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久溪,朕已擬好了旨,待朕賓天,你便是新帝。」
話至此一頓,他像是在斟酌著如何開口,片刻後又像是放棄了班,直言道:「朕希望,你能放過丁氏母子,留他們一命。」
「留他們一命?」沈祁嗤笑出聲,「父皇的意思是丁氏死後,兒臣還得風光大辦,請她入皇陵與您合葬嗎?」
這話屬實以下犯上,但皇帝也不惱,也沒力氣再惱,他很輕地搖了下頭,道:「你可將他母子二人貶為庶人。」
「朕賓天后,只會與你母后合葬。」
沈祁聽著,心中百味,面上卻不自覺地扯出了一抹諷刺的笑。
這番話聽來好似他對柳青瓷情深,其實不過是大限將至之時的愧疚作祟。
就像明明這一切都是他安排好的局,皇位本就打算傳給沈祁,丁棗兒也好,沈郗也好,都不是威脅,而是皇帝給他的墊腳石。但丁棗兒畢竟陪著他從式微到殺回高位,還為他誕下了長子,他對她亦心中有愧,所以才會在氣息將絕時還讓他放過丁棗兒母子。
沈祁沒有說話,不知是答應了還是沒答應。
皇帝沒有在傳位聖旨中寫上這一條,或許這個『希望』本身就是讓沈祁自己作選擇。
他笑了笑,又道:「你會理解我的。」
「舒州一案,雲思起已上書詳細稟告於朕,朕沒力氣了,這個案子的最終決斷就交給你吧。」
說著,他竟是又咳出一大口黑血,眸光渙散。
沈祁瞳孔一縮,有些錯愕。
這模樣與他母后死前一般無二。
他猛然上前一步,單膝跪在榻邊,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卻還是在皇帝慢慢闔上眼時止住。
放在膝側的手臂垂落,方公公帶著微不可察的哭腔的尖細嗓音高喊「陛下,駕崩——」的同時,沈祁推開門從殿內走出,步履沉重。
剛跨出殿門,就與一直站在殿外等他的徐清對上視線,那雙清凌凌的眸子裡盛滿憂心。
他腳下步子一頓,下一刻又快速走下台階,走到徐清面前。
「殿……」
徐清剛出了個音,就被沈祁一把擁入懷中,他的力道很大,像是恨不得將她揉入骨血般。
她嘆了口氣,抬手也輕輕環住他,雙手還輕輕地拍撫著他的背脊,就像方才在宮道上,沈祁拍撫她息下怒火一般。
是無言的安慰和安撫。
天色破曉之時,萬事平歇。
簡單吩咐了如何處理此番事變後的殘局,沈祁和徐清便回了靜王府。
在舒州時,他們二人便覺少,日日不是在查案就是在做局查案,案結後更是一刻不停地奔波在路上,已許久不曾好好歇上一覺了。
匆匆洗漱完,二人是沾上床便睡了過去。
疲憊之外,還有除去了環伺的豺狼之後的鬆一口氣,二人這一覺睡得又沉又久,安穩得不行。
徐清是被胸口一陣窒息悶醒的,睡了許久,她睜開眼時腦子還未清醒,一雙黑眸里滿是迷茫。
側頭看了看窗外,天色暗沉,屋子裡沒有燃燈,入眼一片漆黑,只有窗邊有淺淡的月光灑下,應是第二日的深夜了,他們竟這般睡了一整個青天白日。
她想爬起來,卻被胸前一道力壓得動彈艱難,她垂眼看過去,這才發現沈祁不知何時側身過來,將手臂搭在了她的胸口。
難怪方才在夢中總覺得喘不上氣來。
自成婚後,雖她二人一般都睡一張床上,但二人睡姿都是規規矩矩,從不逾越的。二人之間像是有一條無形的線,讓他二人連衣角都不曾有過片刻糾纏,如今沈祁竟先越過了這條線。
許是睡得深,渾身放鬆之下這條手臂沉得不行,徐清抬手想挪開,不想剛有動作,這條本只是搭著她的手臂倏然向下至腰腹位置收緊,帶著她整個人都向沈祁貼近了幾分。
「……」
剛醒時混沌的腦子隨著這一下驟然清醒,她驚疑不定地偏頭去瞧,卻見沈祁一副被驚擾的模樣,腦袋動了下,皺著眉又往軟枕中埋了埋,呼吸平穩,不像醒了的樣子。
「……」
唉。
徐清輕嘆一口氣。
罷了罷了,他早年沒了母后,如今又沒了父皇,至親唯剩一個沈瑜,又累了這麼多天,估計又困又難受,想抱就讓他抱抱吧。
這般想著,她沒再試圖挪開沈祁的手臂,只是小心翼翼地翻了個身,背朝著沈祁。
夜色正濃,她重新閉上眼,不多時竟又睡了過去。
身後的沈祁聽著她漸漸平穩下來的呼吸,勾了勾唇。
第72章
第二日天亮,二人睜開眼,此時沈祁的手已不像昨夜那般搭在徐清的腰腹處,二人平躺著,同時望著帳頂不動,軟枕上二人的青絲糾纏繞結,被褥下的衣袖交疊。
連日奔波後的休息讓精神得到舒緩,身體卻歇得渾身酸疼。
緩了好一會兒,徐清率先坐起身,鋪了滿枕的青絲隨著她的動作慢慢離開軟枕,纏著身側之人的幾縷髮絲也一併而起。
沈祁低眼看著,不自覺抬手勾了下。
頭皮傳來細微的拉扯之感,徐清側頭,見沈祁正勾著她的一縷髮絲在指尖。
察覺到她的目光,他回視,剛睡醒的眼中帶著些水色,顯得十分無辜,他又勾來另兩縷纏繞在一塊的髮絲到徐清眼前,「纏在一起了。」
徐清眸光一頓,沒應聲,卻是直接背過身去,所有青絲都攏去身後。
背對著沈祁,意思不言而喻。
於是,在歌槿率先入了京來靜王府尋徐清時,看到就是這樣一幅畫面。
穿著眠衣的二人在床榻上挨得極近,靜王殿下在她家姑娘身後,抬手正小心翼翼地理順姑娘垂落在身後的青絲。
她是翻窗進來,也沒想到如今皇帝駕崩,丁皇后也被軟禁,已沒必要睡一處屋裡作樣子了,她家姑娘卻還同殿下睡一個屋,若早些知道她斷不會直接就翻了窗進來,一定規規矩矩地敲門請示。
只是現下人已站在了屋子裡,床榻上的二人也已發覺,偏頭看了過來,她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了。
徐清一見她,便驚喜地朝她招手,「回來了?什麼時辰到的?」
也有半個月長的時間沒見面了,先前徐清本想帶著她、窈音,還有小滿一道回趟錢塘,誰知她們竟都想護著隊伍先進京去。
不過徐清也能理解,畢竟溫執玉作燕瓊時,也是一道長大的,此番押解進京,他怕是也沒活路,如今是怨懟,還是惋惜,又或是痛恨,這最後一程她們都想送一送,是而徐清也不勉強她們。
歌槿點了點頭,「今晨方到,我先趕了回來,他們應當還在城門那。」
「好。」
徐清輕應一聲,又想起先前趕路時遇到的刺客,她與沈祁二人抄著隱蔽的小道一路疾馳都遇上了幾波,他們一路隊伍遇到的應當只多不少。
她動身繞過沈祁下了床,走向歌槿,雙手握住她的肩膀左右看了看,問道:「可有受傷?」
歌槿頃刻便
明白徐清問的是什麼,她搖了搖頭,答道:「未曾受傷,那些個刺客雖先後來得多,但我們多的是會武的人,就是這一路因著這,耽擱了不少時間,不然前夜也該趕到來相助。」
傳位的聖旨昨日已昭告了天下,他們在路上便聽到了消息,那時他們離京城已然不遠,聽聞消息後又加快了腳程,這才趕在了今晨進城。
雲思起和宋陽等人押著一干嫌犯入京,本當先進宮去向皇帝復命,但梁文帝昨夜已賓天,下了旨傳位於靜王,舒州一案的最終決斷也全權交由沈祁,二人便直接來了靜王府。
徐清和沈祁好人收拾好時,府中的小廝正好引著幾人進來。
徐妗和沈瑜也一道來了,幾人見了禮便端坐下。
沈祁和徐清是知曉整個案子的,是以雲思起不必再祥呈案件始末,此番前來一是循著大理寺外出查案歸京必須面聖的禮制,二是來同二人一道商議如何處置這些嫌犯。
雲思起站在中央,道:「吳屹與廣濟寺僧人相互勾結,逃避賦稅,廣撈錢財,按照律法,應當即刻杖殺,以儆效尤。對其家眷,當沒收所有財產,男丁盡數充兵,女眷中已嫁出者不受連坐,只收回相關錢財,未出嫁者則入奴籍。」
沈祁對此並無異議,為官者不廉不清,壓榨禍害百姓,引起民怨,放任廣濟寺僧人蠱惑民心,險些釀成大錯,本就罪無可恕。
再說那些書生,雖有包庇和從犯放任之罪,但究其本源,是世家壟斷了進仕之途,入官無門之下,才行的憤世之舉。
可縱使有千般無奈,犯下的罪行也是辯無可辯的,這便也成了這一干人最難決斷的地方。
眾人沉默下來。
片刻後,宋陽試探提議:「那便留其性命,責令這一干人不得再科考入仕?」
有官員不贊同,他質疑道:「本就是因科考難行才犯下此罪,心中怨憤本就極大,如今留了他們性命,卻堵住他們最看重的入仕之路,怕是會再生禍端。」<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話至此一頓,他像是在斟酌著如何開口,片刻後又像是放棄了班,直言道:「朕希望,你能放過丁氏母子,留他們一命。」
「留他們一命?」沈祁嗤笑出聲,「父皇的意思是丁氏死後,兒臣還得風光大辦,請她入皇陵與您合葬嗎?」
這話屬實以下犯上,但皇帝也不惱,也沒力氣再惱,他很輕地搖了下頭,道:「你可將他母子二人貶為庶人。」
「朕賓天后,只會與你母后合葬。」
沈祁聽著,心中百味,面上卻不自覺地扯出了一抹諷刺的笑。
這番話聽來好似他對柳青瓷情深,其實不過是大限將至之時的愧疚作祟。
就像明明這一切都是他安排好的局,皇位本就打算傳給沈祁,丁棗兒也好,沈郗也好,都不是威脅,而是皇帝給他的墊腳石。但丁棗兒畢竟陪著他從式微到殺回高位,還為他誕下了長子,他對她亦心中有愧,所以才會在氣息將絕時還讓他放過丁棗兒母子。
沈祁沒有說話,不知是答應了還是沒答應。
皇帝沒有在傳位聖旨中寫上這一條,或許這個『希望』本身就是讓沈祁自己作選擇。
他笑了笑,又道:「你會理解我的。」
「舒州一案,雲思起已上書詳細稟告於朕,朕沒力氣了,這個案子的最終決斷就交給你吧。」
說著,他竟是又咳出一大口黑血,眸光渙散。
沈祁瞳孔一縮,有些錯愕。
這模樣與他母后死前一般無二。
他猛然上前一步,單膝跪在榻邊,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卻還是在皇帝慢慢闔上眼時止住。
放在膝側的手臂垂落,方公公帶著微不可察的哭腔的尖細嗓音高喊「陛下,駕崩——」的同時,沈祁推開門從殿內走出,步履沉重。
剛跨出殿門,就與一直站在殿外等他的徐清對上視線,那雙清凌凌的眸子裡盛滿憂心。
他腳下步子一頓,下一刻又快速走下台階,走到徐清面前。
「殿……」
徐清剛出了個音,就被沈祁一把擁入懷中,他的力道很大,像是恨不得將她揉入骨血般。
她嘆了口氣,抬手也輕輕環住他,雙手還輕輕地拍撫著他的背脊,就像方才在宮道上,沈祁拍撫她息下怒火一般。
是無言的安慰和安撫。
天色破曉之時,萬事平歇。
簡單吩咐了如何處理此番事變後的殘局,沈祁和徐清便回了靜王府。
在舒州時,他們二人便覺少,日日不是在查案就是在做局查案,案結後更是一刻不停地奔波在路上,已許久不曾好好歇上一覺了。
匆匆洗漱完,二人是沾上床便睡了過去。
疲憊之外,還有除去了環伺的豺狼之後的鬆一口氣,二人這一覺睡得又沉又久,安穩得不行。
徐清是被胸口一陣窒息悶醒的,睡了許久,她睜開眼時腦子還未清醒,一雙黑眸里滿是迷茫。
側頭看了看窗外,天色暗沉,屋子裡沒有燃燈,入眼一片漆黑,只有窗邊有淺淡的月光灑下,應是第二日的深夜了,他們竟這般睡了一整個青天白日。
她想爬起來,卻被胸前一道力壓得動彈艱難,她垂眼看過去,這才發現沈祁不知何時側身過來,將手臂搭在了她的胸口。
難怪方才在夢中總覺得喘不上氣來。
自成婚後,雖她二人一般都睡一張床上,但二人睡姿都是規規矩矩,從不逾越的。二人之間像是有一條無形的線,讓他二人連衣角都不曾有過片刻糾纏,如今沈祁竟先越過了這條線。
許是睡得深,渾身放鬆之下這條手臂沉得不行,徐清抬手想挪開,不想剛有動作,這條本只是搭著她的手臂倏然向下至腰腹位置收緊,帶著她整個人都向沈祁貼近了幾分。
「……」
剛醒時混沌的腦子隨著這一下驟然清醒,她驚疑不定地偏頭去瞧,卻見沈祁一副被驚擾的模樣,腦袋動了下,皺著眉又往軟枕中埋了埋,呼吸平穩,不像醒了的樣子。
「……」
唉。
徐清輕嘆一口氣。
罷了罷了,他早年沒了母后,如今又沒了父皇,至親唯剩一個沈瑜,又累了這麼多天,估計又困又難受,想抱就讓他抱抱吧。
這般想著,她沒再試圖挪開沈祁的手臂,只是小心翼翼地翻了個身,背朝著沈祁。
夜色正濃,她重新閉上眼,不多時竟又睡了過去。
身後的沈祁聽著她漸漸平穩下來的呼吸,勾了勾唇。
第72章
第二日天亮,二人睜開眼,此時沈祁的手已不像昨夜那般搭在徐清的腰腹處,二人平躺著,同時望著帳頂不動,軟枕上二人的青絲糾纏繞結,被褥下的衣袖交疊。
連日奔波後的休息讓精神得到舒緩,身體卻歇得渾身酸疼。
緩了好一會兒,徐清率先坐起身,鋪了滿枕的青絲隨著她的動作慢慢離開軟枕,纏著身側之人的幾縷髮絲也一併而起。
沈祁低眼看著,不自覺抬手勾了下。
頭皮傳來細微的拉扯之感,徐清側頭,見沈祁正勾著她的一縷髮絲在指尖。
察覺到她的目光,他回視,剛睡醒的眼中帶著些水色,顯得十分無辜,他又勾來另兩縷纏繞在一塊的髮絲到徐清眼前,「纏在一起了。」
徐清眸光一頓,沒應聲,卻是直接背過身去,所有青絲都攏去身後。
背對著沈祁,意思不言而喻。
於是,在歌槿率先入了京來靜王府尋徐清時,看到就是這樣一幅畫面。
穿著眠衣的二人在床榻上挨得極近,靜王殿下在她家姑娘身後,抬手正小心翼翼地理順姑娘垂落在身後的青絲。
她是翻窗進來,也沒想到如今皇帝駕崩,丁皇后也被軟禁,已沒必要睡一處屋裡作樣子了,她家姑娘卻還同殿下睡一個屋,若早些知道她斷不會直接就翻了窗進來,一定規規矩矩地敲門請示。
只是現下人已站在了屋子裡,床榻上的二人也已發覺,偏頭看了過來,她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了。
徐清一見她,便驚喜地朝她招手,「回來了?什麼時辰到的?」
也有半個月長的時間沒見面了,先前徐清本想帶著她、窈音,還有小滿一道回趟錢塘,誰知她們竟都想護著隊伍先進京去。
不過徐清也能理解,畢竟溫執玉作燕瓊時,也是一道長大的,此番押解進京,他怕是也沒活路,如今是怨懟,還是惋惜,又或是痛恨,這最後一程她們都想送一送,是而徐清也不勉強她們。
歌槿點了點頭,「今晨方到,我先趕了回來,他們應當還在城門那。」
「好。」
徐清輕應一聲,又想起先前趕路時遇到的刺客,她與沈祁二人抄著隱蔽的小道一路疾馳都遇上了幾波,他們一路隊伍遇到的應當只多不少。
她動身繞過沈祁下了床,走向歌槿,雙手握住她的肩膀左右看了看,問道:「可有受傷?」
歌槿頃刻便
明白徐清問的是什麼,她搖了搖頭,答道:「未曾受傷,那些個刺客雖先後來得多,但我們多的是會武的人,就是這一路因著這,耽擱了不少時間,不然前夜也該趕到來相助。」
傳位的聖旨昨日已昭告了天下,他們在路上便聽到了消息,那時他們離京城已然不遠,聽聞消息後又加快了腳程,這才趕在了今晨進城。
雲思起和宋陽等人押著一干嫌犯入京,本當先進宮去向皇帝復命,但梁文帝昨夜已賓天,下了旨傳位於靜王,舒州一案的最終決斷也全權交由沈祁,二人便直接來了靜王府。
徐清和沈祁好人收拾好時,府中的小廝正好引著幾人進來。
徐妗和沈瑜也一道來了,幾人見了禮便端坐下。
沈祁和徐清是知曉整個案子的,是以雲思起不必再祥呈案件始末,此番前來一是循著大理寺外出查案歸京必須面聖的禮制,二是來同二人一道商議如何處置這些嫌犯。
雲思起站在中央,道:「吳屹與廣濟寺僧人相互勾結,逃避賦稅,廣撈錢財,按照律法,應當即刻杖殺,以儆效尤。對其家眷,當沒收所有財產,男丁盡數充兵,女眷中已嫁出者不受連坐,只收回相關錢財,未出嫁者則入奴籍。」
沈祁對此並無異議,為官者不廉不清,壓榨禍害百姓,引起民怨,放任廣濟寺僧人蠱惑民心,險些釀成大錯,本就罪無可恕。
再說那些書生,雖有包庇和從犯放任之罪,但究其本源,是世家壟斷了進仕之途,入官無門之下,才行的憤世之舉。
可縱使有千般無奈,犯下的罪行也是辯無可辯的,這便也成了這一干人最難決斷的地方。
眾人沉默下來。
片刻後,宋陽試探提議:「那便留其性命,責令這一干人不得再科考入仕?」
有官員不贊同,他質疑道:「本就是因科考難行才犯下此罪,心中怨憤本就極大,如今留了他們性命,卻堵住他們最看重的入仕之路,怕是會再生禍端。」<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