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那皎皎以後喚蘇刺史師兄嗎?”這日散宴後,小姑娘便去他院中讀書。
庭院深深,秋陽微醺,透過窗牖灑進來。
蘇彥翻開書簡,端正她的身姿,然後回來自己案上,溫聲道,“我都直呼你名字,公平起見,你也喚我表字便可。”
“沉璧。”蘇彥笑著與她說。
小姑娘蹙眉,“不是二十加冠方有字,你怎麼這麼早便有了?”
這聰明細緻的腦子即便重來一世,也半點不會更改。蘇彥挑了下眉,確實他還不曾加冠,於世人前還未有字,是他自個前世記憶作祟。遂面不改色道,“我阿翁生前為我擇取的,只是還不曾叫開,且先告訴皎皎。”
得人秘密,自是歡愉,小姑娘笑盈盈開口,“沉璧。”
蘇彥心頭滾燙,“我族中齒序排第七,手足至親也喚我七郎。”
江見月長著一顆玲瓏心,“蘇七郎。”
【三、讓你久等了,師父。 】
重來一世,很多事因蘇彥的預知而得到更改,但也因此,蝴蝶振翅,更多事隨之而變。
轉年元豐十年,原該在這年夏,由他和江懷懋共同謀劃出征西羌,茂陵長公主卻因為病重思念兒子,將他提前召回,遂剩得江懷懋一人帶部下征伐。
蘇彥歸來,見母親並沒有信中所言那般嚴重,佯惱道,“阿母豈可以自個身子玩笑,您說思念七郎,七郎自然回來。”
前世他是元豐九年過了中秋後離開長安的,今生為尋江見月早走了大半年,正值父親離世不久,是故信中所言母親思念成疾,他是信且愧的。
只是這會見茂陵康健模樣,到底一句過之,未再多言。他離開涼州時,原做好了準備,將一枚蘇家軍分符令交於江懷懋,可隨時調遣那處的三萬蘇家軍。
也為此,在江懷懋的煌武軍險勝西羌,將他們逐出涼州以西三百里時,天子趙徵得茂陵獻計,以雷霆之勢抽調拱衛京畿的兩萬兵甲奔赴涼州。如此可斷江懷懋入西的精銳退路,亦可圍捕其家人以作後備之用。
京畿調走兩萬兵甲,一來是實在無兵可用,二來想著那處還有三萬蘇家軍,茂陵原想讓蘇彥直接領兵接應,但回想蘇志欽抱素樓中話,一時還是不完全放心,遂將蘇彥調虎離山。卻不曾想到蘇彥早早做了準備,人在長安,將令卻交給了江懷懋。
如此天子軍隊當真賠了夫人又折兵,同時徹底激起江懷懋反心。元豐十年秋,從涼州一路挺進,至元豐十一年冬,兵臨長安。
與前世一樣的時辰,茂陵長公主薨逝於杜陵邑,只是死前獨傳小兒子,未再令其發毒誓,只以槁木般的手揪其領,扇其面,痛斥不配為她之子。
少年跪於榻前,字字無愧無悔,“阿母心念趙家皇室,為族盡忠自是無可指摘。然卻不見皇室宗親醉生夢死,天子權貴昏庸無道,天下滿目瘡痍,民不聊生。民與君,當是民貴君輕。恕七郎不孝,無法再效力此等君主。”
“阿母若當真在意天下民生,是否當與阿姊再說些什麼?趙氏氣數以盡,您何必再搭上她的一生!”
茂陵的眼中從不甘憤怒到驚詫震驚,最後終於沉沉嘆了口氣,“我與你阿翁在最後的十年裡已然分道揚鑣,如今我認輸。”
她撐著一口氣,自嘲地笑了笑,“去把你阿姊喚來吧,我、與她說一說。”
元豐十一年末,茂陵長公主薨逝。同年年底,趙氏皇室交出傳國玉璽,獻降稱臣。蘇彥以世家首領的身份開城門迎江懷懋入長安。
如此,相較前世,江氏提前四年得天下,國號依舊為魏,年號明光。
明光元年,江懷懋冊封髮妻李氏為皇后,長女江見月為端清公主。
翌年,皇后誕下一子,封為儲君。因國中未平,多戰亂,江懷懋定國本後一時間並未開後宮,只說容後再論。
而今生歲月於江見月而言,平靜順遂許多。
她自入長安,便入抱素樓學習,從童年至年少豆蔻,將近十年時光,都與蘇彥形影不離。
縱是不記前事,卻依舊無比喜歡粘著蘇彥。許是蘇彥先同她分享了自己表字一事,後小姑娘若遇人事,若心中有事,皆頭一個與他言說。
從涼州的風物小吃,到長安的芳草群嵐;從夷安的志向到薛謹自製七巧方忘記步驟,她都絮絮講給蘇彥。蘇彥總是聽得認真而專注,看她稚嫩面容慢慢蛻變成少女柔美嬌靨。
他對她唯一的一回失去耐心,是她十歲那年,與他說父皇要給她定親。畫師送了許多少年郎的畫像讓她擇選,她偷偷抱來抱素樓,讓他幫忙挑選,邊說邊一張張展開。
卻不想,蘇彥看都沒看,沉聲道,“沒一個適合殿下。”
小姑娘撲閃著一雙漂亮的杏眼,“你怎曉得的?我瞧著他們誰都一樣,誰都行,但好像又誰都不行。”
“就是誰都不行。”蘇彥搖著手中摺扇,似在拼命扇滅騰起的火焰。
彼時是明光五年,他剛接了領兵增援漢中的旨意,不日就要出征。
緩了片刻,從案上下來,半跪在小姑娘面前,鄭重道,“皎皎,你相信我,這裡沒有一個適合你的,待我出征歸來,我定為你擇一個你滿意的夫婿。”
小姑娘頷首,“我想要一個同七郎這般的,成嗎?”
(我喜歡像師父這樣的。)
隔世的話語迴蕩的耳際,蘇彥揉著她後腦,五指勾纏在她柔軟又豐茂的長髮中,忍不住與她額間相抵,“自然成的,我會挑一個和七郎一般無二的與你。”
小姑娘偏頭靠在他肩膀,“七郎身上的香真好聞,皎皎在夢裡也聞過。”
蘇彥一去大半年,救下長兄蘇斐,平定漢中之地。
去時秋風卷落葉,瀟瀟馬嘶;歸來楊柳依依,黃鸝鳴歡。
他原想的很好,等班師回朝,便向江懷懋求娶公主。以他的身份地位,於公於私,江懷懋都不會拒絕的。
他們之間,除了年歲上的一點差距,再無其他。然這點差距在利益和情意面前,根本算不得什麼。
於公,太子需要助力,長姐嫁給他士族的首領,是最好的聯姻。於私,他們知根知底,皎皎幾乎是他一手養大的,這些年他們從未分開過。
又值此番他得勝歸來,當是請求賜婚最好的時機。
卻不想,入了扶風郡,方聞端清公主於正月已經定親。雖不知定下的駙馬何許人也,但是她自個挑的,前兩日陛下已經傳旨朝野,端清公主定了人家,原定五月的曲江宴就此取消。
曲江宴,乃公主擇婿之宴。
蘇彥尤覺晴天霹靂,只換簡裝策馬疾行。
百里路程,一個晝夜,他在翌日清早抵達長安城郊。
東方既白,霧靄沉沉,公主的車架出現在城門前。城門是關著的,如此便是再此侯了許久,入夜未歸。
她為何在這處等他,是與他說不願嫁人的無奈,還是終於擇了自己喜歡的情郎之歡愉?
蘇彥勒僵下馬,腳似千鈞勒懸,想快走卻又不敢前進,只一步步艱難走向她。亦不知她何時下的車架,杏眼濛霧,眉間隱傷,萬水千山在眸光中流轉,欲說還休。
但到底還是她先開的口。
她說,“蘇相,孤代帝來此犒賞您。你,跪聽聖旨。”
蘇彥看她半晌,跪下身去。
“今洛州蘇氏第八代子嗣,齒序七,彥,鍾祥勛族,秉教名宗,文武皆備,人品貴重,擇以尚公主見月,擇日完婚。”
宣讀詔書的是江見月本人,然聽召之人卻是半晌沒有反應。直到少女俯身近低語,“蘇相是不願接旨嗎?”
“臣,領旨謝恩。”蘇彥怔怔回神。
少女卻沒有退身,只將聖旨給他,在他雙手接過的一順,她柔軟溫涼的指腹輕輕握上他手背,依舊溫聲細語,“讓你久等了,師父。”
【四、花好月明人團圓】
四年後,明光九年,十五歲的端清公主下降丞相蘇彥。同年冬,天子崩逝未央宮,太子繼位,改年號宣平。
新帝年僅八歲,設四大輔臣,還是當年的四人。
雖較之前世,江見月母親康健,手足按在,但朝中雍涼一派和世家門閥的矛盾始終存在。
新婚的前兩年,亦是新帝登基不久,蘇彥忙得不可開交,江見月鮮少住公主府,多來都在潮生堂。
這輩子換了身份,她的志向便落在了修書上,成日與書簡為伴,不亦樂乎。反是蘇彥回來,每每捏著眉心窩在她肩頭輕嘆。
“可是覺得阿弟與我不可同日而語,頗讓你費心。”江見月持著一片竹簡敲他腦袋。
“論資質,幾人能如你!”蘇彥抬眸,眉眼溫柔,似從妻子片刻的溫存中恢復了精神,挪開書簡,抱人回內寢。
“不點香了?”江見月仰躺在榻上,雙手圈著他脖頸。<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庭院深深,秋陽微醺,透過窗牖灑進來。
蘇彥翻開書簡,端正她的身姿,然後回來自己案上,溫聲道,“我都直呼你名字,公平起見,你也喚我表字便可。”
“沉璧。”蘇彥笑著與她說。
小姑娘蹙眉,“不是二十加冠方有字,你怎麼這麼早便有了?”
這聰明細緻的腦子即便重來一世,也半點不會更改。蘇彥挑了下眉,確實他還不曾加冠,於世人前還未有字,是他自個前世記憶作祟。遂面不改色道,“我阿翁生前為我擇取的,只是還不曾叫開,且先告訴皎皎。”
得人秘密,自是歡愉,小姑娘笑盈盈開口,“沉璧。”
蘇彥心頭滾燙,“我族中齒序排第七,手足至親也喚我七郎。”
江見月長著一顆玲瓏心,“蘇七郎。”
【三、讓你久等了,師父。 】
重來一世,很多事因蘇彥的預知而得到更改,但也因此,蝴蝶振翅,更多事隨之而變。
轉年元豐十年,原該在這年夏,由他和江懷懋共同謀劃出征西羌,茂陵長公主卻因為病重思念兒子,將他提前召回,遂剩得江懷懋一人帶部下征伐。
蘇彥歸來,見母親並沒有信中所言那般嚴重,佯惱道,“阿母豈可以自個身子玩笑,您說思念七郎,七郎自然回來。”
前世他是元豐九年過了中秋後離開長安的,今生為尋江見月早走了大半年,正值父親離世不久,是故信中所言母親思念成疾,他是信且愧的。
只是這會見茂陵康健模樣,到底一句過之,未再多言。他離開涼州時,原做好了準備,將一枚蘇家軍分符令交於江懷懋,可隨時調遣那處的三萬蘇家軍。
也為此,在江懷懋的煌武軍險勝西羌,將他們逐出涼州以西三百里時,天子趙徵得茂陵獻計,以雷霆之勢抽調拱衛京畿的兩萬兵甲奔赴涼州。如此可斷江懷懋入西的精銳退路,亦可圍捕其家人以作後備之用。
京畿調走兩萬兵甲,一來是實在無兵可用,二來想著那處還有三萬蘇家軍,茂陵原想讓蘇彥直接領兵接應,但回想蘇志欽抱素樓中話,一時還是不完全放心,遂將蘇彥調虎離山。卻不曾想到蘇彥早早做了準備,人在長安,將令卻交給了江懷懋。
如此天子軍隊當真賠了夫人又折兵,同時徹底激起江懷懋反心。元豐十年秋,從涼州一路挺進,至元豐十一年冬,兵臨長安。
與前世一樣的時辰,茂陵長公主薨逝於杜陵邑,只是死前獨傳小兒子,未再令其發毒誓,只以槁木般的手揪其領,扇其面,痛斥不配為她之子。
少年跪於榻前,字字無愧無悔,“阿母心念趙家皇室,為族盡忠自是無可指摘。然卻不見皇室宗親醉生夢死,天子權貴昏庸無道,天下滿目瘡痍,民不聊生。民與君,當是民貴君輕。恕七郎不孝,無法再效力此等君主。”
“阿母若當真在意天下民生,是否當與阿姊再說些什麼?趙氏氣數以盡,您何必再搭上她的一生!”
茂陵的眼中從不甘憤怒到驚詫震驚,最後終於沉沉嘆了口氣,“我與你阿翁在最後的十年裡已然分道揚鑣,如今我認輸。”
她撐著一口氣,自嘲地笑了笑,“去把你阿姊喚來吧,我、與她說一說。”
元豐十一年末,茂陵長公主薨逝。同年年底,趙氏皇室交出傳國玉璽,獻降稱臣。蘇彥以世家首領的身份開城門迎江懷懋入長安。
如此,相較前世,江氏提前四年得天下,國號依舊為魏,年號明光。
明光元年,江懷懋冊封髮妻李氏為皇后,長女江見月為端清公主。
翌年,皇后誕下一子,封為儲君。因國中未平,多戰亂,江懷懋定國本後一時間並未開後宮,只說容後再論。
而今生歲月於江見月而言,平靜順遂許多。
她自入長安,便入抱素樓學習,從童年至年少豆蔻,將近十年時光,都與蘇彥形影不離。
縱是不記前事,卻依舊無比喜歡粘著蘇彥。許是蘇彥先同她分享了自己表字一事,後小姑娘若遇人事,若心中有事,皆頭一個與他言說。
從涼州的風物小吃,到長安的芳草群嵐;從夷安的志向到薛謹自製七巧方忘記步驟,她都絮絮講給蘇彥。蘇彥總是聽得認真而專注,看她稚嫩面容慢慢蛻變成少女柔美嬌靨。
他對她唯一的一回失去耐心,是她十歲那年,與他說父皇要給她定親。畫師送了許多少年郎的畫像讓她擇選,她偷偷抱來抱素樓,讓他幫忙挑選,邊說邊一張張展開。
卻不想,蘇彥看都沒看,沉聲道,“沒一個適合殿下。”
小姑娘撲閃著一雙漂亮的杏眼,“你怎曉得的?我瞧著他們誰都一樣,誰都行,但好像又誰都不行。”
“就是誰都不行。”蘇彥搖著手中摺扇,似在拼命扇滅騰起的火焰。
彼時是明光五年,他剛接了領兵增援漢中的旨意,不日就要出征。
緩了片刻,從案上下來,半跪在小姑娘面前,鄭重道,“皎皎,你相信我,這裡沒有一個適合你的,待我出征歸來,我定為你擇一個你滿意的夫婿。”
小姑娘頷首,“我想要一個同七郎這般的,成嗎?”
(我喜歡像師父這樣的。)
隔世的話語迴蕩的耳際,蘇彥揉著她後腦,五指勾纏在她柔軟又豐茂的長髮中,忍不住與她額間相抵,“自然成的,我會挑一個和七郎一般無二的與你。”
小姑娘偏頭靠在他肩膀,“七郎身上的香真好聞,皎皎在夢裡也聞過。”
蘇彥一去大半年,救下長兄蘇斐,平定漢中之地。
去時秋風卷落葉,瀟瀟馬嘶;歸來楊柳依依,黃鸝鳴歡。
他原想的很好,等班師回朝,便向江懷懋求娶公主。以他的身份地位,於公於私,江懷懋都不會拒絕的。
他們之間,除了年歲上的一點差距,再無其他。然這點差距在利益和情意面前,根本算不得什麼。
於公,太子需要助力,長姐嫁給他士族的首領,是最好的聯姻。於私,他們知根知底,皎皎幾乎是他一手養大的,這些年他們從未分開過。
又值此番他得勝歸來,當是請求賜婚最好的時機。
卻不想,入了扶風郡,方聞端清公主於正月已經定親。雖不知定下的駙馬何許人也,但是她自個挑的,前兩日陛下已經傳旨朝野,端清公主定了人家,原定五月的曲江宴就此取消。
曲江宴,乃公主擇婿之宴。
蘇彥尤覺晴天霹靂,只換簡裝策馬疾行。
百里路程,一個晝夜,他在翌日清早抵達長安城郊。
東方既白,霧靄沉沉,公主的車架出現在城門前。城門是關著的,如此便是再此侯了許久,入夜未歸。
她為何在這處等他,是與他說不願嫁人的無奈,還是終於擇了自己喜歡的情郎之歡愉?
蘇彥勒僵下馬,腳似千鈞勒懸,想快走卻又不敢前進,只一步步艱難走向她。亦不知她何時下的車架,杏眼濛霧,眉間隱傷,萬水千山在眸光中流轉,欲說還休。
但到底還是她先開的口。
她說,“蘇相,孤代帝來此犒賞您。你,跪聽聖旨。”
蘇彥看她半晌,跪下身去。
“今洛州蘇氏第八代子嗣,齒序七,彥,鍾祥勛族,秉教名宗,文武皆備,人品貴重,擇以尚公主見月,擇日完婚。”
宣讀詔書的是江見月本人,然聽召之人卻是半晌沒有反應。直到少女俯身近低語,“蘇相是不願接旨嗎?”
“臣,領旨謝恩。”蘇彥怔怔回神。
少女卻沒有退身,只將聖旨給他,在他雙手接過的一順,她柔軟溫涼的指腹輕輕握上他手背,依舊溫聲細語,“讓你久等了,師父。”
【四、花好月明人團圓】
四年後,明光九年,十五歲的端清公主下降丞相蘇彥。同年冬,天子崩逝未央宮,太子繼位,改年號宣平。
新帝年僅八歲,設四大輔臣,還是當年的四人。
雖較之前世,江見月母親康健,手足按在,但朝中雍涼一派和世家門閥的矛盾始終存在。
新婚的前兩年,亦是新帝登基不久,蘇彥忙得不可開交,江見月鮮少住公主府,多來都在潮生堂。
這輩子換了身份,她的志向便落在了修書上,成日與書簡為伴,不亦樂乎。反是蘇彥回來,每每捏著眉心窩在她肩頭輕嘆。
“可是覺得阿弟與我不可同日而語,頗讓你費心。”江見月持著一片竹簡敲他腦袋。
“論資質,幾人能如你!”蘇彥抬眸,眉眼溫柔,似從妻子片刻的溫存中恢復了精神,挪開書簡,抱人回內寢。
“不點香了?”江見月仰躺在榻上,雙手圈著他脖頸。<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