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記得。」
「那…你親口來說,這裡是什麼地方?」
同悲沒有順著對方的話回答,而是定定望向裴錦春,篤定說道:「你記起從前了。」
裴錦春攤開雙臂,整個人向著同悲又進了一步,氣勢也愈強了些。此刻,面對已察覺出什麼的同悲,他一反常態露出了自失了大半魂魄後的第一抹笑容。
張揚的、咄咄逼人的,卻是只屬於同悲前世記憶中『裴錦春』的笑容。
這一刻,無需多言,答案已昭然。
裴錦春忽得出手在同悲肩上用力推了一下,將僧人推得退了三兩步,後背撞上堅硬的石壁。裴錦春以身養魂,如今魂魄重歸同悲體內,二人靈力、魂魄混雜在一起度過了幾年甚至幾十年,所以只要同悲有制止對方的心思,即便此身仍只是凡身,也一樣能夠對抗裴錦春,就如同先前尚未找回魂魄記憶時數次消解對方靈力施為那般。
然而此時此刻,同悲心中沒有半點阻止的念頭,由著裴錦春將他推倒鉗制在池邊。
兩人挨得極近,就連彼此的呼吸吐納都能清楚感覺到,可即便如此,他們之間也並無曖昧可言。
對擁有大半記憶的同悲來說,此時裴錦春的眼神他再熟悉不過。
是被拒之門外的失望、是求而不得的哀傷、也是隻身對抗九山群妖的決絕……每一瞬都令如今的同悲所難以消解的『過去』。
直到裴錦春再次問起那個被擱置了百餘年的問題。
「同悲,於你而言,我究竟算什麼?」
若是時光倒流一二百年,他們可以是有點撥之恩的師徒、可以是攜手庇護蒼生的知音摯友。日久生情,生的未必只有歡好小情,還可以是互為半身的真摯情感,心有靈犀、互為彼此,只可惜百年前卒於他的退避。
只是不待如今的同悲肯定答覆,裴錦春就像是畏懼答案般,自問自答道:「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同你這木頭執著什麼。」
末了輕笑一聲,竟有幾分自嘲的味道。
同悲不由嘆了口氣,連名帶姓地喚了對方道:「裴錦春,你為什麼不肯聽我親口說。」
「呵!好,就聽你說。」
「其實草木並非恆久無情,若真如此,前世的我又豈會為情破戒。你我前生錯過,源於我不自知。」同悲沒有一刻如此時這般神思清明,他平靜直視裴錦春的雙眼,一字一句,將前世今生所有為說出口的話娓娓道來,「我誕自藥師觀音的玉淨瓶中,生為無根楊柳枝、飲的是無根甘露水,得觀音點化化作人身,天生為佛,卻不通宵七情六慾,是以情愛動心時,我視之為洪水猛獸,不敢亂了本心、破了戒律……但恰恰因此失了佛心,一錯再錯。」
「怎麼?如今做了一世人,倒不必怕了?」
同悲點頭。
裴錦春見狀,不僅面上並未因此緩和,反生出些嘲弄之色。他伸手一把將人扯到自己跟前,牙關閉合,用力在同悲唇上咬了一下,直見了血才鬆開。
「我與生死邊緣看到了混在地脈中屬於我從前的些許記憶,從前的我對你便是這樣的期待。人仙也曾為人,我不陪你舍七情六慾,不願同你只談什麼大情大愛。我貪婪,什麼都要,可若不得,我也絕不將就,你可明白?」
言罷,乾脆鬆開桎梏,主動退到最遠處,攤開雙手,靜等著同悲做出選擇,只是灼灼目光一直未從僧人身上挪開。
『何為佛?』
自今生找回魂魄,漸漸恢復記憶起,同悲便時不時會問自己這個問題。
貪生情慾,素來便視作破戒,清規戒律、無情無愛,才可靜心參禪,似乎自古以來便是如此。然佛本慈悲,若無心無情,則所謂慈悲不過虛有其表。執於自我則無我,不能勘破外相外物,其實才是真正失了佛心。
迎著裴錦春的目光,同悲緩步上前,堅定地將人擁住,拉入水中……
第54章 仿佛從前
和前世那個無欲無求的自己不同,二人於水中糾纏時,同悲能清晰感受到這副身體的變化。
兩輩子加在一起,他頭一次主動且自願萌生了情愛念想,儘管他並不知道接下來該怎樣做,只是單純憑著本能行動。
是直觀的,就是想占有眼前人。只這一刻,他是背離了佛門的。
不過在『得手』前,他就被輕易推開了。
同悲趔趄兩步,向後摔坐在池中,水沒過脖頸,一時嗆了口混著血的泉水,倒是令他靈台清明了些。
仰頭看去,裴錦春居高臨下,一派慵懶姿態,眉宇間還帶著些計謀得逞後的得意。
「想拒便拒、想要便要,百年蹉跎,你還沒償我,如何能教你遂了意?」
裴錦春言語雖似控訴,但神態輕鬆,面含笑意,全然沒有指責逼問的意思。
同悲不語,只是默默自水中站起身,走過去將裴錦春抱到池邊坐下,自己隨後躍出清池,逕自往洞府某處走去。不多時折返回來,臂上掛著那件青斕玉色袈裟。
「你倒捨得。」其實以裴錦春的法術,烘烤衣物不過隨手之舉,不過他並沒有那麼做。瞥了一眼取了袈裟回來的同悲,便悠然坐在池邊,由著僧人半跪在身後為他擦拭濕發。
「舊物亦是身外之物,無甚可惜之處。」
若算及前世,同悲活了少說有千百八年,彼時他二人結伴,裴錦春是年紀小的那個。而那時的裴錦春魂魄俱全,全然沒有經歷九山之亂後的乖僻,本就是極有天賦的劍修武痴,自入宗門起便受盡長輩青睞、同輩追捧,入道不過幾十年便已登臨半仙巔峰之境,離人仙僅半步之遙。這樣的人,原該是張揚驕傲的。
少年起便離家入一心宗,從未經歷過苦難,即便沒有那過高的天賦,僅憑裴錦春那一張絕世容顏,也足夠令人將世間最好的東西都捧著送到他面前,更不必說他本非庸才。即便是後來同樣在劍修一道上天賦非凡的玄止,在曾經的裴錦春隕落前也難望其項背。只是這樣的人也註定難融入到同齡人中去,總是高高被人捧起,才會在遇到同悲之後糾纏上對方。
只是彼時的他們一個不懂人的情愛,一個驕傲到骨子裡,才間接導致了之後的錯過。
而這一錯過,便是百年時光。裴錦春以身養魂,散盡七魄鑄法器,以至忘卻前塵自我成為『歧陽子』,同悲殘魂轉世,以凡人之軀飽嘗世間苦痛離別,只是兜兜轉轉,他們竟還是以各自魂魄不全的姿態重逢,人和心境都已大變。
除了剛回來時衝動了那一次,其後在苦山洞府同處的幾日便再無旖旎曖昧。不僅是因為裴錦春的拒絕,更因為心懷蒼生,知曉孰輕孰重。儘管九州蒼生平安的責任絕非裴錦春一人就能夠扛起的,眾生眾志成城固然也緊要,但事實上是所有人都更清楚如今大劫唯有裴錦春和同悲能解。
裴錦春所中妖咒已近百年,如今便是同悲誦再多往生經文也無法令那雙眼恢復到常人模樣。時日拖得越久,妖咒侵蝕得便會更嚴重,所以如今同悲能做的便是日日陪在裴錦春身邊,誦讀經文,以自身純淨法力化解裴錦春身上的劫咒,哪怕……作用微乎其微。
兩世為僧,同悲誦起佛經來並不如新僧生硬,旁人聽來晦澀難懂的梵文自他口誦出,好似一字一音都變得柔和自然,更不會讓人覺得枯燥或厭煩。同悲長相英俊周正,但卻不會讓人覺得過於出挑,是那種觀之很很舒服的平和面向。他誦經時慈眉善目,嗓音低緩有力,像是沉寂在清澈溪流之下沒有稜角的鵝卵石,溫潤舒服。
安靜平淡的幾日,同悲盤膝坐在蒲團上,手捧一卷經書誦讀。裴錦春要麼合眼枕在他腿上假寐,要麼便一邊聽著一邊鼓搗他那些法器牌符。二人鮮少交流,卻並非是不願同對方說話,而不過是回到了曾經最好的那段相處時光,無需言語,彼此自心有靈犀。
不過裴錦春個人倒是更愛枕著同悲的腿假寐,倒不是因為這樣顯得更親密些,而是他真的『乏』了。
總之,玄止等急急趕來時,見到的便是這一副祥和美好的畫面,美到眾人一時不敢踏入裴錦春他們的領地,破壞這份美好。
裴錦春對外來者沒給予任何反應,只是他身上披蓋著的那件青斕玉袈裟格外顯眼。倒是同悲放下了手中的經書望向洞府外的一眾人,主動開口道:「裴施主還在小憩,諸位施主盡可入內。」
玄止這次並沒有將所有仙者都帶來,一則是京師陣眼雖已封印,但事情卻並非就此了解,仍需解決之前濁氣泄露對凡間的影響,更需要留人在那守護一段時日;二則是他無心接受人間天子所謂的賞賜供奉,便只帶了少數幾個從前見過或是聽過、識得裴錦春的人仙過來議事。
樓巳拜師裴錦春,自被救後到離山闖蕩前都是在苦山洞府同從前的『歧陽子』生活,而玄止則是最早時候與樓巳、同戒一同到訪過,是以他二人並未對此處布置生出疑問。倒是同來的那幾名人仙不由多看了洞府內陳設幾眼。
「那…你親口來說,這裡是什麼地方?」
同悲沒有順著對方的話回答,而是定定望向裴錦春,篤定說道:「你記起從前了。」
裴錦春攤開雙臂,整個人向著同悲又進了一步,氣勢也愈強了些。此刻,面對已察覺出什麼的同悲,他一反常態露出了自失了大半魂魄後的第一抹笑容。
張揚的、咄咄逼人的,卻是只屬於同悲前世記憶中『裴錦春』的笑容。
這一刻,無需多言,答案已昭然。
裴錦春忽得出手在同悲肩上用力推了一下,將僧人推得退了三兩步,後背撞上堅硬的石壁。裴錦春以身養魂,如今魂魄重歸同悲體內,二人靈力、魂魄混雜在一起度過了幾年甚至幾十年,所以只要同悲有制止對方的心思,即便此身仍只是凡身,也一樣能夠對抗裴錦春,就如同先前尚未找回魂魄記憶時數次消解對方靈力施為那般。
然而此時此刻,同悲心中沒有半點阻止的念頭,由著裴錦春將他推倒鉗制在池邊。
兩人挨得極近,就連彼此的呼吸吐納都能清楚感覺到,可即便如此,他們之間也並無曖昧可言。
對擁有大半記憶的同悲來說,此時裴錦春的眼神他再熟悉不過。
是被拒之門外的失望、是求而不得的哀傷、也是隻身對抗九山群妖的決絕……每一瞬都令如今的同悲所難以消解的『過去』。
直到裴錦春再次問起那個被擱置了百餘年的問題。
「同悲,於你而言,我究竟算什麼?」
若是時光倒流一二百年,他們可以是有點撥之恩的師徒、可以是攜手庇護蒼生的知音摯友。日久生情,生的未必只有歡好小情,還可以是互為半身的真摯情感,心有靈犀、互為彼此,只可惜百年前卒於他的退避。
只是不待如今的同悲肯定答覆,裴錦春就像是畏懼答案般,自問自答道:「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同你這木頭執著什麼。」
末了輕笑一聲,竟有幾分自嘲的味道。
同悲不由嘆了口氣,連名帶姓地喚了對方道:「裴錦春,你為什麼不肯聽我親口說。」
「呵!好,就聽你說。」
「其實草木並非恆久無情,若真如此,前世的我又豈會為情破戒。你我前生錯過,源於我不自知。」同悲沒有一刻如此時這般神思清明,他平靜直視裴錦春的雙眼,一字一句,將前世今生所有為說出口的話娓娓道來,「我誕自藥師觀音的玉淨瓶中,生為無根楊柳枝、飲的是無根甘露水,得觀音點化化作人身,天生為佛,卻不通宵七情六慾,是以情愛動心時,我視之為洪水猛獸,不敢亂了本心、破了戒律……但恰恰因此失了佛心,一錯再錯。」
「怎麼?如今做了一世人,倒不必怕了?」
同悲點頭。
裴錦春見狀,不僅面上並未因此緩和,反生出些嘲弄之色。他伸手一把將人扯到自己跟前,牙關閉合,用力在同悲唇上咬了一下,直見了血才鬆開。
「我與生死邊緣看到了混在地脈中屬於我從前的些許記憶,從前的我對你便是這樣的期待。人仙也曾為人,我不陪你舍七情六慾,不願同你只談什麼大情大愛。我貪婪,什麼都要,可若不得,我也絕不將就,你可明白?」
言罷,乾脆鬆開桎梏,主動退到最遠處,攤開雙手,靜等著同悲做出選擇,只是灼灼目光一直未從僧人身上挪開。
『何為佛?』
自今生找回魂魄,漸漸恢復記憶起,同悲便時不時會問自己這個問題。
貪生情慾,素來便視作破戒,清規戒律、無情無愛,才可靜心參禪,似乎自古以來便是如此。然佛本慈悲,若無心無情,則所謂慈悲不過虛有其表。執於自我則無我,不能勘破外相外物,其實才是真正失了佛心。
迎著裴錦春的目光,同悲緩步上前,堅定地將人擁住,拉入水中……
第54章 仿佛從前
和前世那個無欲無求的自己不同,二人於水中糾纏時,同悲能清晰感受到這副身體的變化。
兩輩子加在一起,他頭一次主動且自願萌生了情愛念想,儘管他並不知道接下來該怎樣做,只是單純憑著本能行動。
是直觀的,就是想占有眼前人。只這一刻,他是背離了佛門的。
不過在『得手』前,他就被輕易推開了。
同悲趔趄兩步,向後摔坐在池中,水沒過脖頸,一時嗆了口混著血的泉水,倒是令他靈台清明了些。
仰頭看去,裴錦春居高臨下,一派慵懶姿態,眉宇間還帶著些計謀得逞後的得意。
「想拒便拒、想要便要,百年蹉跎,你還沒償我,如何能教你遂了意?」
裴錦春言語雖似控訴,但神態輕鬆,面含笑意,全然沒有指責逼問的意思。
同悲不語,只是默默自水中站起身,走過去將裴錦春抱到池邊坐下,自己隨後躍出清池,逕自往洞府某處走去。不多時折返回來,臂上掛著那件青斕玉色袈裟。
「你倒捨得。」其實以裴錦春的法術,烘烤衣物不過隨手之舉,不過他並沒有那麼做。瞥了一眼取了袈裟回來的同悲,便悠然坐在池邊,由著僧人半跪在身後為他擦拭濕發。
「舊物亦是身外之物,無甚可惜之處。」
若算及前世,同悲活了少說有千百八年,彼時他二人結伴,裴錦春是年紀小的那個。而那時的裴錦春魂魄俱全,全然沒有經歷九山之亂後的乖僻,本就是極有天賦的劍修武痴,自入宗門起便受盡長輩青睞、同輩追捧,入道不過幾十年便已登臨半仙巔峰之境,離人仙僅半步之遙。這樣的人,原該是張揚驕傲的。
少年起便離家入一心宗,從未經歷過苦難,即便沒有那過高的天賦,僅憑裴錦春那一張絕世容顏,也足夠令人將世間最好的東西都捧著送到他面前,更不必說他本非庸才。即便是後來同樣在劍修一道上天賦非凡的玄止,在曾經的裴錦春隕落前也難望其項背。只是這樣的人也註定難融入到同齡人中去,總是高高被人捧起,才會在遇到同悲之後糾纏上對方。
只是彼時的他們一個不懂人的情愛,一個驕傲到骨子裡,才間接導致了之後的錯過。
而這一錯過,便是百年時光。裴錦春以身養魂,散盡七魄鑄法器,以至忘卻前塵自我成為『歧陽子』,同悲殘魂轉世,以凡人之軀飽嘗世間苦痛離別,只是兜兜轉轉,他們竟還是以各自魂魄不全的姿態重逢,人和心境都已大變。
除了剛回來時衝動了那一次,其後在苦山洞府同處的幾日便再無旖旎曖昧。不僅是因為裴錦春的拒絕,更因為心懷蒼生,知曉孰輕孰重。儘管九州蒼生平安的責任絕非裴錦春一人就能夠扛起的,眾生眾志成城固然也緊要,但事實上是所有人都更清楚如今大劫唯有裴錦春和同悲能解。
裴錦春所中妖咒已近百年,如今便是同悲誦再多往生經文也無法令那雙眼恢復到常人模樣。時日拖得越久,妖咒侵蝕得便會更嚴重,所以如今同悲能做的便是日日陪在裴錦春身邊,誦讀經文,以自身純淨法力化解裴錦春身上的劫咒,哪怕……作用微乎其微。
兩世為僧,同悲誦起佛經來並不如新僧生硬,旁人聽來晦澀難懂的梵文自他口誦出,好似一字一音都變得柔和自然,更不會讓人覺得枯燥或厭煩。同悲長相英俊周正,但卻不會讓人覺得過於出挑,是那種觀之很很舒服的平和面向。他誦經時慈眉善目,嗓音低緩有力,像是沉寂在清澈溪流之下沒有稜角的鵝卵石,溫潤舒服。
安靜平淡的幾日,同悲盤膝坐在蒲團上,手捧一卷經書誦讀。裴錦春要麼合眼枕在他腿上假寐,要麼便一邊聽著一邊鼓搗他那些法器牌符。二人鮮少交流,卻並非是不願同對方說話,而不過是回到了曾經最好的那段相處時光,無需言語,彼此自心有靈犀。
不過裴錦春個人倒是更愛枕著同悲的腿假寐,倒不是因為這樣顯得更親密些,而是他真的『乏』了。
總之,玄止等急急趕來時,見到的便是這一副祥和美好的畫面,美到眾人一時不敢踏入裴錦春他們的領地,破壞這份美好。
裴錦春對外來者沒給予任何反應,只是他身上披蓋著的那件青斕玉袈裟格外顯眼。倒是同悲放下了手中的經書望向洞府外的一眾人,主動開口道:「裴施主還在小憩,諸位施主盡可入內。」
玄止這次並沒有將所有仙者都帶來,一則是京師陣眼雖已封印,但事情卻並非就此了解,仍需解決之前濁氣泄露對凡間的影響,更需要留人在那守護一段時日;二則是他無心接受人間天子所謂的賞賜供奉,便只帶了少數幾個從前見過或是聽過、識得裴錦春的人仙過來議事。
樓巳拜師裴錦春,自被救後到離山闖蕩前都是在苦山洞府同從前的『歧陽子』生活,而玄止則是最早時候與樓巳、同戒一同到訪過,是以他二人並未對此處布置生出疑問。倒是同來的那幾名人仙不由多看了洞府內陳設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