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什麼派公主到大夏和親,每年進貢貂皮狐皮。

  就這點小利,韓晝自然不同意。

  對方說回去和獨孤將軍再行商議,誰承想,回去就沒消息了,獨孤濟連結帶兵後撤。

  夏國君臣:「……」喂!你們皇帝不要了?

  「這人回去要是當不上皇帝,可就是燕國的千古罪人。」

  「就算當了皇帝,他這樣的行為,也夠遺臭萬年了。」

  「真當了皇帝,史書上肯定不會這麼寫啊,一定會把責任都推咱們身上,是咱們提的條件太高了,他為了燕國百姓,才不得不撤兵。」

  眾人請示韓晝的意思,韓晝冷笑,「他現在急著回京奪皇位,那咱們就趁著這個機會拿下信州。」

  結果超出韓晝預期,周在星不僅帶兵攻下信州,還順帶把信州周圍的幾個州縣也拿下了,涼州那邊的兵馬也迅速向東,與周在星他們匯合。

  這時,獨孤濟才急了,迅速集結軍隊返回與夏軍交戰。

  然而這時,他的兵力遠遠不及夏軍,想向周圍州縣求援,各地駐軍都看出他想自立為王,不敢輕易幫他。

  沒有援軍,糧草也所剩不多。獨孤濟的軍隊死傷慘重。

  他再不求和,連手下僅剩的人馬也保不住。

  無奈之下,他只能再次派使者向夏國求和。

  獨孤濟很清楚,依照現在的情況,他離皇位還有點遠,先是延誤戰機,後因撤兵連丟數城,還置被俘虜的皇帝於不顧,這些事讓他的名聲差到了極點。除了他手下的一萬多人,沒人擁護他當皇帝。

  既不得人心,也沒兵馬,他只能先退一步,擺出一副誠心求和的樣子。

  他甚至暗暗希望夏國把條件開高點兒,這樣他就可以說自己為了燕國百姓生計,朝廷尊嚴,才不贖回被俘虜的陛下。

  夏國也是算準了他的心理,除了和親公主、質子這些沒用的,剩下的條件都使勁抬,尤其商稅,和歲貢,夏國賣到燕國的茶葉絲綢米糧關稅一律減半,歲貢一年三百萬兩,不能少。

  一年三百萬,燕國國庫一年的收入都未必有三百萬。獨孤濟如果答應這個條件,他就是燕國的罪人。

  最後一次談判的地點定在信州,韓晝特地讓負責和談的官員帶上拓跋慎,讓他在旁邊聽著,聽一聽自己的臣民是怎麼放棄自己的。

  果然,拓跋慎當場崩潰,他指著燕國使臣,目眥欲裂,「朕為了燕國,為了朝廷,去夏國做質子,受盡欺辱,如今你們竟然不顧朕的安危死活,為了三百萬兩,就要放棄朕!」

  「陛下一心為了燕國,一心為了朝廷,我等銘記在心,如今也請陛下為大燕百姓想一想,朝廷經此一役,元氣大傷,丟了數個州縣,死傷士兵不可計數,朝廷哪裡還能拿出三百萬兩,而且不是一年。以後年年如此,百姓的日子該是多麼艱難啊?」

  拓跋慎:「只要朕回去,朕定能一雪前恥!」

  夏國使節敲敲桌面,這是放狠話的地方嗎?

  拓跋慎:「……」

  燕國朝廷終究還是放棄了拓跋慎,一年三百萬兩歲貢減少到兩百萬兩,其他條件不變。

  燕國皇帝拓跋慎被帶回京城,當街斬首示眾,歷時一年的戰事就這樣落下帷幕。

  夏國大獲全勝,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宮裡更是一片喜氣洋洋,陛下聖駕迴鑾第二日,皇后誕下一對龍鳳胎。

  小皇子滿月便被立為太子,小公主則封為定安公主。

  不僅宮裡有好消息,京中的武將勛貴家中也是好事不斷,先是論功行賞,接著又往信州等地安排駐軍,許多賦閒在家的武將們都有了差事。

  而文官們也沒功夫不滿,吏治改革還在繼續,文官們忙著做實事,沒空盯著別人。

  夏國君臣忙著除弊立新,燕國官員們則忙著內鬥,國不可一日無君,獨孤濟還沒回去,拓跋氏就忙著選新皇帝,以免獨孤濟自己上位。

  但拓跋家沒有年紀合適的宗室,只有小孩。

  獨孤濟回朝後不久,就把小皇帝趕下台,讓自己兒子當了皇帝,畢竟從血緣上說,自己的兒子是拓跋慎的親外甥。

  可這小皇帝姓獨孤不姓拓跋,拓跋氏如何能忍?

  拓跋氏和獨孤氏誰也不服誰,短短十年,燕國換了四個小皇帝,參與到皇位爭奪中的官員、外戚、宗室、宦官不計其數,朝廷沒有一日安寧。

  而因為朝廷內鬥,官員腐敗成風,朝廷又要給夏國繳納歲貢,百姓苦不堪言,各地不斷爆發起義,甚至有百姓逃往夏國。

  夏國一直緊盯著燕國的動向,直到燕國最亂的時候,才再次發兵,這回周在星作為主將,統帥三軍。

  靠近夏國的幾個州縣既沒能力抵抗,也不想抵抗,有的官員甚至主動投降。

  他帶兵攻入燕京的時候,有一瞬恍惚,似乎看到了拓跋慎攻入夏京,燒殺搶掠的情形。

  自己的夫人被他擄上馬背,強行帶回軍帳。

  周在星勒緊韁繩,晃了晃腦袋,幾年前的手下敗將了,怎麼突然想起他?一定是上天再提醒自己,不可傷害無辜。

  「傳令下去,不得傷害城中百姓,不得搶劫財物,若有違令者,斬!」

  第43章

  天璽三十年,天璽帝退位當了太上皇。

  倒不是他身體不好,而是因為皇后生了場重病,天璽帝一心只想陪在皇后身邊,反正兒子也培養的不錯,索性讓他提前上崗。

  太上皇和太后搬到了洛陽行宮,幾乎不怎麼過問朝政。待宋氏身體漸漸好轉,兩位老聖人就經常扮作尋常夫婦,同游洛陽。

  宋氏這一次生了三子兩女,生小女兒的時候傷了身體,哪怕遍請名醫,還是時好時壞。

  也正因如此,韓晝心中有愧,就想多陪陪她。

  「若你我不是帝後就好了。」韓晝忍不住感嘆,「你也就不必為了綿延龍嗣連著生育。」

  當然是可以讓其他妃嬪生,但那樣宋氏心裡更加難過。

  可只有一個兒子終究不保險,

  萬一太子英年早逝,帝後又無其他皇子,就只能從宗室中選繼承人。

  這是帝後都不願看到的,就只能多生。

  宋寧熙道:「尋常夫婦更要多生孩子,孩子越多,家中田畝越多。」

  韓晝想想也是,那些民間婦人所受的生育之苦,比皇后更甚。

  這年新帝來洛陽請安時,韓晝就和他提起,朝廷要重點培養一批擅治女科的醫家。

  新帝的皇后也剛生過孩子,他自然理解婦人生產的兇險,回去就下詔推行此事。

  數年後,夏國婦人因生產而亡者越來越少,母體強健使得孩子身體素質也比從前更好,加上風調雨順,百姓富足,早夭的孩子也越來越少。

  夏國人口在百年間翻了幾倍。

  這都是系統小光球告訴韓晝的,他已經來到了下一個世界。

  這次的皇帝後宮倒是有不少妃嬪,卻沒皇后,只有一位廢后。

  韓晝一穿過來就再三確認,宮裡沒有宋寧熙。

  自家皇后不在,他還不太習慣。

  好在系統告訴他一個好消息,再完成幾個任務,就可以到五百年後與宋皇后團聚了。

  韓晝對系統的話仍舊半信半疑,但他當下也只想儘快完成任務。

  廢后姓孫,是先帝寵妃孫貴妃的侄女,被先帝指婚嫁給當時還是王爺的皇帝。太子生母王皇后和孫貴妃水火不容鬥了幾十年,看這位與死對頭極為相似的兒媳婦也不順眼,時不時為她於她。

  三年前,有人在孫氏的寢宮裡發現巫蠱小人,上面寫著太后的生辰八字。

  詛咒太后,孫氏這皇后自然是當不下去了。

  皇帝龍顏大怒,下旨廢后,將孫氏幽禁在偏偏的冷宮之中。

  孫氏被幽禁後,卻沒受太多苦,只因掌印太監盧公公派底下人照拂於她。

  王太后對此一無所知,皇帝倒是聽到了點風言風語,但沒放在心上。盧公公是從小服侍他的大伴,怎麼會瞞著他去照顧廢后呢。就算是照拂,那也是怕皇帝落下個虐待廢后的名聲,盧公公都是為了他好,沒必要小題大做。

  接收過原劇情的韓晝知道,這根本就不是簡單的照拂,當年孫氏宮中的巫蠱之物,就是盧謹讓人放進去的。

  韓晝看到這裡的時候,還以為盧謹是為了報仇,結果原劇情的解釋竟然是,盧謹覬覦孫氏已久,可她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尊貴無比的皇后,向來目中無人眼高於頂,只有把她拉下後位,他才有可能接近她。

  而且,高處不勝寒,皇上對孫氏也沒什麼感情,太后對孫氏更是時有刁難,孫氏這皇后做的實在憋屈。他想讓她擺脫這些痛苦。

  韓晝:「???」

  鑑定完畢,這又是一個腦子有坑的男主。

  系統:「結局盧謹帶著孫氏遠走高飛了啊。」

  提到這個,韓晝就更覺得這劇情有毒了。

  男主要是用權力把女主接出宮,錦衣玉食的照顧著也不錯。偏偏盧謹在把朝廷搞得一團亂後跑了,帶著孫氏浪跡天涯。<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