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他們也只會覺得是始皇帝的錯。
有的人已經在心底幫秦二解釋:
始皇帝說她不祥,又從未見過她,父不慈,女兒不孝不是應該的嗎?
………
韓信眉頭皺了一下。
他也看出君上斷髮或許與他有關。
漫星——君上與他。
這點韓信已經非常清楚。
【科學院記得不?張蒼完善大秦的帳務系統後,就被安排在科學院開了個數據部。】
張蒼滿頭冷汗。
不是顧慮「仕途」沒了以後只能去墨家的「科學院」任職這種事。
而是恐懼太子斷髮與他有關。
陛下不得讓他三族團聚?
即便陛下放過他,視太子為聖皇的秦人也不會放過他!
【張蒼沒事就帶學生去採集大秦各地的數據,看能不能研究點什麼東西。】
【然後張蒼就發現:受髡刑的刑徒普遍比其他刑徒活得長。】
【是個人才,一研究就發現影響秦人平均壽命的大事。】
【我留長髮是不是會死得早(驚恐)?】
【你怕個嘚,秦人斷髮能活得更長,是因為那個時代沒有吹風機。】
【有錢人能燒炭烤乾頭髮,但窮人洗個頭,要是天氣不好,會不會生病、生病會不會死那就純看天意。】
【天氣不好就不洗唄?】
【長期不洗頭會導致毛囊炎和脂溢性皮炎,古人衛生環境又不好,更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去世。】
【還有滋生跳蚤——更多的傳染病。】
【咦,想想都可怕!】
【所以在那個時期,斷髮就是窮人少生病活得久的最簡單方式。】
嬴雲曼這才發現她被網友帶偏了。
她主動選擇斷髮,肯定是為了切割斷髮與刑徒的強關聯。
跟韓信應該沒什麼關係。
令她心情複雜的,是短髮對古人有益顯而易見。
即便沒有張蒼的研究,她也該儘早考慮這件事,而不應該拖到三十二歲。
事實上如果沒有天幕提醒,她甚至都沒意識到這一點。
………
一般來說,當知道一件極簡單的方式可以延壽時,秦人都應該照做。
但就如天幕所言斷髮在大秦是髡刑。
沒有正常長發的人會被視為曾是刑徒、甚至是在逃刑徒。
此外還有一個「不孝」扣在頭上。
在大秦,被認為不孝,就會被唾棄。
這和推行節葬的阻力一模一樣。
他們似乎明白秦二這樣不缺炭的君王為什麼要斷髮了。
又是因為……他們?
………
儒生們嘆氣。
然後默默地將「損發不孝」的觀念列為糟粕。
孔聖當年也不知道留髮會讓黔首更容易生病致死。
【但斷髮在那個時代,一是犯罪證明,二是不孝。】
【秦二要扭轉這種思想,就只能先把自己頭髮給剪了。】
【我都捨不得剪頭髮……秦二為什麼能這麼果斷?】
【因為她是真愛民。】
嬴雲曼眼睛微黯一瞬。
她應該知道在古代留長髮不好。
可她登基後那麼久,都沒有主動把頭髮剪了,也沒有提前引導下屬去發現這個「大數據」。
直到張蒼把數據整理出來,才無法再忽視。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她沒能免俗。
默認古人應該留長髮,完全沒去想斷髮的事,直到無法再逃避現實。
這次她不會再拖這麼久。
她爹或許會反對。
但驪山帝陵她都能讓祖龍讓步,斷髮而已肯定不在話下。
………
張蒼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
還好還好。
不是他的原因導致太子不孝。
是太子為黔首計主動選擇斷髮。
作為歷史上罕見的百歲壽星,張蒼自然是養生愛好者。
雖說他也有足夠的木炭可以烘乾長發,但萬一他在外「採集數據」時沒這個條件呢?
張蒼已經決定,只要太子斷髮,他立即跟上。
既延年益壽又能表忠心,一舉兩得。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他這種「覺悟」,傳統習俗沒那麼容易更改。
有的人就是真心認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斷髮對於古人而言太嚴重了,就算是秦二也沒有第一時間作出決定。】
【所以她先給韓信寫了封信,詢問他會不會斷髮。】
不會。
只有體弱之人,才會因為濯發感染風寒。
像韓信這樣的壯士,冬日冷浴都不用擔憂患病。
但他也不會對君上的決定有異議。
………
秦二做事居然會去問韓信?
張良疑惑。
轉瞬他才想起那個時間,韓信已經是帝夫。
這倒不足為怪。
只是張良很是懷疑,以韓信的「幼稚」,能給出什麼建議?
嬴雲曼卻是從去信這一舉動看出「自己」的猶豫。
但也只是猶豫。
她清楚「自己」不會等到韓信的回信再做決定。
【不過也就猶豫了一天,第二天她就又給韓信寄了封信。】
【漫星超甜嗑點來了!】
【到韓信這邊,那就是第一天收到詢問信,回了不斷發。】
【然後第二天就收到秦二的長髮,外加一句——】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啊啊啊我嗑生嗑死!】
【秦二這個撩法誰受得了啊,反正兵仙辦不到!】
【於是前一天信誓旦旦不斷發,第二天就得眼巴巴把自己的頭髮剪了寄回去。】
【嗚嗚甜炸了。】
【直接把斷髮相送變成恩愛的證明可還行。】
【引領大秦風尚。】
【甚至還傳承到了現在,有的新人在訂婚後會蓄髮一段時間,就是為了婚禮時的「結髮儀式」。】
【可惜電視劇為了服飾的美觀,大多不會拍這段。】
【這不是美不美觀的問題,是短髮太出戲了,怎麼看怎麼像穿越者誤入劇場。】
諸多將士以驚異的目光看向韓信。
韓信平日不苟言笑,非常重視軍規軍紀。
訓練極為嚴苛,不把將士逼到極限不罷休。
一人犯錯、全營受罰的「連坐」制,更是讓將士們苦不堪言。
當然,他們也知道這或許就是韓信能成為「兵仙」的原因。
但並不妨礙他們私下議論——
「大將軍這樣的人,為什麼能得到太子的喜愛?」
如今驟然看到「恩愛」的證明,所有人驚訝的是——
兵仙這樣「鐵面無情」的人,居然會去回應太子的示愛!
更有許多人意動:
以後若是有了心上人,不妨以發相結,也求一個恩愛不疑。
雖然內心羞窘交加,但韓信絕不會在部下面前弱了聲勢。
冷冷掃視諸將士,眾人紛紛避讓視線。
也就沒人能發現他發燙的耳廓。
………
大秦還沒有「結髮夫妻」的說法,嬴雲曼印象中的結髮指的是各自剪下一縷打個結。
現在似乎變成了剪下來送給對方?
字意就不對……但無傷大雅。
可以理解為「以發相送、結成夫妻」。
那詩自然是抄的,不過嬴雲曼想不起具體出處。
嗯,連續收到韓信兩封截然不同的信,她一定會笑出聲。
可惜這次沒機會體驗這種快樂了。
嬴雲曼暗自思忖:
她和韓信都還沒訂婚,把頭髮寄過去會不會把韓信嚇壞?
算了,照顧一下古人的保守。
就寄根纏著一根頭髮的紅線,再暗示一句她會將斷髮留下,留待成婚時的儀式。
韓信會怎麼回信呢?
上次寄的信應該才剛到上郡,沒收過回信的她還無法確定韓信的回信特點。
………
嬴陽滋再度雙手捧臉。
啊啊啊!
內心尖叫許久,她才從奇特的感覺中走出。
也沒完全走出來。
她此刻想的是結髮不是只有婚禮時才能做的儀式。
「秦二」不就是成婚之後,才給韓信寄發嗎?
等阿妹斷髮,她就緊隨其後。
年輕人總是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潮,尤其是在這種事情上。
【兵仙斷髮是秀恩愛,第一軍斷髮就純屬英小布對秦二的個人崇拜。】
第61章
【秦二在確定短髮便於行動也更衛生之後, 就開始倡導秦人斷髮。】
【在其他人都還在猶豫的時候,第一軍就已經全體響應。】
【倒也不能說是英小布的個人崇拜,一軍的骨幹大都是秦二教出來的人, 這應該叫群體崇拜。】
除了對「英小布」這個別稱有意見, 別的評價英布都欣然接受。
有的人已經在心底幫秦二解釋:
始皇帝說她不祥,又從未見過她,父不慈,女兒不孝不是應該的嗎?
………
韓信眉頭皺了一下。
他也看出君上斷髮或許與他有關。
漫星——君上與他。
這點韓信已經非常清楚。
【科學院記得不?張蒼完善大秦的帳務系統後,就被安排在科學院開了個數據部。】
張蒼滿頭冷汗。
不是顧慮「仕途」沒了以後只能去墨家的「科學院」任職這種事。
而是恐懼太子斷髮與他有關。
陛下不得讓他三族團聚?
即便陛下放過他,視太子為聖皇的秦人也不會放過他!
【張蒼沒事就帶學生去採集大秦各地的數據,看能不能研究點什麼東西。】
【然後張蒼就發現:受髡刑的刑徒普遍比其他刑徒活得長。】
【是個人才,一研究就發現影響秦人平均壽命的大事。】
【我留長髮是不是會死得早(驚恐)?】
【你怕個嘚,秦人斷髮能活得更長,是因為那個時代沒有吹風機。】
【有錢人能燒炭烤乾頭髮,但窮人洗個頭,要是天氣不好,會不會生病、生病會不會死那就純看天意。】
【天氣不好就不洗唄?】
【長期不洗頭會導致毛囊炎和脂溢性皮炎,古人衛生環境又不好,更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去世。】
【還有滋生跳蚤——更多的傳染病。】
【咦,想想都可怕!】
【所以在那個時期,斷髮就是窮人少生病活得久的最簡單方式。】
嬴雲曼這才發現她被網友帶偏了。
她主動選擇斷髮,肯定是為了切割斷髮與刑徒的強關聯。
跟韓信應該沒什麼關係。
令她心情複雜的,是短髮對古人有益顯而易見。
即便沒有張蒼的研究,她也該儘早考慮這件事,而不應該拖到三十二歲。
事實上如果沒有天幕提醒,她甚至都沒意識到這一點。
………
一般來說,當知道一件極簡單的方式可以延壽時,秦人都應該照做。
但就如天幕所言斷髮在大秦是髡刑。
沒有正常長發的人會被視為曾是刑徒、甚至是在逃刑徒。
此外還有一個「不孝」扣在頭上。
在大秦,被認為不孝,就會被唾棄。
這和推行節葬的阻力一模一樣。
他們似乎明白秦二這樣不缺炭的君王為什麼要斷髮了。
又是因為……他們?
………
儒生們嘆氣。
然後默默地將「損發不孝」的觀念列為糟粕。
孔聖當年也不知道留髮會讓黔首更容易生病致死。
【但斷髮在那個時代,一是犯罪證明,二是不孝。】
【秦二要扭轉這種思想,就只能先把自己頭髮給剪了。】
【我都捨不得剪頭髮……秦二為什麼能這麼果斷?】
【因為她是真愛民。】
嬴雲曼眼睛微黯一瞬。
她應該知道在古代留長髮不好。
可她登基後那麼久,都沒有主動把頭髮剪了,也沒有提前引導下屬去發現這個「大數據」。
直到張蒼把數據整理出來,才無法再忽視。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她沒能免俗。
默認古人應該留長髮,完全沒去想斷髮的事,直到無法再逃避現實。
這次她不會再拖這麼久。
她爹或許會反對。
但驪山帝陵她都能讓祖龍讓步,斷髮而已肯定不在話下。
………
張蒼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
還好還好。
不是他的原因導致太子不孝。
是太子為黔首計主動選擇斷髮。
作為歷史上罕見的百歲壽星,張蒼自然是養生愛好者。
雖說他也有足夠的木炭可以烘乾長發,但萬一他在外「採集數據」時沒這個條件呢?
張蒼已經決定,只要太子斷髮,他立即跟上。
既延年益壽又能表忠心,一舉兩得。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他這種「覺悟」,傳統習俗沒那麼容易更改。
有的人就是真心認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斷髮對於古人而言太嚴重了,就算是秦二也沒有第一時間作出決定。】
【所以她先給韓信寫了封信,詢問他會不會斷髮。】
不會。
只有體弱之人,才會因為濯發感染風寒。
像韓信這樣的壯士,冬日冷浴都不用擔憂患病。
但他也不會對君上的決定有異議。
………
秦二做事居然會去問韓信?
張良疑惑。
轉瞬他才想起那個時間,韓信已經是帝夫。
這倒不足為怪。
只是張良很是懷疑,以韓信的「幼稚」,能給出什麼建議?
嬴雲曼卻是從去信這一舉動看出「自己」的猶豫。
但也只是猶豫。
她清楚「自己」不會等到韓信的回信再做決定。
【不過也就猶豫了一天,第二天她就又給韓信寄了封信。】
【漫星超甜嗑點來了!】
【到韓信這邊,那就是第一天收到詢問信,回了不斷發。】
【然後第二天就收到秦二的長髮,外加一句——】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啊啊啊我嗑生嗑死!】
【秦二這個撩法誰受得了啊,反正兵仙辦不到!】
【於是前一天信誓旦旦不斷發,第二天就得眼巴巴把自己的頭髮剪了寄回去。】
【嗚嗚甜炸了。】
【直接把斷髮相送變成恩愛的證明可還行。】
【引領大秦風尚。】
【甚至還傳承到了現在,有的新人在訂婚後會蓄髮一段時間,就是為了婚禮時的「結髮儀式」。】
【可惜電視劇為了服飾的美觀,大多不會拍這段。】
【這不是美不美觀的問題,是短髮太出戲了,怎麼看怎麼像穿越者誤入劇場。】
諸多將士以驚異的目光看向韓信。
韓信平日不苟言笑,非常重視軍規軍紀。
訓練極為嚴苛,不把將士逼到極限不罷休。
一人犯錯、全營受罰的「連坐」制,更是讓將士們苦不堪言。
當然,他們也知道這或許就是韓信能成為「兵仙」的原因。
但並不妨礙他們私下議論——
「大將軍這樣的人,為什麼能得到太子的喜愛?」
如今驟然看到「恩愛」的證明,所有人驚訝的是——
兵仙這樣「鐵面無情」的人,居然會去回應太子的示愛!
更有許多人意動:
以後若是有了心上人,不妨以發相結,也求一個恩愛不疑。
雖然內心羞窘交加,但韓信絕不會在部下面前弱了聲勢。
冷冷掃視諸將士,眾人紛紛避讓視線。
也就沒人能發現他發燙的耳廓。
………
大秦還沒有「結髮夫妻」的說法,嬴雲曼印象中的結髮指的是各自剪下一縷打個結。
現在似乎變成了剪下來送給對方?
字意就不對……但無傷大雅。
可以理解為「以發相送、結成夫妻」。
那詩自然是抄的,不過嬴雲曼想不起具體出處。
嗯,連續收到韓信兩封截然不同的信,她一定會笑出聲。
可惜這次沒機會體驗這種快樂了。
嬴雲曼暗自思忖:
她和韓信都還沒訂婚,把頭髮寄過去會不會把韓信嚇壞?
算了,照顧一下古人的保守。
就寄根纏著一根頭髮的紅線,再暗示一句她會將斷髮留下,留待成婚時的儀式。
韓信會怎麼回信呢?
上次寄的信應該才剛到上郡,沒收過回信的她還無法確定韓信的回信特點。
………
嬴陽滋再度雙手捧臉。
啊啊啊!
內心尖叫許久,她才從奇特的感覺中走出。
也沒完全走出來。
她此刻想的是結髮不是只有婚禮時才能做的儀式。
「秦二」不就是成婚之後,才給韓信寄發嗎?
等阿妹斷髮,她就緊隨其後。
年輕人總是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潮,尤其是在這種事情上。
【兵仙斷髮是秀恩愛,第一軍斷髮就純屬英小布對秦二的個人崇拜。】
第61章
【秦二在確定短髮便於行動也更衛生之後, 就開始倡導秦人斷髮。】
【在其他人都還在猶豫的時候,第一軍就已經全體響應。】
【倒也不能說是英小布的個人崇拜,一軍的骨幹大都是秦二教出來的人, 這應該叫群體崇拜。】
除了對「英小布」這個別稱有意見, 別的評價英布都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