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鄧嘉佑想的認真,絲毫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腳程快,短短一盞茶的時間,他們已經到葉府的門口了。
葉歲錦見鄧嘉佑一路上都安安靜靜的不說話,還以為他是對舅舅的話心懷芥蒂。
畢竟在葉歲錦心中,鄧嘉佑重要,舅舅也同樣重要,為了不讓他們二人心中有隔閡,葉歲錦斟酌的開口道:「舅舅說的話,你不要往心裡去。」
鄧嘉佑聽葉歲錦突然開口,道:「這事不怪他,只是我之前從未告知於他,他心中責怪也是正常。」
鄧嘉佑苦笑,道:「若是我同僚,突然間不吭不響的說要與我的侄子成親,我定然也會如同他這般。」
鄧嘉佑理解陶廷的感受,設身處地的想一下,若他是陶廷的話,可能會做得更過分,直接把自己趕出去都是有可能的。
葉歲錦見鄧嘉佑不計較舅舅說的話,心中鬆了口氣,還是替陶廷解釋道:「你要與我成親這件事,全家人都知曉,除了舅舅,當時我們一家人說事時,舅舅去上值了。」
說著,葉歲錦臉上懊悔的表情很是明顯,他道:「後來,事情多了,堆積在一起,大家都忘記與舅舅說這件事。」
「他不知曉我們的事情,突然間告訴他,他可能有些接受不了,所以反應才這般大。」
鄧嘉佑點點頭,表示理解。
葉歲錦見鄧嘉佑的反應,覺得他並不是介意陶廷的話,也不知鄧嘉佑一路上不說話在想什麼。
葉歲錦並未深究,許是他在想別的事情,於是停下腳步道:「都到這裡了,那我便不多送。」
鄧嘉佑這才反應過來,他抬頭看,悲催的發現他們已經到了葉府門口,鄧嘉佑很是不甘,他都沒與心上人多說幾句話呢,怎麼就都門口了。
他又不舍,這剛與錦兒獨處沒有多長時間,怎的就要分離了,時間怎的過得這麼快。
鄧嘉佑一會兒怪自己邁的步子太大,一會兒又覺得葉府太小,總歸是一陣懊惱。
葉歲錦話中的意思很是明顯,可鄧嘉佑扭扭捏捏的就是不動,不說告辭,也不說留下,臉色憋得通紅。
葉歲錦見鄧嘉佑沒有反應,抬頭看他,卻見他臉色通紅,葉歲錦不解,怎的臉這般紅,難不成是被舅舅說的氣病了?
他關切道:「你是身體不舒服嗎?怎的臉這麼紅。」
被葉歲錦這麼一說,鄧嘉佑的臉色更紅了,他道:「沒...沒事。」
說完,想起自己的意圖,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葉歲錦一眼,見葉歲錦沒有多想,他猶豫了片刻後開口道:「你明日...明日有時間嗎?」
他連說兩次話都有些磕磕碰碰的,葉歲錦以為多年不見他開始結巴了呢,有些心疼的看著他。
第202章 不知葉歲錦腦補了什麼……
不知葉歲錦腦補了什麼, 一臉憐憫的看著鄧嘉佑道:「有時間,是要一起出去遊玩嗎?」
鄧嘉佑見葉歲錦這般直白的說了出來,不僅臉頰爆紅, 也不敢直視葉歲錦,說話更加不利索,結結巴巴的回道:「是...是的,那我...我明日...明日辰時來接你。」
說完, 也不等葉歲錦點頭同意, 鄧嘉佑大步邁出了府門。
葉歲錦看著鄧嘉佑匆忙逃離的背影, 輕嘆了口氣,心想:這人現在怎麼變了個樣。
小時候不是還死皮賴臉的非要跟在自己屁股後面,怎麼現在說句話都臉紅的不行。
雖然這樣想,不知是不是調戲了鄧嘉佑一番,還是久違的看到男子臉紅的好奇,葉歲錦心情很好, 哼著小調往院裡走去。
在路上碰到專門等他的陶青, 看著阿姆,葉歲錦面上的奇怪很是明顯,道:「阿姆, 你怎的在這裡。」
往常父親在家時, 總會纏著阿姆, 阿姆哪裡有時間見他們兩個。
想到這裡, 葉歲錦心中對葉胥的那點不滿又浮現出來了。
阿父哪裡都好, 做父親做的也很是稱職,就是老是喜歡同他們搶阿姆,葉歲錦覺得阿父這麼大一個人了,還跟他們搶阿姆, 很是不符合他的身份。
最令葉歲錦氣惱的是:他和哥哥還每次都搶不過阿父。
小時候搶不過阿父,時間久了,也習慣了,所以猛地一見到陶青,葉歲錦才覺得有些反常。
陶青並未回答葉歲錦的疑惑,只是開口問道:「送回去了?」
知曉阿姆說的是鄧嘉佑,葉歲錦臉不紅心不跳,絲毫看不出是個已經定了親的人,回陶青的話道:「送回去了。」
陶青觀察葉歲錦臉上的表情,見他臉上沒有絲毫異常,心中嘀咕:錦兒臉上怎麼沒有兒郎家該有的羞澀。
陶青有些不確定的開口問道:「他就沒說點別的?」
葉歲錦說的大義凜然:「他說明日邀我出去。」
葉歲錦口中的出去,好似不是與情郎獨處,好像是與兄弟一般出去替天行道。
陶青忽略葉歲錦臉上哥倆好的表情,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心想:這樣才符合常理。
只不過陶青心中疑惑,怎的之前提到鄧嘉佑還一臉羞澀的小傢伙,今日怎麼變了個人。
陶青不知,倒不是葉歲錦心大,只是見到鄧嘉佑一臉待嫁兒郎的模樣,葉歲錦原本的羞澀不知怎的就消失不見了。
反倒是他見鄧嘉佑臉紅的模樣就一陣心痒痒。
*
自古小道消息都是流通最快的,百姓們平日裡無事可做,對官員家中的八卦自然也很是感興趣。
於是,首輔大人家的小哥兒招婿的消息,不過一天的功夫,整個京城的百姓都知曉了。
而這上門女婿也不是別人,正是今年新出爐的探花。
最讓人震撼的不是葉家招婿,而是探花入贅葉家,知曉這個消息的百姓們都炸了鍋了。
某一麵館內,一大娘奇怪道:「這探花前途大好,怎的會願意做上門女婿?」
天子腳下,一個磚頭砸下去都能砸到五品官,因此,百姓們雖然對這官職沒有什麼深刻的了解,但他們也知曉這考中探花,前途自然是不可估量的。
他們實在想不通,為何前途光明的探花願意頂著流言蜚語入贅。
另一大娘見他這麼說,頓時不同意了,她不允許有人對她的消息有半分質疑道:「我大姨家的侄子家的二大娘的兒子給葉府送柴,他是聽葉府上的下人說的,葉府的下人親口說的,這還能有假?」
那大娘聽到這,心中對這個消息真實性產生了懷疑,有些不屑道:「葉府上的下人?怎麼可能給送柴的說這些。」
那大娘神神秘秘道:「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那大姨家的侄子家的二大娘的兒子給葉府送柴時,府上的管事多給了些錢。」
「我那大姨家的侄子家的二大娘的兒子是個好打聽的人,他見狀好奇,多問了一嘴,那管事才解釋的。」
「原來是這樣。」那大娘接了一嘴,也不知道信了還是沒信。
*
現在京中的百姓對首輔大人的印象很好,覺得他是個好官,暫且不說他開通海上貿易這件事,畢竟這種事與他們百姓沒有多大的關係,就單單葉大人說取消人頭稅這一條,就夠百姓們覺得他是個為民著想的好官了。
現在的人都講究多子多福,自然願意多生孩子,可多生孩子要繳納的稅,對於富商或者那些官員來說,他們也不少那點的錢,但這些錢對百姓來說,可不是一筆小錢,每年都要交的稅,也夠他們一家人吃上一陣子的了。
因此,知曉葉家不久後要辦喜事,百姓們都替首輔高興。
畢竟從新政推行成功後,百姓們都是受利方,自然歡喜,至於對富商們多收的稅,與他們無關。
因此,百姓對葉胥膝下只有兩個哥兒的事情,很是發愁。
更有極端者,甚至整天愁的吃不下飯。
還好葉胥整日忙著政事,對此時不知曉,葉胥若是有所耳聞,定會哭笑不得,他都不擔心自己的身後事,這京城的百姓們倒是關心的很。
現在好了,百姓們聽說有人願意做葉家的上門哥婿,這人還是今年的探花時,都發自內心的替葉胥高興。
不止百姓,就連那些小商販們,他們也很是關心葉家的情況。
畢竟改革之後,對於不同的商販,收的稅也不一樣了。
那些家纏萬貫的稅收都是一半以上,而他們這些小商販,一搬都是一成。
葉胥還制定律法,禁止衙役亂收取商販的費用,沒有七七八八的稅收,他們的日子自然好上不少。
葉胥雖然對家中沒有男孩的事情覺得無所謂,可是架不住那些熱心的百姓關心,自從知曉葉胥家中無男孩後,只要是閒暇時間,他們都長吁短嘆的。
生怕這樣的好官,後繼無人。
知曉探花要入贅葉家,百姓們也就放心了,能考上探花的人,能力肯定是有的,被葉家接受,品性自然能過得去,他們相信首輔大人的看人能力。
歪瓜裂棗的自然入不了葉家的眼,更別提還是探花。
葉歲錦見鄧嘉佑一路上都安安靜靜的不說話,還以為他是對舅舅的話心懷芥蒂。
畢竟在葉歲錦心中,鄧嘉佑重要,舅舅也同樣重要,為了不讓他們二人心中有隔閡,葉歲錦斟酌的開口道:「舅舅說的話,你不要往心裡去。」
鄧嘉佑聽葉歲錦突然開口,道:「這事不怪他,只是我之前從未告知於他,他心中責怪也是正常。」
鄧嘉佑苦笑,道:「若是我同僚,突然間不吭不響的說要與我的侄子成親,我定然也會如同他這般。」
鄧嘉佑理解陶廷的感受,設身處地的想一下,若他是陶廷的話,可能會做得更過分,直接把自己趕出去都是有可能的。
葉歲錦見鄧嘉佑不計較舅舅說的話,心中鬆了口氣,還是替陶廷解釋道:「你要與我成親這件事,全家人都知曉,除了舅舅,當時我們一家人說事時,舅舅去上值了。」
說著,葉歲錦臉上懊悔的表情很是明顯,他道:「後來,事情多了,堆積在一起,大家都忘記與舅舅說這件事。」
「他不知曉我們的事情,突然間告訴他,他可能有些接受不了,所以反應才這般大。」
鄧嘉佑點點頭,表示理解。
葉歲錦見鄧嘉佑的反應,覺得他並不是介意陶廷的話,也不知鄧嘉佑一路上不說話在想什麼。
葉歲錦並未深究,許是他在想別的事情,於是停下腳步道:「都到這裡了,那我便不多送。」
鄧嘉佑這才反應過來,他抬頭看,悲催的發現他們已經到了葉府門口,鄧嘉佑很是不甘,他都沒與心上人多說幾句話呢,怎麼就都門口了。
他又不舍,這剛與錦兒獨處沒有多長時間,怎的就要分離了,時間怎的過得這麼快。
鄧嘉佑一會兒怪自己邁的步子太大,一會兒又覺得葉府太小,總歸是一陣懊惱。
葉歲錦話中的意思很是明顯,可鄧嘉佑扭扭捏捏的就是不動,不說告辭,也不說留下,臉色憋得通紅。
葉歲錦見鄧嘉佑沒有反應,抬頭看他,卻見他臉色通紅,葉歲錦不解,怎的臉這般紅,難不成是被舅舅說的氣病了?
他關切道:「你是身體不舒服嗎?怎的臉這麼紅。」
被葉歲錦這麼一說,鄧嘉佑的臉色更紅了,他道:「沒...沒事。」
說完,想起自己的意圖,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葉歲錦一眼,見葉歲錦沒有多想,他猶豫了片刻後開口道:「你明日...明日有時間嗎?」
他連說兩次話都有些磕磕碰碰的,葉歲錦以為多年不見他開始結巴了呢,有些心疼的看著他。
第202章 不知葉歲錦腦補了什麼……
不知葉歲錦腦補了什麼, 一臉憐憫的看著鄧嘉佑道:「有時間,是要一起出去遊玩嗎?」
鄧嘉佑見葉歲錦這般直白的說了出來,不僅臉頰爆紅, 也不敢直視葉歲錦,說話更加不利索,結結巴巴的回道:「是...是的,那我...我明日...明日辰時來接你。」
說完, 也不等葉歲錦點頭同意, 鄧嘉佑大步邁出了府門。
葉歲錦看著鄧嘉佑匆忙逃離的背影, 輕嘆了口氣,心想:這人現在怎麼變了個樣。
小時候不是還死皮賴臉的非要跟在自己屁股後面,怎麼現在說句話都臉紅的不行。
雖然這樣想,不知是不是調戲了鄧嘉佑一番,還是久違的看到男子臉紅的好奇,葉歲錦心情很好, 哼著小調往院裡走去。
在路上碰到專門等他的陶青, 看著阿姆,葉歲錦面上的奇怪很是明顯,道:「阿姆, 你怎的在這裡。」
往常父親在家時, 總會纏著阿姆, 阿姆哪裡有時間見他們兩個。
想到這裡, 葉歲錦心中對葉胥的那點不滿又浮現出來了。
阿父哪裡都好, 做父親做的也很是稱職,就是老是喜歡同他們搶阿姆,葉歲錦覺得阿父這麼大一個人了,還跟他們搶阿姆, 很是不符合他的身份。
最令葉歲錦氣惱的是:他和哥哥還每次都搶不過阿父。
小時候搶不過阿父,時間久了,也習慣了,所以猛地一見到陶青,葉歲錦才覺得有些反常。
陶青並未回答葉歲錦的疑惑,只是開口問道:「送回去了?」
知曉阿姆說的是鄧嘉佑,葉歲錦臉不紅心不跳,絲毫看不出是個已經定了親的人,回陶青的話道:「送回去了。」
陶青觀察葉歲錦臉上的表情,見他臉上沒有絲毫異常,心中嘀咕:錦兒臉上怎麼沒有兒郎家該有的羞澀。
陶青有些不確定的開口問道:「他就沒說點別的?」
葉歲錦說的大義凜然:「他說明日邀我出去。」
葉歲錦口中的出去,好似不是與情郎獨處,好像是與兄弟一般出去替天行道。
陶青忽略葉歲錦臉上哥倆好的表情,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心想:這樣才符合常理。
只不過陶青心中疑惑,怎的之前提到鄧嘉佑還一臉羞澀的小傢伙,今日怎麼變了個人。
陶青不知,倒不是葉歲錦心大,只是見到鄧嘉佑一臉待嫁兒郎的模樣,葉歲錦原本的羞澀不知怎的就消失不見了。
反倒是他見鄧嘉佑臉紅的模樣就一陣心痒痒。
*
自古小道消息都是流通最快的,百姓們平日裡無事可做,對官員家中的八卦自然也很是感興趣。
於是,首輔大人家的小哥兒招婿的消息,不過一天的功夫,整個京城的百姓都知曉了。
而這上門女婿也不是別人,正是今年新出爐的探花。
最讓人震撼的不是葉家招婿,而是探花入贅葉家,知曉這個消息的百姓們都炸了鍋了。
某一麵館內,一大娘奇怪道:「這探花前途大好,怎的會願意做上門女婿?」
天子腳下,一個磚頭砸下去都能砸到五品官,因此,百姓們雖然對這官職沒有什麼深刻的了解,但他們也知曉這考中探花,前途自然是不可估量的。
他們實在想不通,為何前途光明的探花願意頂著流言蜚語入贅。
另一大娘見他這麼說,頓時不同意了,她不允許有人對她的消息有半分質疑道:「我大姨家的侄子家的二大娘的兒子給葉府送柴,他是聽葉府上的下人說的,葉府的下人親口說的,這還能有假?」
那大娘聽到這,心中對這個消息真實性產生了懷疑,有些不屑道:「葉府上的下人?怎麼可能給送柴的說這些。」
那大娘神神秘秘道:「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那大姨家的侄子家的二大娘的兒子給葉府送柴時,府上的管事多給了些錢。」
「我那大姨家的侄子家的二大娘的兒子是個好打聽的人,他見狀好奇,多問了一嘴,那管事才解釋的。」
「原來是這樣。」那大娘接了一嘴,也不知道信了還是沒信。
*
現在京中的百姓對首輔大人的印象很好,覺得他是個好官,暫且不說他開通海上貿易這件事,畢竟這種事與他們百姓沒有多大的關係,就單單葉大人說取消人頭稅這一條,就夠百姓們覺得他是個為民著想的好官了。
現在的人都講究多子多福,自然願意多生孩子,可多生孩子要繳納的稅,對於富商或者那些官員來說,他們也不少那點的錢,但這些錢對百姓來說,可不是一筆小錢,每年都要交的稅,也夠他們一家人吃上一陣子的了。
因此,知曉葉家不久後要辦喜事,百姓們都替首輔高興。
畢竟從新政推行成功後,百姓們都是受利方,自然歡喜,至於對富商們多收的稅,與他們無關。
因此,百姓對葉胥膝下只有兩個哥兒的事情,很是發愁。
更有極端者,甚至整天愁的吃不下飯。
還好葉胥整日忙著政事,對此時不知曉,葉胥若是有所耳聞,定會哭笑不得,他都不擔心自己的身後事,這京城的百姓們倒是關心的很。
現在好了,百姓們聽說有人願意做葉家的上門哥婿,這人還是今年的探花時,都發自內心的替葉胥高興。
不止百姓,就連那些小商販們,他們也很是關心葉家的情況。
畢竟改革之後,對於不同的商販,收的稅也不一樣了。
那些家纏萬貫的稅收都是一半以上,而他們這些小商販,一搬都是一成。
葉胥還制定律法,禁止衙役亂收取商販的費用,沒有七七八八的稅收,他們的日子自然好上不少。
葉胥雖然對家中沒有男孩的事情覺得無所謂,可是架不住那些熱心的百姓關心,自從知曉葉胥家中無男孩後,只要是閒暇時間,他們都長吁短嘆的。
生怕這樣的好官,後繼無人。
知曉探花要入贅葉家,百姓們也就放心了,能考上探花的人,能力肯定是有的,被葉家接受,品性自然能過得去,他們相信首輔大人的看人能力。
歪瓜裂棗的自然入不了葉家的眼,更別提還是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