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洪鐘在屋外踱步,搞不懂為什麼看到這樣一幕。但裡面的人十分著急,沒過多久一家三口就拎著幾個包袱出了門。說書人跟上去,並不覺得累。
「老劉你…你走慢點!」婦人跟在丈夫後面小跑,還得顧著兒子能不能跟上。
「你們慢…慢…慢慢來,我去雇…雇個驢車。」嘴上說著,老劉的步子邁得更大了。
驢車顛簸,一路顛到城裡更顯得路途遙遠。
老劉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平時進城的次數寥寥無幾。可今天,他卻輕車熟路領著妻兒在一處矮房子門前停了腳。
「下…下車。」男人把重包袱扛上肩,從粗布口袋裡掏出一整塊銀元遞給駕驢車的人,並叮囑對方別把今天見過他們一家的事說出去。
「你哪來這麼多錢!」婦人大驚失色,卻被老劉驅趕著進了屋。
「你哪來這麼多錢!」婦人又問,這次聲音提高了不少。
「你問…問這麼多沒好…好處!」老劉左看右看,看了半天才關門,「從今…今天開始,這裡就是我…我們家了。」
「姓劉的,咱雖說種了大半輩子田,但也都是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人。你突然拿出這麼多錢,還背著我在城裡弄了這麼一套房子,你到底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說!」
眼見妻子要指著自己責罵,老劉一急,更說不連貫了,他「我」了老半天,才說出一句「我沒有!」
洪鐘站在旁邊聽,總算搞清楚了情況。
老劉家裡世代,到了他這一輩,也正常靠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直到前天上午,老劉在田埂上挑水的時候,拾到了一塊玉。
大半輩子都和土地打交道的人不懂什麼成色質地,但他直覺這東西很是值錢,見四下無人,他決定先自己收著。如果有人來找,就還給失主,如果沒人來尋,那就當天降財富,拿到城裡把它賣了也好。
當天下午,玉的主人就找到了老劉。
「老哥哥,不告而拿即為偷。」玉的主人笑得和善,不問前因後果,一句話就給老劉的行為定了性。
「沒…沒有偷!」老劉辯駁,把玉還給來人,「這…這個東西掉在我家…我家地里了,我…我是想先替…替你收著…等…等…」
「別等了。」來人擺擺手,「既然你撿到了,那就歸你吧。」
「啊?」
「但也不能白白歸你,我們弟兄兩個做個交易如何?」
來人接著掏出一個油布包裹塞給老劉,後者打開一看,裡面赫然放著十根金條和一摞一摞的銀元。
「不…不…」
「別拒絕。」那人又遞給老劉另一塊墨色的玉,「老哥哥,麻煩您收好這塊玉,然後去南京城裡住著。房子我都給你找好了,等你住到那兒以後,會有人來找你的。到時候你把顏色深的那一塊玉給他,你撿到的那塊和這些錢就當你的報酬,都歸你。」
「那…那…那他什…什麼時候來,你…你告訴我一聲…聲就行。不…不用這麼多…多錢。」農人誠惶誠恐,堅決不肯收下這些「報酬」。
「你拿著吧。」那人笑了笑,告知了南京城裡那棟小房子的地址,旋即轉身要走,臨走時他留下一句,「老哥哥,做人要講誠信。收了我的錢,就要替我辦好這事兒。如果你失約或是辦的不好,遭殃的就不止你一個人了。」
老劉冷汗涔涔,他家裡現如今只剩下妻兒了,不止他一人的意思可不就是在拿妻兒作威脅嘛!
他本來還想拖兩天再說,可那天下午以後接二連三發生了些怪事。先是老劉晚上回家時遇到了鬼打牆,走了不知多少次的路成了活迷宮;挑水的水井一夜乾涸、地頭的莊稼轉瞬枯死……他不敢再耽擱了。
洪鐘泡在河裡的這個早上,老劉本打算最後再看一看莊稼地就走的,可偏偏這麼一小會兒的功夫又讓他碰上了黃皮子討封。
那張毛茸茸的、似人非人的臉笑得詭異,尖細的聲音折磨著人的耳膜,黃皮子問:「我像不像人?」
老劉不敢說話,他很早就聽過黃皮子討封的故事,也聽說過「胡黃不過山海關」[1]。他不明白怎麼這種事都能讓自己碰上,只嚇得兩股顫顫恨不能插翅飛走。
「說呀,我像不像人?」
問到第二遍,老劉終於白眼一翻嚇暈過去了。閉眼之前,他又聽見那天拿玉的人的聲音:「老哥哥,該啟程了。今天還不走的話,我也幫不了你了。」
再睜眼已是正午,身旁散落的動物毛髮提醒老劉這不是做夢。他急忙往家裡趕,生怕多耽擱一秒鐘。
「你…唉!」聽丈夫說完,婦人重重嘆了一口氣,「這種事情你怎麼不早跟我說!說不定請靈婆看看就好了呢!」
「算…算了。不…不知道我碰上的到底是…是什麼東西。」老劉從包袱里掏出那個油布包裹,「如…如果就是交…交東西那麼簡…簡單,那能…能到城…城裡生活也…也好。」
「天下沒有掉餡餅的好事。」婦人提醒他。
「我…我知道。」
「那要交的東西長什麼樣子,拿出來讓我瞅瞅。」
「在…在…在這兒。」老劉小心翼翼地從油布包裹中拿出一隻繡工精美的錦囊遞給妻子,「我…我撿到的那…那個也在裡面,你…你加…加點兒小心。」
看到裡面的東西,老劉妻子倒沒說什麼,可一旁圍觀的洪鐘卻著實吃了一驚——這玉再眼熟不過了,不正是姜泠手上的玉玦嘛!
那眼前這個老劉是誰?他和先前那個「老劉」長得並不一樣,眉眼間倒是有些相似的地方。
「要麼是整容了,要麼是有血緣關係。」這個結論得出的輕而易舉,洪鐘決定繼續待著看看來取玉的是誰。
入夜了,周圍亮著燈的門戶陸陸續續熄了燈。第一天晚上無人造訪。
日子這麼一天天過著,老劉夫婦用了幾十塊銀元置辦了些家具,又憑藉著自己的手藝在外支了個小攤,金條他們不敢動,歸根結底還是由於心裡那莫名的畏懼感。
滿打滿算過了三個月,取玉的人依舊不見蹤影,洪鐘也早已放棄離開——他發現自己只能圍著這一家人打轉,稍離遠一點就會被一股無形力拽回來;作為「鬼魂」,既沒有餓感也毫無困意,無聊,無聊至極。
又是夜晚,他蹲在門邊嘆氣,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離開這家人。正想著,有人輕輕敲響了門。
「誰呀?」老劉把新買的菸斗照桌角磕了磕,然後起身走向門口。
「您好,請問您是姓劉嗎?我來您這裡取東西。」門外的人很有禮貌,老劉也不耽擱,一把就拉開了門。
洪鐘繞著來客一圈一圈地看,結果什麼都沒看出來——這人帶著寬寬的兜帽,臉上捂著一個白棉布口罩,穿著怪異又見不到真容,僅能憑聲音聽出來這是個男的。
「稍…稍等。」老劉招呼妻子出來倒茶,自己鑽進了臥室拿玉。
「不著急。」來人不喝茶,而是細細地把老劉家的每個角落打量了一遍。
「阿媽,這是誰?」小男孩從屋子裡跑出來,和兜帽男撞了個滿懷。
「不要這麼沒禮貌,這是咱們家的客人,叫叔叔好。」
「叔叔好!」
「你好。」洪鐘分明看見兜帽男眼睛一亮,然後伸手摸了摸小男孩的頭,「真是個聽話的孩子。」
「東…東西在…在這裡。」老劉把小錦囊捧過來,並示意來人打開檢查檢查。
「嗯,就是這個。」兜帽男只打開瞥了一眼,「還有一塊,也在您這裡嗎?」
老劉一聽這話,以為對方是覺得自己貪下了另一塊玉,一張臉漲得通紅,忙不迭想解釋:「在…在。但…但是,給我…給我的人說…說…」
「說那塊玉歸你了?」兜帽男接上他的話。
「對。」老劉的妻子安撫著丈夫,自己回答問題,「這個東西本來就是我家老劉在地頭撿的,按照約定,你取走顏色深的,撿的那個歸我們。」
「嗯,能把那塊取來讓我看看嗎?」男人問。
「當…當然可以。」老劉匆匆走進去,又匆匆走出來,「就…就…是這個。要…要是想…想要帶走,你…你就一起帶走。」
「我不是要帶走。」
兜帽男接過玉,又不知從哪裡變出一截紅線穿在玉上,然後十分輕柔地把玉戴在了小劉的脖子上。
「這塊玉就送給你兒子吧,很適合他。東西拿到了,我也該走了,多謝您二位幫忙保管這麼長時間。」
人都走到門口了,他又問,「不知能否多問一句,這個孩子叫什麼?」
「我…我兒子?」老劉一怔,結巴著回答對方,「劉…劉冬…冬生。」
「劉冬生,冬天生的,好季節。」兜帽男留下這麼沒頭沒腦的一句,然後便消失在黑夜中。
第90章 篇六:民國往事·冬日生
又是一年冬季,小雪簌簌,一點一點覆蓋了整座城市。街上依舊熱鬧,鮮有人再提起兩個月前的大火了。記得此事的人偶爾在腦海里想起來,都難免扼腕嘆息。<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老劉你…你走慢點!」婦人跟在丈夫後面小跑,還得顧著兒子能不能跟上。
「你們慢…慢…慢慢來,我去雇…雇個驢車。」嘴上說著,老劉的步子邁得更大了。
驢車顛簸,一路顛到城裡更顯得路途遙遠。
老劉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平時進城的次數寥寥無幾。可今天,他卻輕車熟路領著妻兒在一處矮房子門前停了腳。
「下…下車。」男人把重包袱扛上肩,從粗布口袋裡掏出一整塊銀元遞給駕驢車的人,並叮囑對方別把今天見過他們一家的事說出去。
「你哪來這麼多錢!」婦人大驚失色,卻被老劉驅趕著進了屋。
「你哪來這麼多錢!」婦人又問,這次聲音提高了不少。
「你問…問這麼多沒好…好處!」老劉左看右看,看了半天才關門,「從今…今天開始,這裡就是我…我們家了。」
「姓劉的,咱雖說種了大半輩子田,但也都是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人。你突然拿出這麼多錢,還背著我在城裡弄了這麼一套房子,你到底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說!」
眼見妻子要指著自己責罵,老劉一急,更說不連貫了,他「我」了老半天,才說出一句「我沒有!」
洪鐘站在旁邊聽,總算搞清楚了情況。
老劉家裡世代,到了他這一輩,也正常靠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直到前天上午,老劉在田埂上挑水的時候,拾到了一塊玉。
大半輩子都和土地打交道的人不懂什麼成色質地,但他直覺這東西很是值錢,見四下無人,他決定先自己收著。如果有人來找,就還給失主,如果沒人來尋,那就當天降財富,拿到城裡把它賣了也好。
當天下午,玉的主人就找到了老劉。
「老哥哥,不告而拿即為偷。」玉的主人笑得和善,不問前因後果,一句話就給老劉的行為定了性。
「沒…沒有偷!」老劉辯駁,把玉還給來人,「這…這個東西掉在我家…我家地里了,我…我是想先替…替你收著…等…等…」
「別等了。」來人擺擺手,「既然你撿到了,那就歸你吧。」
「啊?」
「但也不能白白歸你,我們弟兄兩個做個交易如何?」
來人接著掏出一個油布包裹塞給老劉,後者打開一看,裡面赫然放著十根金條和一摞一摞的銀元。
「不…不…」
「別拒絕。」那人又遞給老劉另一塊墨色的玉,「老哥哥,麻煩您收好這塊玉,然後去南京城裡住著。房子我都給你找好了,等你住到那兒以後,會有人來找你的。到時候你把顏色深的那一塊玉給他,你撿到的那塊和這些錢就當你的報酬,都歸你。」
「那…那…那他什…什麼時候來,你…你告訴我一聲…聲就行。不…不用這麼多…多錢。」農人誠惶誠恐,堅決不肯收下這些「報酬」。
「你拿著吧。」那人笑了笑,告知了南京城裡那棟小房子的地址,旋即轉身要走,臨走時他留下一句,「老哥哥,做人要講誠信。收了我的錢,就要替我辦好這事兒。如果你失約或是辦的不好,遭殃的就不止你一個人了。」
老劉冷汗涔涔,他家裡現如今只剩下妻兒了,不止他一人的意思可不就是在拿妻兒作威脅嘛!
他本來還想拖兩天再說,可那天下午以後接二連三發生了些怪事。先是老劉晚上回家時遇到了鬼打牆,走了不知多少次的路成了活迷宮;挑水的水井一夜乾涸、地頭的莊稼轉瞬枯死……他不敢再耽擱了。
洪鐘泡在河裡的這個早上,老劉本打算最後再看一看莊稼地就走的,可偏偏這麼一小會兒的功夫又讓他碰上了黃皮子討封。
那張毛茸茸的、似人非人的臉笑得詭異,尖細的聲音折磨著人的耳膜,黃皮子問:「我像不像人?」
老劉不敢說話,他很早就聽過黃皮子討封的故事,也聽說過「胡黃不過山海關」[1]。他不明白怎麼這種事都能讓自己碰上,只嚇得兩股顫顫恨不能插翅飛走。
「說呀,我像不像人?」
問到第二遍,老劉終於白眼一翻嚇暈過去了。閉眼之前,他又聽見那天拿玉的人的聲音:「老哥哥,該啟程了。今天還不走的話,我也幫不了你了。」
再睜眼已是正午,身旁散落的動物毛髮提醒老劉這不是做夢。他急忙往家裡趕,生怕多耽擱一秒鐘。
「你…唉!」聽丈夫說完,婦人重重嘆了一口氣,「這種事情你怎麼不早跟我說!說不定請靈婆看看就好了呢!」
「算…算了。不…不知道我碰上的到底是…是什麼東西。」老劉從包袱里掏出那個油布包裹,「如…如果就是交…交東西那麼簡…簡單,那能…能到城…城裡生活也…也好。」
「天下沒有掉餡餅的好事。」婦人提醒他。
「我…我知道。」
「那要交的東西長什麼樣子,拿出來讓我瞅瞅。」
「在…在…在這兒。」老劉小心翼翼地從油布包裹中拿出一隻繡工精美的錦囊遞給妻子,「我…我撿到的那…那個也在裡面,你…你加…加點兒小心。」
看到裡面的東西,老劉妻子倒沒說什麼,可一旁圍觀的洪鐘卻著實吃了一驚——這玉再眼熟不過了,不正是姜泠手上的玉玦嘛!
那眼前這個老劉是誰?他和先前那個「老劉」長得並不一樣,眉眼間倒是有些相似的地方。
「要麼是整容了,要麼是有血緣關係。」這個結論得出的輕而易舉,洪鐘決定繼續待著看看來取玉的是誰。
入夜了,周圍亮著燈的門戶陸陸續續熄了燈。第一天晚上無人造訪。
日子這麼一天天過著,老劉夫婦用了幾十塊銀元置辦了些家具,又憑藉著自己的手藝在外支了個小攤,金條他們不敢動,歸根結底還是由於心裡那莫名的畏懼感。
滿打滿算過了三個月,取玉的人依舊不見蹤影,洪鐘也早已放棄離開——他發現自己只能圍著這一家人打轉,稍離遠一點就會被一股無形力拽回來;作為「鬼魂」,既沒有餓感也毫無困意,無聊,無聊至極。
又是夜晚,他蹲在門邊嘆氣,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離開這家人。正想著,有人輕輕敲響了門。
「誰呀?」老劉把新買的菸斗照桌角磕了磕,然後起身走向門口。
「您好,請問您是姓劉嗎?我來您這裡取東西。」門外的人很有禮貌,老劉也不耽擱,一把就拉開了門。
洪鐘繞著來客一圈一圈地看,結果什麼都沒看出來——這人帶著寬寬的兜帽,臉上捂著一個白棉布口罩,穿著怪異又見不到真容,僅能憑聲音聽出來這是個男的。
「稍…稍等。」老劉招呼妻子出來倒茶,自己鑽進了臥室拿玉。
「不著急。」來人不喝茶,而是細細地把老劉家的每個角落打量了一遍。
「阿媽,這是誰?」小男孩從屋子裡跑出來,和兜帽男撞了個滿懷。
「不要這麼沒禮貌,這是咱們家的客人,叫叔叔好。」
「叔叔好!」
「你好。」洪鐘分明看見兜帽男眼睛一亮,然後伸手摸了摸小男孩的頭,「真是個聽話的孩子。」
「東…東西在…在這裡。」老劉把小錦囊捧過來,並示意來人打開檢查檢查。
「嗯,就是這個。」兜帽男只打開瞥了一眼,「還有一塊,也在您這裡嗎?」
老劉一聽這話,以為對方是覺得自己貪下了另一塊玉,一張臉漲得通紅,忙不迭想解釋:「在…在。但…但是,給我…給我的人說…說…」
「說那塊玉歸你了?」兜帽男接上他的話。
「對。」老劉的妻子安撫著丈夫,自己回答問題,「這個東西本來就是我家老劉在地頭撿的,按照約定,你取走顏色深的,撿的那個歸我們。」
「嗯,能把那塊取來讓我看看嗎?」男人問。
「當…當然可以。」老劉匆匆走進去,又匆匆走出來,「就…就…是這個。要…要是想…想要帶走,你…你就一起帶走。」
「我不是要帶走。」
兜帽男接過玉,又不知從哪裡變出一截紅線穿在玉上,然後十分輕柔地把玉戴在了小劉的脖子上。
「這塊玉就送給你兒子吧,很適合他。東西拿到了,我也該走了,多謝您二位幫忙保管這麼長時間。」
人都走到門口了,他又問,「不知能否多問一句,這個孩子叫什麼?」
「我…我兒子?」老劉一怔,結巴著回答對方,「劉…劉冬…冬生。」
「劉冬生,冬天生的,好季節。」兜帽男留下這麼沒頭沒腦的一句,然後便消失在黑夜中。
第90章 篇六:民國往事·冬日生
又是一年冬季,小雪簌簌,一點一點覆蓋了整座城市。街上依舊熱鬧,鮮有人再提起兩個月前的大火了。記得此事的人偶爾在腦海里想起來,都難免扼腕嘆息。<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