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俞荷——」陸錫安單膝跪地磕頭,道:「郡王妃娘娘客氣了,以後陸某自當肝腦塗地輔助小世子和小公子。」

  俞荷笑著將人扶起來,對王玉瑤笑著說:「我看景衡和景儀被嫂子樣的很好。明年送到郡王府來讀書吧?」

  王玉瑤連忙答應了,他們一介商賈,承蒙郡王妃娘娘厚愛,跟著小世子讀書,以後兩個孩子也有個好前程。

  送走陸錫安一家五口,趙槿抱著俞荷親。

  俞荷見他吃醋,笑著說:「王爺將家裡的生計都交由我打理吧。生兩個孩子,我覺得可以了。」

  「好。萬事你說了算。」

  昌平六年冬天,俞荷再生下一個男孩,取名趙銘堂,小名糖糖。

  六歲的趙裕除了讀書習武,每天都要來看兩個弟弟。

  糧食店雇了人,朝念朝雲朝勤朝年四個也來府里跟著夫子讀書,平常回去住,過節俞荷會將丹慧杜婆子接進府里團聚。

  昌平六年,成城一舉考中進士,被朝廷派到永平府下轄的蛇口縣當知縣,跟著來的還有楊婉和他們的女兒俞睿婕。

  俞有地乾脆辭官,帶著李二娘到象州三里

  鋪生活,幫忙看著俞荷的三個孩子。

  昌平九年,龍龍考中進士正等派官,俞重在一個早晨沒起來,去世了。

  俞荷趙槿帶著三個孩子回來奔喪,成城一家,在盛京娶妻生子的成文帶著一家人回來守孝。

  有一天,馬三面找俞荷說話,說起她不給栽桑樹的事。

  「俞荷,阿奶要和你道歉……」

  俞荷認真的聽她說完,也很認真的回她,笑著說:「阿奶,要不是你把握著家族的發展方向,任我胡鬧,先不說,我不一定嫁給趙槿有美滿的家庭,家裡也沒有現在這樣好……

  鄧王妃娘娘親口給我過,她看上我的原因。她也派人調查過我的經歷,你知道的,大家族不會無緣無故聘我做他家的主母。我能有今天,全靠阿奶和阿爹的教育。」

  俞荷又說起家裡幾個哥哥都得了功名,都是馬三面和俞重的功勞。

  「耕讀人家,確實比商戶之家,要讓人看得起,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有你和阿爺把關,我們家才成了現在村里數一數二的大家族,並且兄弟姐妹友愛和睦。這都是您和阿爺教得好。」

  俞荷說著眼淚如注,想起阿爺,她再也不能和爺爺一起去下網了。

  「我這一輩子,順風順水,也多虧你們小輩都爭氣。」多虧她給自己找了一個好丈夫,馬三面跟著哭,又說:「俞荷,你現在出息,照顧著家裡一點。」

  「阿奶,大家一起努力。」

  「你說得對。要什麼,還是要靠自己。」馬三面擦乾眼淚,笑著說。

  沒過兩月,馬三面跟著在六月初一離世,俞家一連辦了兩場喪事。

  趙槿回去辦公,俞荷帶著趙裕趙銘恩趙明堂在俞家村陪著父母兄弟生活。

  成文妻子是文淵閣大學士白永的嫡女叫白瑩瑩,生了兩個女兒,一個五歲,一個兩歲,大的叫睿麗,小的叫睿涵。

  成武趙德芸家第一胎是兒子叫睿安,又生了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分別叫睿玲和睿哲。

  通常是睿安帶著幾個孩子不是去桑園爬樹,就去小河裡抓魚,每天玩的是灰頭土臉。

  連愛乾淨的趙裕都跟著玩的樂不思蜀,這小子膽子非常大,竟然留了一份書信,私自坐船去延州看爺奶了。

  趙槿來接他們回去,沒見長子,一問才知,他和睿安去延州了。

  「要不,明年送他去盛京讀書?」趙槿和俞荷商量著,皇伯伯對他很好,可趙裕也得和皇伯伯的孫輩們處好關係。 :

  「要送就三個孩子都送去盛京。我看皇伯伯有意讓父王母妃回京頤養天年,他們正好看孩子。」

  趙啟得位正,作為皇帝可謂寬厚仁和,輕徭役免賦稅對百姓好。

  他制定了嚴格的王位繼承制度,對自己的兄弟姐妹可以說非常溫和。

  昌平十年,周王帶著鄧王妃回到盛京周王府,九歲的趙裕帶著自己的兩個弟弟,開始和祖父祖母一起生活。

  俞荷和趙槿過起了兩人世界。

  「娘子,這就是你的目的?」將孩子打包給父母帶,拋下他,一個人出去浪。

  「當然,女人三十一枝花,正是搞事業的好時候。明天,我要帶著小譚出海遨遊。」應該大半年她們都會在海上飄。

  俞荷在小島上開墾了一片土地,種了一地的西瓜,秋天,瓜果成熟的時候,坐船一路到盛京港口,來看公婆和兒子們。

  「阿娘,你被曬黑了。明年別去了吧。」懂事的趙裕和爺奶把俞荷帶回來蜜甜的瓜果送進宮,回來拉著俞荷的手說。

  「小魚,阿娘喜歡出海,喜歡種地,就像你喜歡騎馬是一個道理。阿娘很高興你知道心疼阿娘和阿爹。」俞荷將大兒子背在背上笑著說。

  「和祖父祖母在一起有沒有想阿爹阿娘?」

  「想呢。」趙裕默默地在阿娘背上流眼淚,剛開始進御書房讀書的時候,大家不認識他,鴻三叔家的哥哥欺負過他,被他打了還和宮裡的娘娘告狀,阿奶可不是吃素的當即就找到宮裡理論,還驚動了皇爺爺。

  「弟弟們聽話嗎?」俞荷等兒子情緒緩過來,才問。

  「聽話。二弟帶三弟在家玩,我回來都搶著跟我。」趙裕話音里都帶著笑。

  「阿娘,我是大孩子了,你背弟弟們。」趙裕掙扎著要下來。

  「再讓阿娘背一背。小魚是阿娘和阿爹的長子,阿娘和阿爹最愛小魚。」

  「嗯。兒子知道的。」各地藩王的嫡子都要送到盛京來讀書,二弟三弟本來可以留在爹娘身邊,阿爹阿娘卻讓他們小小年紀就跟著自己,陪著他。

  俞荷背著兒子去公婆的院子,看恩恩和糖糖在花園裡盪鞦韆,周王鄧王妃寸步不離的守著,兩個孩子笑的無憂無慮。

  俞荷背著趙裕過來,兄弟倆立刻放棄了盪鞦韆,朝他們跑過來。

  「阿娘!」

  「大兄!」

  看兒媳婦和三個孫子相親,鄧王妃帶著周王回去了。

  「阿娘,你試試鞦韆,很好玩的。」趙裕拉著俞荷坐在秋板上,領著兩個弟弟送。

  俞荷笑著坐好,剛開始低低的來來回迴蕩,突然她站了起來,雙腿屈曲用力,鞦韆盪的越來越高。

  「阿娘,好厲害!」趙裕驚訝的帶著兩個弟弟看傻了眼。

  轉天俞荷帶著三個孩子去看了師傅師娘。

  又休息了幾天,俞荷精心的和長子做了買賣計劃,娘四個換了一身便裝,去南街自家雜貨店門外——擺攤,賣香蕉蘋果梨和甘蔗菠蘿,烤紅薯,用紅瓤脆甜西瓜招攬客人,生意火爆。

  周王鄧王妃在樓上喝茶,看著底下的娘四個忙生意。

  「看見俞荷,不知道為什麼我就高興,都能多吃半碗飯。」鄧王妃笑著和丈夫說。

  第174章

  「小魚,將西瓜切成更小的月牙兒,讓大家免費嘗嘗,告訴大家西瓜子可以留種。」

  「好。」趙裕切西瓜,恩恩和糖糖端著小托盤給大家免費嘗。

  品嘗西瓜的多數會買點,娘四個忙到中午,俞荷請他們顧家酒樓吃午飯,才抱著睡著的糖糖回家。

  臘月初,俞荷帶著趙裕恩恩和糖糖坐船回象郡過年。

  趙槿才見上自己的妻子和兒子。

  夫妻,父子稀罕的不得了。

  俞荷讓朝念朝雲朝年朝勤四個孩子,陪著趙裕三個玩,小譚在旁邊的馬場教他們練武。

  俞荷帶著顧嬤嬤常瑞三個和各地來的掌柜對帳合帳。

  張全知帶著孫子芋圓,杜澤端帶著女兒杜欣怡,陸錫安也把陸景衡,陸景儀,陸景承,帶進郡王府和趙裕一起玩。

  連生連魚帶著妻子孩子也在三里舖住。

  俞荷查完帳,酒樓款待了各個掌柜,又在家裡招待親戚。

  郡王府,有小譚帶著十幾個孩子,一天熱鬧的像是戳了一棍子的馬蜂窩。

  俞荷趙槿又疼孩子,

  趙裕幾個今天抓錦鯉,明天挖池塘,每天都不著家。

  過了年,四月初十,是俞重的一年紙,俞荷和趙槿將三個孩子送去盛京,回來俞家村給阿爺燒紙。

  俞荷一到,俞有地三兄弟,家裡兄弟姐妹聚齊,守孝的成文成城成義龍龍俞梅也都在家。

  十來年了,大家又聚在一起,卻是因為阿爺過世守孝。

  時間快的真讓人唏噓。

  「俞荷,今天想吃什麼,二嬸給你做去!」唐大丫有了二媳孫子,成義又考上進士,說話聲音更大了。

  「二嬸,隨便做。我都吃。」俞荷和李二娘說話,看了眼唐大丫笑著說。

  「哦,好。」唐大丫小心的應道,怎麼俞荷半年沒見多了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她的話自己不敢反駁一樣。

  俞有花俞有麗元娘夫妻也趕著點來,傍晚一家人去老墳接紙上香,回來三十幾口人一起吃飯。<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