能穿的顏色,別到時候穿出去鬧了笑話。
李銘川記著了,挑的這裡匹就挺好。余禮細細摸了摸,挺軟又暖和的,孩子生出來會是春日,還未入夏,小娃娃又比大人怕冷,得做幾件暖和些的衣裳呢。
余禮還沒做過小娃娃的衣裳,許多農戶人家剛出生的孩子,是拿襁褓裹著的,一裹就是幾個月,孩子的手腳伸展不開呢。
襁褓趙雨梅和伯娘都跟余禮說了她們做,余禮自己便還是想給孩子做衣裳,特別是夏日裡,孩子穿著衣裳便能不裹起來,自在些。
具體如何做,得問問付清和衛芪,余禮沒打算今日就動手,左右冬日長著呢。但確認了布匹沒問題,余禮就放了心,收起來了。
那漢子聽說他們家要找短工,高高興興得上門來問了,他到現在都記得在李家做工時的伙食,好得很呢。
有一個手腳快的短工幫忙,李銘川收稻的速度就快多了。
近幾日天氣不好,沒有去年那樣大的太陽,雖還未下雨,但讓人看著心裡慌,李銘川便更是同那漢子加快了速度,在霜降前,就收完了。
這堆起來的稻穀山,何嘗不是金山銀山。
第43章 安睡
李銘川在刷自己的鞋, 地里的活計已經沒多少了,就等著到時候去賣糧了, 去鎮上肯定還是要拾掇拾掇的。
余禮站在堂屋門口看他,道:「去鎮上買兩匹好些的布吧,我給孩子做幾件衣裳。」
他現在還記得絹布的價格,貴得很,現下家裡自是沒有那個條件給孩買絹布的,但軟一些稍貴一點的麻布或棉布,也還是能買的。
李銘川應了好, 道:「這穀子曬好後, 留些咱們自己吃的, 約莫能賣個七八兩。」
有地的人家就是這樣, 只要勤勞肯干,家底慢慢就能攢起來。但不是家家戶戶都能有這個收成,那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有個一半都很好了。
余禮問:「那明年開春還要再買地嗎?」
李銘川說:「我回頭托村長問問, 若是有合適的也能買,若是沒有這錢咱就留著,回頭生娃也要錢呢。」
農戶人家養個孩子, 是花不了太多錢的,吃不起羊奶的,米糊也能養活,瘦弱些罷了,還小的時候也就是多雙筷子, 七八歲就能幫著幹活了。
但若想養得精細自是有另一種養法,夏日的瓜果,冬日的厚襖, 哪哪都要有銀子的。
李銘川自己從小就幹活,是受了不少勞作的苦的。不管余禮肚子裡的是漢子還是哥兒,他都是不希望孩子和自己當年一樣的。
到寒露時,余禮的害喜已好了不少,許是近日吃得清淡養好了,看著臉蛋又紅潤了許多。
這日李銘川要和餘風終於借到了村長家的牛車,準備去鎮上賣糧了。
一路上李銘川都在想,等地買多了,雇個長工,還要攢攢銀子買個牛車才好。牛比豬要貴,後頭還要讓木工打造結實的木車,用價不菲,因此牛車昂貴,比買地都要貴不少。
但若是買了牛車,地里的活計也能輕鬆不少,且來去鎮上要方便許多,賣糧這種事也終於不用等這麼久了。
若不是他們的米好,等到了現在,許多米鋪都買好了米,就很難賣了。
他們的糧食重,牛是借的村長家的,是要愛惜的,不能一次就讓牛拉完,得多跑兩趟。兩人是沒有坐在牛車上的,在後頭扶著推著,餘風和李銘川都有力氣,幫忙在後頭推著,牛的腳程會快點。
余禮就在家裡等著,他今日趁著李銘川出去了,在拾掇菜園。他的肚子還未顯懷,蹲下來還不吃力,便想趁想著把菜園裡的菜再種種。先前種的絲瓜和玉米都已收了,現在再種,便是為冬日裡的糧食做打算了。
余禮也沒種別的,就種了些南瓜和地瓜,冬日裡能蒸了烤了做早食吃。
南瓜還能做南瓜餅,蒸著吃煎著吃都好吃,顏色也金燦燦的好看。
也能煮粥喝,余禮心想,等收了南瓜還要和黍米一起煮了試試,一定香甜好吃。
李銘川一直到夜裡才回家。
余禮先前只給他備了晌午吃的餅子,不知道他回來這麼晚,問:「晚飯吃過了嗎?」
李銘川答:「在鎮上吃了兩個包子,可還有剩飯?今日力氣用得多,餓得快。」
剩飯是沒有的,余禮今晚給自己煮了碗陽春麵,他愛吃麵,一根多的都沒剩。
「我去擀麵,給你煮麵條可好?你歇著去。」余禮便洗了手準備給李銘川也煮完麵條。
李銘川也沒去歇息,跟著余禮屁股後面跟他說話:「賣了七兩六錢,又買了兩匹棉布,我不大懂,但摸著很舒服,掌柜說鎮上不少人家給剛出生的孩子做衣裳都用的這種布,比麻布貴,共花了一錢銀子。把你吩咐我買的那些鹽啊醬啊都買到了,還按你說的買了豬板油。」
余禮正在和面,道:「好,你先把銀子放箱子裡去吧,給自己身上留些,別全放了。」
李銘川道:「好,那棉布我放床頭吧?」
待余禮點點頭,李銘川就去把買來的東西都歸置了。
李銘川把鹽、醬和豬板油往灶房裡頭放時,余禮皺了皺眉,道:「先把豬板油拿出去吧,聞不得味。」
余禮的害喜本已好多了,但聞到這種肥膩的味道還是不舒服。李銘川又大步往外走,準備拿個盆先倒扣收著這豬板油。
他一路走,一路還在嗅聞,味道肯定是有的,但不明顯不沖人,也不知道余禮鼻子怎麼這麼靈。但夫郎不喜歡這味,左右他地里的活計也做完了,明日他來熬油就是了。
豬板油放好後,李銘川還拿了肥珠子洗了手,就怕手上著油膩的味道也讓余禮不舒服了。
余禮給李銘川的面裡頭,磕了一個雞蛋,又煮了一筷子野菜。余禮之前的雞已是年紀大了,現在已經不大生蛋了,幸好之前買雞時買了只公雞,前段時日敷了幾隻小雞出來了,就死了一隻,現在也都嘰嘰喳喳叫著了。
余禮叫李銘川自己進來端,麵湯是用豬油調的,余禮現在不喜那些生的葷腥的氣味,但對已經熬熟了的豬油是沒那麼抗拒的。
麵條很香,李銘川端在手裡時就在流口水了,余禮自己吃飽了,但也坐在一邊看他津津有味地吃著。
「我這兩日在想,去年咱是熏了臘野雞和臘兔子,都是衛叔給的,今年咱們就多熏幾隻臘□□?正好家裡的幾隻雞都不大生蛋了。」余禮跟李銘川商量著過冬的腊味。
李銘川吸溜一口麵條,道:「沒事兒,我去找衛叔買就成,這家是咱們自己養的老母雞,還是燉湯給你補身子好。」
橋西村的婦人夫郎生孩子後,是要坐月子的,在坐月子的時候,家裡條件好的,是一定會尋些老母雞來給人燉湯喝,滋補。
余禮從小算吃過好東西的,不大喜歡喝老母雞燉的湯,總覺得燉湯這雞肉就柴了,一點都不細嫩,便道:「留個兩三隻燉湯就成,我不愛吃呢,其他的都可以熏了算了。」
李銘川便又道:「這腊味你也不大愛吃呢,要我說熏個兩隻便夠了,其他的便先養著,什麼時候樂意燉雞湯了再宰吧,回頭你大嫂生了,咱是不是也得提上兩隻老母雞去看看?過年咱們有事要送禮時是不是也提只雞有面?」
這倒是真的,趙雨梅雖也養了雞,但她的老母雞也賣,家裡是沒那麼多自己吃的,雖說付清有了身子,趙雨梅肯定也會留幾隻給他補補,但自己已嫁出來了,回娘家看大嫂侄子時,也得提上兩隻才好。
余禮想想李銘川說得有道理,便沒再多說。
他有了身子後有些貪嘴,本來已經吃飽了,但見李銘川吃得香,又想再吃一口,便要去搶李銘川的筷子。
「給我留一口,我也想吃。」
李銘川愣了,問:「你晚上還沒吃嗎?」
余禮道:「吃了,但還想吃。」
李銘川就挑了一筷子面去餵夫郎,道:「那你怎麼不早說,我就給你多留些,要不我再去擀些面,再煮一些給你吃?」
余禮吃了一口,道:「夠了,飽的,就是饞。」
李銘川見人是真不打算再吃第二口了,就拿了桌上乾淨的布巾給他的小夫郎擦了嘴,自己再把剩的最後幾根吃完,又咕嘟幾口把麵湯喝了個乾淨。
喝完他對余禮說:「你先去屋裡坐著,看看布成不成,不成我明日去換,我洗了碗就給你打水泡腳。」
余禮就見著人忙活了一天,回來又蜜蜂似的到處轉,叫人先坐著歇著,道:「我去洗吧,鍋里還有煮了麵條的水呢,是熱的,我不用涼水洗。」
不等他說完,李銘川就已經走進了灶房洗碗了。
算了,也就他自己吃了麵條的鍋和碗,余禮沒再管他,回屋一眼就見著了床上一白一灰的兩匹棉布。
余禮肚子裡的孩子還不知是漢子還是哥兒,李銘川出門前他就專門叮囑了,挑布匹時得挑著小漢子和小哥兒都能穿的顏色,別到時候穿出去鬧了笑話。
李銘川記著了,挑的這裡匹就挺好。余禮細細摸了摸,挺軟又暖和的,孩子生出來會是春日,還未入夏,小娃娃又比大人怕冷,得做幾件暖和些的衣裳呢。
余禮還沒做過小娃娃的衣裳,許多農戶人家剛出生的孩子,是拿襁褓裹著的,一裹就是幾個月,孩子的手腳伸展不開呢。
襁褓趙雨梅和伯娘都跟余禮說了她們做,余禮自己便還是想給孩子做衣裳,特別是夏日裡,孩子穿著衣裳便能不裹起來,自在些。
具體如何做,得問問付清和衛芪,余禮沒打算今日就動手,左右冬日長著呢。但確認了布匹沒問題,余禮就放了心,收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