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人心難測,世事難料。
誠者,永遠是最有力量的。
後來大了,執掌山河後,又有了更深的體悟。
實乃文烈女帝,那養我造我的女君,她太愛這社稷蒼生了。
唯恐這天下多生動亂,便在自己能夠掌控的時空中,儘可能地清除隱患。
而她實在是位善謀人心的帝王。
彼時同我講了身世,便又問我憂不憂,怕不怕?
怕不怕有一天她覺得我不夠好,便會不要我?她會在這育嬰堂上百孩童中重擇他人?
我那會才七歲,似懂非懂的年紀,多少是怕的。
甚至回去後在夢中驚醒,醒來看見她守在我榻邊,持著帕子給我拭汗,端來茶水給我醒神。
我翻來覆去睡不著,她便上榻陪我聊天。
她說不要怕,如果我能完成一樁事,我便是大魏永遠的公主。
我著急問她是什麼?
她輕輕撫拍我胸口,似慈母哄稚子,柔聲細語,“殺了執金吾。”
我又一次震驚。
執金吾方貽,不是她最寵信器重的臣子嗎?
甚至有可能成為她的皇夫,枕邊人!
世人都知,他們相識於微末,扶持走過長路。
她說,“來日,朕與你細細說。如今,你聽話便可。”
我自然聽話。
於是那年冬,我一箭射殺方貽。
史官如斯載:景泰廿一年末,靖明公主射殺執金吾方氏,除佞臣,清君側,朝野俱驚,天下譽。
我聽的懂這話,是說世人都在讚揚我。
我好高興,完成了君母的任務,是大魏永遠的公主了,不必再擔心她會不要我。然當我將這樣的話,雀躍著在只有彼此二人的寢殿說起的時候,她卻眉眼冷淡地看著我,並不滿意。
我靜下聲來,低垂頭顱,緊咬唇瓣。
許久,屈膝跪在地上,向她認錯。
她搖首,“朕不覺你有錯,只是失望你不曾悟出此間道理。”
我再叩首,“兒臣這會悟了。君母不會不要我,因為您身子不好,沒有太多時間再去培養新人。而兒臣也不該如此眼皮低淺,盯著區區公主位。公主算什麼,兒臣是要承君母衣帛,襲大魏國祚,為儲為君的。如此,方不負君母往昔教養栽培,不負君母今日嘔心鋪路。”
話畢,我沒有聽到她的話語,只在低垂的視線里,看見她向我伸出手,我將小手放入她掌心,抬眸見她笑靨。
她牽著我,走向萬人之巔。
景泰廿二年,我被冊立為儲君。
亦是在這一年裡,我們親密無間。
一來,她病重的厲害,我盡心隨侍左右。二來,她在病重中與我簌簌低語,講她的往昔歲月。
我便徹底看見了遺憾未曾有幸參與的她的前半生。知道了她早夭的孩子,了解了她摯愛的男子,看到了她那些殘酷又始終值得懷念的時光。
而到最後,她卻只是說,“你看,你是棄兒,我是乞兒,但是我們都遇見了極好的人。禍兮福兮!”
在盡心養育我,給我鋪好了前路後,她又將自己赤裸裸展示給我,將她不為人知的血腥面,軟肋處,全部付於我。
無非要我安心做個好皇帝。
她氣息不勻,話語哽咽,似傳達一種使命,傳遞一份責任,“請一定做個好皇帝。”
交代完國事,她方敢陷入私情。
她在渾噩中開始反覆念起一個人。
和我說他千般好。
甚至與我道,我的今日,也有他的功勞。
她說,“當年他救了我,教養我,與我說,這世間對愛意恩德最好的回報,不是還於施恩人,而是繼續贈於下一個微弱者。傳承而後發揚。”
她說,“幫我記住他。”
“他是誰?”我問。
蘇彥。
罪臣蘇彥。
竊她國,殺她子,被落筆在史書上,將她孤零零丟於人世的罪臣蘇彥。
於是,我在她刻骨的思念中,在蘭台的史冊中,看見一個罪臣的風骨和氣節。
羨慕她曾擁有過這樣一位郎君,羨慕她的時代有過這樣一位臣子。
遺憾我不得見,不曾識。
但我確實可以幫她去銘記,讓世世代代去記住他。
我在她病榻前鄭重應諾。
她想他想得最厲害的時候,將自己當作他,把我當作她自己。
她活成一件他的遺物。
偏她這件遺物,並非無意識,隨時有著自己的思想和舉止。
廿二年秋,她發兵伐燕,一手攻外境,一手引內賊。
伐燕順利,內賊也除的乾淨。
我後來想,她能讓賊寇掉以輕心,入她局中,所借大半是她的病體。她無所不用其及,哪怕是自己一副殘破虛弱的身子,也能為她反覆利用。
縱觀我前半生,沒有見過比她更虛弱又更有力量的人。後半生,當也不會有。
她這樣的人,本就世間少有。
或許就是稀而貴,蒼天都不忍再苛責她。
景泰廿三年,她的神明重回人間。
在做了我八年的神明後,終於恢復了凡人的面貌。
我看見她周身的冰雪面具碎裂掉落,身體裡的血液重新涌動,她從神座佛龕上走下來,擁有人間煙火氣,會嬉笑怒罵,會愛恨貪嗔。
我第一次看見岳汀同她的接觸,是在椒房殿的門口,他沖入內寢,而我卻被她忠心耿耿的太醫和手足攔住,說是由他們去。
尤其是榮嘉姨母,她說,他是她的藥。
第二次見,還是在椒房殿。
早春二月的清晨,寒意彌散,他從君母的寢殿出來,身上披了一件大氅,隱約露出緞面中衣。
我不是頭一回見到侍奉君母的兒郎從她殿中出,但他和他們完全不一樣。他的舉止神態,家常從容。
不似過客,更似故人。
他沒有他們年輕,沒有他們俊朗,沒法與他們比較。也確實不能比較,自他出現,阿母再未傳召過旁人。
許是當時一面心中晃神,便多看了他一會,鬼使神差問他劍法道理。
不問便罷,問後愈發覺得親近和敬佩。
他竟可以一語道出君母所授的劍法妙訣,教授的方式比君母還要自然流暢。
一點好感油生,我便時有接觸他。
本來,他也是我的太傅,很多時候都伴著我。
只是我更喜歡看君母和他在一起的樣子。
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君母同宣室殿、尚書台上的女帝完全是兩個人。
這會她只是椒房殿中一個尋常的嬌嗔婦人,握一卷書冊,扣著桌案使喚他添茶,或是在用過湯藥後藏起兩顆山楂蜜餞,掩著袖子含入嘴裡。
他坐在我一側,伴我讀書,看我憋不住笑,回頭無奈看君母,“勞陛下不要擾殿下。”
君母便挑眉,施施然起身,“朕給你們騰地方。”
有一回,我到椒房殿交課業,我是按時到的,卻久不見阿母。
青|天白|日,烈陽當頭的晌午,我等了許久又不見宮人,便入內寢尋阿母。
殿門外,聞得床榻枝丫,呼吸纏綿,還有男子一點沙啞的聲響,“……不鬧了,我還得去尚書台……”
“再、再一會!”婦人氣息粗喘。
那年我十一歲,原是被嬤嬤們教導過閨房事了,沒有太震驚。真正讓我吃驚,不慎撞在廊壁,腦袋鼓出一個大包的是我又聞了一聲婦人的話語。
是歡愉至極里中從靈魂發出的呼喚,“師父——”
而男人喘息中應她,“我在。”
我捂著腫起的包,昏脹中靈台陣陣清明。
終於明白如何這岳汀可以讓聞鶴堂偃旗息鼓,如何可以讓君母走下神壇,如何可以輕而易舉取代她的摯愛,如何熟悉這椒房殿、未央宮的一草一木每一條石子小徑!
岳汀,他是君母的師父,是她死去的愛人。
他就是蘇彥。
後來我鼓起勇氣問了君母,君母一邊誇我聰慧,一邊彈著我腦袋上的包,道是再不許我隨意出入椒房殿。
這話不必她說,我也很識趣。
只是我生出一重貪念。
確切地說,早在前兩年,同君母和太傅的相處中,便已經起了妄念。只是知曉那人便是蘇彥,這一點念頭便更強烈了。
但我還是有些不敢,畢竟他們好愛昭承太子。
於是我在景泰廿九年,我的及笄禮前夕,君母問我要何禮物時,方鼓足勇氣說出了口。
“我已經喊了您十五年君母,能不能往後年歲許我喚您阿母?”
是在椒房殿的水榭上,春光瀲灩,湖水粼粼。
太傅在不遠處垂釣,我在水榭中陪君母調香烹茶,她問了話,我便這般開了口。
我跪在她膝畔,努力保證,“兒臣會做一個好皇帝,會永記您的教誨,會以天下先,會以百姓貴,會……會聽您的話。”<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誠者,永遠是最有力量的。
後來大了,執掌山河後,又有了更深的體悟。
實乃文烈女帝,那養我造我的女君,她太愛這社稷蒼生了。
唯恐這天下多生動亂,便在自己能夠掌控的時空中,儘可能地清除隱患。
而她實在是位善謀人心的帝王。
彼時同我講了身世,便又問我憂不憂,怕不怕?
怕不怕有一天她覺得我不夠好,便會不要我?她會在這育嬰堂上百孩童中重擇他人?
我那會才七歲,似懂非懂的年紀,多少是怕的。
甚至回去後在夢中驚醒,醒來看見她守在我榻邊,持著帕子給我拭汗,端來茶水給我醒神。
我翻來覆去睡不著,她便上榻陪我聊天。
她說不要怕,如果我能完成一樁事,我便是大魏永遠的公主。
我著急問她是什麼?
她輕輕撫拍我胸口,似慈母哄稚子,柔聲細語,“殺了執金吾。”
我又一次震驚。
執金吾方貽,不是她最寵信器重的臣子嗎?
甚至有可能成為她的皇夫,枕邊人!
世人都知,他們相識於微末,扶持走過長路。
她說,“來日,朕與你細細說。如今,你聽話便可。”
我自然聽話。
於是那年冬,我一箭射殺方貽。
史官如斯載:景泰廿一年末,靖明公主射殺執金吾方氏,除佞臣,清君側,朝野俱驚,天下譽。
我聽的懂這話,是說世人都在讚揚我。
我好高興,完成了君母的任務,是大魏永遠的公主了,不必再擔心她會不要我。然當我將這樣的話,雀躍著在只有彼此二人的寢殿說起的時候,她卻眉眼冷淡地看著我,並不滿意。
我靜下聲來,低垂頭顱,緊咬唇瓣。
許久,屈膝跪在地上,向她認錯。
她搖首,“朕不覺你有錯,只是失望你不曾悟出此間道理。”
我再叩首,“兒臣這會悟了。君母不會不要我,因為您身子不好,沒有太多時間再去培養新人。而兒臣也不該如此眼皮低淺,盯著區區公主位。公主算什麼,兒臣是要承君母衣帛,襲大魏國祚,為儲為君的。如此,方不負君母往昔教養栽培,不負君母今日嘔心鋪路。”
話畢,我沒有聽到她的話語,只在低垂的視線里,看見她向我伸出手,我將小手放入她掌心,抬眸見她笑靨。
她牽著我,走向萬人之巔。
景泰廿二年,我被冊立為儲君。
亦是在這一年裡,我們親密無間。
一來,她病重的厲害,我盡心隨侍左右。二來,她在病重中與我簌簌低語,講她的往昔歲月。
我便徹底看見了遺憾未曾有幸參與的她的前半生。知道了她早夭的孩子,了解了她摯愛的男子,看到了她那些殘酷又始終值得懷念的時光。
而到最後,她卻只是說,“你看,你是棄兒,我是乞兒,但是我們都遇見了極好的人。禍兮福兮!”
在盡心養育我,給我鋪好了前路後,她又將自己赤裸裸展示給我,將她不為人知的血腥面,軟肋處,全部付於我。
無非要我安心做個好皇帝。
她氣息不勻,話語哽咽,似傳達一種使命,傳遞一份責任,“請一定做個好皇帝。”
交代完國事,她方敢陷入私情。
她在渾噩中開始反覆念起一個人。
和我說他千般好。
甚至與我道,我的今日,也有他的功勞。
她說,“當年他救了我,教養我,與我說,這世間對愛意恩德最好的回報,不是還於施恩人,而是繼續贈於下一個微弱者。傳承而後發揚。”
她說,“幫我記住他。”
“他是誰?”我問。
蘇彥。
罪臣蘇彥。
竊她國,殺她子,被落筆在史書上,將她孤零零丟於人世的罪臣蘇彥。
於是,我在她刻骨的思念中,在蘭台的史冊中,看見一個罪臣的風骨和氣節。
羨慕她曾擁有過這樣一位郎君,羨慕她的時代有過這樣一位臣子。
遺憾我不得見,不曾識。
但我確實可以幫她去銘記,讓世世代代去記住他。
我在她病榻前鄭重應諾。
她想他想得最厲害的時候,將自己當作他,把我當作她自己。
她活成一件他的遺物。
偏她這件遺物,並非無意識,隨時有著自己的思想和舉止。
廿二年秋,她發兵伐燕,一手攻外境,一手引內賊。
伐燕順利,內賊也除的乾淨。
我後來想,她能讓賊寇掉以輕心,入她局中,所借大半是她的病體。她無所不用其及,哪怕是自己一副殘破虛弱的身子,也能為她反覆利用。
縱觀我前半生,沒有見過比她更虛弱又更有力量的人。後半生,當也不會有。
她這樣的人,本就世間少有。
或許就是稀而貴,蒼天都不忍再苛責她。
景泰廿三年,她的神明重回人間。
在做了我八年的神明後,終於恢復了凡人的面貌。
我看見她周身的冰雪面具碎裂掉落,身體裡的血液重新涌動,她從神座佛龕上走下來,擁有人間煙火氣,會嬉笑怒罵,會愛恨貪嗔。
我第一次看見岳汀同她的接觸,是在椒房殿的門口,他沖入內寢,而我卻被她忠心耿耿的太醫和手足攔住,說是由他們去。
尤其是榮嘉姨母,她說,他是她的藥。
第二次見,還是在椒房殿。
早春二月的清晨,寒意彌散,他從君母的寢殿出來,身上披了一件大氅,隱約露出緞面中衣。
我不是頭一回見到侍奉君母的兒郎從她殿中出,但他和他們完全不一樣。他的舉止神態,家常從容。
不似過客,更似故人。
他沒有他們年輕,沒有他們俊朗,沒法與他們比較。也確實不能比較,自他出現,阿母再未傳召過旁人。
許是當時一面心中晃神,便多看了他一會,鬼使神差問他劍法道理。
不問便罷,問後愈發覺得親近和敬佩。
他竟可以一語道出君母所授的劍法妙訣,教授的方式比君母還要自然流暢。
一點好感油生,我便時有接觸他。
本來,他也是我的太傅,很多時候都伴著我。
只是我更喜歡看君母和他在一起的樣子。
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君母同宣室殿、尚書台上的女帝完全是兩個人。
這會她只是椒房殿中一個尋常的嬌嗔婦人,握一卷書冊,扣著桌案使喚他添茶,或是在用過湯藥後藏起兩顆山楂蜜餞,掩著袖子含入嘴裡。
他坐在我一側,伴我讀書,看我憋不住笑,回頭無奈看君母,“勞陛下不要擾殿下。”
君母便挑眉,施施然起身,“朕給你們騰地方。”
有一回,我到椒房殿交課業,我是按時到的,卻久不見阿母。
青|天白|日,烈陽當頭的晌午,我等了許久又不見宮人,便入內寢尋阿母。
殿門外,聞得床榻枝丫,呼吸纏綿,還有男子一點沙啞的聲響,“……不鬧了,我還得去尚書台……”
“再、再一會!”婦人氣息粗喘。
那年我十一歲,原是被嬤嬤們教導過閨房事了,沒有太震驚。真正讓我吃驚,不慎撞在廊壁,腦袋鼓出一個大包的是我又聞了一聲婦人的話語。
是歡愉至極里中從靈魂發出的呼喚,“師父——”
而男人喘息中應她,“我在。”
我捂著腫起的包,昏脹中靈台陣陣清明。
終於明白如何這岳汀可以讓聞鶴堂偃旗息鼓,如何可以讓君母走下神壇,如何可以輕而易舉取代她的摯愛,如何熟悉這椒房殿、未央宮的一草一木每一條石子小徑!
岳汀,他是君母的師父,是她死去的愛人。
他就是蘇彥。
後來我鼓起勇氣問了君母,君母一邊誇我聰慧,一邊彈著我腦袋上的包,道是再不許我隨意出入椒房殿。
這話不必她說,我也很識趣。
只是我生出一重貪念。
確切地說,早在前兩年,同君母和太傅的相處中,便已經起了妄念。只是知曉那人便是蘇彥,這一點念頭便更強烈了。
但我還是有些不敢,畢竟他們好愛昭承太子。
於是我在景泰廿九年,我的及笄禮前夕,君母問我要何禮物時,方鼓足勇氣說出了口。
“我已經喊了您十五年君母,能不能往後年歲許我喚您阿母?”
是在椒房殿的水榭上,春光瀲灩,湖水粼粼。
太傅在不遠處垂釣,我在水榭中陪君母調香烹茶,她問了話,我便這般開了口。
我跪在她膝畔,努力保證,“兒臣會做一個好皇帝,會永記您的教誨,會以天下先,會以百姓貴,會……會聽您的話。”<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