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燕景鴻一言不發的攥著他的手。
又過了一會兒,得喜忽然湊上前來小聲說:「陛下,人走了。」
燕景鴻點了點頭。
得喜立刻出去望風,養心殿裡剩下了他們兩人,祝建榮正納悶著,忽然聽到燕景鴻開口道:「是太子讓你來的嗎?」
祝建榮瞪大了眼睛。
「陛下不是……」
他明白了,陛下這是在演戲。
燕景鴻坐起身來,絲毫沒有大病不愈的樣子,連面上的氣色都好了不少,他冷哼一聲:「尹家怕朕醒了壞事,日日給朕的吃食里下藥,今日若不是你這一逼,白日裡朕還醒不過來呢。」
「那得喜公公?」
「太子的人,他手段高明,早就給漪瀾殿安插了人。」
祝建榮心驚。
「陛下已然痊癒,為何還要受限於人。」
燕景鴻忽然露出了複雜的表情,而後道:「你只管按照太子說的去做,日後自見分曉。」
「不過,朕還要拜託愛卿一件事。」
祝建榮立刻跪下。
「他日太子起事,愛卿調一隊人馬在城外候著,若他拿了朕的旨意登基為新帝,你便帶兵入朝將太子一併捉拿。」
「陛下?」
燕景鴻眼神冷冽。
「朕知道他不會,但朕不能賭。」
祝建榮出宮時心事重重,頭頂明明暖陽高照,他卻覺得寒氣只往心底鑽。
最是無情帝王家。
他早該知道。
第263章
祝大將軍離開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京城。
眼下正有多方勢力蠢蠢欲動,一聽到他要走,各方人馬都派出了探子去打探這消息的真實性。
因為誰也沒有想到祝建榮會在這個關頭離開,甚至有些人覺得他離開的太過突然一定是有什麼目的。
然而祝建榮偏偏就是走了,走的很乾脆,幾乎前腳剛出的宮,後腳就安排好了一切帶著虎衛拔營離開。
聽到這個消息,有很多人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這祝建榮到底什麼路數。」
祝大將軍才不管自己引起了什麼樣的連鎖反應,他走的時候帶走了手下的虎衛,卻把祝今朝留在了府上,還給祝今朝留了一隊親衛保護。
這些親衛都是祝建榮一手操練出來的,他十分信任。
祝建榮知道自己這一次離開京城再回來的時候估計京城就已經亂了,他不能帶今朝離開,就只能把人留下來保護今朝。
甚至也許只有京城才是最安全的。
現在整個京城幾乎有多一半的視線都聚焦在了祝建榮以及他手裡的虎衛身上。
祝建榮不知道還有怎樣的危險在等著他,他必須儘快離開京城,這樣燕鶴行才能開始下一步計劃。
從宮裡出來之後他就讓人給燕鶴行送了信。
燕鶴行很快就回了信,只有一個字。
——等。
祝建榮看到回信的時候,想起來了在宮中陛下跟自己說的話。
他讓自己聽太子的調遣,但是在他日太子起事的時候,又要讓他帶兵守在外面。
祝建榮不清楚皇上的意思,但他知道,祝家忠於陛下忠於永寧,只要這天下不亂,祝家上下就只會效忠陛下。
所以太子到底知不知道這些。
若是知道,他還來找祝家合作,是不是太冒險了些。
還是說,其實根本就不是陛下以為的那樣,太子讓他進宮見陛下,是不是已經想到了可能會有的下場。
祝建榮不確定,但他什麼也不能說,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太子畢竟是皇上的兒子,又貴為太子,就算再怎麼樣,也不會危及性命,而且就算太子和陛下之間出了什麼問題,那也是家事,不是他可以插手的。
他能做的,就如燕鶴行那封信上面寫的一樣。
等。
靜觀其變,一切自有分曉。
孰輕孰重,祝建榮分得清楚。
當務之急,是先解決眼前事。
祝建榮離開京城的一路上果然有多方的探子前來打探他們的行程,甚至連隊伍里都安插了不少眼線,他權當不知道這些人的存在,只等這些人露出馬腳之後再一網打盡。
順便借著這個機會將虎衛上下清理一遍。
離開京城後又過了五天,那些個探子越來越不注意隱藏,也可能是覺得祝建榮是個大老粗根本不管這些。
結果晚上大軍在野外安營紮寨的時候,祝建榮借著軍情密報丟失的理由,將這幾日興風作浪的探子全部給抓了起來,一併掃除了個乾淨。
軍內出了細作,這麼大的事,祝建榮卻沒有藉機把事情鬧大,把探子們關了一天之後又把他們放了出去,只讓她們帶話給指示他們的人。
「我祝建榮行得正坐得端,你們那些腌臢事我一個都不想參與。只要不影響江山和百姓,你們要做什麼都與我沒關係,不過莫要把手伸的太長了,不然我便回京親自登門,一個一個問一下,他們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
祝建榮此舉將軍營上下全部給鎮住了,徹底清理了虎衛理的眼線,他也可以放心的做自己的事了。
他讓副將先一步快馬加鞭回去,帶信給自己的兩個兒子讓他們隱藏行跡帶兵來京城。
然後他又獨自一人離開了虎衛,沒有任何人知道他去哪裡了。
現在幾乎所有的計劃都在按照燕鶴行籌謀的那樣在進行,萬事俱備,尹家那邊的東風也開始颳了起來。
祝大將軍帶著虎衛一動身,燕鶴行就讓人去君家查當年的事了。
他特地找了幾個不精通於隱藏蹤跡的探子過去,為的就是打草驚蛇。
有了上次在宮中被冬凝聽到的那一遭,尹家上下早就已經是風聲鶴唳,一看有探子從東宮出去,想都沒想就讓人跟上了。
果不其然,那探子去了以前君家的屬地,開始調查當初的事。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做的太不小心,還是事關君家有些著急了,露出了不少馬腳。
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尹家。
彼時,尹國公父子二人正在下棋。
若是放在以往,尹國公身份尊貴而尹坤又是朝中重臣,兩人雖然是一家人卻也從來沒有在私下裡有過太多的接觸,因為害怕陛下起疑。
雖然陛下從來不限制臣子之間相交甚好,但畢竟他們都在朝為官,若是來往密切難免會惹人口舌。
現在今時不同往日了。
眼下所有的一切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便是陛下也被他們困在養心殿裡,這朝中大半人馬都已經是尹家的馬前卒了,還有什麼可畏懼的。
探子很快就把消息帶了回來,那探子單膝跪地,朝著兩人行禮。
「說。」
「查出什麼了?」
「東宮出來的探子一路去了君家的屬地,留在東宮的探子說是當年君家的案子找出了疑點,太子殿下還讓人去刑部和大理寺調了當初的記書和證詞出來,似乎是想要重新提審證人。」
「證人?」
尹國公放下了手中的棋子,看向尹坤:「當初那些人處理的乾淨嗎?」
尹坤淡定放下一子,不動聲色之間將尹國公的棋逼到了絕境,他道:「父親放心,我已經讓人去處理了。」
「怎麼現在才處理,當初做什麼去了?我是不是教過你斬草要除根,為何還要留下這些隱患。」
聽到這話,尹坤皺了下眉頭,眼裡似乎閃過了一抹不忍,道:「那些人捨命為成大事,當初兒臣答應了會保全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再說了,當時也沒有想過太子會回來。」
「什麼都是你以為你以為,當初若不是你們心軟非要留燕鶴行一命,哪裡還有日後這麼多的事端。」
第264章
尹坤從小太子三歲啟蒙開始為太子師,他看著太子一步一步成長,他一開始不懂書里的道理卻能記住他說的每一句話,因為他喜歡墨香,他可以花費好幾個日夜為他做帶著花香的硯台,他貴為太子,卻將自己當做老師一樣尊敬,事事上心,這樣一個乖巧聰慧又省心的孩子,誰能不喜歡呢。
尹坤一開始根本沒有對燕鶴行上心,因為他的妹妹也有自己的孩子,他們尹家有了自己的皇子,必須要用盡一切辦法讓明睿成為太子。
至於燕鶴行,他註定會成為這場權利爭奪里的犧牲品。
尹坤明明白白的知道這個道理,可在看到小太子用那雙求知的眼神望著自己,恭恭敬敬的叫他老師的時候,他又在想,反正這孩子以後註定是被拋棄的,不如現在便讓他活的自由一些。
他教太子識大體,告訴他這世間有諸多美好值得相信,悄悄帶宮外的話本讓他觀人間煙火,在他背書疲憊不已的時候教他彈琴畫畫。
不知不覺間,尹坤對小太子用上了十足的心思,他盡心盡力將他往正人君子的方向培養,在聽到太子說日後要成為像老師這樣的如玉君子時,尹坤的第一反應是欣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又過了一會兒,得喜忽然湊上前來小聲說:「陛下,人走了。」
燕景鴻點了點頭。
得喜立刻出去望風,養心殿裡剩下了他們兩人,祝建榮正納悶著,忽然聽到燕景鴻開口道:「是太子讓你來的嗎?」
祝建榮瞪大了眼睛。
「陛下不是……」
他明白了,陛下這是在演戲。
燕景鴻坐起身來,絲毫沒有大病不愈的樣子,連面上的氣色都好了不少,他冷哼一聲:「尹家怕朕醒了壞事,日日給朕的吃食里下藥,今日若不是你這一逼,白日裡朕還醒不過來呢。」
「那得喜公公?」
「太子的人,他手段高明,早就給漪瀾殿安插了人。」
祝建榮心驚。
「陛下已然痊癒,為何還要受限於人。」
燕景鴻忽然露出了複雜的表情,而後道:「你只管按照太子說的去做,日後自見分曉。」
「不過,朕還要拜託愛卿一件事。」
祝建榮立刻跪下。
「他日太子起事,愛卿調一隊人馬在城外候著,若他拿了朕的旨意登基為新帝,你便帶兵入朝將太子一併捉拿。」
「陛下?」
燕景鴻眼神冷冽。
「朕知道他不會,但朕不能賭。」
祝建榮出宮時心事重重,頭頂明明暖陽高照,他卻覺得寒氣只往心底鑽。
最是無情帝王家。
他早該知道。
第263章
祝大將軍離開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京城。
眼下正有多方勢力蠢蠢欲動,一聽到他要走,各方人馬都派出了探子去打探這消息的真實性。
因為誰也沒有想到祝建榮會在這個關頭離開,甚至有些人覺得他離開的太過突然一定是有什麼目的。
然而祝建榮偏偏就是走了,走的很乾脆,幾乎前腳剛出的宮,後腳就安排好了一切帶著虎衛拔營離開。
聽到這個消息,有很多人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這祝建榮到底什麼路數。」
祝大將軍才不管自己引起了什麼樣的連鎖反應,他走的時候帶走了手下的虎衛,卻把祝今朝留在了府上,還給祝今朝留了一隊親衛保護。
這些親衛都是祝建榮一手操練出來的,他十分信任。
祝建榮知道自己這一次離開京城再回來的時候估計京城就已經亂了,他不能帶今朝離開,就只能把人留下來保護今朝。
甚至也許只有京城才是最安全的。
現在整個京城幾乎有多一半的視線都聚焦在了祝建榮以及他手裡的虎衛身上。
祝建榮不知道還有怎樣的危險在等著他,他必須儘快離開京城,這樣燕鶴行才能開始下一步計劃。
從宮裡出來之後他就讓人給燕鶴行送了信。
燕鶴行很快就回了信,只有一個字。
——等。
祝建榮看到回信的時候,想起來了在宮中陛下跟自己說的話。
他讓自己聽太子的調遣,但是在他日太子起事的時候,又要讓他帶兵守在外面。
祝建榮不清楚皇上的意思,但他知道,祝家忠於陛下忠於永寧,只要這天下不亂,祝家上下就只會效忠陛下。
所以太子到底知不知道這些。
若是知道,他還來找祝家合作,是不是太冒險了些。
還是說,其實根本就不是陛下以為的那樣,太子讓他進宮見陛下,是不是已經想到了可能會有的下場。
祝建榮不確定,但他什麼也不能說,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太子畢竟是皇上的兒子,又貴為太子,就算再怎麼樣,也不會危及性命,而且就算太子和陛下之間出了什麼問題,那也是家事,不是他可以插手的。
他能做的,就如燕鶴行那封信上面寫的一樣。
等。
靜觀其變,一切自有分曉。
孰輕孰重,祝建榮分得清楚。
當務之急,是先解決眼前事。
祝建榮離開京城的一路上果然有多方的探子前來打探他們的行程,甚至連隊伍里都安插了不少眼線,他權當不知道這些人的存在,只等這些人露出馬腳之後再一網打盡。
順便借著這個機會將虎衛上下清理一遍。
離開京城後又過了五天,那些個探子越來越不注意隱藏,也可能是覺得祝建榮是個大老粗根本不管這些。
結果晚上大軍在野外安營紮寨的時候,祝建榮借著軍情密報丟失的理由,將這幾日興風作浪的探子全部給抓了起來,一併掃除了個乾淨。
軍內出了細作,這麼大的事,祝建榮卻沒有藉機把事情鬧大,把探子們關了一天之後又把他們放了出去,只讓她們帶話給指示他們的人。
「我祝建榮行得正坐得端,你們那些腌臢事我一個都不想參與。只要不影響江山和百姓,你們要做什麼都與我沒關係,不過莫要把手伸的太長了,不然我便回京親自登門,一個一個問一下,他們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
祝建榮此舉將軍營上下全部給鎮住了,徹底清理了虎衛理的眼線,他也可以放心的做自己的事了。
他讓副將先一步快馬加鞭回去,帶信給自己的兩個兒子讓他們隱藏行跡帶兵來京城。
然後他又獨自一人離開了虎衛,沒有任何人知道他去哪裡了。
現在幾乎所有的計劃都在按照燕鶴行籌謀的那樣在進行,萬事俱備,尹家那邊的東風也開始颳了起來。
祝大將軍帶著虎衛一動身,燕鶴行就讓人去君家查當年的事了。
他特地找了幾個不精通於隱藏蹤跡的探子過去,為的就是打草驚蛇。
有了上次在宮中被冬凝聽到的那一遭,尹家上下早就已經是風聲鶴唳,一看有探子從東宮出去,想都沒想就讓人跟上了。
果不其然,那探子去了以前君家的屬地,開始調查當初的事。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做的太不小心,還是事關君家有些著急了,露出了不少馬腳。
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尹家。
彼時,尹國公父子二人正在下棋。
若是放在以往,尹國公身份尊貴而尹坤又是朝中重臣,兩人雖然是一家人卻也從來沒有在私下裡有過太多的接觸,因為害怕陛下起疑。
雖然陛下從來不限制臣子之間相交甚好,但畢竟他們都在朝為官,若是來往密切難免會惹人口舌。
現在今時不同往日了。
眼下所有的一切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便是陛下也被他們困在養心殿裡,這朝中大半人馬都已經是尹家的馬前卒了,還有什麼可畏懼的。
探子很快就把消息帶了回來,那探子單膝跪地,朝著兩人行禮。
「說。」
「查出什麼了?」
「東宮出來的探子一路去了君家的屬地,留在東宮的探子說是當年君家的案子找出了疑點,太子殿下還讓人去刑部和大理寺調了當初的記書和證詞出來,似乎是想要重新提審證人。」
「證人?」
尹國公放下了手中的棋子,看向尹坤:「當初那些人處理的乾淨嗎?」
尹坤淡定放下一子,不動聲色之間將尹國公的棋逼到了絕境,他道:「父親放心,我已經讓人去處理了。」
「怎麼現在才處理,當初做什麼去了?我是不是教過你斬草要除根,為何還要留下這些隱患。」
聽到這話,尹坤皺了下眉頭,眼裡似乎閃過了一抹不忍,道:「那些人捨命為成大事,當初兒臣答應了會保全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再說了,當時也沒有想過太子會回來。」
「什麼都是你以為你以為,當初若不是你們心軟非要留燕鶴行一命,哪裡還有日後這麼多的事端。」
第264章
尹坤從小太子三歲啟蒙開始為太子師,他看著太子一步一步成長,他一開始不懂書里的道理卻能記住他說的每一句話,因為他喜歡墨香,他可以花費好幾個日夜為他做帶著花香的硯台,他貴為太子,卻將自己當做老師一樣尊敬,事事上心,這樣一個乖巧聰慧又省心的孩子,誰能不喜歡呢。
尹坤一開始根本沒有對燕鶴行上心,因為他的妹妹也有自己的孩子,他們尹家有了自己的皇子,必須要用盡一切辦法讓明睿成為太子。
至於燕鶴行,他註定會成為這場權利爭奪里的犧牲品。
尹坤明明白白的知道這個道理,可在看到小太子用那雙求知的眼神望著自己,恭恭敬敬的叫他老師的時候,他又在想,反正這孩子以後註定是被拋棄的,不如現在便讓他活的自由一些。
他教太子識大體,告訴他這世間有諸多美好值得相信,悄悄帶宮外的話本讓他觀人間煙火,在他背書疲憊不已的時候教他彈琴畫畫。
不知不覺間,尹坤對小太子用上了十足的心思,他盡心盡力將他往正人君子的方向培養,在聽到太子說日後要成為像老師這樣的如玉君子時,尹坤的第一反應是欣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