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廚房外面傳來尖銳的椅子急促摩擦地面的聲音,伊萬、媽媽和索菲婭在同時大聲說話,我趕忙跑了出去。伊萬縮著身子抱著頭躲在餐桌下面,嘴裡在喘著粗氣。媽媽和索菲婭彎著腰蹲在地上安慰他,告訴他只是餐具碎了,沒有人想害他。我站在一旁不知所措,伊萬在這時候抬起頭來,我對上了他的眼睛。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我哥哥的那個眼神,充滿哀傷、畏懼和憎恨。我第一反應是躲到廚房,收拾地板上玫瑰和玻璃碎片造成的狼藉。」
「過了一會兒我走出去的時候,伊萬看起來恢復了理智,他看起來為自己剛剛過激的行為感到羞恥。我向他道歉,說我打碎了他的花瓶,他揉了揉我的頭髮,對我笑了笑。我頓時覺得那個熟悉的伊萬回來了,他之前也經常這麼對我笑。我放鬆下來,我們四個人圍著餐桌聊天,伊萬聊了很多他在那邊的經歷,甚至跟我們講了好幾個他從別的士兵那裡聽來的笑話。夜深的時候,我和媽媽準備回家,趁著伊萬在衛生間的時候,索菲婭向我們表示感謝,說她覺得伊萬的狀態好多了。我們互道晚安,離開了他們的公寓。」
「第二天一早,我接到了索菲婭的電話,她說伊萬上吊自盡了。」
瓦列里的身體在抑制不住地發抖,他把煙摁滅在菸灰缸里,用顫抖的手給自己倒了一杯伏特加。阿列克謝握住他的一隻手,企圖給他更多慰藉。
「我趕到了他們的公寓樓,樓道里傳來索菲婭的哭聲,我推開半掩的門衝進他們的臥室,我的哥哥躺在地上,脖子上有幾圈勒痕,身邊散落著斷裂的彩色絲帶和一條紅圍巾。旁邊站著一個陌生男人,是他們的鄰居,是他把伊萬的身體放下來的。索菲婭斷斷續續地說,她早上出門買菜,她走的時候伊萬還在熟睡,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等她回來的時候,伊萬已經死了。她絕望地去拍鄰居的門,然後下樓給我打了電話,她不敢告知我的父母。」
「我不知道伊萬在生前的最後一刻在想些什麼,我猜測他先是嘗試用了昨天從蛋糕上拆下來的絲帶,但它們不夠長也不夠結實,第一次嘗試自盡的失敗並沒有打消他求死的意志,他接著從衣櫃裡找到了索菲婭給他編織的圍巾……」
短暫的沉默。
「這不是你的錯。」阿列克謝開口說。
瓦列里置若罔聞,繼續講了下去。
「父親不願意大辦伊萬的葬禮,他覺得他死得很窩囊,不夠光榮。葬禮那天下了大雨,我看見父親哭了,我看見他摘下眼鏡擦拭雙眼,也許只是在擦雨水。媽媽瘋了一般跑上前抱著棺材,不允許他們往上面填土,他們把她拉開,她又跑到父親面前,哭喊著說是他殺死了伊萬,父親覺得媽媽在眾人面前讓他難堪,他的臉色很不好,堅持說伊萬是為國家犧牲的。我和索菲婭把媽媽拉進了室內,她哭著睡著了。」
他安靜片刻,眼神放空,像陷進了回憶的瀝青里。
掛鐘上的指針悄無聲息地轉動著,室內漸漸暗了下來,陰涼的黑暗裹住了他們,夕陽的餘暉透過紗窗灑落進了桌上的酒杯里,像一團微弱的火焰。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樓下的女鄰居上吊自殺了。我看到大人們把她僵硬的身體放到地板上,屋子裡充滿腥臭味。伊萬跑過來捂住我的眼睛,那個時候他也只有十歲,我們當時還住在基輔。我還太小,不理解什麼是死亡,但那種不祥的氛圍纏繞著我,我那幾天經常做噩夢,在夢裡哭喊著說不想要死掉,伊萬總是耐心地安慰我,他跟我說,他會一直陪在我身邊,我們會活得很長很長,會到很多地方,吃很多蛋糕和糖果,幸福快樂地過這一生……」
瓦列里哭了出來,他把臉埋在手心裡,失聲痛哭。
阿列克謝輕輕地拍著他的後背,沒有出聲打擾他。
第13章
那是一個陰鬱的夏天。
瓦列里因為核電站的實習而常常不在家。阿列克謝一直待在家裡寫作,並堅持每隔一段時間給加林娜投遞一篇自認為不錯的文章。伊萬的死亡讓他感到痛苦的同時也激發了他作為寫作者的靈感。他時常作為當局者對身邊驟變的一切而感到迷惘,但一坐在打字機前,他的大腦又會因創作欲的驅使而變得清醒且冷靜。阿列克謝知道自己會忍不住汲取一切為創作的營養,哪怕是悲劇和苦難。
瓦列里回家的時候,阿列克謝經常能聽到對門發出劇烈的爭吵聲和奧列娜的哭聲,他很多次都很擔心地想敲門詢問,父親都阻止了他。
直到有一次爭吵過後,屋子裡傳來玻璃脆裂聲,沃爾科夫主席摔門而出,阿列克謝找準時機小心翼翼地進門查看,他看到一地的液體和碎玻璃片,空氣中瀰漫著煙和酒精的味道。奧列娜坐在一旁哭泣,瓦列里皺著眉頭在掃地上的碎玻璃。
他看到阿列克謝,依舊低著頭打掃,什麼都沒有解釋,只是出聲提醒阿列克謝小心地滑。
奧列娜縮在沙發的一角,她看上去蒼老又疲憊,頭髮白了一大片,早已不是那個阿列克謝初見時那個心寬體胖的女主人。她一邊擦淚一邊跟阿列克謝述說:「自從伊萬死後他們父子倆就總發生爭執,我早就知道我們不能把伊萬送去阿富汗,這簡直是親手把他送進地獄。可是伊萬執意要去阿富汗,他覺得這是他的使命,這是一個展現忠心的機會。這些男孩兒都眼巴巴等著戰爭的開始,想著能成為英雄,身上掛滿勳章。蘇聯需要英雄,需要能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他們聽著少先隊英雄卡澤伊·馬拉特的故事長大,被教育要勇敢拉開身上的手榴彈,要成為英雄……要是我沒有給我的伊萬看那些書,教給他那些讓他甘願為之犧牲的信仰,他怎麼會死呢?這一切都錯了。我的丈夫不認為他的教育有任何問題,事到如今他依舊認為伊萬最大的錯是死在了家裡而不是戰場上。他的信仰不會接受一個在家中自縊的人,一個偷偷在家自殺的兒子對他來說是一個恥辱!我可憐的伊萬……」她又哭了起來。
瓦列里像是習慣了般低著頭不說話,不大的客廳里瞬時只能聽見玻璃片的碰撞摩擦聲和奧列娜的哭泣聲。
阿列克謝盯著地面上的碎玻璃片,陽光穿過這些碎片不規則的邊緣,被分解稀釋成奇幻奪目的彩色,仿佛沃爾科夫主席摔碎的不是裝著伏特加的酒杯,而是一盤等待被塗上畫布的顏料。一把掃帚突然伸到他的腳邊,掃走了這些令人分神的顏色,阿列克謝抬頭,猝不及防地對上了瓦列里的眼睛,那雙帶著遺憾和睏倦的眼睛瞥了他一眼,接著將目光投向了身下阿列克謝不小心沾上掃帚上水漬的鞋子。
「對不起。」瓦列里突然出聲道,但他的道歉似乎並不只是為那雙微濕的鞋,還有別的什麼。
阿列克謝心下一驚,一種無端的恐懼和失控感揪住了他的心臟。他下意識地往後退,轉身逃出了那扇門。
——
回到學校後,阿列克謝不時給瓦列里寄信,起初瓦列里會回復幾條簡短的電報,後來慢慢地杳無音信,有時候阿列克謝嘗試給他租住的公寓打電話,也並沒有人接。伊萬的死和奧列娜對阿列克謝說的那些話一直盤踞在他的腦海里,讓他對那些他早已習慣的大街上的紅色橫幅和海報感到陌生。
阿列克謝以伊萬的日記為靈感創作了一篇名為《泥沼》的短篇反戰小說,他用自己的想像和記憶重現了伊萬的經歷和死亡。出於私心,他故意刪去了自己和瓦列里在這場他精心布置的舞台上的戲份。小說稿件寄出沒多久,加林娜就來信大力讚揚了《泥沼》的真實感,她說它「揭示了那些被官方話語掩蓋的戰爭真相」。她把《泥沼》印在了他們出版的最新一期的雜誌《信鴿》上,並在莫斯科的知識分子群體裡互相傳閱。同時,加林娜希望阿列克謝注意自身安全,克格勃加強了對運輸物品——尤其是郵件的檢查,打擊破壞了蘇聯各地好幾個地下出版網絡。
寫完《泥沼》後,阿列克謝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寫任何東西,學校布置的論文消耗了他大部分的精力。
1982年初,阿列克謝獨自踏上了開往普里皮亞季的火車。此時他已經有接近三個月的時間沒有收到瓦列里的任何消息了。他安慰自己是因為瓦列里的實習工作太忙了,又或者伊萬的死亡掐滅了他本就微弱的交流欲。
剛下火車他先去了瓦列里位於體育大街的公寓,門是鎖著的,無人應答。回到家中後他又去敲了對面的門,奧列娜開門說瓦列里一個月就來這裡一兩次,她聽說她的小兒子經常去一家名叫「銀河」的舞廳跳舞。
「我丈夫猜測他是在舞廳認識了心儀的姑娘,想著哪天他能把姑娘帶回家早日成婚呢。」奧列娜欣慰地笑了起來,笑容中帶著希冀和藏於眼底的苦澀。
阿列克謝愣了片刻,隨後僵硬地笑了笑,禮貌告別了奧列娜。
晚上八點鐘的時候阿列克謝找到了那家「銀河」舞廳。這家新開的舞廳以最新潮的迪斯科為名,金屬大門上方貼著霓虹燈帶拼成的字母,「銀河」在閃閃發光。阿列克謝推門走了進去,室內暖氣開得很足,天花板上的旋轉燈球投下五彩斑斕的光束,揚聲器里傳來的音樂震耳欲聾。年輕的人們脫去厚重的外套和圍巾,在閃爍著光的方形舞池裡隨著音樂跳舞。
「過了一會兒我走出去的時候,伊萬看起來恢復了理智,他看起來為自己剛剛過激的行為感到羞恥。我向他道歉,說我打碎了他的花瓶,他揉了揉我的頭髮,對我笑了笑。我頓時覺得那個熟悉的伊萬回來了,他之前也經常這麼對我笑。我放鬆下來,我們四個人圍著餐桌聊天,伊萬聊了很多他在那邊的經歷,甚至跟我們講了好幾個他從別的士兵那裡聽來的笑話。夜深的時候,我和媽媽準備回家,趁著伊萬在衛生間的時候,索菲婭向我們表示感謝,說她覺得伊萬的狀態好多了。我們互道晚安,離開了他們的公寓。」
「第二天一早,我接到了索菲婭的電話,她說伊萬上吊自盡了。」
瓦列里的身體在抑制不住地發抖,他把煙摁滅在菸灰缸里,用顫抖的手給自己倒了一杯伏特加。阿列克謝握住他的一隻手,企圖給他更多慰藉。
「我趕到了他們的公寓樓,樓道里傳來索菲婭的哭聲,我推開半掩的門衝進他們的臥室,我的哥哥躺在地上,脖子上有幾圈勒痕,身邊散落著斷裂的彩色絲帶和一條紅圍巾。旁邊站著一個陌生男人,是他們的鄰居,是他把伊萬的身體放下來的。索菲婭斷斷續續地說,她早上出門買菜,她走的時候伊萬還在熟睡,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等她回來的時候,伊萬已經死了。她絕望地去拍鄰居的門,然後下樓給我打了電話,她不敢告知我的父母。」
「我不知道伊萬在生前的最後一刻在想些什麼,我猜測他先是嘗試用了昨天從蛋糕上拆下來的絲帶,但它們不夠長也不夠結實,第一次嘗試自盡的失敗並沒有打消他求死的意志,他接著從衣櫃裡找到了索菲婭給他編織的圍巾……」
短暫的沉默。
「這不是你的錯。」阿列克謝開口說。
瓦列里置若罔聞,繼續講了下去。
「父親不願意大辦伊萬的葬禮,他覺得他死得很窩囊,不夠光榮。葬禮那天下了大雨,我看見父親哭了,我看見他摘下眼鏡擦拭雙眼,也許只是在擦雨水。媽媽瘋了一般跑上前抱著棺材,不允許他們往上面填土,他們把她拉開,她又跑到父親面前,哭喊著說是他殺死了伊萬,父親覺得媽媽在眾人面前讓他難堪,他的臉色很不好,堅持說伊萬是為國家犧牲的。我和索菲婭把媽媽拉進了室內,她哭著睡著了。」
他安靜片刻,眼神放空,像陷進了回憶的瀝青里。
掛鐘上的指針悄無聲息地轉動著,室內漸漸暗了下來,陰涼的黑暗裹住了他們,夕陽的餘暉透過紗窗灑落進了桌上的酒杯里,像一團微弱的火焰。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樓下的女鄰居上吊自殺了。我看到大人們把她僵硬的身體放到地板上,屋子裡充滿腥臭味。伊萬跑過來捂住我的眼睛,那個時候他也只有十歲,我們當時還住在基輔。我還太小,不理解什麼是死亡,但那種不祥的氛圍纏繞著我,我那幾天經常做噩夢,在夢裡哭喊著說不想要死掉,伊萬總是耐心地安慰我,他跟我說,他會一直陪在我身邊,我們會活得很長很長,會到很多地方,吃很多蛋糕和糖果,幸福快樂地過這一生……」
瓦列里哭了出來,他把臉埋在手心裡,失聲痛哭。
阿列克謝輕輕地拍著他的後背,沒有出聲打擾他。
第13章
那是一個陰鬱的夏天。
瓦列里因為核電站的實習而常常不在家。阿列克謝一直待在家裡寫作,並堅持每隔一段時間給加林娜投遞一篇自認為不錯的文章。伊萬的死亡讓他感到痛苦的同時也激發了他作為寫作者的靈感。他時常作為當局者對身邊驟變的一切而感到迷惘,但一坐在打字機前,他的大腦又會因創作欲的驅使而變得清醒且冷靜。阿列克謝知道自己會忍不住汲取一切為創作的營養,哪怕是悲劇和苦難。
瓦列里回家的時候,阿列克謝經常能聽到對門發出劇烈的爭吵聲和奧列娜的哭聲,他很多次都很擔心地想敲門詢問,父親都阻止了他。
直到有一次爭吵過後,屋子裡傳來玻璃脆裂聲,沃爾科夫主席摔門而出,阿列克謝找準時機小心翼翼地進門查看,他看到一地的液體和碎玻璃片,空氣中瀰漫著煙和酒精的味道。奧列娜坐在一旁哭泣,瓦列里皺著眉頭在掃地上的碎玻璃。
他看到阿列克謝,依舊低著頭打掃,什麼都沒有解釋,只是出聲提醒阿列克謝小心地滑。
奧列娜縮在沙發的一角,她看上去蒼老又疲憊,頭髮白了一大片,早已不是那個阿列克謝初見時那個心寬體胖的女主人。她一邊擦淚一邊跟阿列克謝述說:「自從伊萬死後他們父子倆就總發生爭執,我早就知道我們不能把伊萬送去阿富汗,這簡直是親手把他送進地獄。可是伊萬執意要去阿富汗,他覺得這是他的使命,這是一個展現忠心的機會。這些男孩兒都眼巴巴等著戰爭的開始,想著能成為英雄,身上掛滿勳章。蘇聯需要英雄,需要能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他們聽著少先隊英雄卡澤伊·馬拉特的故事長大,被教育要勇敢拉開身上的手榴彈,要成為英雄……要是我沒有給我的伊萬看那些書,教給他那些讓他甘願為之犧牲的信仰,他怎麼會死呢?這一切都錯了。我的丈夫不認為他的教育有任何問題,事到如今他依舊認為伊萬最大的錯是死在了家裡而不是戰場上。他的信仰不會接受一個在家中自縊的人,一個偷偷在家自殺的兒子對他來說是一個恥辱!我可憐的伊萬……」她又哭了起來。
瓦列里像是習慣了般低著頭不說話,不大的客廳里瞬時只能聽見玻璃片的碰撞摩擦聲和奧列娜的哭泣聲。
阿列克謝盯著地面上的碎玻璃片,陽光穿過這些碎片不規則的邊緣,被分解稀釋成奇幻奪目的彩色,仿佛沃爾科夫主席摔碎的不是裝著伏特加的酒杯,而是一盤等待被塗上畫布的顏料。一把掃帚突然伸到他的腳邊,掃走了這些令人分神的顏色,阿列克謝抬頭,猝不及防地對上了瓦列里的眼睛,那雙帶著遺憾和睏倦的眼睛瞥了他一眼,接著將目光投向了身下阿列克謝不小心沾上掃帚上水漬的鞋子。
「對不起。」瓦列里突然出聲道,但他的道歉似乎並不只是為那雙微濕的鞋,還有別的什麼。
阿列克謝心下一驚,一種無端的恐懼和失控感揪住了他的心臟。他下意識地往後退,轉身逃出了那扇門。
——
回到學校後,阿列克謝不時給瓦列里寄信,起初瓦列里會回復幾條簡短的電報,後來慢慢地杳無音信,有時候阿列克謝嘗試給他租住的公寓打電話,也並沒有人接。伊萬的死和奧列娜對阿列克謝說的那些話一直盤踞在他的腦海里,讓他對那些他早已習慣的大街上的紅色橫幅和海報感到陌生。
阿列克謝以伊萬的日記為靈感創作了一篇名為《泥沼》的短篇反戰小說,他用自己的想像和記憶重現了伊萬的經歷和死亡。出於私心,他故意刪去了自己和瓦列里在這場他精心布置的舞台上的戲份。小說稿件寄出沒多久,加林娜就來信大力讚揚了《泥沼》的真實感,她說它「揭示了那些被官方話語掩蓋的戰爭真相」。她把《泥沼》印在了他們出版的最新一期的雜誌《信鴿》上,並在莫斯科的知識分子群體裡互相傳閱。同時,加林娜希望阿列克謝注意自身安全,克格勃加強了對運輸物品——尤其是郵件的檢查,打擊破壞了蘇聯各地好幾個地下出版網絡。
寫完《泥沼》後,阿列克謝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寫任何東西,學校布置的論文消耗了他大部分的精力。
1982年初,阿列克謝獨自踏上了開往普里皮亞季的火車。此時他已經有接近三個月的時間沒有收到瓦列里的任何消息了。他安慰自己是因為瓦列里的實習工作太忙了,又或者伊萬的死亡掐滅了他本就微弱的交流欲。
剛下火車他先去了瓦列里位於體育大街的公寓,門是鎖著的,無人應答。回到家中後他又去敲了對面的門,奧列娜開門說瓦列里一個月就來這裡一兩次,她聽說她的小兒子經常去一家名叫「銀河」的舞廳跳舞。
「我丈夫猜測他是在舞廳認識了心儀的姑娘,想著哪天他能把姑娘帶回家早日成婚呢。」奧列娜欣慰地笑了起來,笑容中帶著希冀和藏於眼底的苦澀。
阿列克謝愣了片刻,隨後僵硬地笑了笑,禮貌告別了奧列娜。
晚上八點鐘的時候阿列克謝找到了那家「銀河」舞廳。這家新開的舞廳以最新潮的迪斯科為名,金屬大門上方貼著霓虹燈帶拼成的字母,「銀河」在閃閃發光。阿列克謝推門走了進去,室內暖氣開得很足,天花板上的旋轉燈球投下五彩斑斕的光束,揚聲器里傳來的音樂震耳欲聾。年輕的人們脫去厚重的外套和圍巾,在閃爍著光的方形舞池裡隨著音樂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