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可按照契科夫的槍的原則,這肯定是會出現的。
果不其然,在我反覆看漫畫,確定是否有遺漏的地方時,我發現我從來都沒有得到過唐栗耳釘上的DNA。等我自行檢測的時候,我發現「黎稚」的DNA和「辛嶠」的完全一致。
換句話說,如果我一直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的話,那就是哪一天傅霖或者商河星發現原來我和唐栗是一個人。或者是漫畫視角,得到機會知道我和複製人是同一組DNA序列。
而我要不要讓別人知道這一點,就取決於我要怎麼操縱故事的走向。
第三是「我爸我媽也說我是實驗室裡面撿回來的」。這很大程度上說明了我的身份,而目前為止「辛嶠的複製人」是最多的。而要實現同組DNA卻長相不同的方法其實很多,比如說基因編輯或者基因表達調控,又或者是出現了隨機突變的情況。那麼,暗示我是辛嶠的複製人。
第四是「崔時和我的喜好一致」。再怎麼模仿或者學習,也不能做到完全一致。更別說能揣測我的想法。
然而這些其實不是重點。
我的身份不是重點,而是如何利用辛嶠來實現我的計劃。
如果玩家覺得故事還沒有結束的話,那麼對於漫畫觀眾來說,也是沒有結束。
我們得通過玩家的視角來影響觀眾的視角。
什麼叫做結束?
對於觀眾來說,主角獲取了成就和圓滿為結束。
那麼他們的劇情就應該是要拯救城市於水火。場面要有高潮,就要大陣仗,如果不能見淚,就要流血,儘量煽動情緒。
可是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大陣仗太兇殘了,還是得有挽回的餘地,所以必然是不能有所有人必死,無人生還的場面。
我們還是要爭取我們活下來的權利。
於是,我自導自演了一場劇。
這個劇情裡面,我首先要洗腦傅霖。他們不僅僅只是玩家而已,他們是有身份的。遊戲是沒有結局的,可是一件案子會有結局,找出兇手即可。那麼,我們就設立案子為結局。
其次,我和「辛嶠」做了交易,我會想辦法讓他們中的一人也跟著出這個世界,實現高維協助低緯世界的運作和發展,但是Vita要全部聽從我的指揮,包括他本人也要配合——全力助力兩名玩家逃脫這個世界。
只要讓主角看到我想讓他們看到的,那麼就等於讀者也會接受故事的合理性和存在。
那麼,我們的計劃就成功了。
既讓玩家成功脫離世界,還讓Anubis市民有重生的權利。
唯一令我想不到的是,我就是那個脫離Anubis的人。
因為我昏迷時間太久,並沒有來得及看漫畫結尾,但翻開漫畫後面的內容有很足又意味深長的留白。
在漫畫後半截——
從白色的沙發椅上先醒來的是催眠師商河星。
其次是還陷入意識混沌狀態的傅霖。
這暗示著人已經從潛意識空間裡面完全逃離開來。
可他們兩個微微睜開眼,看向了躺在另一張沙發椅上的黑髮青年。對方陷入沉睡,眉眼平靜,但很明顯就是便是那個長著「黎稚」的臉的人。
一瞬間,空氣凝固。
可是,有人的手又微微地鬆開了,仿佛如釋重負。
——End
【!!!!No way!!!!!!】
【什麼意思?怎麼回事,不是說這個人是死了嗎?】
【也就是說這人才是兇手,另一個人才是死者。遊戲設計師被殺,醫生是兇手。我覺得現在兩個人開始讓我混淆了,那就是A為死者,B為兇手,這樣不會讓人更加混亂了。我們理一下,B殺了A,並且搶了A在遊戲裡面的權限和權力,卻在海嘯事件裡面故意和A調換身份,讓所有人都攻擊被換了身份的A。不過,最後被傅霖壓制後,B和A成功地換回身份。可是,現在,醒來的是死去的A的臉。這裡的意思是?(抓頭!!!)】
【難道是漫畫的效果?就是說,其實本來應該是B的,就是B的臉,但是從潛意識世界回來之前,傅霖和商河星其中一個人認為這裡會有三個人回去,那麼是不是有可能在A回到現實的時候,把A和B再換一次意識,把B帶回來了。即事實上現實中大家看到的是A的臉,但漫畫為了表現,所以給大家看的是B的臉?】
【這要怎麼操作?進入A的身體裡面,還能帶出B的意識,這是不可能存在的。A的身體裡面只會有A的意識,或者分、身的意識。不可能無中生有。】
【那也就是說,所謂的潛意識空間,其實並不是完全的潛意識空間,但至少提供了人格滅殺的舞台。而他們帶出來他們最想要的人格。所以A與B的臉只是混淆讀者而已。因為死者和兇手不可能是同一個人,難道不是嗎?總設計師又怎麼會是醫生呢?】
【死者和兇手可以是同一個人啊,比如說自殺。A不就是很明顯的帶著毀滅性的人格嗎?】
【那麼B人格雖然也想求生,但是他更多的是比較積極的,不會那麼極端。】
……
我腦海裡面閃過商河星說的話「錯誤記憶並不會讓人感覺到不對勁,這是正常狀況」。
我又想起傅霖說「要造成一刀創口致死,僅憑一隻手的力量是很難形成的」,那要是那一刀不致死呢?
我站在車站,茫然地望著遠方,夜色在街燈下被拉長,像一片沉默的影子。
遠處,一輛公交車緩緩駛來,車身上的標語在昏黃燈光下依稀可見——
「這世界沒有真相,只有視角。」
尼采的字句映入眼帘,像是一句隨風而來的低語,也像是某種宿命般的回應。
車門打開,空氣中混雜著夜晚的微涼。
我愣了一瞬,最終邁步走了上去。
為什麼會走這一步?
我想,大概是因為我想要生活下去的本能在驅動著我,或許是因為前方是回家的路,或者我還要做其他的事情,無論如何,總要走下去。
對現實不要有太多困惑。
遵從本心。
先走,再說。
——正文完
果不其然,在我反覆看漫畫,確定是否有遺漏的地方時,我發現我從來都沒有得到過唐栗耳釘上的DNA。等我自行檢測的時候,我發現「黎稚」的DNA和「辛嶠」的完全一致。
換句話說,如果我一直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的話,那就是哪一天傅霖或者商河星發現原來我和唐栗是一個人。或者是漫畫視角,得到機會知道我和複製人是同一組DNA序列。
而我要不要讓別人知道這一點,就取決於我要怎麼操縱故事的走向。
第三是「我爸我媽也說我是實驗室裡面撿回來的」。這很大程度上說明了我的身份,而目前為止「辛嶠的複製人」是最多的。而要實現同組DNA卻長相不同的方法其實很多,比如說基因編輯或者基因表達調控,又或者是出現了隨機突變的情況。那麼,暗示我是辛嶠的複製人。
第四是「崔時和我的喜好一致」。再怎麼模仿或者學習,也不能做到完全一致。更別說能揣測我的想法。
然而這些其實不是重點。
我的身份不是重點,而是如何利用辛嶠來實現我的計劃。
如果玩家覺得故事還沒有結束的話,那麼對於漫畫觀眾來說,也是沒有結束。
我們得通過玩家的視角來影響觀眾的視角。
什麼叫做結束?
對於觀眾來說,主角獲取了成就和圓滿為結束。
那麼他們的劇情就應該是要拯救城市於水火。場面要有高潮,就要大陣仗,如果不能見淚,就要流血,儘量煽動情緒。
可是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大陣仗太兇殘了,還是得有挽回的餘地,所以必然是不能有所有人必死,無人生還的場面。
我們還是要爭取我們活下來的權利。
於是,我自導自演了一場劇。
這個劇情裡面,我首先要洗腦傅霖。他們不僅僅只是玩家而已,他們是有身份的。遊戲是沒有結局的,可是一件案子會有結局,找出兇手即可。那麼,我們就設立案子為結局。
其次,我和「辛嶠」做了交易,我會想辦法讓他們中的一人也跟著出這個世界,實現高維協助低緯世界的運作和發展,但是Vita要全部聽從我的指揮,包括他本人也要配合——全力助力兩名玩家逃脫這個世界。
只要讓主角看到我想讓他們看到的,那麼就等於讀者也會接受故事的合理性和存在。
那麼,我們的計劃就成功了。
既讓玩家成功脫離世界,還讓Anubis市民有重生的權利。
唯一令我想不到的是,我就是那個脫離Anubis的人。
因為我昏迷時間太久,並沒有來得及看漫畫結尾,但翻開漫畫後面的內容有很足又意味深長的留白。
在漫畫後半截——
從白色的沙發椅上先醒來的是催眠師商河星。
其次是還陷入意識混沌狀態的傅霖。
這暗示著人已經從潛意識空間裡面完全逃離開來。
可他們兩個微微睜開眼,看向了躺在另一張沙發椅上的黑髮青年。對方陷入沉睡,眉眼平靜,但很明顯就是便是那個長著「黎稚」的臉的人。
一瞬間,空氣凝固。
可是,有人的手又微微地鬆開了,仿佛如釋重負。
——End
【!!!!No way!!!!!!】
【什麼意思?怎麼回事,不是說這個人是死了嗎?】
【也就是說這人才是兇手,另一個人才是死者。遊戲設計師被殺,醫生是兇手。我覺得現在兩個人開始讓我混淆了,那就是A為死者,B為兇手,這樣不會讓人更加混亂了。我們理一下,B殺了A,並且搶了A在遊戲裡面的權限和權力,卻在海嘯事件裡面故意和A調換身份,讓所有人都攻擊被換了身份的A。不過,最後被傅霖壓制後,B和A成功地換回身份。可是,現在,醒來的是死去的A的臉。這裡的意思是?(抓頭!!!)】
【難道是漫畫的效果?就是說,其實本來應該是B的,就是B的臉,但是從潛意識世界回來之前,傅霖和商河星其中一個人認為這裡會有三個人回去,那麼是不是有可能在A回到現實的時候,把A和B再換一次意識,把B帶回來了。即事實上現實中大家看到的是A的臉,但漫畫為了表現,所以給大家看的是B的臉?】
【這要怎麼操作?進入A的身體裡面,還能帶出B的意識,這是不可能存在的。A的身體裡面只會有A的意識,或者分、身的意識。不可能無中生有。】
【那也就是說,所謂的潛意識空間,其實並不是完全的潛意識空間,但至少提供了人格滅殺的舞台。而他們帶出來他們最想要的人格。所以A與B的臉只是混淆讀者而已。因為死者和兇手不可能是同一個人,難道不是嗎?總設計師又怎麼會是醫生呢?】
【死者和兇手可以是同一個人啊,比如說自殺。A不就是很明顯的帶著毀滅性的人格嗎?】
【那麼B人格雖然也想求生,但是他更多的是比較積極的,不會那麼極端。】
……
我腦海裡面閃過商河星說的話「錯誤記憶並不會讓人感覺到不對勁,這是正常狀況」。
我又想起傅霖說「要造成一刀創口致死,僅憑一隻手的力量是很難形成的」,那要是那一刀不致死呢?
我站在車站,茫然地望著遠方,夜色在街燈下被拉長,像一片沉默的影子。
遠處,一輛公交車緩緩駛來,車身上的標語在昏黃燈光下依稀可見——
「這世界沒有真相,只有視角。」
尼采的字句映入眼帘,像是一句隨風而來的低語,也像是某種宿命般的回應。
車門打開,空氣中混雜著夜晚的微涼。
我愣了一瞬,最終邁步走了上去。
為什麼會走這一步?
我想,大概是因為我想要生活下去的本能在驅動著我,或許是因為前方是回家的路,或者我還要做其他的事情,無論如何,總要走下去。
對現實不要有太多困惑。
遵從本心。
先走,再說。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