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我覺得,陛下不必將酒也給畫在上面,讓後人都覺得我是個酒鬼對吧……」郭嘉扶額長嘆,「但不得不說,這衣袂帶風的動態倒是有幾分瀟灑風采了。」

  「難道我應該說我這裡沒有酒罈子是好事嗎?」一旁的戲志才接話道。

  他發誓他沒看錯,在那版畫之上代表著他的那一張上居然還有一個湯盅和一沓書信,陛下要是沒在其中內涵什麼東西,他絕不相信!

  反倒是程昱的那副再正經不過了,正是案牘之間為她多年間勞心後方的模樣。

  而武將之中,實不令人意外的是以典韋、趙雲、張遼、呂布四人在先。

  但讓人有些沒想到的是——

  呂令雎定定地看著後方的一副銅版畫像,眨了眨眼睛,險些以為是自己看錯了。

  可當她凝神定睛看去的時候又發覺,那並非是她看錯,而是實實在在地有這樣一副女將陣斬烏桓的圖卷位居其中。

  「為何要覺得自己不配位列其中呢?」太史慈和呂令雎也算有一番師徒之緣,聽見她的喃喃出聲,插話回道,「先有奪取遼東、掃平烏桓、平定公孫瓚之戰功,後有突圍易水、攻破陷陣、奪取北平之壯舉,比之其餘眾人,你唯獨有落後也不過是年齡而已。」

  可年齡算什麼呢?

  在陛下或許還能坐鎮江山五六十年的漫長曆程之中,呂令雎的人生也還並不止於此而已。

  那麼她當然可以在上頭。

  甚至可以將更多的戰功銘刻在這銅雕之上!

  這一塊板,便比什麼統一天下的紀念幣,對她來說有意義太多了。

  更讓她心中激盪不已的,是當她朝著周遭看去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對她能身在此間懷有什麼質疑的想法,只有對她先登此位的祝福和欽佩。

  而令在場眾人大覺訝然的是,喬琰說軒轅之意在於「征討東夷、定我華夏、廣播草木、促成農耕、製作衣冠、開創醫學」,實非一句虛言!

  因「廣播草木、促成農耕」而位列其中的正有大司農秦俞,還有兩個讓人驚掉了眼球的名字——

  徐榮和馬騰。

  重啟域外絲綢之路,將糧種重新帶回中原,尤其是棉花種子的引入,挽救了各州不知多少百姓的性命,他們當然該當身處其間!

  難道要因為他們是武將便忽略掉這份天大的功勞嗎?

  馬騰站在人群之中,險些因此而落下淚來。

  最開始的出兵域外,掠奪戰馬,交易物種,其實更像是對他這西涼反賊的懲處。

  因馬超日漸嶄露頭角,為保全馬氏,馬騰也自請調度回朝。

  現在這份知情識趣竟應在了此地。

  只要他不做出什麼謀逆的舉動,這等銘刻身份於其上的嘉獎,等同於是一塊免死金牌,足以讓他安度晚年了。

  徐榮曾為董卓部將,對喬琰來說並非嫡系,也同樣得到了這份功勳,也無疑是令在場自曹操和袁紹處投效而來的文臣武將都在心中多了一份入列的底氣。

  「製作衣冠」所對應的,正是馬鈞和黃月英。

  「開創醫學」所對應的,乃是華佗與張仲景。

  又有「啟迪民智」的蔡昭姬。

  有「興修水利」的畢嵐和伏壽。

  有「教化弟子」的鄭玄……

  還有……

  這二十八張銅版雕刻,像是一張貫徹了喬琰自光和七年到如今這十年的履歷表,每一位臣子在其中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令整張圖卷,自此熠熠生輝。

  這座高台之下的銅版甚至是被掛在一條能轉動的紐帶之上,當每一張圖卷都清晰地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後,像是走馬燈一般緩緩轉動了起來,仿佛是這其中並無什麼前後之分。

  而喬琰的下一句話,更是將台下眾人想要躋身其中的熱情推向了頂峰。

  「二十八位首批入閣之功臣,當以關內侯爵位加封,聖旨隨後將由專人宣讀。」

  「銅版雕畫有書籍大小的另版,作為元昭元年軒轅閣內功臣圖印製。」

  「也望——諸位勿要因此鬆懈,當與朕攜手建我大雍!」

  在話音落定的那一刻,她將手中的酒一飲而盡,以示這份君臣共勉。

  漢靈帝給出的關內侯還令人感到金錢交易的降格,喬琰所給出的二十八人封侯之舉卻是實打實的功勳與名分並具!

  而銅版比紙長久,當那二十八張版畫往後入住那軒轅閣後,將以更加難以被破壞的方式保存下來,顯示陛下對他們的銘記。

  她甚至對此還不滿足,要以印刷的方式讓更多人記住這些有功之臣的名字。

  當這一句句話在這等場合之下說出的時候,誰能不為之動容呢?

  這便是他們這位大雍天子的氣度!

  在這份開場的驚喜面前,隨後對冀青二州平亂中諸將給出的戰功,都讓人感到有些索然無味了。

  在場眾人甚至不知那一個個上台領取封賞的過程是如何過去的,天色好像就已經忽然昏暗了下來,進入了日暮之後的夜色。

  也便是在此時,隨著喬琰的身影踏足高台而下,消失在了他們的視線之中,一束束凌空而綻的煙花頓時取代了暗沉的天幕。

  那實是遠比喬琰登基之時還要更大片的煙花,在一瞬間鋪滿了所有人的視野。

  流光星火,映亮長夜,仿佛正代表著大雍的橫空出世,勢必要成為這破除漢末昏昏景象。

  但又或許,這就是個慶典之中顯示熱鬧氣氛的助興之物。

  總之,這是曾經為長安民眾看到過的景象,也是對在場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從未能夠有緣得見的東西,代表著這場論功行賞走到了尾聲。

  而在這片絢爛的煙火之下,不知有多少雙眼睛依然望著高台之上的那片浮雕板。

  那是遠比稍縱即逝的煙火更為長久的東西。

  更將成為天下民眾都為之銘記,甚至貫徹整個大雍王朝的存在。

  當這份功勳紀念並不只是將戰將文臣記錄於其上,甚至有醫者百工之時,所點燃起的便是一片更為廣闊的熱情。

  即便他們此時還可能籍籍無名,但誰又能保證,他們不會在某一日將名字和事跡都刻畫在其上,成為旁人艷羨的目標呢?

  「阿蒙,走了。張府君已往前去了。」

  站在人群之中的呂蒙聽到了姐夫的這句話,這才艱難地將自己的目光從台上轉開。

  他和姐夫鄧當都是跟隨揚州刺史張昭來到此地的,作為護衛張昭這一路抵達洛陽的護衛,但此刻,眼見今日這齣論功封賞的景象,他的心中實難避免地生出了一番豪情壯志!

  在挪開腳步朝著張昭離去的方向追去之時,鄧當忽見呂蒙伸手朝著台上指去,用斬釘截鐵的語氣說道:「終有一日,我也會將姓名留於其上!」

  430. 430(一更) 婚姻法令

  有這等想法的又何止是呂蒙一人。

  便如此番在河內郡與冀州交戰之處的作戰中接連立功的魏延,雖已因功升遷為鷹揚校尉,其進取向上的野心卻絕不允許他只滿足於此,而是寄望於在往後的作戰之中一展身手,讓自己也能在終有一日之時登上這個位置。

  再如行將前往豫州協助於崔鈞的司馬懿,深知要憑藉著行事敦厚的兄長得到這個位列軒轅閣的位置大約有些艱難,還是得看他在豫州政務之中的表現。

  再譬如誰也未曾料到,在這士農工商之中作為最次一等的「商」,在此番竟然也會以麋竺這位東海巨商入列。

  但他能躋身其中的理由實在是太立得住腳了。

  鄭玄這位當世大儒能被安全送到樂平書院之中,仰賴於東海麋氏的護送。

  自喬琰進取涼州開始,眾位將領身上的鎖子甲,就出自於麋竺所贈工匠之技藝。

  再如這馬蹄鐵,雖是喬琰做出的提議,但最開始能掌握這等為馬安蹄鐵工藝的工匠,同樣是麋竺的進獻。

  而自喬琰還在樂平到如今的十年之間,麋竺幾乎是從未有過斷絕對這位潛力股的投資,也無怪他能得到這等潑天富貴的回饋。

  在陛下起於微末之時的相助,並未止步於當年在棉布出現之時的嘉獎,而是在今日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正名!

  天下商人之典範,簡直莫過於此了。

  本就以投機倒把知名的商賈之中,因此而生出奮起直追想法的不知凡幾。

  不過這二十八位入閣之人,都各自有著旁人難以相比的戰功,他們要想入內,顯然不可能如同當年的漢靈帝在位之時一般能用錢來解決。

  只能憑功勞了!

  正如喬琰所說,大雍治下十三州的確已是基本平定的狀態,可這四海九州之外,能有機會開疆拓土之地仍不在少數,若能就此一搏,機會仍舊不小。

  只不過……

  「你能做什麼?」聽到呂蒙的這句展望之言,鄧當開口調侃道:「陛下的確是說,以她今年也不過才二十三歲的年紀,有生之年能執掌的土地許能抵達那更為寬廣的地界,可你比起她麾下的其餘將領優勢在何處?」<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