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當真?她二人在暢春園耳鬢廝磨,你要我帶你也去, 這算是耀武揚威麼?你的膽子愈發大了。」江映華狐疑的瞧著她的背影,不知這狐狸又在思量些什麼。
「成日悶在禁中,委實難熬。今夜不是還要與民同樂, 賞燈祈福, 我就扮作你的婢女, 隨你一同去,可好?」顏皖知轉回神來, 眸光婉轉,滿是期待。
「心思轉的這麼快?方才還在想正經事, 這會又滿腦子風月消遣,你個狐狸,休要盤算我。」江映華站起身來,伸出手指戳了戳顏皖知的腰窩,她的那處柔軟,手感極好,可這人偏生怕癢,每每被碰到,便要躬著身子緩上好一會兒。
「霸道,太過霸道。這不准那也不准,我還不如那樹上的雀兒,日日被關在這一方庭院,出去散心都成了奢望。」顏皖知再起身時,眉目微微凝結,當真是愁楚惹人憐的嬌娥模樣,叫人瞧了平添三分神傷七分憐惜。
這小模樣入了江映華的眼,驚得心尖波光瀲灩,到底是潤了柔腸,「才幾日便端的這般可憐,我困在此處數月,也不似你滿目愁楚。罷了,帶你去就是了。」
一刻後,顏皖知如願以償的隨著江映華坐上了出宮的車轎。時局特殊,二人也不敢輕車簡從,一眾禁衛清街開路,這陣仗江映華從來不喜歡的。好在暢春園在皇城外不遠處,建的位置又偏僻了些,也不至於攪擾太多過節喜樂的百姓。
二人入園已然是未正三刻,說來倒是寒冷時節最好的天光,微風略顯寒涼,拂面倒也不覺刺痛。顏皖知表現得甚是歡欣,入園便問何處的花開得嬌艷,由著那內侍一路引著,直奔梅園。江映華在後頭搖了搖腦袋,相識十餘載,當真不知她愛梅愛的如此痴狂。
偌大的梅園芳香醉人,身著藕荷色交領雲錦宮裝的顏皖知流連其中,衣袂翻飛,環佩叮噹。江映華不遠不近的在後跟著,顏皖知賞梅,江映華賞人。
二人越走越深,石徑小路豁然開朗,不遠處有一樓閣入眼,樓外禁衛把守,江映華遠遠的瞥見,猜測陛下和贏楓大抵在裡頭。她快步上前,輕喚:「莫往前去了,不要打攪她二人雅興,我們往別處走走。」
顏皖知駐足回眸,給江映華拋下一媚眼淺笑後,步履輕盈的直奔樓閣而去,與那廊下等候的內侍耳語了幾句。江映華眉心深鎖,抬腳追了上去,礙于禁衛,不便動手動腳,只得在台階下沉聲道:「不可放肆,還不過來。」
顏皖知垂眸訕笑,轉身撩起裙擺跪在石階上,朗聲道:「臣逆犯先嘉義侯府么女,今涼河陽郡主莫雪顏,求見陛下。」
一語落,四處的隨侍禁衛大驚失色,江映華袖中的手瞬間握成了拳頭,無力的閉了眼睛。如此一鬧,她想護想攔,都是奢望。
閣中的陛下和贏楓本在一處提筆繪丹青,上好的雅興正濃,聽得顏皖知在外間的這一席話,皆是滿眼疑惑。好端端的,跑來此地鬧得哪一出?
她二人一前一後地走了出來,陛下冷眼瞧著跪在地上卻一臉固執的顏皖知,又抬眸看了不遠處呆立在旁,甚是無奈的江映華,大抵明白了幾分,只沉聲道:「你二人進來。」
二人入內,殿門緊閉。陛下沉聲斥責:「胡鬧什麼?誰的主意?」
顏皖知迫不及待地回應:
「陛下,臣心意已決。臣請出使涼國談判合盟一事,昭王不允。可眼下情形,西涼太后與嘉陵王勾連甚密,若能以言辭達成交易,何苦勞民傷財,舉兵興戰?臣在西涼數載,朝中亦有人脈,以利誘之,陳明利害,涼國太后定能明悉時局。先解嘉陵王之亂局,合盟互利,日後再徐徐圖之,蠶食涼國,並非難事。」
統御天下,唯權唯利。嘉陵王的謀劃,重在隱秘,攻其不備。若顏皖知以大楚使臣身份回歸西涼,等於明白告訴西涼太后,嘉陵王的詭計早已被大楚皇帝洞悉。如此,只剩敬酒罰酒兩條路,聰明人,大抵都會選擇有利於己方長久利益的穩當路徑,而不會輕易莽撞的與虎謀皮。
陛下深諳其中權術,到底是動了心。顏皖知的伶牙俐齒,她亦然清楚明了。聽罷此言,陛下幽幽問道:「你有幾成把握?」
「回陛下,臣有六成把握。但涼國被匈奴打壓甚重,若陛下允准臣,以兩國通商為籌碼談判,臣可有九成勝算。」顏皖知一絲不苟的回應著,完全不顧身側的江映華投去的凜冽寒芒。
「昭王意下如何?」陛下沉吟片刻,轉頭將審視的目光投向了江映華。
明知故問。江映華交握的手狠狠的掐著自己的掌心,輕聲道:「河陽郡主一場豪賭,可想過若是敗了又當如何?人心莫測,你自涼國失蹤,嘉陵王本為利用,今朝回去,他們殺你也殺得。」
顏皖知淺笑,「如今戳破身份,臣是楚罪人之後,入涼談判不成,涼國亦然知曉臣無顏歸楚。臣置己於死地,求一線生機,以己身為涼太后與大楚正統牽線搭橋,此番賭局,臣賭她會與嘉陵王背道而馳。退萬步言萬一,臣此去為楚,若回不來,只盼陛下與殿下開恩,稍復臣父兄之顏面。」
江映華別過了頭去,長嘆一聲,「為大楚,為父兄。顏皖知,你說得冠冕堂皇,好似又要一意孤行,棄我不顧。你背地裡的心思自以為藏得嚴實,實則蠢得如同笑話。想去可以,我與你同行,倒要見識見識,昔日的內相如何舌燦蓮花。」
「胡鬧!」兩句異口同聲的指責傳出,一聲音含著焦急的怒火,一聲音低沉無力,卻滿是牽掛。陛下與顏皖知同時開了口,無人贊同江映華的決定。
江映華苦笑,「既如此,臣的意見,不答應。陛下,此事該當明日朝議,臣會攜中書省一應官員,抵抗到底,絕不奉詔。西涼一事,臣早有部署,無需多此一舉,便是戰,亦有萬全之策。」
眼見劍拔弩張,贏楓趕緊跳出來做了和事佬:
「陛下,昭王殿下,臣有一提議。顏…郡主所言不無道理,臣在朝中閒散,願隨郡主同往。臣名義上的身份,隨郡主出使,亦可彰顯大楚誠意。殿下放心,臣會護佑郡主周全,若此事不成,再戰方可。」
「華兒,依朕的意思,此事可行。她二人的主意本非天馬行空,倒是你,又要意氣用事。其中利害,你拎得清,身為中書令,不是以自己私心,裹挾朝堂權柄的。朕也相信,中書省的官員並非皆是畏懼權勢之流。明日朝議,朕等你的答覆。」
陛下起身緩緩行至江映華的身前,話音輕飄飄的,落在人心裡,卻重若千鈞。
江映華知曉此事沒有迴旋的餘地,為大楚利益考量,這的確是眼下最可行的良策。只要這人不是顏皖知,她定要拍著巴掌的叫好。說到底,是她自私了。她憤然甩袖離了殿閣,直奔園外,任顏皖知在後窮追猛趕,也未能追上揚長而去的馬車。
即便知曉顏皖知皆是好意,可今日這等誆騙欺瞞,又拿陛下壓迫的行徑,令江映華怒火中燒。
她後知後覺的想起,自己剛搬去長姐府邸的那年,園子中便有好多梅樹。長姐的喜好少有人知,但今日梅園巧遇,讓她明白,喜歡臘梅的不是顏皖知,而是陛下。顏皖知不是想散心,只是換了個方式,連商量都免了,直接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回了廣元殿,江映華直接命人將宮門下鑰。傍晚歸來的顏皖知被擋在了緊閉的宮門外,二人相處多年,她還是第一次見江映華如此大動肝火。失了棲身之所的顏皖知遊蕩在幽深的宮道上,走著走著便到了承明殿外,只得心一橫,同陛下討了個臨時的閣分來住。
翌日朝議,江映華漠然的聽著滿朝官員對這位昔日內相大人的驚詫與議論,從女扮男裝數載同朝為官的駭然,到搖身一變成了逆臣之後,西涼皇族的顛覆,再到忠肝義膽,為國犯險的忠勇,侃侃而談,都是用慣了的路數,抑揚交錯,拿捏人心,逼人就範,為己所用罷了。
她妥協的在發往門下的詔書上籤押用印,成全了顏皖知的盤算。距離出使尚有七日,江映華親自督理一應相關事務,再細枝末節的安排,她都要把關,可那人,她卻執意不肯相見。
唯一爭取來的,便是顏皖知和贏楓不入西涼國都,只在邊陲重鎮與西涼接洽。使團走的那日,江映華本該相送,她將職分轉給了中書侍郎,自己稱病未出。可那日皇城最高的城樓上,一抹銀灰色的孤影,向西而立,凜冽的寒風裹挾著翻飛的裙擺,都未能將人自高處趕下去。
顏皖知遠行,江映華終於得空去查秘司帶回的情報。絡腮鬍子的記檔當真周詳,這個年逾五十的西涼邊將,與嘉陵王之間的秘密籌謀延續了三十年。西涼國滅他便入了楚國,兜兜轉轉的,竟在嘉陵王的安排下成了永王的門客。
其間線索,記述的真切清楚,此人在大楚週遊,替嘉陵王收買拉攏地方官吏;曾假傳西涼線報蠱惑嘉義侯,與永王合謀構陷了嘉義侯謀逆的莫須有罪證,而這一切的幕後主使,皆是嘉陵王;永王長史劉文景,亦是雙面細作,與他同為嘉陵王效力,這也是永王叛亂如玩笑般收場的因由。
「成日悶在禁中,委實難熬。今夜不是還要與民同樂, 賞燈祈福, 我就扮作你的婢女, 隨你一同去,可好?」顏皖知轉回神來, 眸光婉轉,滿是期待。
「心思轉的這麼快?方才還在想正經事, 這會又滿腦子風月消遣,你個狐狸,休要盤算我。」江映華站起身來,伸出手指戳了戳顏皖知的腰窩,她的那處柔軟,手感極好,可這人偏生怕癢,每每被碰到,便要躬著身子緩上好一會兒。
「霸道,太過霸道。這不准那也不准,我還不如那樹上的雀兒,日日被關在這一方庭院,出去散心都成了奢望。」顏皖知再起身時,眉目微微凝結,當真是愁楚惹人憐的嬌娥模樣,叫人瞧了平添三分神傷七分憐惜。
這小模樣入了江映華的眼,驚得心尖波光瀲灩,到底是潤了柔腸,「才幾日便端的這般可憐,我困在此處數月,也不似你滿目愁楚。罷了,帶你去就是了。」
一刻後,顏皖知如願以償的隨著江映華坐上了出宮的車轎。時局特殊,二人也不敢輕車簡從,一眾禁衛清街開路,這陣仗江映華從來不喜歡的。好在暢春園在皇城外不遠處,建的位置又偏僻了些,也不至於攪擾太多過節喜樂的百姓。
二人入園已然是未正三刻,說來倒是寒冷時節最好的天光,微風略顯寒涼,拂面倒也不覺刺痛。顏皖知表現得甚是歡欣,入園便問何處的花開得嬌艷,由著那內侍一路引著,直奔梅園。江映華在後頭搖了搖腦袋,相識十餘載,當真不知她愛梅愛的如此痴狂。
偌大的梅園芳香醉人,身著藕荷色交領雲錦宮裝的顏皖知流連其中,衣袂翻飛,環佩叮噹。江映華不遠不近的在後跟著,顏皖知賞梅,江映華賞人。
二人越走越深,石徑小路豁然開朗,不遠處有一樓閣入眼,樓外禁衛把守,江映華遠遠的瞥見,猜測陛下和贏楓大抵在裡頭。她快步上前,輕喚:「莫往前去了,不要打攪她二人雅興,我們往別處走走。」
顏皖知駐足回眸,給江映華拋下一媚眼淺笑後,步履輕盈的直奔樓閣而去,與那廊下等候的內侍耳語了幾句。江映華眉心深鎖,抬腳追了上去,礙于禁衛,不便動手動腳,只得在台階下沉聲道:「不可放肆,還不過來。」
顏皖知垂眸訕笑,轉身撩起裙擺跪在石階上,朗聲道:「臣逆犯先嘉義侯府么女,今涼河陽郡主莫雪顏,求見陛下。」
一語落,四處的隨侍禁衛大驚失色,江映華袖中的手瞬間握成了拳頭,無力的閉了眼睛。如此一鬧,她想護想攔,都是奢望。
閣中的陛下和贏楓本在一處提筆繪丹青,上好的雅興正濃,聽得顏皖知在外間的這一席話,皆是滿眼疑惑。好端端的,跑來此地鬧得哪一出?
她二人一前一後地走了出來,陛下冷眼瞧著跪在地上卻一臉固執的顏皖知,又抬眸看了不遠處呆立在旁,甚是無奈的江映華,大抵明白了幾分,只沉聲道:「你二人進來。」
二人入內,殿門緊閉。陛下沉聲斥責:「胡鬧什麼?誰的主意?」
顏皖知迫不及待地回應:
「陛下,臣心意已決。臣請出使涼國談判合盟一事,昭王不允。可眼下情形,西涼太后與嘉陵王勾連甚密,若能以言辭達成交易,何苦勞民傷財,舉兵興戰?臣在西涼數載,朝中亦有人脈,以利誘之,陳明利害,涼國太后定能明悉時局。先解嘉陵王之亂局,合盟互利,日後再徐徐圖之,蠶食涼國,並非難事。」
統御天下,唯權唯利。嘉陵王的謀劃,重在隱秘,攻其不備。若顏皖知以大楚使臣身份回歸西涼,等於明白告訴西涼太后,嘉陵王的詭計早已被大楚皇帝洞悉。如此,只剩敬酒罰酒兩條路,聰明人,大抵都會選擇有利於己方長久利益的穩當路徑,而不會輕易莽撞的與虎謀皮。
陛下深諳其中權術,到底是動了心。顏皖知的伶牙俐齒,她亦然清楚明了。聽罷此言,陛下幽幽問道:「你有幾成把握?」
「回陛下,臣有六成把握。但涼國被匈奴打壓甚重,若陛下允准臣,以兩國通商為籌碼談判,臣可有九成勝算。」顏皖知一絲不苟的回應著,完全不顧身側的江映華投去的凜冽寒芒。
「昭王意下如何?」陛下沉吟片刻,轉頭將審視的目光投向了江映華。
明知故問。江映華交握的手狠狠的掐著自己的掌心,輕聲道:「河陽郡主一場豪賭,可想過若是敗了又當如何?人心莫測,你自涼國失蹤,嘉陵王本為利用,今朝回去,他們殺你也殺得。」
顏皖知淺笑,「如今戳破身份,臣是楚罪人之後,入涼談判不成,涼國亦然知曉臣無顏歸楚。臣置己於死地,求一線生機,以己身為涼太后與大楚正統牽線搭橋,此番賭局,臣賭她會與嘉陵王背道而馳。退萬步言萬一,臣此去為楚,若回不來,只盼陛下與殿下開恩,稍復臣父兄之顏面。」
江映華別過了頭去,長嘆一聲,「為大楚,為父兄。顏皖知,你說得冠冕堂皇,好似又要一意孤行,棄我不顧。你背地裡的心思自以為藏得嚴實,實則蠢得如同笑話。想去可以,我與你同行,倒要見識見識,昔日的內相如何舌燦蓮花。」
「胡鬧!」兩句異口同聲的指責傳出,一聲音含著焦急的怒火,一聲音低沉無力,卻滿是牽掛。陛下與顏皖知同時開了口,無人贊同江映華的決定。
江映華苦笑,「既如此,臣的意見,不答應。陛下,此事該當明日朝議,臣會攜中書省一應官員,抵抗到底,絕不奉詔。西涼一事,臣早有部署,無需多此一舉,便是戰,亦有萬全之策。」
眼見劍拔弩張,贏楓趕緊跳出來做了和事佬:
「陛下,昭王殿下,臣有一提議。顏…郡主所言不無道理,臣在朝中閒散,願隨郡主同往。臣名義上的身份,隨郡主出使,亦可彰顯大楚誠意。殿下放心,臣會護佑郡主周全,若此事不成,再戰方可。」
「華兒,依朕的意思,此事可行。她二人的主意本非天馬行空,倒是你,又要意氣用事。其中利害,你拎得清,身為中書令,不是以自己私心,裹挾朝堂權柄的。朕也相信,中書省的官員並非皆是畏懼權勢之流。明日朝議,朕等你的答覆。」
陛下起身緩緩行至江映華的身前,話音輕飄飄的,落在人心裡,卻重若千鈞。
江映華知曉此事沒有迴旋的餘地,為大楚利益考量,這的確是眼下最可行的良策。只要這人不是顏皖知,她定要拍著巴掌的叫好。說到底,是她自私了。她憤然甩袖離了殿閣,直奔園外,任顏皖知在後窮追猛趕,也未能追上揚長而去的馬車。
即便知曉顏皖知皆是好意,可今日這等誆騙欺瞞,又拿陛下壓迫的行徑,令江映華怒火中燒。
她後知後覺的想起,自己剛搬去長姐府邸的那年,園子中便有好多梅樹。長姐的喜好少有人知,但今日梅園巧遇,讓她明白,喜歡臘梅的不是顏皖知,而是陛下。顏皖知不是想散心,只是換了個方式,連商量都免了,直接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回了廣元殿,江映華直接命人將宮門下鑰。傍晚歸來的顏皖知被擋在了緊閉的宮門外,二人相處多年,她還是第一次見江映華如此大動肝火。失了棲身之所的顏皖知遊蕩在幽深的宮道上,走著走著便到了承明殿外,只得心一橫,同陛下討了個臨時的閣分來住。
翌日朝議,江映華漠然的聽著滿朝官員對這位昔日內相大人的驚詫與議論,從女扮男裝數載同朝為官的駭然,到搖身一變成了逆臣之後,西涼皇族的顛覆,再到忠肝義膽,為國犯險的忠勇,侃侃而談,都是用慣了的路數,抑揚交錯,拿捏人心,逼人就範,為己所用罷了。
她妥協的在發往門下的詔書上籤押用印,成全了顏皖知的盤算。距離出使尚有七日,江映華親自督理一應相關事務,再細枝末節的安排,她都要把關,可那人,她卻執意不肯相見。
唯一爭取來的,便是顏皖知和贏楓不入西涼國都,只在邊陲重鎮與西涼接洽。使團走的那日,江映華本該相送,她將職分轉給了中書侍郎,自己稱病未出。可那日皇城最高的城樓上,一抹銀灰色的孤影,向西而立,凜冽的寒風裹挾著翻飛的裙擺,都未能將人自高處趕下去。
顏皖知遠行,江映華終於得空去查秘司帶回的情報。絡腮鬍子的記檔當真周詳,這個年逾五十的西涼邊將,與嘉陵王之間的秘密籌謀延續了三十年。西涼國滅他便入了楚國,兜兜轉轉的,竟在嘉陵王的安排下成了永王的門客。
其間線索,記述的真切清楚,此人在大楚週遊,替嘉陵王收買拉攏地方官吏;曾假傳西涼線報蠱惑嘉義侯,與永王合謀構陷了嘉義侯謀逆的莫須有罪證,而這一切的幕後主使,皆是嘉陵王;永王長史劉文景,亦是雙面細作,與他同為嘉陵王效力,這也是永王叛亂如玩笑般收場的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